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学的智者在极为艰难的时候,仍然以格言安慰他人,令其欢喜。卑劣的愚人自己成为富翁时,仅仅以争吵毁害自己和他人。
智者在名誉、财产、事业乃至生命遇到危难之时,能够泰然处之,非但不生烦恼,而且还会用善言嘉语来教诲鼓励天涯沦落人,以解除他人的忧恼、痛苦。因为他们深知人生道路充满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世事都是变化无常的本性。身位显赫,德高声隆之时不会得意忘形;身位卑贱或惨遭毁损之时也不悲伤自哀,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陷危谷之境时更能体现出他们的高风亮节。比如藏传佛教中的扬唐仁波切在“文革”时期被囚入狱,他却常常安慰狱友,并用佛理为他们讲述人生的道理。他说:“我们眼前受的这些苦比起造恶业下地狱的苦则显得微乎其微,大家不必痛苦,总有一天我们能重获自由。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即是祈祷上师三宝、多念心咒、好好修行。”他以身作则,率先而行,为了不让监狱的看守发现,就在嘴上戴个口罩。当看守询问戴口罩的原因时,他回答:“我嘴有病,不能摘掉的……”就这样,他瞒过看守,修诵了许多本尊心咒。直至今日他仍然深有感触地说:“把我关进监狱的那段时间,对我的修行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愚者即使成为富豪,无论多么富裕都不会利益他人,往往互相争吵,成为毁灭自他的助缘。比如一个糊涂的国王,他临终时将国家一分为二,由王后的儿子和爱妃的儿子分别掌管。然而这两位王子品性恶劣,互相算计,见面即吵。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便兴兵争战,一方想吃掉另一方。一场激烈的战争下来却不分胜负,双方损兵折将,势力大减,胸中怨气仍然不能化解。正在这时,邻国大举进攻,不费吹灰之力就侵占了这两个国家,两个王子也在战场上被乱箭射死。这即是愚者不知满足、不求善法、唯起争吵而自掘坟墓的悲惨结局。
对此,我们应该反复深思,看自己身处逆境是否能将其转为道用。无论贫或富,修行人都应把利益他人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互相争吵、诋毁,而应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有些说后复办事,有些不说而干事,
恶犬见敌即狂吠,鱼鹰猫儿潜伏击。
有些人先说漂亮话,然后才办事,另一些人什么都不说却在干实事,犹如恶狗一见敌人就会狂吠乱叫,而鱼鹰和猫儿却潜隐自己,悄悄地伏击。
愚笨的人总爱夸夸其谈,无论办什么事之前他定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一番,等舆论兴起,具体操办之时,他却悄无声息,什么事也不干。所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光看他说得如何动听,关键还要看他做的怎样?否则一如纸上谈兵,定会误人也误己。从前,有个富翁的儿子,他很会背诵入海驾船的口诀,说到了大海中,有漩涡回流和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怎样撑、怎样停等。于是他常对人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都知道了。”大家也信了他的话。一次,他和一些商人结伴去海中采宝,船到海中没有多久,船师得急病死掉了。这时,众人推荐富翁的儿子来驾船。到了有漩涡的急流中,他大声地唱着驾船的口诀,具体操作一点都不懂。船在漩涡里盘旋打转,无法继续前进,最后全船的人都落水死亡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着容易,说着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
