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也都很累呀!你们愿意抬,我可不愿意坐!长征时也准备了担架,一路上都是抬病号和伤员。坐担架可不是好事,不是生病,就是负了重伤!我们都禁不住笑了。    
    白天行军,太阳像贴热膏药,紧紧贴在身上,胸前背后都成了水洗的了。我们心里更紧张,时刻担心着首长们的安全。看行军方向,是奔葭县。有人就揣测着,是不是会过黄河。有人又提议应该劝主席和首长们先过河,摆脱敌人,在河东指挥作战,不是一样吗?正议论着,后面忽然有人报告,周副主席病了。主席听了一怔,问清情况,便说:快拿担架去抬周副主席!    
    我们赶忙抬着担架往回紧跑。原来周副主席过于劳累,流鼻血了,正坐在草地上休息。我们忙把担架撑开,副主席说:你们快点去照顾主席,我一会就好的。大家再三劝说,周副主席才坐上去。    
    在行军路上,周副主席和其他首长一样忙碌,吃得少,睡得少,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布置和安排。有时,为了分担主席的重任,总是睡得更迟一些,起得更早一些,除了有特急电报,总不肯惊扰主席,往往他自己睡上一两个小时,就被秘书叫醒几次。他的鞋子磨穿了,也不让人知道,怕同志们为他费神操劳。不料一上担架就把破洞露出来了。同志们说:周副主席,你的鞋底露出袜子来了。周副主席笑笑说:透了吗?怪不得走路硌脚呢!    
    说着已走到主席跟前,周副主席又要下地行走,主席忙把他按住。在担架边走了一程,主席微笑着对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的担架,到底用上了。这叫做有备无患。大家都笑了。    
    离米脂二十里,部队便离开大路,转向东边的山沟里。半天光景,到了一个集镇,叫乌龙铺。    
    大路上很少遇见老百姓,可是一拐进山沟,人渐渐多了,地里有人作活,路上有人挑担。再往里走,正逢集会,人来人往,买东卖西,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敌人还没来过这里,老百姓安谧如常。一见这种情况,主席立刻告诉群运组的同志,集中起来,向老乡们宣传坚壁清野。    
    行军队伍通过热闹的集镇,惊动了人们。有人认出队伍前头那个高大的人,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整个陕北正处在战火中,在艰难的日子里,人们想起自己的领袖,困苦就变得容易忍受,胜利就有了希望,幸福也有了盼头!而现在,毛主席仍在陕北,和大家同甘共苦,他那安静的笑容,镇定的神态,立刻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念和力量。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激情,把全部的爱都从心底呼出来了:“毛主席万岁!”主席在马上也亲切地向大家招手,人们拥了上来。队伍完全卷入热情的人流中,几乎挪不动脚。群运组的同志立刻趁机展开宣传。    
    在乌龙铺住了一夜,又向东走。傍晚忽然下起大雨,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白花花的大雨斜着从天上倒下来,水从头顶流到脚跟,每人身上都像有无数股喷泉。雨大风狂,推着人走,哪还睁得开眼。队伍无法行进,只好进了村子。    
    这里是曹庄。找到个破窑洞,主席、周副主席连忙召集开会,研究行动路线。衣服上的水流了一地。    
    狂风怒吼,战马嘶鸣,眼前一片漆黑。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已睡下。几株老槐树,成了临时避雨的地方,大家往一块挤。有人望着屋里跳跃的灯光说:黄河就在前面,这回准要过河了。立刻有七八张嘴反对道:主席说过,不打败敌人,决不过黄河!果然,不一会儿,任弼时同时冒着风雨跑来了,说:部队行进方向不变,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从首长的神情,我们已预感到大战迫在眉睫。哪里料到,就在同一时刻,我们英勇善战的西北野战军已自四面八方,向沙家店一带运动集结,正对敌三十六师压缩包围。    
    不到一小时的工夫,消息传来,刘戡匪部自乌龙铺又出动了。任弼时同志报告了主席,主席说:好吧!敌人这么积极,我们也起身吧!    
