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功贼-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诚伯怎是个受要挟的主儿,咧嘴冷笑了几声,用小拇指点着土台上的众人道:“呵呵,还真有人不知道好歹,拿官府来压小老儿。我问问你们,官府上个月找你们干活,答应的工钱呢,哪个收到了?收到的站出来吱一声?超过十个人站出来,小老儿这就跟老少爷们儿赔礼道歉,大爷您说开多少就开多少,小的绝不会压价!”

众汉子们纷纷身体闪开去,沮丧得就像一群看到屠夫的绵羊。官府上个月的确答应搬一趟货物换一个铜钱,但最后发到大伙手里的,却是根更宽些的竹签子,上面写着每个人应得的铜钱数量。可具体什么时候能结算,却没给任何准信儿。几个胆子大的去找衙门里的郭户曹理论,结果刚靠近衙门口,便被衙役上了枷锁,不交齐去年拖欠的丁税绝不放还。害得家里的婆娘卖了房子又卖人,好不容易将衙门索要的数目凑齐了,才将自家男人给赎回来。一家人从此沦为乞丐,半个月不到便彻底从城里消失了。

仅凭三言两语便打掉了众力棒们的威风,诚伯在心内更加把自己面前这群汉子看到了河沟里。收起怒容,重新换上平素里那副童叟无欺的菩萨面孔,笑着道:“这人呢,不能不知足。世事艰难啊,谁活着都不容易。像我们老周家这样肯讲道理的豪门大户已经很少见了,换了旁人,未必肯照顾你们。大伙心里放明白些,别踩着鼻子就想上脸。还是那句话,每二十根竹签换糙米半斗。或者换钱五个,即点即发,绝不拖欠!想干的,站在土台前边来。不想干的,麻烦让一让,别耽误乡亲们挣钱!过两天说不定还有货船来,今天干得好的,下次咱们周家优先录用!”

听到这话,有人心里犯起了嘀咕,慢慢地向土台前蹭了几步。大多数人则抱着膀子,冷眼看谁第一个把自己卖得如此低廉。虽然都是乡亲,力棒们也根据所住的位置不同,自动分成了几个团伙。向前凑的人四下望了望,见两个人数最多的力棒团伙没有动作,犹豫了片刻,又悄悄把脚缩了回去。

“呵呵,看来老少爷们儿最近手头很宽绰啊?!”诚伯拍了拍手,为力棒们的团结而叫好。“不想找活干的,请让一让。乡里乡亲的,别给旁人添堵。”说罢,他向台下扫了一眼,鞋尖点向其中最瘦弱的一个,一边笑一边发狠,“你,王二毛是吧?!你到底干还是不干,干就再向前走一步。不干,立刻给我滚开!”

“我!我!”王二毛被诚伯嚣张的举动气得眼睛冒烟,却没胆量当众给周大户家的人下不来台。对方家里可是有人在皇上身边当大官儿,是连县太老爷都不敢惹的主儿!他王二毛不过是混混一个,怎敢老虎头上拔毛。期期艾艾地支吾了几声,见自己实在逃不过,赶紧把目光看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名壮汉,压低了嗓子问道:“九哥,九哥,怎么办啊?九哥,你倒是说句话啊?”

被唤作九哥的人年龄不大,看脸盘也就是十六、七岁模样。但生得虎背熊腰,比周围所有力棒们都高出了半个头。见王二毛被逼得已经快哭了出来,上前几步,将其一把拉到自己身后,代替他向诚伯回答道:“您老把工钱提到十五根竹签半斗米,或二十根竹签七个钱,我们就干。否则,大伙连碗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干活儿!一旦耽误了您老的事情,都乡里乡亲的,我们也过意不去啊,您老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就是,就是!”众力棒见到有人挑头,立刻活跃了起来。“就按小九说的办。否则,我们只好回家等死了,好歹死在家里,也比饿着肚子干活,累死在码头边上强!”

“吆喝,小伙子还挺会算账?!”诚伯碰了一个软钉子,不怒反笑。“小伙子哪的人呢,我看你面孔生得很啊。不是咱们馆陶的吧,咱馆陶可没出过这人才!”

“回您老的话,晚辈平恩县荒地庄人。上上个月刚来这里投亲!!”年青人非常礼貌地向诚伯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地回答。

周府管家诚伯平素见人见多了,早就混成了精。看到对方举止间带着股子硬气,倒也不敢太小瞧他。点点头,微笑着继续问道:“敢问壮士贵姓?可否进过学!”

年青人又拱了拱手,笑着回答道:“蒙长者问,不敢不答。免贵,姓程。上过三年私塾,勉强识得几个字!”

