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630-医学传灯-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缓。四肢厥冷者。宜用香砂理中汤。古方治此。不过清热消食。而疏气活血之药。毫不知用。内经云。通则不痛。痛则
不通。气血不得宣行。后成此病。宣通气血为第一义也。但此血气上攻。多有暴病暴死者。不可不知也。
x活血化痰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大腹皮 枳壳 木香 玄胡 归尾 黄芩
x香砂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炮姜 甘草 香附 砂仁 藿香 (加)玄胡 半夏 木香
卷上
气怒
属性:肝为将军之官。不受屈制。怒气伤肝。其气冲逆上行。有若将军之不可犯。故名将军。伤之轻者。两胁刺痛。胸中
不舒。伤之重者。未经发泄。乘于胃土。令人昏迷不语。牙关紧急。盖因胃中有痰。肝气入胃。触动痰涎。其支脉之
络心者。被其壅滞。堵塞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也。内经云。暴喑为病。不必服药。少顷气行则苏。然而痰聚胸中。
正气得复则生。不复则死。不可坐视。宜用清郁二陈汤。又有气怒之后。人事清白。但觉胸中刺痛。喘急不安。
能坐不能卧者。气逆膻中。血亦留滞。宜用加减柴物汤。若脉来沉细无力。
胸中痛而不甚者。宜用归脾八珍之类。不可以气为拘也。(八珍归脾当在清郁化痰之后为善后计若用在郁气。未疏
之时恐其气因补而壅滞又非所宜)
x清郁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川芎 香附 枳壳 杏仁 白芍 黄芩
x加减柴物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玄胡 木香 麦冬 杏仁
卷上
中恶
属性:中恶者。入庙登冢。吊死问疾。飞尸鬼击。故为中恶。其症牙关紧急。昏不知人。似乎中痰。但头面青黑。肌肤
粟起。可以知其中恶也。内经云。大凡外邪之入。必与内邪相合。中恶之人。先有痰食在胃。正气不旺。然后
鬼昧得以犯之。治是症者。当以安神化痰为先。俟其气顺痰消。方可议补。薛立斋云。中恶先因正气大虚。然后
为恶所中。治当大补元气。勿以痰治。然初起必先化痰。不可顾母失子也。
x安神化痰汤x
茯神 远志 陈皮 半夏 杏仁 石菖蒲 麦冬 桔梗 甘草
有食加枳壳浓朴。
卷上
伤食
属性:方书云。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以是知伤食之脉。专以气口为主也。然诊视之时。有气口脉沉伏者。
有气口脉滑大者。又有人迎气口俱弦数者。纷纷不一。不可以一说拘也。夫人迎气口脉俱弦数。外症日晡
寒热。头亦微痛。全与风寒无异。但神气如故。身无疼痛。可以为别也。脾胃
之气禀于命门。命门凝然不动。下焦为之臣使。宣布其气。行至中焦。入于
脾胃。乃能化食。今因饮食郁遏。少阳三焦之气不得宣通。故生寒热诸症。医者不识。呼为寒疾。误人多矣。宜用
柴胡化滞汤。通表里而双解之。食重者宜下。若外无寒热表症。但觉胸膈不宽者。痰裹食而不化也。宜用加味
二陈汤。又有生冷伤脾者。脉来沉缓无力。(审脉之有力无力而定虚实之治)宜用香砂理中汤。更有胸腹不觉。咳嗽气急。
四肢无力。大便不甚通畅。脉沉弦细。按之无力。下焦虽是虚寒。中焦又有浮热。先以养血健
脾汤。开其痰食。再以八味地黄丸。实其下焦。方为得法。至若饮食积久。或伤之太过。中气闭塞。以致猝
然僵仆。昏不知人。名为食厥。甚则四肢拘挛。状如中痰。亦用加味二陈汤。
脉沉细缓者。宜加姜桂。不可误认痰症。妄用痰剂。
x柴胡化滞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枳壳 浓朴 山楂 苏子 桔梗
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x加味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枳壳 浓朴 杏仁 山楂 苏子 桔梗
大凡消食化痰。必须顺气。胸中不宽。故用苏桔。若在脐腹以下。宜用青皮香附。
