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正午 - 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年,后唐的沙陀军攻入京城,这位末帝令禁军将领皇甫麟杀掉自己,皇甫将军不忍下手,末帝说:“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令落仇人之手。”无奈,皇甫麟先杀末帝,然后自刭。朱友贞之死,与其三哥朱犮珪全然相似。
  朱梁之灭,也是恶贯满盈的报应。朱温老贼虽然一度称帝,但其暴恶之迹,史不绝书:“篡弑以叨天位,(曹)操、(司马)懿以下,亦多有之,若夫恶极于无可加,而势亦易于剿绝,无有如朱温者,时无人焉,亟起而伸天讨,诚可叹也。其弑两君也,公然为之而无所掩饰;其篡大位也,咆哮急得而并废虚文;其禽兽行遍诸子妇也,而以此为予夺;其嗜杀也,一言一笑而流血成渠;尔朱荣、高洋、安禄山之所不为者,温皆为之而无忌……其将帅,皆血勇小慧,而不知用兵之略;其辅佐,则李振、敬翔,出贼杀,入谄谀,而不知建国之方;乃至以口腹而任段凝为心膂,授之兵柄,使抗大敌而不恤败亡。取其君臣而统论之,贪食、渔色、乐杀、蔑伦,一盗而已矣。而既篡以后,日老以昏,亦(安)禄山在东都、黄巢踞长安之势也。于是时也,矫起而扑灭之,不再举而功已就矣。所难者,犹未有内衅之可乘耳。未几,而朱友珪枭獍之刃,已刃元恶之腹,兄弟寻兵,国内大乱……。”(王夫之)

认得胡儿做“父皇”——“汉奸”石敬瑭的悲喜剧
  “文革”以后,最后恢复上演的传统京剧曲目,当属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的《杨门女将》,其情节主要围绕佘太君老奶奶领着一群寡妇征战三关,浴血奋战抵御辽国侵略的故事。笔者当时还是不谙世事的孩童,由于祖母是个大戏迷,耳边整日里都是收音机里挥之不去的余太君的悲壮慷慨:“哪一战,不伤我杨家将!哪一战,不亡我父子兵!” 
  后来,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又播出,老令公杨继业以及杨六郎几个父子兄弟都是“威震三关”,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人神驰向往,可以说“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但“三关”是哪里,辽国人是什么人,模模糊糊没有任何实际的概念,想当然地认为是靠近苏联或外蒙的什么地方。成人后,对历史逐渐感兴趣,才知道三关离我的老家天津近得不能再近——瓦桥关(今涿州南)、益津关(今霸州)、淤口关(今霸州东),皆在白沟的南岸。而白沟北岸不远处,就是当时契丹族辽国的地盘。今天的白沟是个鼎鼎有名的各式小商品集散地,从前的大河早已随时光流逝变成为不起眼的小河沟。而从前拼死殊杀的汉族与契丹两族人民,以及日后取代辽国的女真人,早已在元朝时期就被蒙古统治者统称为“汉人”,血脉融合,成为今日真正彼此不分的一家人。
  那么,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为何“三关”深入汉族传统疆域如此之腹地,就不得不谈起残唐五代中走马灯变幻的人物中最大名鼎鼎而又最遗臭万年的人物——“儿皇帝”石敬瑭。此公为了同后唐抗衡,竟答应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给契丹,使得中原门户大开,为后来的汉族政权留下心腹之患,英明神武如后周的柴世宗、北宋的太宗赵光义,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而且北宋之亡的最根本原因也早在石敬瑭时代已经种下。最为后世中国人所诟病痛斥的,则正是石敬瑭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拜认这位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异族人为父。以至于直到1905年8月29日在东京发表的《同盟会宣言》中,第二条就赫然表明: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可见,石敬瑭此人名气之大,几乎和吴三桂并驾齐驱,而且他还少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浪漫,多了层“认贼作父”当“儿皇帝”的屈辱,千秋万岁,骂名滚滚,成为“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笔者当然不想为这位沙陀族老哥翻案,考据一番后说他不是汉奸而是什么“沙陀奸”,只是想来一把史海钩沉,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自己判断特殊时代这位特殊的历史人物。
  
