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颜氏家训集注-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功名篇茹读如船漏之茹;注淮南原道训怳读如人空头扣之扣,屈读秋
鸡无尾屈之屈;许慎说文■读若春秋公羊传曰■阶而走,●读若铿锵之铿;
刘熙释名,皆以音声相近者为释。熙有孟子注七卷,今不传,文选注引‘献
犹轩,轩在物上之称也。’又‘螬者,齐俗名之如酒槽也。’亦是譬况假借。”
器案:玉海无“耳”字。陆德明释文叙录:“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孙
炎始为反语。”张守节史记正义论例:“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
始作反音。”〔一0〕“内言外言”,续家训及各本作“外言内言”,今从宋本,
玉海同。
〔一一〕卢文弨曰:“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晋灼曰:‘音内
言毚菟。’(原误作史记云云,今据宋本汉书校改。)又‘猇节侯起。’晋灼云:
‘猇音内言鸮。’尔雅释兽释文:‘猰,晋灼音内言●。’而外言未见,如何
休注宣八年公羊传云:‘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亦可推其意矣。
又庄二十八年公羊传‘春秋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何休于上句注云:‘伐人
者为客,读伐长言之。’于下句注云:‘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皆齐人语
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慎行论:‘●,斗也,读近鸿,缓气言之。’又注淮南
本经训:‘蛩,兖州谓之螣。螣读近殆,缓气言之。’此所谓徐言也。又注地
形训:‘旄读近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余谓如诗大雅文王‘岂不显’,‘岂
不时’,但言‘不显’‘不时’,公羊隐元年传注‘不如’即‘如’,亦是其比。
读若之例,说文为多。
他若郑康成注易干文言:‘慊读如群公溓之溓。’高诱注淮南原道训:
‘抗读扣耳之扣。’类皆难解。又刘熙释名:‘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
之,天,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风,兖、豫、司、冀横口
合唇言之,风,泛也;青、徐踧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古人为字作
音,类多如此。”周祖谟曰:“案:内言外言、急言徐言,前人多不能解。今
依音理推之,其义亦可得而说。考古人音字,言内言外言者,凡有四事:公
羊传宣公八年:‘曷为或言而,或言乃?’何休注:‘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
外而浅。’此其一;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晋灼:‘嚵音内言毚兔。’
(各本讹作“嚵菟”,今正。)此其二;‘猇节侯起。’晋灼:‘猇音内言鸮。’
此其三;尔雅释兽释文:‘■,晋灼音内言●。’此其四。推此四例推之,所
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何以知言内者为
洪音?案:嚵,唐王仁昫切韵在琰韵、音自染反(敦煌本、故宫本同)。篆
隶万象名义、新撰字镜并音才冉反,与王韵同;惟颜师古此字作士咸反(今
本玉篇同),则在咸韵也。如是可知嚵字本有二音:一音自染反,一音士咸
反。自染即渐字之音,渐三等字也;士咸即毚字之音,毚二等字也。江永音
学辨微辩等列云:‘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
细。’是三四等与一二等有洪细之殊。以今语释之,即三四等有-介音,一
二等无-介音。有-介音者,其音细小;无-介音者,其音洪大。晋灼音嚵