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从不自我宣扬,事情筹备到具体实施乃至最后成功,他都是默默地去做。正如一些大修行人,从不宣扬我要修什么法,要怎样利益众生等,他们总是保持沉默,于实际行动上修布施、忍辱等。再说世间的办事和出世间的修法,都不宜多开尊口,因为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况且,许多事情都需要保密,一旦泄露出去,就容易出现违缘和困难,影响事情的成功。所以大智者子思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德谟克里特也说:“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正如恶狗一看到怨敌就会狂吠不止,还自以为是英雄,然而通过它的叫声,对方知道有狗,立即能加以防范。狗也因此暴露出自己的身份,直接对怨敌作了提醒:“我老狗在此,你有本事就过来。”而鱼鹰和猫在捕食猎物之时,却是潜伏不动,静静地等待机会,看准时机,立即出击,手到擒来。愚者即如恶狗,智者则如鱼鹰和猫儿。因此,说空话不如干实事,这个道理非常深刻。
高士责难亦有利,劣者亲近亦有害,
圣神发怒亦护众,阎王发笑害他命。
高尚人士即使责难也会对众生有利益,而劣者表现出很亲近的样子却对众生有害。出世神众即便发怒也是在护持众生,而阎王发笑之时却是在杀害众生。
善良的智士,有时会显现愤怒的形象来调伏众生,但绝不可能对众生有丝毫的危害。因为他们以菩提心利益众生为前提,外显责难、不悦之色,内却深怀慈悯,目的是从根本上教化、引导众生弃恶从善。所以,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遇到外显忿怒形相的大德,千万不要误解他怀有嗔恨心。他对我们某些不如法的方面加以指责斥骂,乃是恨铁不成钢,同时也是一种善巧方便,能促使我们尽快改掉习气毛病。正如慈父调教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用心良苦。又如世人所言,用清水不能洗净的衣服,应该用肥皂洗涤;同样,业障深重,恶习难改的人,如果用寂静、慈悲相无法摄受,那么只有显现忿怒相,用威猛法才能调伏。
然而,卑劣的人表面上对你很亲热,行为上步步靠近,同时对你也很恭敬,但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对他作观察,了解其动机。藏族有句谚语“坏人头上并不长角”,即是说坏人从外表上很难区分,他的脸上不会刻有明显的标记:“我是坏人”。相反,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诈显慈悲恭敬之态,堂而皇之地亲近你。一如“糖衣炮弹”,当你接受他、欣赏他,进而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之际,他会突然“爆炸”,害得你措手不及。那时吃再多的后悔药也于事无补。所以,要时刻提防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恶人,并且和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出世间的神众,比如大威德金刚和普巴金刚等,他们显现上形貌恐怖,青面獠牙,愤怒至极的样子,令人望而生畏。事实上他们却是佛菩萨的化现,具足无量的悲心,即使降伏邪魔外道,也是以慈悲的善巧方便救渡他们,强迫性地送往清净刹土。神众发怒也是为了护持众生,然而貌似慈悲的阎王却总是在发笑的时候杀害众生。阎王是鬼道的帝王,他的职业即是在众生寿期将尽之时索其性命。所以,高尚的正士任何时候都是心地善良、慈愍众生,而劣者却恰恰相反,了知此理后,学人应特别注意,并正确取舍。
高尚之士如珍宝,何时亦无稍变质,
卑劣之人如小秤,稍有不平成高低。
高尚的人即如珍宝一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变质。卑劣的人却象小秤一样,稍微有一点不平,就会成高或低的局面。
黄金等珍宝有稳固的本性,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不变色,更不会变质。高尚的人就象珍宝一样可贵,他们气节崇高,意志坚定,有着大无畏的气概,任何艰难都摧垮不了。比如人格贤良、品性高洁的圣人,为了众生的利益,不畏千难万险,即使危及生命也不会背弃三宝,更不会退失利益众生的发心。当弘法利生事业兴盛、广大之时,一切名闻利养不求自得,但他们仍然是谦卑调顺,不变高尚的品行,毫无骄慢之心,稳固得就象须弥山王,不为“八风”所动。世尊正是一位最完美的高尚之士。他在因地苦修时,为了众生的利益置生死于度外,舍身饲虎、割肉救鸽等,从无悔心,坚毅顽强。圆满佛果时贵为三界导师,却更加精勤地救渡众生。他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爱亲人、朋友,也爱冤家仇敌,无有偏袒,这种“博爱”才是最伟大的。
