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钱魔杖--现代犹太商法-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菲德从小受犹太传统教育,早就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并懂得要有知识 

和一技之长才能有较大成就。为此,他退役后进入布洛克林大学攻读,坚持 

一面工作一面读书。他自修心理学,对政治问题颇为关注,并积极参加政治 

集会,在那里经常慷慨陈词,提出要“改造世界”,“憎恶钱财”,“憧憬 

社会主义”等等。可是,后来他到社会工作后,观念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热衷于政治转变为热衷于经济,从“憎恶金钱”转向“热爱金钱”。当然, 

人是最复杂的,有些人由于人生境遇的变化往往会随之产生观念和行动上的 

变异,这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孔菲德大学毕业后,先在费城一个犹太民族社会文化组织工作,后来辞 

职到了纽约寻找工作。几经艰辛,好不容易在一个互助基金组织找到一份工 

作,从事互助基金的推销。所谓互助基金也叫共同基金,是一种专门从事证 

券投资的组织,它由参加基金的股东筹集资金,为了相互的利益,将资金集 

中使用,一般是投资于上市股票。如果基金经营有方,基金将会渐渐增大, 

基金的股价也会随之上升,股东可从中得益。但是,股票市场上总是机会与 

风险相伴而行,没有人永远是股票市场上的大赢家。互助基金也面临着风险 

的,不过风险相对降低了一些,但股东们委托互助基金代为经营也要支付一 

定的业务费用 (即佣金)。 

     孔菲德在互助基金组织当推销员,凭他的学识及机敏,再加上他学习心 

理学时所形成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推销工作中长进较快,他竞争到的顾客比 


… 页面 103…

一些老推销还多。推销越多,推销员获得的佣金也越多,孔菲德慢慢地积累 

了一些钱。也许他在当互助基金推销员时,感受到钱是不那么容易得到的, 

所以使他的观念开始变化,钱成为他眼中的可爱宝贝。孔菲德在推销互助基 

金愈加得心应手,他的钱也多了,他开始为自己从小树立的奋斗目标而反复 

思念。他在曼哈顿买下自己的房子,并购进了新车,准备自己成立公司。 

     孔菲德在当互助基金推销员的第一天开始,就注视着这种组织的财务组 

织和管理过程。他很快发现,互助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它的最底层是推销 

员,往上是推销主任,再往上是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推销员,而高高在上的 

是互助基金的经理们。凡上面的一层均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力。孔 

菲德看清了推销员这份工作外,原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开始思谋 

往更高层领域去施展自己的拳脚。经过一番边工作边观察,他发现互助基金 

在美国市场己较饱和,而欧洲市场尚未被开拓,他认为那里定有发展前途。 

     他本来想自己开设公司在欧洲推销互助基金的,无奈自己资金还不足。 

他决定先采取借乘他人力量开始。他辞去了把他引入互助基金大门的“投资 

计划公司”,投靠一家后劲十足的元老基金公司,这家公司叫“德雷福斯基 

金公司”,孔菲德把自己的“欧洲基金市场分析报告”呈交该公司的经理, 

并当面向他陈述了自己的计划。 

     德雷福斯公司的经理早就知道孔菲德是位互助基金的出色推销员,并想 

把他从“投资计划公司”挖过来。现在他主动求上门,故一拍即合,但德雷 

福斯基金公司与他是一种代理关系。就是说。德雷福斯公司在欧洲发行的股 

票,由孔菲德自己公司独家代理销售,两家之间是佣金关系。 

     孔菲德的构想目标已露出了曙光,他挂起了自己的“投资者海外服务公 

司”招牌,进行推销工作。刚开始时,他只有独自一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工作虽然艰苦,但他却十分开心,因为业务开展十分理想,证实他的分析和 