为毚兔之毚,是作洪音读,不作细音读也。颜注士咸反,正与之合。盖音之
侈者,口腔共鸣之间隙大;音之歛者,口腔共鸣之间隙小。大则其音若发自
口内,小则其音若发自口杪。故曰嚵音内言毚兔。是内外之义,即指音之洪
细而言无疑也。依此求之,猇节侯之猇,晋灼音内言鸮,鸮,唐写本切韵在
宵韵,音于骄反。(王国维抄本第三种,以下言切韵者并同,凡引用第二种
者,始分别标明。)考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猇县,应劭音梗樟忠糌场X
切韵胡茅反,在肴韵,匣母二等字也。鸮则为喻母三等字。喻母三等,古归
匣母,是鸮爻声同,而韵则有弇侈之异。今晋灼猇音内言鸮,正读为爻,与
苏林音同。(切韵此字亦音胡茅反。)此借内言二字可以推知其义矣。复次,
尔雅释兽:‘■貐,类貙,虎爪,食人,迅走。’释文云:‘■,字亦作猰,
诸诠之乌八反,韦昭乌继反,服虔音医,晋灼音内言●。案:字书●音噎。’
今案:噎,切韵乌结反,在屑韵,四等字;●,曹宪博雅音作于结反(见释
言),与字书音噎同。(考淮南子本经篇:‘■貐凿齿。’高诱云:‘■读车轧
履人之轧。’轧,切韵音乌黠反,在黠韵,二等,今晋灼此字音内言●,正
作轧音,与高诱注若合符节。(切韵猰音乌黠反,即本高诱、晋灼也。)然则
内言之义,指音之洪者而言,已明确如示诸掌矣。至如外言所指,由何休公
羊传注可得其确解。何休云:‘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乃,切韵音
奴亥反,在海韵,一等字也。而,如之反,在之韵,三等字也。乃,属泥母,
而,属日母。乃、而古为双声,惟韵有弇侈之殊。‘乃’既为一等字,则其
音侈;‘而’既为三等字,则其音弇。‘乃’无-介音,‘而’有-介音。故
曰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是外言者,正谓其音幽细,若发自口杪矣。
夫内外之义既明,可进而推论急言徐言之义矣。考急言徐言之说,见于高诱
之解吕览、淮南。其言急气者,如:淮南俶真篇:‘牛? 。之涔,无尺之鲤。’
注:‘涔读延祜曷问(此四字当有误),急气闭口言也。’地形篇:‘其地宜黍,
多旄犀。’注:‘旄读近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泛论篇:‘太祖軵其肘。’
注:‘軵,挤也,读近茸,急察言之。’说山篇:‘牛车绝辚。’注:‘辚读近
蔺,急舌言之乃得也。’说林篇:‘亡马不发户辚。’注:‘辚,户限也。楚人
谓之辚。辚读近邻,急气言乃得之也。’修务篇:‘腃●哆咴。’注:‘腃读权
衡之权,急气言之。’(腃,正文及注刻本均铡鳌觯裾#┐私匝约逼
也。其称缓气者,如:淮南子原道篇:‘蛟龙水居。’注:‘蛟读人情性交易
之交,缓气言乃得耳。’本经篇:‘飞蛩满野。’注:‘蛩,一曰蝗也,沇州谓
之螣。读近殆,缓气言之。’(吕览仲夏纪:‘百螣时起。’注:‘螣读近殆,
兖州人谓蝗为螣。’与此同。)修务篇:‘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注:
‘駤读似质,缓气言之,在舌头乃得。’吕览慎行篇:‘相与私哄。’注:‘哄
读近鸿,缓气言之。’此皆言缓气者也。即此诸例观之,急气缓气之说,似
与声母声调无关,其意当亦指韵母之洪细而言。盖凡言急气者,多为细音字,
凡言缓气者,多为洪音字。如涔,山海经北山经:‘管涔之山。’郭璞注:‘涔
音岑。’故宫本王仁昫切韵锄簪反,在侵韵,与郭璞音合。案:岑三等字也。
旄读绸缪之缪(切韵:旄,莫袍反),缪,切韵武彪反,在幽韵,四等字也。
軵读近茸,(说文亦云:軵读茸。广韵而容、而陇二切。)茸,切韵(王摹第
二种)而容反,在钟韵,三等字也。辚读近蔺若邻,(切韵:辚,力珍反。)
蔺,广韵良刃切,在震韵。邻,切韵力珍反,在真韵。邻蔺皆三等字也。腃
读若权衡之权(敦煌本王仁昫切韵及广韵字作●,音巨员反),权,切韵巨
员反,在仙韵,三等字也。以上诸例,或言急气言之,或言急察言之,字皆
在三四等。至如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蛟,切韵古肴反),交,切韵古肴反,
在肴韵,二等字也。螣读近殆,螣,广韵徒得切,在德韵,殆,徒亥切,在
德韵,螣殆双声,皆一等字也。(吕览任地篇高注:“兖州谓蜮为螣,音相近