管家见年青人答得彬彬有礼,心中愈发感觉诧异,俯身下去,看着对方的眼睛追问道:“既然读过书,怎么不干些正经事情。混在码头上,你不嫌辱没斯文么?”

年青人醇厚的脸上终于涌起一缕窘迫,苦笑着摇了摇头,低声道:“没办法,晚辈总得找个活路。”说罢,抬起眼睛,坦诚地向诚伯劝道:“这整个馆陶县都传诵您老的善名,您老就开开恩,将工钱加一加吧,大伙抓紧时间干,争取一天将货物卸完,总好过让船搁在运河上。如今这四下里不比平常,人多手杂。您老的货物晚一天入库,就多一天风险!”

“是啊,诚伯开恩。我等定不忘了您老的好处!”众力棒们顺着程姓少年的口风,一道向诚伯求肯。

周府管家诚伯根本不在乎脚下这些穷汉们念自己什么好处,但年青人最后那句话却不由得他不考虑。流贼张金称上个月才破了平恩县,保不准哪天会盯上馆陶城。这二十几船粮食货物在运河上摆着,不等于拿肉给狼看么?犹豫再三,他终于勉强做出了些让步,点点头,低声说道:“这样吧,还是二十根竹签换半斗米,或五个钱。但每领十根竹签,我让人额外饶给你们两根,如何?这已经相当于十六根竹签换半斗米了,不能再高了。再高,我就没法做主了!”

众力棒们一时算不清楚帐目,纷纷将头看向程姓少年。程姓少年快速在心里衡量了一下,知道对方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本着见好就收的原则,躬身向管家施礼,“谢您老开恩。这活晚辈接了!”

有了年青人这句话,码头上的力棒们立刻吃了定心丸。纷纷靠近土台,任诚伯挑选人手。周府管家诚伯先选了程姓少年,王二毛和二十几个看上去手脚麻利,心思机灵的,说好了他们这些人只负责从船上卸货,按一斗半米一天给予工钱。然后又在年青人千恩万谢的目光中,将其他力棒精挑细选,筛出了二百多身材强壮的,负责将货物从码头扛向官道装入周府派来的马车,工钱按刚才大伙的最后协定结算。然后冲着其他未被选中者一挥手,大声说道:“剩下的乡亲们就散了吧。不能再要人了,再要人,码头上就站不开了!”

一时间,被选中者兴高采烈,没入选者心如死灰。几个城里有名的无赖子没被选中,怨气冲天。他们不敢找周家的人麻烦,只好将目标对准“外乡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无赖从地上捡起块石头,远远地向程姓少年丢去,嘴里骂骂咧咧地道:“程小九,你个王八羔子日的。踩着大伙的脑袋出头。老子今天跟你势不两立!”

正在走向货船的程姓少年被骂得一呆,回转身来,冲着几个年龄比自己大了近一半的无赖们抱了抱拳,陪着笑脸解释:“疤瘌哥,豁牙哥,我家中还有老母在堂,指望着我弄米回去下锅呢。今个儿如果有得罪了您的地方,您大人别计小人过。小九这厢给您作揖了!”

“我呸!”脸上有疤无赖向地上吐了口唾沫,然后用脚捻了几下,恨恨地数落:“别人都是来回十六趟,拼死拼活才挣半斗米。你一天就挣一斗半,也好意思拿!识相点,分你干爹我一半,我就放过你!不然,我今天就在这码头上等着,看你有本事拿多少米回家!”

众力棒儿听疤瘌无赖如此一说,亦觉得程姓少年赚了大伙的便宜,纷纷侧过头来,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对方。程姓少年又气又怒,偏偏一时半会儿还没法解释。王二毛气愤不过,跳上前,大声向无赖们喊道:“疤瘌哥,你可不能诬陷好人。小九哥他刚才可是好说歹说,才将工钱给大伙讲下来。谁要是觉得不公道,不妨自己跟诚伯去交涉。看诚伯能给你开什么价钱!”

“呸,呸,呸!”疤瘌头无赖立刻变成了发了疯的骆驼,满口喷粪不停,“我压根儿不稀罕干这活。老子家里还有半缸米呢,足够吃到秋收。老子是怕大伙上你们两个小兔崽子的当,才跟过来看看。果然,你们两个王八羔子日的……”

硬气话刚说到一半,肚子里边突然“咕噜咕噜”地鸣唱了起来,端地争气。还没等他找借口解释,束在其腰间的草绳突然松开,一条破鼻犊短裤从腰间“哧溜”掉到了脚跟儿后,露出胯下黑漆漆软踏踏的一团。