预见准确。他在欧洲推销互助基金,迎合了欧洲各国的美国侨民及外派人员 

需求。美国在欧洲各国有它的驻军或外交人员、商务人员,他们手头都有一 

定的存款。当他们从报纸或其他媒介中了解到当时美国经济前景较好,华尔 

街股市牛气十足,都想购买美国的证券,以图使存款增值。孔菲德推销的互 

助基金正迎合了这种需求,所以获得非常成功。随着业务的增大,他的公司 

不断聘请推销员及工作人员,到50年代末、他的“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已 

拥有100个推销员了。孔菲德从推销员的每笔交易中提取20%的佣金,他很 

快成为百万富豪了。他这种无本生意全凭善于借势乘势取得的。 

     百万资产对于孔菲德来说,是刚刚起步,他誓要为他的“决心比天高” 

而奋斗。他开拓欧洲互助基金取得了成功,但他明白到让德雷福斯基金公司 

取去大半截利润。开始时自己没有资本而不得不屈身别人门下,现在自己羽 

翼已较为丰满了,该自己展翅高飞了。1960年,他自己在卢森堡注册了自己 

的互助基金公司,取名为“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其通信地址和经营总部设 

在瑞士。 

     由于孔菲德从事了上十年的互助基金推销工作,不但熟悉情况,而且有 

了大批训练有素的推销员,因此很多客户都以为他的公司是值得信赖的,纷 

纷购买它的股票。不到一年时间,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基金股票成为股市上 

的抢手货,孔菲德的收入迅速增加,两三年后,他的资金已达7。5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基金市场,孔菲德挖空心思解除基金股票只能向美国公 

民推销的限制,向有关国家的财政当局提出如下交换条件:“我的新基金将 


… 页面 104…

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贵国股票,但你们要准许我向贵国人民推销股票。” 

他说服了对方,他的基金股票买卖一下变得包罗万象了,充满了冒险投机性 

质。孔菲德终于攀登上他的奋斗目标——互助基金“金字塔”的塔尖。 

     到了塔尖仍不满足的孔菲德,还要登上“月亮”。他和他的高级下属又 

出新招,成立“基金的基金”,把基金筹到的资金以投资于其他基金为目的 

而设立一家超级基金公司。该公司名义上是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小公司,在 

加拿大注册,目的是为了避开美国的有关法律限制。其后,他新招百出,先 

后还成立一些属于他私人的新基金。这样,他所亮出的“基金的基金”就可 

以“名正言顺”地购买它们的股票,从而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就可以收两次经 

营费和工作奖金(即一次是第一层的基金,另一次是“基金的基金”)。 

     孔菲德及其幕僚随着节节顺利通过,资金膨胀,众多的私人拥有基金成 

立,他们成为狂热的冒险投资者,见股标就投。这样,“基金的基金”渐渐 

失去开创的本意,蜕变成一个专事冒险组织。当然,在这么一个狂热时刻, 

孔菲德的个人资产也多得难以计清,有人说他拥有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 

    狂热者鼎盛之时就是他没落的开始,而且往往是一落千丈,无法挽救的。 

孔菲德开展的包罗万象基金股票,是美国法律不允许的,他搞“基金的基金”, 

特别是“私人新基金”之类,是美国法律禁止上市的。但事实上他们的股票 

不仅上市了,而且量大面广。当世界股市在1970年开始走下坡时,他们的问 

题全面暴露,孔菲德成为众矢之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股票市值,由1969 

年10美元,到1971年跌到38美分,几乎形同废纸。最后,国际投资信托公 

司破产了,有关的股东也因之损失惨重。 

    尽管孔菲德以惨败告终,但人们估计他个人尚有 5000万美元以上的资 

产,仍是个富豪。 

     □里治曼经营地产 

     里治曼这个名字在美国和加拿大是家喻户晓的,主要因为这个犹太家族 

在加拿大和美国有许多地产,同时还在加拿大开发石油。这个家族的名字在 

这两个国家的各城市都显赫地出现,人们一见到这个名字的招牌或广告,自 

然联想到这里辽是“里治曼地产王国”的地盘。据有资料报导,该家族资产 

超百亿美元。 

     里治曼兄弟的发迹只不过三四十年,充分显示出犹太人经商的高超本 

领。里治曼兄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居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们一家人 