残唐五代的戏剧性历史
  说起五代,人们会机构性地背出历史课本中要考试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如果没什么深入学习过历史,很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五个朝代肯定象南朝宋、齐、梁、陈一样是“一家物与一家物”,是一朝顶替另一朝承接下去。
  实则不然。
   要说石敬瑭,不能不先提及后梁太祖朱温和后唐太祖李克用。
  沙陀是西突厥的一支(驻地在今新疆古尔班通古沙漠)。唐朝末年,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庞勋有功,获封为云州刺史,并受御赐改名为李克用(原姓朱邪)。唐德宗时,李克用又被进封为大同军防御使。黄巢破长安,李克用率军勤王,大败黄巢大将尚让,因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率事(宰相),地位由此显赫。后来,黄巢进攻朱温(原是黄巢将领,后降唐),李克用为了扩大地盘,就与朱温合军夹击黄巢,最后逼得这位杀人百万的盐贩子逃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时被外甥林言杀掉。大胜后,朱温宴请李克用,这位二十八岁的使相(既是节度使又是宰相)根本不把朱温放在眼里,狂饮肆骂,惹得本来就不怀好意的朱温杀心顿起。夜间,朱温派人纵火射箭,想灭掉这位刚刚救了自己一命的竞争对手。李克用虽然烂醉如泥,终有“天命”保佑,加上亲兵从人血战,他最终狼狈逃出,但三百多精骑护卫全部被杀,从此双方结下死仇。日后朱、李两人较量多次,李克用败多胜少,有一次还差点抛弃老窝晋阳逃回沙漠,以至于多年不能和朱温相抗衡。
  朱温篡唐后,李克用以唐朝大忠臣面目出现,并在独生子李存勖建议下励精图治,不断积蓄力量,准备和立都中原的老对头朱温再争高下。在潞州与朱温军队相持时,李克用病发身亡,临终时他交给独生子李存勖三支箭,一支箭要儿子讨伐忘恩负义的河北刘仁恭,二支箭要他击平不守信用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三支箭就是平灭朱温的梁国。
  李存勖果真不负老爹厚望,先是身着丧服出师,把一直盘踞幽州的刘仁恭父子抓住斩首,又马上进军攻打朱友贞的梁国(此时朱温已被儿子杀掉),一举歼灭七万多梁军主力。为了消除常常南下的契丹人,他又挥师北进,大败骁勇能战的契丹军,并迅速回师,直攻梁国都城汴州,梁国国主朱友贞自杀,梁国灭亡。
  李存勖完成父亲的遗愿后,称帝建国,国号为唐,史称后唐。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登基后迅速腐化,冤杀功臣,加之他又是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戏迷票友(自封艺名“李天下”),一时间奸佞当权,将士困顿,本来已经占领四川的唐军因主师郭崇韬被枉杀而起兵造反,并迅速波及到后唐内地。不得已,李存勖委派自己的义弟李嗣源率军征讨,没想到李嗣源被属下叛变军士挟持,调转马头直攻洛阳。
都城的御林军见势不妙,也里应外合,鼓噪造反。不得已,李存勖率军又亲自加入战斗,怎料天意人意已改,这位“李天下”身中数箭后流血不止,大叫“口渴”而死,年仅四十三岁。当时,左右从人奔逃略尽,只剩下一个伶人还算忠心,往他身上堆了好多乐器然后放火焚烧,终于使得这位帝王尸体未受乱兵戮辱,并能在弦乐琵琶的噼啪声中直达最高的“艺术境界。”
  取而代之的李嗣源原名邈佶烈,十三岁时就因勇武善射被李克用收在帐下做养子,侍卫征战,奋勇争锋,在灭梁和击破契丹的战役中功劳颇著。后唐建立后,皇帝李存勖猜忌忠臣,李嗣源几次险些被杀。最后,魏州兵变,皇帝不得已又派他前去镇压。赶到魏州城下,还未来得及攻城,当天夜里就发生军队哗变,将士们逼着李嗣源称帝,老将军流泪不从,想亲自回首都向李存勖解释自己对本朝的一片忠心,他的女婿石敬瑭劝说道:“岂有军变于外,上将独无事乎?”意思是你现在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回去后肯定马上被杀。
  无奈,李嗣源只有随军队攻返洛阳,还没到达首都,城内就发生御林军叛乱,李存勖被射杀。李嗣源因此得以回都继位。
  在位七年间,李嗣源诛杀宦官奸佞,惩治贪污,宽仁爱民,力图节俭。“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末期也重蹈诛戮功臣的覆辙,加之他在立储事宜上不做明白交待,臣下派系众多,拥立不一,致使病危时他的长子李从荣害怕自己不得立为皇帝,带兵准备冲入宫中察看虚实,当即被大臣诛杀,得知此讯后,老皇帝惊骇交瘁,一命呼呜。虽在位仅七年,李嗣源“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由此,可见五代是何等的乱世! 