    雨势凶猛,人们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着路径。闪电一停,黑暗立刻把人紧紧捆住,迈不开腿。耳边只听见轰隆隆的震响,大水挟着巨石,由山头冲刷下来。人们互相传告着:“小心!”可是,喊声连自己都很难听清。    
    黎明时,雨才住了。部队来到葭芦河边。山上山下,到处是白花花的水。葭芦河突然比往常宽了许多,把路挡住了。    
    这个意外的情况,急得我们满头冒汗。河的两侧是高不见顶的大山,中间是湍急的水流。按时间算来,后面敌人离我们顶多有三十里。地形这样不利,光这一点警卫部队,能不能坚持到首长们安全转移呢?再看主席,正和首长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会,有说有笑。忽地,后边传来密集的枪声,不一刻工夫,大炮也轰轰响成一片。原来是野战军的一部,已在侧击敌人。只见主席从容地站起来说:好,就这么办!任弼时同志立刻命令出发。    
    部队临时改变了方向,突然由东向西北方向行进。西北边是高峰陡壁,山路崎岖,下边还有羊肠小道,上边但见云雾缭绕,甚至连小路都找不到了。主席下了马,招呼说:上山吧!大踏步走到前头去了。汪东兴同志特别告诉后边的警卫部队,把转移时路上的痕迹去掉。主席说:没有问题,就是在这里竖块牌子,注明“毛泽东向西北山上转移”,那些蠢货也毫无办法。听主席这样说,大家都笑了。周副主席含笑对汪东兴同志说:有备无患。还是去掉吧,让敌人多找一会儿也不错!    
    走到半山,山下又响了几枪。周副主席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回事?主席也站住了,把草帽拿在手里,慢悠悠地说:是敌人来了吗?找了块石头坐下,又说:好吧,我们等它,看看是个什么鬼样子。后边有人前来报告,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弄清了,主席才站起来说:没有事,咱们再走!    
    爬到接近峰顶的一个山包上,回首东望,太阳像个火球,从紫雾里滚了出来。葭芦河水不过是一线细流。遥看黄河,在崇山峻岭间,显得特别柔顺,没有那种啸叫暴跳的野劲。披着阳光,格外秀美,使人心旷神怡!多少天来的紧张劳累,立时消散。大家被这美妙的景色吸引住了,都站着向下眺望。    
    这时候,刘戡率领着队伍闯到葭芦河畔,找不到我中央机关的踪迹,便认为我们从葭县过了黄河,于是在河边上架起大炮,朝葭县城猛轰。葭县恰在这座山的对面,炮弹开花,阵阵狼烟,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到现在,我们更加了解主席判断的准确,是由于熟悉敌人情况,充分掌握了敌人行动规律的原故。身背着五、六万敌人,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紧张的白天,冒着盛暑骄阳,排除艰难困苦,翻山涉水,披风沐雨,长途跋涉,终于把敌人引到指定的地方。如今任务完成了。主席微笑地站在顶峰,欣赏着气象万千的祖国大地。


第四部分第90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6)

    就在山顶上,有个不大的村子,叫白龙庙。居高临下,形势险要。周副主席觉得主席过于疲劳,打算在这里宿营。周副主席说:这地势对我们有利,司令部可以住在这里。主席也说:对,就在这里住下。把警卫部队布置好,敌人要上山,还可以打它三个多钟头,到那时再走不迟。    
    天黑时候,敌人在葭县以西一带,点起了大火,烈焰冲天,山上看得真切,好像近在咫尺。汪东兴同志忙去向周副主席汇报,副主席出来看了看说:把警戒部队布置好。不要告诉主席,让他好好睡吧,他太疲劳了!谁知主席在屋里听到了,大声说:汪东兴啊!不要担心,现在不是他们的天下,是我们的天下了!    