x香砂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炮姜 甘草 砂仁 香附 藿香
滞重去白术。加枳壳。浓朴。寒甚加肉桂。
x养血健脾汤x 方见脾胃门。
x冲和丸x
陈皮 半夏 枳壳 浓朴 神曲 杏仁(各一两) 黄芩 桔梗(各五钱)
脾居中央。寒之不觉其寒。热之不觉其热。饮食易化。百病不生。故云冲和。今为饮食所伤。失其旧职。
用此消其积滞。复其冲和之旧矣。故以冲和为名。痰滞胶固者。再加莪术。
x物性相制药x
索粉不化。宜加杏仁。狗肉亦用。牛肉伤加红曲。鱼伤加橄榄。面食豆腐。加萝卜子。粽子粘食。加白酒药。
肉食加山楂。果子菜蔬。加麝香。煎炒浓味。加淡豆豉。
卷下
伤酒
属性:酒者。清冽之物。不随浊秽下行。惟喜渗入者也。渗入之区。先从胃入胆。胆为清净之腑。同气相
求也。胆之摄受无几。其次从胃入肠。膀胱渗之而出。其所存之余质。惟胆独当之。是以善饮者。必浅斟缓酌。以俟腹
中之渗。若连飞数杯。倾囊而出耳。酒虽一物。却有数种之不同。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缓而居中。淡者能利小便。
善饮之人。先天元阳本浓。所以膀胱能渗。但宜少饮。不宜多用。少则流气活血。多则耗血损神。善饮者又借酒为元
气。戒之则形体必瘦。大抵天地之道无他。中而已矣。且膏粱贫贱。各自有病。富贵之家。多色多酒。不致生病。贫贱
之夫。少饮辄病。近色则损。此其故何也。盖膏粱之人。嗜酒者远色。近色者节饮。而且无奔走负重之劳。经营
谋虑之苦。一有酒色。安寝休息。浓味填补。病从何来。若酒色双有者。亦非美事。至于贫贱不遂之人。经营谋虑劳其
心矣。奔走负重伤其力矣。再有酒色之伤。神气几何。堪如是之斫丧耶。汪颖曰。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尤甚。醉饱
就枕。热壅三焦。伤心损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助火。因而致病者多矣。其有伤于酒者。
治之宜分表里。切恶寒发热。身首俱痛。湿热在经。闭塞本身元气。宜用柴葛解肌汤。发汗以彻皮毛之邪。如谵语烦渴。
人事不清。宜用栝蒌枳实汤。大便不通。脉沉有力者。法当下之。如有小便不利。腿足发热者。酒热积于下焦。宜用加
减柴苓汤。诸书言酒皆云。无形元气受伤。但可发汗。不可妄下。以伤有形阴血。吾观
饮酒之时。非无嘉淆。未饮之前。亦有谷食。不可以前说为拘也。(按酒能乱性又能助湿奈嗜酒
者隐戕其身何不知审慎如是耶)
x柴葛解肌汤x
羌活 干葛 柴胡 川芎 半夏 枳壳 桔梗 浓朴 山楂 黄芩 山栀 甘草
x栝蒌枳实汤x
贝母 栝蒌霜 枳实 陈皮 桔梗 白茯 甘草 山栀 黄芩 当归
加半夏更妙。
x加减柴苓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赤茯 猪苓 泽泻 赤芍 枳壳 浓朴
卷下
黄胆
属性:瘅者热也。黄胆俱因正气不宣郁而生。黄有如遏酱相似。其症有五。条分
缕析。脉症始得而详明也。一曰湿热发黄。小便如栀。染衣成黄。而面目身体之黄。不待言矣。此因茶酒汤水。
聚而不散。郁成壮火。故成此症。但有热多湿少者。有湿多热少者。有湿热全无者。不可以不辨也。热多
湿少者。脉来弦数。黄中带亮。宜用茵陈柴苓汤。若渴而饮水者。宜用柴胡芍药汤。加茵陈。泽泻。乃得三
焦气化行。津液通。渴解而黄退。金匮云。疸而渴者难治。虑其津液枯竭。初非不治之症也。湿多热少者。
脉来沉细而缓。其色黄而晦。宜用茵陈四苓汤。若大便自利。上气喘急。宜加参术。不可误用寒凉。伤
损脾气。至于湿热全无者。既无血食酒汗之症。又无黄赤小便。但见身黄倦怠。肢体无力。虚阳上泛为黄也。
宜用加减八物汤。今医治此。概用五苓套剂。岂能愈乎。
谷疸者。饮食郁结。正气不行。抑而成黄。其症胸膈不宽。四肢无力。身面俱黄。脉来洪滑者。症属于阳。合用二
陈消食之剂。但火热郁结。遏生苔衣。干涩难下。今人动用苍朴燥剂。但治其食。不治其热。疸之一字。置于何所。无
怪乎治之不痊也。更有粗工。专用针砂绿矾等药。不思积滞虽去。津液随亡。大失治疸之体。惟用养血健脾汤。大有殊
功。脉沉细缓者。症属于阴。其人四肢青冷。大便时溏。宜用香砂理中汤。加炮姜肉桂之类。不可概以热治也。然谷疸
之症。每兼发肿。初起见之无妨。日久气虚。多主危殆。
女劳疸者。身黄加以额黑也。其症脐下满闷。大便时黑。日晡寒热。皆蓄血