世代没有从事经商的。他们的祖父大卫·里治曼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他知道 

本行是发不了财的,所以他教育儿子不要再步他的后尘。他语重心长地对幼 

子说:“森姆,男儿步出社会,首重选业,做父亲这一行永远不能发达的, 

你不如到外国去碰碰运气,一有机会便做个商人,这是我们犹太人的本行, 

可能从此斩断穷根。” 

    森姆是个孝顺儿子,听了父亲的教诲后,身上只带上够出去的一程旅费, 

没有准备回来的交通费了。言下之意,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了。他先到西欧 

去,在那里做些苦力工。不久,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森姆辗转欧洲各城镇, 

过着极艰苦的逃难生活。不幸中的大幸,虽没有赚到钱,但总算保住了生命。 

     二次大战后,森姆在巴黎住了下来,希望在这个花花世界找份工作,以 

图一个支点。但是,战后的巴黎亦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极难找到工作。森 

姆在走投无路之时,记起父亲的话,“一有机会便做个商人,这是我们犹太 

人的本行”,“现在既找不着工作,迫使自己去做生意,这亦是一个机会。” 


… 页面 105…

森姆自我安慰地想。于是,他用仅有的几十个法郎为本,在街边流动摆卖香 

烟、糖果之类小商品。不管白天黑夜或风雨交加,坚持摆卖。 

     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森姆的小生意做得有起色了,他租了一个小铺子 

开店。为了节省费用,他自己直接到生产厂家进货,一切工作由自己包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子女也长大了,长子阿尔拨·里治曼,次子保罗·里 

治曼,三子拉富·里治曼都可以成为小店的助手。他们一家人起早贪黑地经 

营,几年后,有了一点积蓄。森姆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欧洲是个福利 

社会,环境虽好,但地方小,市场回旋余地不大,加上税收率高,经商不如 

美国、加拿大理想。他经过反复思考,亲自到加拿大、美国旅游考察,决定 

向这两个市场进军。 

     1956年,森姆决定派三子拉富前往加拿大创业,在那里设立一间瓷砖公 

司,从事瓷砖的买卖。战后的加拿大,经济己逐步由恢复走向发展,建筑业 

一派兴盛,对建筑材料需求殷切。森姆把法国的质优款新的瓷砖运到加拿大, 

由拉富在那里出售。由于钻了市场的空档,迎合了顾客的需求,生意十分好, 

一年多就赚了不少钱。 

     森姆看到加拿大市场的前景,于是决定举家迁往那里生活和经营,亲自 

主理瓷砖公司工作,使该公司业务更为迅速发展。 

     森姆·里治曼一家到加拿大两三年后,在瓷砖经营中逐步与建筑行业建 

立了密切关系,犹太人那种经商灵感由此应运而生,森姆觉得加拿大地产业 

更大有作为。鉴此,里治曼父子决意利用买卖瓷砖业务,从中了解市场动态 

和熟悉地产客户,把自己的瓷砖生意作为跳板,尽快打入这个大市场。在此 

同时,里治曼父子还把瓷砖经营范围扩大,经营所有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随着业务范围扩大,接触的客户面也大了,更有利于进入地产业市场。 

     里治曼一家的发迹,最突出一点是深谋远虑,循序前进,从来不搞盲目 

行动或急于求成。为了探足地产业,他们先作试验式经营。他们自有的建筑 

材料业务,随着生意不断扩大需要租用大量的仓库作为货物周转,为此要支 

付不少租金。里治曼父子决定自己建筑一座大仓库,这样既可省掉每年支付 

大量租金,又可探索如何经营地产业务。经过这么试探,他们积累了经验, 

此举又使里治曼的建筑材料公司成为一个大型企业,名声鹊起。 

     森姆深感随着年纪增大,体力衰减了,而3个儿子自从到了加拿大开展 

业务后,已逐步成熟,在经营魄力和策略上,甚至超过自己,于是他从 60 

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