    后半夜下起了大雨,山下的敌人,被水冲得呜呜呀呀乱吼乱叫,又是打枪又是打炮,给自己壮胆。我们却一夜好睡。    
    清晨,雨下得更猛,整座山,白茫茫的,像挂了瀑布。我们下山的时候,简直是被水推着走,脚也站不住。马是不能骑了,主席就跟我们挽着手走。    
    下到沟里,往北,到了葭芦河上流。大水淹没了河床,也不知有多宽。先头部队找到一处最窄的河面动手架桥。那里跨河有两座巨石,正好做桥基。只是水势湍急,看了叫人头晕。    
    主席走到河旁,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并且拿起一根树枝,插到河里测验流速。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早忙着去指挥架桥了。    
    突然,白龙庙方向枪炮齐响。轰隆隆的爆炸声,就像在我们头顶。我们的警卫部队和敌人接了火,眼看这里就要变成战场了!主席回身望望山头,神态自若地在岸边来回踱着。架桥的战士们都脱光了衣服,拼着全力,把绳索、木杆,往对岸扔,想搭起个架子,好铺木板。河宽水急,有些木杆落在河心,叫水冲走了。情况这样紧急,桥一时又搭不起来,汪东兴同志忙来请示主席,要设法先护送主席过河。主席摇摇头说:不,我留在这里!你想办法先把秘书、译电员和文件送过河去吧!    
    不一会,按照主席的吩咐,机要人员都伏在未加鞍子的马上,顺着水势泅过河去。    
    战斗更加猛烈,架桥工程进展仍很缓慢。机关人马全汇集在河滩上,偏偏敌机也冒雨出动了。主席全不在意,回身对参谋人员说:把电报拿给我看!遂坐在一块湿漉漉的青石上,聚精会神地翻看电报。一时电台也架起来了,河滩上响起“的的嗒嗒”的声音。    
    领袖的从容镇定,给人们增添了力量。浮桥剩下最后一截,老乡们又拉来许多门板和木料,协助我们一一横放在绳索上,浮桥架起了。主席这才站起来,走在前面,大踏步过了浮桥。其他首长也一一过去。    
    中央机关夜以继日地行进。战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是谁都可以感觉到的。还是在行军的路上,我们就已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当时毛主席就和我们说过: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而在这个时候,我华东野战军也转入外线作战,出师鲁西南,彻底粉碎了敌人在华东战场上的重点进攻,并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作战。大反攻的形势,正在开始形成!    
    当时,我们正置身在一个伟大的事变中,然而我们并没有立刻理解到,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预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直到后来我们听了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以后,才真正理解了这个事变的伟大意义。    
    但是,这战争的转折点是在敌强我弱、异常艰险复杂的情况下到来的。敌人自认为占着压倒的优势,狂妄到了横行无忌的程度。敌三十六师一到镇川堡,立刻分兵两路,派一二三旅向东进犯,企图与刘戡会合,迫我军背水一战,或是把我军赶过黄河。敌人得意忘形,哪里知道,我们已给它摆下了天罗地网呢!    
    早晨,起了风,吹散一天乌云。一股股白色的雾气,从山谷里升起。中央机关当天由杨家园子出发,开往靠近前线的地区。天黑来到梁家岔,这里距沙家店二十里路,只有六、七户人家,几百人挤在这里,简直没有插足之地。勉强给主席和首长们借到两间窑洞,又给工作人员弄了一间小窑,其他人员全部露宿。于是河滩旁,崖畔下,山坡上,都住满了人。安置就绪,主席要我们轻装。我们一怔,这一路几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没有轻装,如今锺松已成“瓮中之鳖”,为什么又要轻装呢?主席说:你们也知道,我们要在沙家店一带和敌人有个大的战斗。两方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地区又狭小,打得好,我们就转危为安,暂时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过无定河,再往西走。    
    我们立刻恍然大悟。主席经常教导我们:事情要往最好的方面努力,往最坏的方面设想。尤其是指挥作战,总要同时设计几个方案,打好了怎么办,打不好又怎么办,条件起了变化又怎么办,甚至连天气变化,都要估计在内。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到,才会争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尽管这一战,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主席仍然嘱咐我们要做好应变的准备。这不是过虑。因为敌人将近十万人马麇集在这个狭小地区,“困兽犹斗”,敌人是会作垂死挣扎的。何况锺松“援榆有功”,刚受过蒋介石的嘉奖,气焰正盛呢!于是我们马上动手,该烧的烧,该埋的埋。    
    不一刻工夫,司令部和西北野战军总部接上了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