之所致也。男子勤于房事。血不化精。滞于小腹。故成此症。女子经水未净。
交合血滞。亦有此症。脉来弦芤者。宜用加减柴物汤。若脉来细缓无力。或涩而细者。元气大虚。虽有蓄血。不宜消导。
宜用十全补中。大扶元气正气盛则邪气自退。若用消导之剂。是促之使亡也。然女劳之血宜在小腹。若
大腹尽满。血散成臌。不治之症也。仲景云。腹满如水者不治。旨哉言乎。
酒为湿热之最。因酒而成疸者。其人小便必如栀汁。合用茵陈柴苓汤矣。若心中懊 。热不能食。时欲呕吐者。湿
热积于上焦。必有老痰在胃。宜用清热化痰汤。若头面目赤。身热足寒。脉来寸强尺弱。阳气不能下达。宜于前方加大
黄下之。如大便带黑。面色黄黑者。其人必有蓄血。盖嗜酒之人。多喜热饮荡死血脉积于胃中。隐而未发。亦宜加减柴
物汤。缓缓调治。酒疸之黑。与女劳之黑。相去一间。女劳为肾气所发。酒疸乃柴血腐败之色。柴物汤有半补半消之功。
若用大黄峻剂。荣血益趋于败而已。治者明之。黄汗者。汗如栀汁。染衣成黄。多因汗出浴水。水浸皮肤。壅遏本身。
荣卫郁而生黄也。亦有内伤茶酒。湿热走于皮毛。亦令发黄。初起身热恶寒。头疼身痛者。可用柴陈汤。加苏葛桑皮。
以微散之。日久津虚。宜用柴胡芍药汤。此症脉多洪大无力。或细缓不匀。不可误用补剂。以其发热不止。必生恶疮留
结痈脓也。
x茵陈柴苓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猪苓 泽泻 赤茯 茵陈 麦冬 赤芍
湿少热多。固宜分利。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小柴胡。方有清热之功。湿蒸热郁。必先燥其肺
气。所以小水不行。茵陈辛凉清理肺热。肺金一润。其气
清肃下行。膀胱之壅热立通。小便利而黄退矣。(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法尤宜慎审)
x加减八物汤x
人参 白术 白茯 甘草 当归 白芍 熟地 石斛 苡仁 远志 秦艽 陈皮
x养血健脾汤x
当归 白芍 麦冬 枳壳 浓朴 山楂 赤茯 杏仁 桔梗 陈皮
x香砂理中汤x 方见食门。
x加减柴物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香附 玄胡 丹皮 丹参
x清热化痰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陈皮 白茯 杏仁 山栀 枳壳 桔梗 赤芍
x柴胡芍药汤x
柴胡 黄芩 花粉 甘草 白芍 麦冬 知母
卷下
积聚瘕僻痞块
属性:血之所积。因名曰积。积久而后发也。气之所聚。因名曰聚。聚散不常之意也。 者。坚也。坚则难破。
瘕者。假也。假血成形。 者。左右或有一条筋。脉拘急。大者。如臂。小者如指。如弦之状。故名曰 。
因气而成也。僻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名色虽多。而痞块二字。可以该之。
欲知治痞块之法。详察五积。其理自明。肝积居于左胁。大如覆杯。名曰肥气。久不愈令人发呃。 疟连岁不已。
心积居于脐下。上至心下。其大如臂。名曰伏梁。久不愈令人烦心。肺积居于右胁。大如覆杯。名曰息贲。久不愈
令人洒淅寒热。喘咳成痈。脾积在胃脘右侧。腹大如盘。名曰痞气。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为黄胆。斯四积者。
从何而生焉。盖因饮食不消。着于气怒。痰行过其处。必裹一层。血流过其处。必裹一层。痰血共裹之。则不能不
成块矣。但上部气多血少。不致活而成痞。治以化痰为主。而活血兼之。宜用消积二陈汤。若痛无形质。不时而发者。
非即癖。宜用柴胡疏肝散。至于肾积居于脐下。在女子多因血滞不行。男子多因食积所成。按之不移。
方为积病。因于血者。宜用加味柴物汤。因于食者。宜用二陈消食之剂。至
若活而成痞。千金保命丹。大有殊功。秦越人云。肾积居于脐下。上下无时。
有若江豚拜浪。名曰奔豚。久不愈令人喘急。骨痿少气。据此看来。又有积散不常之意。不可以积名也。此因下焦虚寒。
寒气从腰而入。自后冲前。所以小腹作痛。宜用桂枝独活汤。温经散邪为主。不用大补。内经云。凡治积
块。衰其大半而止。块去须大补。若必欲攻之无余。多致积散成臌。至于脾气大虚。神思倦怠者。当以大补元气为主。
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