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给你小鞋穿的。
  小人心胸狭窄,为人忌刻,难以伺候,所以不易共事。但如 果您一心要想取悦于他,那也很容易,给他一点好处,甚至只需 要顺着他来,稍稍迎合他一下,都会使他高兴。不过,高兴归高 兴,轮到他用人的时候,照样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做这样的 人的手下,那可就惨了。
  孔子分析人情世故,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我们今天衡量领导,选择做事的公司或单位,不也应该注意你的上司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吗?
  

  泰而不骄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读解】   
  在《颜渊》篇里,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 不惧。”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相反,心胸狭窄, 矜己傲物,装模做样,色厉内荏,貌似骄傲内心却比惧交加,患 得患失,永远不得安详宁静。
  平生未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原文】 
  子曰:“刚、毅、木、纳,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沉默寡言,这几种品质近于仁 德。”
  【读解】   
  这实际上是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或日本影 星高仓健所塑造的形象。
  有意思的是,这些现代的硬汉,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居 然也是圣人在两千年前就赞扬的形象。
  这是不是古今一理,圣人与平常人平常心相通的一个例证呢?
  

  宪问第十四
  本篇内容较多,也较杂,包括道德、政治、学问等各个方面。 还有不少对人物的评论,通过对人物的评论表现出孔子的政治、伦 理观点。全篇原文共 44章,本书选 19章。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①怀居:怀,怀恩,留恋;居,家居,安居。
  【译文】
  孔子说:“做了读书人却怀恋家居,那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孔子已经说过:“君子食无求他,居无求安。” 在《里仁》篇里又说过:“士忠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曾子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孟子说得更为严重:“上天要把重大使命放在某人身上,必定 先使他的意志受到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 挨饿,使他备受劳困之苦……”(《孟子·告子下》) 因此,儒学虽不是苦行禁欲主义,但却主张艰苦奋斗。所谓   “头悬梁,锥刺股”,正是这样的典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 住进了好房子,又有大小老婆陪侍左右,于是便不想再走了。他 老婆姜氏骂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这其实也正是孔子 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是读书人,就不要去贪恋家居的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注释】 
  ①危:正。②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正直地说话,正直地做事;国家政 治黑暗,正直地做事,说话却要谨慎。”
  【读解】   
  政治清明说话办事都无所顾忌,可以畅所欲言,放心做事。
  政治黑暗则需要有所顾忌,尤其是说话,往往祸从口出,招 致危害。 
  这是孔子教我们处世的艺术。不是滑头,而是生活的经验,保全自己的基本原则。
  

  有言者不必有德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 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猛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读解】   
  这几句话说来都很好理解。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 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 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 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 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 仁德。
  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 世说“文人无行”的理论依据。一个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 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 有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文人无行”的现象。
  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这 正如说“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样。不一定有 德,也就不一定没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 有仁的情况存在。
  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知艰难困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 诲他吗?”。
  【读解】   
  爱他也罢,忠于他也罢,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为他好. 所以,爱他,但不能溺爱;忠于他,但不能愚忠。
  尤其是我们今天教养独生子女,太宠爱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比如说什么都不让他(她)做,结果是使他(她)毫无生活能力, 长大一事无成。、当然,“劳之”并不仅仅局限于使他(她)劳动, 而是要让他(她)认识、体会生活中艰难困苦的一面,增强对生 活的理解和应变能力。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其实就是 这样的道理。
  对孩子是这样,对朋友也是这样。“忠之,能无诲乎?”既然 是真正的“忠”,那就要做分友,看见他不对或有不妥当的言行时, 就应当劝勉他、教诲他,使他改正,做一个更完美的人。这才是 真正忠于朋友,爱护朋友的做法。 
  

