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打不骂教孩子45招-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告诫孩子,孩子就会拒绝,因为他们感到对你的让步,就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和不自主。经常听到有些父母高声亮嗓地吼孩子:“不要吵,不要乱喊乱叫!”斥责孩子“父母说话时别插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也会态度强硬起来,变得蛮不讲理。 
  其实,客气地用温和的语调征求孩子的意见,他们会乐意去实现你的愿望。如果你改换成温和的口吻,表示重视孩子的意见,友好地问:“你是怎样想的?”或者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说怎么办才好?”你就会看到孩子会很认真地考虑和关心你提出的问题。 
  强强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也很乖巧。但有一次,他跟父亲到姑姑家去玩时,却发生了点不和谐的小“插曲”: 
  到了姑姑家后,由于爸爸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姑姑了,所以难免和姑姑聊得时间长了点。本来强强和姑姑家的表弟玩得也很好。可是快到吃饭的时候,强强吵着要回家。爸爸正姑姑聊到兴处,也没有心情理强强,只是随口说了句:“去!去!去!……” 
  没想到强强一改往日的乖态,躺在地上撒起泼来。这还真让爸爸下不来台,爸爸抡起巴掌就在强强的脸上留下了纪念。这下强强更不依了,姑姑只好让他们父子“打道回府”,一顿好端端的相聚就这样在不和谐的气氛中收场了。 
  其实如果爸爸能和强强说得好一点,或许就不会发生出现这种尴的局面。这是爸爸“粗暴”的结果。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妨先放下“打骂”或“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妨尝试一下使用温和的建议,或许真的能收到预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呢。 
  以体恤和宽容孩子为出发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把错误和学习的过程。因此,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能发脾气或自我失控,而应该以理解,体恤和宽容孩子为出发点。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到理智、平静地面对和处理孩子身上的问题。 
  针对孩子情况提出建议 
  有效的建议,都是有的放矢的。父母对孩子提出建议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无效的建议提的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父母给孩子提建议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能抱着“孩子一定要听取”的想法,否则,一定要孩子听取,那就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了。孩子也是人,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对于父母的建议,他们听取不听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能采取压制或胁迫手段。 
  爱意融融,用温情打动孩子 
  对孩子的建议,要包含无限的真诚和浓浓的爱心,因此,只有这种温情脉脉的建议,才能最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被孩子听取。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父母能够用温和的春光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会在愉悦之中成长。 
  第28招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家教专家指出: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时刻不忘自己的父母权威,动辄对孩子破口大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父母地位。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些父母批评孩子时表情严肃,声音很大,以为嗓门越大,孩子越会记忆深刻,效果也就会越好。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是事与愿违。 
  据美国教育专家一项的研究结果显示,与肉体处罚比较起来,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更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给他们造成心理伤害。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马丁·H·泰切在6月号的《美国家教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每个父母都不应该低估对孩子责骂产生的后果。”泰切还表示,父母应该对孩子所遭受的各种不同的创伤给予细心的关注,因为与那些特定的身体上的虐待相比这或许更具严重性。 
  泰切在报告中指出,一直以来缺乏对孩子遭受口头责骂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此前专家的研究只集中于身体或性虐待或目睹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长期性影响。 
  泰切还发现:只经历过情感虐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和对那些只经历过性虐待的孩子或只经历过身体虐待孩子的影响是一样的。与身体和性虐待相比,情感虐待对精神分裂症状的影响要更为强烈,而那些经历辱骂和目睹过家庭暴力的孩子与那些经历家庭性虐待的孩子相比会表现出更多的分裂症状。经历过的虐待类型越多,精神病学方面的症状也就越多。 
  泰切最后得出结论表明:遭受责骂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心情紧张,这又影响了他们大脑中某些脆弱区域的正常发育,导致他们在精神病学方面出现许多严重后果。 
  母亲见女儿小博练小提琴的姿势不对,就提醒女儿,谁知女儿很不服气。可能因为情绪不是很好,母亲就突然来气,数落起小博来:上课时老师让看老师的姿势,你的眼睛却往别处看,结果总是不能正确模仿;学琴的人那么多,可外面有人进来,只有你分神扭头去看;说了她多少遍琴头要抬高,还是拉不了半分钟就低下去了;很多事情并能做到可是偷懒不做…… 
  小博见母亲责备也不吭声,依然不紧不慢的练,但她眼里含着的泪。和大部分在火气中的父母一样,小博如果说一句让母亲觉得她自己做得不好的话,母亲的火气可能就会消了,可小博不吱声。母亲就觉得那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于是越发烦躁,想起最近小博的种种不听话的表现,顺便就提起来责备小博了,火气越来越旺。 
  结果自然是小博没心事练琴,效果不好,而母亲也越来越觉得这样控制不了情绪的责备有点过分,结果一个自己在责备孩子,一个自己在责备自己……最后小博哭了,母亲也难受得流泪了。 
  孩子容易犯错,并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父母的批评指责是必要的。但态度一定要诚恳,倘若大声训斥,甚至拳打脚踢,结果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为此,责备孩子时要掌握好以下技巧: 
  指责要适时和适度 
  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应及时给予责备,趁热打铁,不可拖拉。在责备孩子时,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平和,摆眼前事实,讲错在何处,不要翻老账,拉三扯四地就会喧宾夺主。孩子听了烦,当做耳边风,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目的。 