卑劣的小人不要说遇到大风大浪的摔打,即使一点小事也会斤斤计较,如同小秤,物品重量稍有差别,马上就会显出高低不平的样子。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面对上级点头哈腰,对下级或与自己相当的人则是昂首阔步,目中无人。当听到一句不入耳的话时会显出不悦之色,当听到甜言蜜语时又兴奋得眉飞色舞。他们的脸刹那变化即如藏地春天的天气一样,该喜庆的事他生气发怒,该悲伤的事他却欢欣喜悦。真是喜怒无常,颠颠倒倒,令人难以捉摸。
同心虽远亦得益,异心虽近将远离,
如同莲花泥不染,太阳时常抚育彼。
同心的人虽然远隔重洋也会互相得利,不同心的人虽然近在眼前也必然要分离。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受污染,也能时常受到太阳的抚育。
两个人如果行为目标一致,同心同德,那么即使他们离得很远也会互相利益。比如师徒之间,道友之间,由某种因缘而远隔千山万水,但为了圆满菩提圣道共同发愿、互相鼓舞,广行六度四摄,精勤积累资粮。在殊胜时日,他们处异地而同行放生、供灯、回向等佛事,并相互告知共享法乐。不远的将来——功德圆满之时定能相聚在极乐世界,永不分离。正如古人之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然而社会上一般的人因为工作等关系而朝夕相处,但却常常出现矛盾,或者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互不相干。其主要原因即是目标不一致,心思各异,难以勾通。这样相处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意义,最终都将别离。比如一些在寺院或佛学院暂时做工的世间人,面对成就的大德、活佛以及数量众多的僧众,生不起丝毫信心和恭敬心。他们虽然近在咫尺也得不到任何利益,短短的时间内便会各奔东西。又如共命鸟,一身二首,其中一个头常吃好果,使身体强健,另一头却生嫉妒心,说:“我吃不到好果,干脆取毒果吃吧。”结果两个头都被毒死了。两个头共用一个身体,世间可能再也找不出比这两个生命距离更近的了,但是它们终因不同心而匆匆别离,各赴中阴后世。
如莲花虽然从淤泥中出生却不受秽染,正如心异身近之人。而遥远的太阳遍洒光芒,时常抚育莲花,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莲花就会竞相开放,即如心心相应的人虽远隔千里也能相互利益。
乃至具有羞耻时,尔时彼有胜德饰,
设若不顾羞耻时,则离功德增恶言。
乃至具有羞耻之心时,这个人才会有殊胜的功德作为严饰,如果一个人不顾羞耻,那时他肯定会远离功德而增上恶言。
不论是学佛的人,还是社会上的普通人,都需要具足羞耻心,这也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美德。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说:“羞,耻己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所以说,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不如法,即应勇于发掘自己的缺点,不隐匿自己的短处,而且感到惭愧,同时也知道他人的作为是善还是恶,常常赞人之善,厌人之恶,这都是具足羞耻心的表现。这时,你就能正确取舍善恶,所作所为自然增上善业功德。所以说,知羞耻知惭愧的人一定具有殊胜功德的装饰。从功德方面讲,一个人发菩提心、戒律清净和精进闻思修等善业都是功德,但都是在具足羞耻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可以说知羞耻本身也是一个大功德。一个初学佛法的人,如果没有羞耻心,则连起码的人格都不具足,又怎么谈得上守戒和发心等功德呢?即使他在往昔修得了一些善法功德,若内心深处无廉耻,那些浮泡般的功德很快会被摧毁。未知取舍善恶,行非法之事,自然会受到世人的谴责,恶语的谩骂等。比如一个不知羞耻的人,认识不到三毒的过患,生贪心时,不论贪恋人还是物,他都会沉浸在贪心迷宫里,不管多少人议论、唾骂,他都觉察不到。当生起猛烈嗔心时,哪怕百人规劝,他也听不进去,肯定会造杀人、偷盗等恶业。此时功德会毫不客气地离开他,只有罪业和恶名伴随他堕落。
藏族人对毫无羞耻的人也有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人若无羞耻,就像是老狗。”老狗是没有什么羞耻之心的,它不以吃大便为耻,反觉香甜,吃得津津有味。动物无善恶的分别,不知行为端正与否,而人却是能思维、有善恶之心的,应该有一个廉耻的执着才好!学佛之人,应经常自我品量,知惭愧,知羞耻,发现不如法的言行,应猛励发露忏悔才是。
未托圣者亦善示,询问贱者反邪说,
蔑视佛子亦仁慈,敬奉阎王反遭害。
没有托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