也。”蜮,广韵音或,与螣同在德韵,广韵螣音徒得切,与高注相合。)哄读
近鸿(广韵:哄,胡贡切。),鸿,切韵(王摹本第二种)音胡笼反,在东韵,
一等字也。以上诸例,同称缓气,而字皆在一二等。夫一二等为洪音,三四
等为细音,故曰凡言急气者皆细音字,凡言缓气者皆洪音字。惟上述之駤字,
高云:‘读似质,缓气言之。’适与此说相反。盖駤广韵音陟利切,在至韵,
与交质之质同音,(质又音之日切。)駤质皆三等字也。
三等为细音,而今言缓气,是为不合。然缓字殆为急字之误无疑也。
如是则急言缓言之义已明。然而何以细音则谓之急,洪音则谓之缓?尝寻绎
之,盖细音字为三四等字,皆有-介音,洪音字为一二等字,皆无-介音。
有-介音者,因-为高元音,且为声母与元音间之过渡音,而非主要元音,
故读此字时,口腔之气道,必先窄而后宽,而筋肉之伸缩,亦必先紧而后松。
无-介音者,则声母之后即为主要元音,故读之轻而易举,筋肉之伸缩,亦
极自然。是有-介音者,其音急促造作,故高氏谓之急言。无-介音者,其
音舒缓自然,故高氏谓之缓言。急言缓言之义,如是而已。此亦与何休、晋
灼所称之内言外言相似。(晋灼,晋尚书郎,其音字称内言某,内言之名,
当即本于何休。)盖当东汉之末,学者已精于审音。
论发音之部位,则有横口在舌之法。论韵之洪细,则有内言外言急言
缓言之目。论韵之开合,则有踧口笼口之名。论韵尾之开闭,则有开唇合唇
闭口之说。(横口踧口开唇合唇,并见刘熙释名。)论声调之长短,则有长言
短言之别。(见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何休注。)剖析毫厘,分别黍絫,斯可谓
通声音之理奥,而能精研极诣者矣。惜其学不传,其书多亡,后人难以窥其
用心耳。尝试论之,中国审音之学,远自汉始,迄今已千有余年。于此期间,
学者审辨字音,代有创获。举其大者,凡有七事:一,汉末反切未兴以前经
师之审辨字音,二,南朝文士读外典知五音之分类,三,齐、梁人士之辨别
四声,四,唐末沙门之创制字母,五,唐末沙门之分韵为四等,六,宋人之
编制韵图,七,明人之辨析四呼。此七事者,治声韵学史者固不可不知也。”
器案:论衡诘术篇:“口有张歙,声有内外。”亦言读音口有开合,声有洪细
也。此又汉人之言内言外言之可考见者。又案:唐沙门不空译孔雀明王经卷
上自注云:“此经须知大例:若是寻常字体旁加口者,即弹舌呼之;但为此
方无字,故借音耳。”弹舌呼借音字,即两汉以来转读外语对音之发展,此
又治声韵学史者不可不知之事也。又案:卢文弨所举难解之郑、高二读,则
郑注之“群公溓”,当即公羊传文十三年之“群公廪”,廪溓不同,盖即严、
颜之异,清人类能言之(详陈立公羊义疏)。至高注之“扣耳”,盖为“扣首”
(向宗鲁先生说)或“扣马”(李哲明说)之误。则一为异文,一为讹字,
至为明白,而曰“类皆难解”,何耶!
〔一二〕何焯校改“言”为“然”,云:“宋本讹‘言’。”王应麟玉海
小学类曰:“世谓仓颉制字,孙炎作音,沈约撰韵,同为椎轮之始。”赵曦明
曰:“隋书经籍志:‘尔雅音义八卷,孙炎撰。’”卢文弨曰:“案:魏志王肃
传称孙叔然,以名与晋武帝同,故称其字。陆德明释文亦云:‘炎字叔然。’
今此作‘叔言’,亦似取庄子‘大言炎炎’为义。
得无炎本有两字耶?故仍之。”刘盼遂引吴承仕曰:“按:炎字叔然,
义相应。卢说本作‘叔言’者,取‘大言炎炎’之义,古来有此体例乎?明
‘言’为误字矣。”〔一三〕卢文弨曰:“反音翻,下同。”郝懿行曰:“案:
反语非起于孙叔然,郑康成、服子慎、应仲远年辈皆大于叔然,并解作反语,
具见仪礼、汉书注,可考而知。余尝以为反语,古来有之,盖自叔然始畅其
说,而后世因谓叔然作之尔。”周祖谟曰:“案反切之兴,前人多谓创自孙炎。
然反切之事,决非一人所能独创,其渊源必有所自。章太炎国故论衡音理篇,
即谓造反语者非始于孙叔然,其言曰:‘案:经典释文序例,谓汉人不作音,
而王肃周易音,则序例无疑辞,所录肃音用反语者十余条。寻魏志肃传云:
“肃不好郑氏,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叔然
驳而释之。”假令反语始于叔然,子雍岂肯承用其术乎?又寻汉地理志广汉
郡梓潼下应劭注:“潼水所出,南入垫江。垫音徒浃反。”辽东郡沓氏下应劭
注:“沓水也,音长答反。”是应劭时已有反语,则起于汉末也。’由是可知
反语之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