  李嗣源死后,优柔寡断的李从厚继位,是为唐闵帝。此人虽“寡言好礼,形质丰厚”,但确实没有人君之量与人君之才,而执掌朝柄的朱弦昭和冯斌两个人只知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已,从而逼反了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李从珂原姓王,战乱时母子被掠,十几岁时就为李嗣源收养,青少年时代一直跟随义父在战场上厮杀,英勇异常。李嗣源继位后,李从珂因事得罪了重臣安重诲,屡屡进言李嗣源要对李从珂治罪,最后激得老皇帝也急了,对安重诲说:“朕为小将校时,家徒四壁,衣食不足,赖此儿荷石灰、收马粪以存养,朕今贵为天子,而不能庇一儿乎!” 
  后来,安重诲被诛,李从珂得封潞王,进位太尉。闵帝继位后,为削弱李从珂兵权,就派他到河东任节度使,拟把他从凤翔重地调离。五代之时,功臣勇将纷纷被杀,李从珂已经预见到自己的下场,就四处发檄文要“清除君侧”,引得后唐闵帝派大军攻打凤翔。很快,外军大集,蚁附登城,眼看就要城陷被俘杀,情急之下,李从珂亲自凭城,大声哭嚷道:“我二十岁不到就跟从先帝征战,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于是大声恸哭不已。城下好多攻城将士本来就是李从珂从前的属下,闻言伤悲,羽林都和严卫都的两个指挥使临阵投诚,于是“外军悉溃”,仅仅十二天,李从珂就率诸军攻入洛阳,闵帝慌忙奔逃,他自称皇帝,正所谓“一哭得帝位”。
  闵帝出逃路中,正遇自防地而来查探虚实的姐夫石敬瑭,大喜过望,以为终于遇见救星。不料石敬瑭见闵帝身边仅有五十骑随从,又无将相大臣跟从,也无证明其身份的宝玉、玺物,翻抄查看过后,对这位失势的皇帝小舅子渐不礼遇。闵帝身边侍臣看不惯石敬瑭的无礼,叱骂中抽刀欲刺,被石敬瑭手下杀个一干二净,独留闵帝一人于驿舍,然后这位“先帝之爱婿”驰入洛阳,向新主效忠。不久,闵帝与皇后及其四子同时被李从珂鸩杀,时年才二十一。
    
乱世播迁中的石敬瑭
  石敬瑭,沙陀部人,其父名臬捩鸡,《旧五代史》中说他是汉景帝的丞相石奋的代后,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则坦白称“不知其得姓之始”,由于《旧五代史》资料主要得自各朝大臣为自己主人修的《实录》,显然把石敬瑭当成石奋后代是谥美之辞,冒认祖宗,石奋裤裆再不紧也不会漏出个西突厥别部的沙陀后人。欧阳修《新五代史》虽太过简略,但已有宋代腐儒的“正气”,对帝王身世追根究本,因此欧阳一说更为可信。
  石敬瑭生于太原。“及长,性沉淡,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李嗣源为代州刺史时,非常器重石敬瑭,以亲女妻之,任为心腹。唐庄宗李存勖听说石敬瑭的骑射之能,常招致旗下一并攻伐四战。甘陵之战中,石敬瑭仅带十余骑横槊深入,东西驰突,便立阵未稳的李存勖得以安全,使得这位本人就十分英勇善战的皇帝亲抚其背夸奖:“将门出将,言不谬尔”,并把自己喝过的酥油茶赐给石敬瑭,由此,这位石郎一时显名于世。
  在与梁军作战中,有一次石敬瑭与岳丈李嗣源侦察地形,一行人都轻装没有穿甲胄,忽然遭逢一队隐蔽的梁兵,快马从丘林中跃出,刃锋几及李嗣源后背。石敬瑭大喝一声,以战戟策马冲奔,一击而落敌兵数人,救了老丈人一命。
  在日后的灭梁决战中,石敬瑭也屡建奇功,因此史书评曰:“平汴水,灭梁室,致庄宗(李存勖)一统,集明宗(李嗣源)大勋,帝(石敬瑭)与唐末帝(李从珂)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