  贫富都作等闲看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贵却不骄傲,这倒比较 容易。”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所以,孔子 在这里依然说:“富而无骄,易。”富有了,成了“大款”却不趾 高气扬,骄傲自满,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以做到的是“贫 而无怨。”贫穷却没有怨言,心平气和,也就近乎“贫而乐”,亦 即安贫乐道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孔子“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能够做到这一点。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雍 也》)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这一点呢?
  “当然,凡事先易后难。对于正在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能够做到“富而无骄”,那也就很不错了。
  说到底,钱财只是身外事,贫富都作等闲看,那也就可以超脱一些了罢。
  

  什么是完人?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③之不欲,卞庄 子④之勇,冉求之艺,文⑤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 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6)不忘平生之言,亦 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①成人:等于说完人,完善的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著 名的聪明人。③公绰:鲁国大夫孟公绰,孔子认为他清心寡欲,《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说他是孔子所尊敬的人。④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以 勇敢著称。⑤文:文饰,修饰。(6)要:同“约”,穷困,困顿。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 那样的不贪心,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 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人 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 于献身,久处困顿之中能够不忘记平时的诺言,也就可以称为完 人了。”
  【读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圣人所论的完人也 有相对性。
  照通常的抽象的标准而言,完人是智、仁、勇、才艺兼备而 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但面对现实,这样完美的人又哪里能够找 得到呢?所以,孔子又退而求其次,提出了现实中所谓完人的标 准。这个标准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具体而易于实践。直到今天,也 加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周围的人。比如说见利思义的问题,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成了最尖锐最突出的社会现象,是见利忘义、 唯利是图还是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成了检验一个 人的试金石。又比如说见危授命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 各种各样政策放宽的探索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阻碍,有时 地会触及到个人利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的时候,我们 是挺身而出,见危授命还是东推西卸,不承担子,不负责任,这 些都是检验一个人的标准。至于说在困顿中不忘平时的诺言,坚 劳节操,坚持探索与追求,就更是我们在人生的程途上必不可免 的了。谁能够保证自己一生就一帆风顺,不遇到困顿与挫折呢?关 键是要有一颗不畏困顿,不怕挫折,勇于追求的心。   所有这些,并不是说要你全部做到,成为一个完人,而是说 我们可以用圣人关于完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人生的程途上尽 力做得好一点,使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恰到好处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①于公明贾②曰:“信乎?夫子③不言,不笑,不 取乎?”公明贾对曰:“以④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 岂其然乎?”
  【注释】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的孙子,谥贞惠文子。②公 明贾:卫国人,姓公明,名贾。③夫子:先生,这里指公叔子。 ④以:此。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说:“当真吗?他老先生不讲话, 不笑,不获取吗?”公明贾说:“这是传话人说过了头。他老先生 在时机恰当的时候讲话,因此别人不厌烦他所讲的话;高兴了出 后才笑,因此别人不讨厌他笑;该获取的才获取,因此别人不厌 恶他获取。”孔子说:“原来是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读解】   
  圣人虽然对公叔文子是否真是这样做还有所怀疑,但对这样 做的正确性却是没有怀疑的了。
  公叔文子的做法概括起来说就是恰到好处。该说话的时候就 说话,快乐的时候就笑,该获取的时候就获取。反过来说,不该 说的时候就不说,比如说,在法西斯主义的淫威下,你说什么呢? 在封建专制的文字狱下,你写什么呢?不该笑的时候就不笑,比 如说,在人家被车撞了的时候,在人家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时候,你 笑什么呢?在光着屁股却自认为穿着美丽的新衣的皇帝面前,你 笑什么呢?尤其是,不该获取的时候就不要获取。“手莫伸,伸手 必被捉。”(陈毅)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这些都是获取不得的,所 以不要获取。
  归结起来就是,凡事都有原则,言笑都有分寸,而其调节的 杠杆便是恰到好处。
  当然,最大的难度也正是在这“恰到好处”四个字上。不然 的话,圣人怎么会对公叔文子是否做到了还心存怀疑呢? 
  

  看人看大节
  【原文】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②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④ 管仲,吾其被⑤发左衽(6)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7)也,自经(8)于沟 渎(9)而莫之知也?”
  【注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