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04瑜伽论问答-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沁^去為義。答。景法師釋云。彼有色根及以苦根。在現在時不緣過去。今入過去故。不得言過去以過去為義意云。有色根體現行法故。其暫在現在。非比量智故。不緣過去等。剎那即落謝緣入過去已。取緣入方云在過去。故云在過去非過去。非過去為義問。彼既在現在不緣過去境。直可云現在非過去為義。何更云過去為義。答。雖應言現在。而言過去者。剎那住不久。落謝入過去。其後經多時故。取多時住與名在過去。問。設餘根等若在現在緣過去等。如何欲云。答。於餘根等。若在現在緣過去者。可云過去過去為義。若在現在緣現在者。可云過現在為義。若在現在緣未來者。可云過去未來為義。凡能緣根雖在現在。剎那落謝入過去故。取後所入名在過去。問。何以可知現在根皆名過去。答。論云過去過去為義。記云根在現在緣於過去。今流過去名過去根論云過去現在為義。記云意根在現在時緣彼未來當起之事。根流過去。境流現在論云過去未來為義。記云意根在現在時緣未來事。根流過去。境在未來以之爾知為義以起不起別故。設此言各有其意起。不可為相摺枴R飧壢馈:蔚段磥碚f此為義言。不說過去等。答。其義亦非無。故論以下云。又即此在現在。以過去未來此文中見緣過去。問。前前在現在意根名過去。何此現在。答。此現在意根。仍本云現在。若准前前文。可云在過去。故記文釋云現在意根緣過未境。根入過去當境不起。則名過去論文仍本云在現在。記准前前云入過去。在現在云入過去。意趣無別。問。已說去來。緣現在樣何。答。次下文作問云。幾現在為義。即答云。一切有色根□苦根等前所說一分問中云現在為義者。緣現在答中云一分者。是□意根也。故依此問答。可知緣現在。問。意根必落謝。何不云過去現在為義乎。答中一分言。何知是意根。答。仍本云現在。如前所會釋。記文云。餘意根等□在現在一分知一分言舉意根也。意根在現在。或云在過去。或云在現在。若可在未來有緣過去等。答。其義亦非無。故論次下云。又此一分在未來。以過去未來現在為義是在未來緣三世也。問。未來意根體未現在起。可無緣懀А:尉壢馈4稹T朴忠环忠獾取T谖磥懋斊鹁夓度绬枴H缫飧谖磥懋斁壢馈R嘤猩粼谖磥懋斊鹁墤'。答。其不可爾。論次下云。若諸色根在未來。非未來為義記文云。色根苦根設在現在。不緣未來。況在未來不次未來為義意可見。問。何故但云非未來為義。若捨過去現在可有能緣耶。答。可思。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二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五日)。
    問。於二十二根繫分別中云。欲界界繫欲界繫為義。四男·女·憂·苦。說此四根云欲界繫。其義過顯。何故重云欲界繫為義乎。答曰。為義者。以欲界繫為所緣境此義言。是境界義。問。且付憂根。前漏無漏分別中。說云憂根有漏無漏為義其意。以有漏無漏為所緣境然則可云欲界繫·不繫為義。何唯云欲界繫。不云不繫乎。答。慈恩釋云。以影像相分□意云。若本伲鼞n根與本識相應。普緣漏無漏故前門中。云漏無漏為義。若影像憂根與意識相應。唯緣欲界繫。故此門中。云欲界繫為義問。從意識相應普緣漏無漏。從意識相應唯緣欲界繫。所以如何答。本識相應者。是憂根種子。種子憂根性普緣一切。故若漏無非彼取緣。意識相應者是憂根現行。現行憂根體唯緣欲界繫。欲界有□重現前中厭故。問。釋此門憂根唯緣欲界。云以影像相分從見分故意何。答。影像相分者。憂根所緣。所言見分者。即能緣有根。雖影像相分非唯欲界繫。從憂根見分。名唯欲界繫。憂唯在欲界不通上界故問。前門釋憂根緣有漏無漏。記文云。通緣四諦故。漏無漏為境今何摺嗽朴跋竦取4稹G凹s諦所緣僅分別漏無漏。今據現各能緣。堅建立漏無漏。各有所以。非為相摺栍跋窀庾R相應。普緣四諦。本伲鼞n根本識相應。亦緣四諦。何曰影像相分唯緣欲界有漏。四諦豈唯欲界有漏。答。是義門差別。互相疑。問。從本伲杏跋瘛S跋癫浑x本伲壜o漏。影像何不如彼。答。本伲S遂賴耶。賴耶普緣一切。本伲壜o漏。影像雖不本伲H徊浑S本伲站壜o漏。如彼雖不離海非隨。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三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七日)。