“轰!”众力棒们哄堂大笑,再不相信疤瘌头的挑拨,转身走向货船。程小九鄙夷地冲着疤瘌混混摇了摇头,拉住王二毛,快步跳上了第一艘货船。

“姓程的,你等着!”疤瘌混混又羞又怒,拎着裤子跳脚。恨不得当场将程小九和王二毛两个劈成四半儿,腿脚却软得如面团般,压根儿提不起半分力气。骂了一会儿再骂不出新花样,他只好向地上吐了两口唾沫,哼哼唧唧地去了。

注1:力棒,俚语,指苦力工人。如纤夫,挑夫,码头装卸工人等。

注2:后晌,俚语,傍晚。

注3:七尺,此处为汉尺,每尺长23厘米左右。七尺身高相当于一米六二。

注4:斗,此处为隋斗,重量与唐斗近。每斗约为现在的12市斤,半斗为6市斤。 

第一章 城南(二)

在周府家丁的喝斥下,被选中的力棒们乱哄哄地排成了五队,轮番上前,背对着船舷弯下腰。程小九、王二毛和另外十几名幸运儿则四个人分成一组,从甲板上抬起米袋来,逐一放到壮汉们的后背上。

每个米袋都有二百多斤,放到背上,立刻把人压得来回晃悠。命如杂草的力棒们不敢叫苦,咬紧牙关,顶着烈日,将米袋子背向早已等候在官道旁的马车。到了目的地还不算完工,他们得互相帮助着将背上的米袋子放到马车中,从头到尾摆放整齐了,才能领到一根救命的竹签。

才来回走了两、三趟,有人已经累得几乎散了架子,蹲在路边,大口大口地喘粗气。“好心肠”的诚伯对此很有经验,命家丁取了两个防火用的大木桶,个个都有水缸般粗细。先向里边洒了指甲尖大小的一点点粗盐,然后命人打了井水将木桶灌满。累得几乎趴下的力棒们立刻涌上前来,像争琼浆雨露般用手捧起盐水便朝嘴里灌。待灌了个水饱,人也慢慢恢复了几分精神,咬着牙,摇摇晃晃向码头捱去,继续为下一根竹签儿搏命。

程小九、王二毛等只管给人卸货上肩,每四个人却要应付整整一队汉子,干起来也不轻松。但想想那一斗半米的工钱,大伙都咬紧牙关坚持。宁可喘得眼前发黑,绝不敢让人站在船舷旁等候。饶是如此,监工的家丁依旧嫌大伙儿动作太慢,不停地用鞭子柄在众人后背上敲敲打打,“麻利些,麻利些。干了干不了,干不了就下去,换想干的人上来!一天一斗半米呢,财神爷再有钱,也不会养活白吃饱儿!”

“唉,唉!”“唉!诶!”挨了鞭子的人不敢还嘴,低声下气地答应。一边加快手上的动作,一边期盼这一天早些结束。可天上的日头却诚心跟人过不去,慢吞吞地就像蜗牛爬树。先前就已经爬到了半头顶,眼看着一大船米都要被卸完了,居然还在树梢上粘着。

日头在天空中走得蹒跚,船上的热度却涨得一点儿都不慢。汗珠从人的额头上滴落下来,才与甲板一接触,便倏地一下不见了踪影。早已被岁月磨得起了厚厚老茧的脚掌此刻突然又有了感觉,每走一步,都如同踩在了火堆上。白花花的河道,滚烫的甲板和头上的日光勾结起来,把整艘船做成了一个大灶台。于船上卖力苦干的人们,被汗湿透了衣服裹得紧紧的,胳膊和手中边缘沥沥淅淅滴着水珠,就像一只只被蒸熟了的粽子。

除了王二毛之外,与程小九搭伙抬草袋的另外两只“粽子”全是馆陶本地人。其中一个圆脸汉子姓刘,另外一个脖子黑如车轴般的汉子姓史。两名壮汉自觉与两个少年人搭伴做工吃了亏,抬袋子时总是稍稍抢先半拍发力。表面上看似对程、王两个少年的照顾,实际上却因为抢先将装米的草袋抬起了半寸,导致袋中的稻米都向少年人一方倾斜,无形中占了一个大便宜。

程小九发现苗头不对,赶紧暗中调整对策。怎奈他与王二毛两个入行时间太短,相互之间配合起来远没对面的伙伴娴熟。暗中较量了好一会儿,非但没能令对方就此收手,反而使得米袋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

王二毛年龄刚过十四,身子骨和气力都还没有长足,四个人平均用力还得咬紧牙关硬挺,怎受得了对方偷奸耍滑?第一艘船刚刚卸完,他人已经有些撑不住了。从第二艘船上抬起头个草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