  以说明过失的后果代替责骂 
  如果孩子不慎抓破了同伴的脸,有的父母开口便责骂孩子:谁让你去抓人家的?看我不打你的手。这样一来,反而强调了孩子的过失行为,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与你的责备相对抗上,根本不会想到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用说明过失后果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把别人的脸都抓破了,流了血,如果是你是不是会很疼呢”,从而唤起孩子的同情心,这样他才能反思自己的过失行为,并逐渐改正。 
  语速应缓慢,以低于平常的声调责备 
  有的父母一见孩子犯了错误,也不问青红皂白自己先激动起来,连珠炮似地数落孩子,孩子往往因惧怕而一句也没听清楚,更没听进去,说了也白说。如果说话时的语速放慢些,低而有力,让孩子听清楚你所表达的态度,则更有利于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可以用表扬他人的方式来责备孩子 
  对于孩子一些不构成直接损害的行为,用这种责备方式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孩子不爱起床,父母可以说:邻居的明明已经在洗脸了,他好能干哟,早早起来,不迟到,也不会耽误爸爸妈妈上班,这才是好孩子。孩子都有被表扬的欲望,这种向上的内驱力往往抵消了由于责备带给孩子的自卑心理,对于年幼的孩子尤为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 
  有的父母责备孩子后,常常忽略了这一环节,把孩子冷落在一边,常常使孩子将委屈的情绪转嫁到父母的责备上,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父母应在孩子有悔过表现时,如:伤心、流泪、反省时,通过替孩子擦眼泪、搂抱、抚摸等举动,告诉他你是为他好,是爱他的,引导他说出对过失的认识。这样,你的责备不仅使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也增进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第29招 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1)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孩子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从触及孩子的心灵开始。而走入孩子心灵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关心孩子。 
  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包括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每一次谈话,细心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对孩子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应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入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关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由于生活压力大,或者由于疏忽,因而对孩子关心不够。缺乏关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 
  13岁的小雪跟10岁的妹妹吵架,姑妈批评了她俩,小雪竟负气离家出走,姑妈焦急地四处寻找,因小雪的父母都在外地经商,平时托她代为照顾两个女儿。幸好到了晚上,小雪的父亲打电话说孩子去找他了,姑妈这才松了口气,但却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保姆告诉她,小雪平时就经常打妹妹,说家人更爱妹妹,对她却很忽视,小雪还说过几次想跳楼。 
  而实际上,平时无论是姑妈还是孩子的父母,对两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并没有偏向。更让姑妈着急的是,当她对小雪的父亲讲起孩子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表现时,孩子的父亲却总是不以为然,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问题? 
  父母给孩子一样的玩具、一样的美食,东西都平均分配,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公平。事实上,这正是对孩子的不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更不可能一样,用物质衡量和代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一位父母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记得去年儿子过生日的那天,一回家,他就兴冲冲地告诉我:“妈妈,今天我有一份最好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望着儿子有点发红的笑脸,我说:“一定是什么玩具了。”“不对,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的作业做得非常好。”听了这话,我不由得心中一震,老师的一句表扬胜过我们的任何礼物,儿子长大了,不再是只需要电动车、坦克玩具的小孩儿了。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由于平时对儿子的要求太高,在检查他的作业时,做得好的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会对他有所赞许;相反,做得不好的地方,则会横加批评,甚至是训斥。久而久之他感到的只是批评和训斥,在妈妈的眼里永远是做不好的,老师的一句表扬让他感到了对自己的认可,感到了无穷的快乐,胜过了任何礼物。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心理要求,看见儿子有进步的地方,我就会及时的加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加以纠正,使他逐渐找回以往的自信心。 
  好恶分明是我儿子最大的特点。有兴趣的事情,他非常愿意做,而且也做得非常好;相反,没兴趣的事情他就会敷衍了事,甚至心里有抵触畏惧情绪,越做越不好,越不好就越没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数学。 
  由于他比较粗心,所以作业经常有计算错误,时间长了,他就失去了兴趣,每次做作业如临大敌,要么很快地做完,要么就是不会,即使是做完的也是错误百出。因此,我不时地告诉他,要相信自己,要多动脑,只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就会得到老师的“优”,并要求他把每一次的练习都当成考试,认真对待,不要放过任何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另外平时带他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也不时地让他帮我计算应付的钱、找回的钱以及可以用几种方法把大面额的钞票换成小面额的钱等等,抓住一切机会让他懂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从中找到乐趣。 
  相反,他对吹口琴非常感兴趣,经常找时间自己琢磨,并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曲目老师还没教,他就已经会吹了,而且吹得也比较好。所以一看到儿子对数学失去兴趣的时候,我就会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