    問。於二十根所見所·漏·修漏分別中。作問云。云何憂根通非所漏乎由何作此問。凡憂根者是有漏法。非無學法。何處名非所漏。作此問乎。答。雖非論所說。而記文云。憂根保求能脫等。是非所漏意云。厭生死語業。求解脫涅槃。此憂非所漏故由此問也。問。如苦根等。無學身起。通非所漏。今此憂根無學身不起。何通非所漏。然何求解脫。是凡無夫有學未離生死苦欲何得解脫。是猶有漏義。何名非所漏。答。非凡夫有學所起保求心可名非所漏。但無學位人厭四大毒蛇在其身篋中。欣無餘涅槃。名非所漏憂。又如憍曇彌。不預佛授記。憂色視如來。可名非所漏。問。若於無學身有非所漏憂。即應具知根與憂根俱起。答。假便無學身假立憂戚義。□與憂根俱起。問。爾與何根俱。答。景法師釋曰。憂根如對法說。即是未知根及已知根體。從彼二根無漏性。亦名非漏以此見。非具知根俱起。問。既云無學身有非所漏憂。豈與對法論無漏二根合。答。對法論意云。若依未至地。入見修二道。未出離憂根。其所具憂根。即以未知根及已知極為體。以無漏一根為憂根體。故應知此憂根亦名非所漏今言無學身有非所漏憂。是二途義非對法論非如對法。是亦可爾義。彼論與此意成非所漏憂。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四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十日)。
    問。於二十二根得果時成成根多分別中。作問云。幾根得阿羅漢果答此問云。或一或十且其云一者何等根乎。答。記文釋曰。或一者。謂已知根。即金剛心最後學道問。得阿羅漢果。可取具知根。何云已知根。答。若論解脫道。可取知根。今說無間道。故舉已知根。問。何知今文說無間道。答。既風問詞。云幾根得。其云得言似正得果。夫正得果是無間道。故云已知。問。若正知得邊二果七八九中二。其中得言兼下正得已得。何此中得但云正得果。答。俱舍中得言兼無間·解脫。此論得言唯無間道。論論宗異。不可責齊。問。何知俱舍得言兼無間·解脫。此論得言唯無間道。答。記文云。此中得果據無間道。不同迦濕通解脫道故知俱舍通取二道。此論唯舉無間道也。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五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十二日)。
    問。說學無學拢呔毟霉x云。若預流者修練根時。既得練根。亦證一來果果障根障其體各別。何因修練根。兼證一來果。答。泰法師釋云。初果欲轉根時。作意求利根。復求一來果者。能漏六品。或時是一來果。後達見至。六無間道雙漏根果事性故意云。根障名事。果障名性。第六無是道同時雙漏此二障故。根果俱得問。諸拢呔毟仉p漏二障。根果必俱得。答。不必定爾。或有雙漏。或有別斷。若雙漏者。二障雙漏。二法俱得。若別漏者。別斷二障。別得二法。故記文云。若別漏時根果別得。二障別漏問。且除別斷者付雙漏者。根障無知為有九品。為當無耶。若有九品者。果障六品·根障六品六無間。其義可樂。根障後三品。以何無間漏耶。無九品無有漏法唯是一品。三界九地有差別故。如何根障無九品耶。答。根障雖有九品。但一無間通漏。故記文云。第六無間道一時頓漏果障一品·根障九品問。根障有九品。九無間可漏何一無間漏。答。根障雖有九品。皆是自性輕品。與第六品修或一時頓漏無妨。能漏人作意力有堪能勢用故。問。若樂。無學人亦以一無間漏根障九品。答。其不爾無學九無間漏。之不同有學義。問。何故無學九無間漏。有學一無間漏。答。有學根性非久積習。易可改轉。用一無間。無學根性久積習故。難可改轉。用九無間。故俱舍云。練根無學位九無間解脫久積習故學一問。何故前五無間不漏九品根障。必第六品無間一時頓漏九品。答。拢咂鸫蠹有小1緸槁⿶揽嘧C得寂靜涅槃。根性雖鈍。非轉迴因。於證涅槃不為其障。故任本意先斷煩惱。前五無間未斷根障。至第六時樂欲忽發。轉鈍為利。故於此時兼斷根障。問。爾何論文云。若預流者修練根時。既得練根。亦證一來果乎。又泰法師記云。初果欲轉根時。作意求利根。復求一來果者。斷六品惑時。得一來果。復達見至乎。見此等文。可云本意求利根。傍兼求一來果。然則前五無間先應斷根障。第六無間道始斷果障。何前五無間不先斷根障。答。論文及記文。並約第六品假作前後言。謂至第六品無間道之時。欲轉鈍為利。樂欲忽發起。本所求解脫大事故非急。新所樂利根希奇故早速。故先修練根。練根一無間斷極障九品及果障一品。由有此次第。論云既得練根二證一來果。記云作意求利根復求一來果問。論文與記文不可有相摺U撛萍鹊镁毟嘧C一來。見先得利根後證一來果。記文云得一來果復達見至。見先證一來果後得利根。何故如此前後相摺4稹H魟e斷者。二障別斷。根果別得。若雙斷者。二障頓斷。根果頓得。論·記奄含俱表二類。論根前果後。記果前根後。論·記互影略顯根果一時及前後不同問。論云若預流者修練根時。記云初果欲轉根時。住果勝進二人俱在此中乎。為當云何。答。修練根者亙二人有。證後果者唯在勝進。故具舍頌云。捨果勝果道。唯得果道故論曰。夫轉根者。容有捨果及勝果道。所得唯果。非向道故光師疏云。若住果轉根。即捨果得果。若勝果道轉根。捨果及向。所得唯果。由斯不定故說容言意云。住果練根。捨鈍預流得利預流。勝進練根。捨預流及一來果。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六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十五日)。
    問。於種姓等菩薩地位。分別建立三無漏根。何位立未知欲知根。乃至何位立具知根答。瑜伽論云。於勝解行地建立初根。於淨增上意樂地等立第二根。於如來地立第三根意云。地前三十心位未知欲知根。於初歡喜地等位已知根。於第十一佛地之具知根問。未知欲知根是見道無漏根。初歡喜地可立之。何地前勝解行地立。言淨增上意樂。是歡喜地異名。彼地可立未知欲知何立已知根。已知根是修道根。初歡喜地是見道位。何此見道位立已知根乎。答。記有三釋。一云。總約初僧祇位立未知欲知根。是故但言勝解行地建立初根。據理合入。初地及地前總立此根二云。十信等四十心名勝解行地。未知初地遍滿真如。欲知彼真修習。心前方便解行立未知根。初地正知遍滿真如。名已知根。即例九地應知亦爾三云。地前解行·及以約地未知真觀已來。皆是未知根位。今此論文舉前方便故。地前立未知根約地出觀已後屬第二根。故於淨增上意樂地等立第二根問。且付第三釋。如小乘見道。但在十五心。至第十六心即屬修道也。彼屬修道故立已知也。今大乘可爾。初地出觀已。即屬第二地。屬二地故。可云離垢地立已知根等。何云淨增上意樂地等立。答。雖小乘見道但薩婆多一部許十六心修道。餘經部等不爾。況於大乘中。初地出觀已後。未必即離垢地或初地出觀已。命終作閻浮四天王。未證第二地間。有此等受生等事。豈必出觀無間即證第二地等。故於初歡喜地。若正觀真如。立未知欲知根。若出觀已後。立已知根。雖立已知根。然非離垢地。
    伽第五十七。遁倫記第十六。第三百五十七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七月十七日)。
    問。於學無學拢叩脻M名。有學有三滿。謂根滿·定滿·果滿。無學有二滿。謂根滿·定滿。且付有學方。何等定滿立定滿名。何等果滿立果滿名。答。得滅盡定。名為定滿。證不還果立果滿名。問。不還是第三果。未得第四果。其未滿足。何□果滿。於有心定中。非想定是滿。何彼不名滿。必於滅盡定獨立定滿名。答。記文釋云。得不還果永不退失故。有學中此名果滿。有心定中非想雖滿。無始來得還復退失。以不定故不說滿名問。於非想定不立滿名。道理可然。云不還果不退失故為滿不然。論諸拢咄斯涣x。退後三果不退初果。尚退第四果。不退不還果。何記文云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