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也。究竟者,他了解也。若其不解,仅成绮语,此《俱舍》注中说也。离间,恶口,亦同之。”
分亦如前,(一)事。谓见闻觉知之事,分为真妄各八。八妄者,如见说未见,未见说见。推之闻觉知三,各有其二。见属眼根,闻属耳根,觉属鼻舌身三根,知属意根,此为《俱舍》义。在黄教自宗,则判眼耳鼻舌身属於见闻,依正理觉察差别为觉,依正理觉察而真实了知空性,为知。觉,谓由心推测感觉所得者,例如捕盗,推知盗窃何物,由何处去来。知,则由心实了知者,如实知盗窃何物,由何处去是。以如是之见闻觉知,又须对方能了解者,乃犯。如对畜类,则不了解其义,不为犯。(二)意乐中之想,须不错。烦恼,三毒随一。如牟底外道以夫妇戏谑及媒妁说合等,不为妄语。而在内道,对此即属痴行妄语。发起,即喜欲妄语。(三))加行。无论言说或默认,或以身手表示,皆同。例如人问汝已证空性否?不答,即属默认。又如已证阿罗汉,亦可不说已证,若有义利,则可说。又为防护他人生命等而说妄语,对自有罪而小,对他有功而大,由悲悯行菩萨行,得开此妄语戒。但以纯为利他而作,无丝毫为自心,乃合是例。若未生起菩提心,则不可援此。依自宗,教他妄语,其罪相同。恶口、离间、绮语亦然。如依律仪,则须自作,乃为根本犯。(四)究竟。对方领解已,即为究竟。对方未解,仅犯我慢。依《俱舍释》,为仅成绮语。盖妄语之罪,在使人因此而变更了解,若未至变更了解,故仅成绮语耳。
卯五、离间语
“离间语之事者,谓诸和顺及不和顺有情。意乐三中,想及烦恼同前。发起者,於和顺有情,欲令离间,於不和者欲不和合也。加行者,随以谛实不实之语及雅非雅之词,为自为他而说俱可。究竟者,离间之语,他了解也。”
分如前,(一)事。使和顺有情不和顺,不知顺有情益不和顺。(二)意乐中之想,须不错,烦恼,三毒随一。如恐他人和合,於己不利。发於爱执,即属贪行。对仇离间,属於瞋行。认间人为无罪,即属痴行。例如使两仇不睦,谓为应行之类。发起,喜欲离间。(三)加行。不分真妄,雅与不雅,皆可成离间。凡离间。无论为自为他,其性均同。(四)究竟。对方领解,即成。
九月二十一日讲
卯六、粗恶语
“粗恶语之事者,谓所忿恨有情。意乐中,想及烦恼同上,发起者,欲说粗恶语。加行者,随以实不实之语,依彼种姓身体,戒律威仪等过失,而说不和邪之言。究竟者,随其所说之境。彼解其义也。”
分如前,(一)事。谓对为不善有情引起恚忿。(二)意乐。其中想及烦恼同前。总上妄语、离间、粗恶语三,由痴烦恼现行者,多属世间见解,不以为罪,而反以为功。例如以爱子之心对他人发粗恶语,属贪。如以恶语泄忿後心以为快,属痴。或以能詈人为能,亦属痴。发起,喜悦粗恶语。如遣使詈骂,已行而悔,发起转变,不成根本罪,推之其他各业,皆同此理。(三)加行。随以实不实语,对於若种姓、若地失、若身体、若戒律、若威仪等,所起不悦耳之语皆是。如盲詈以盲,同犯粗恶语,非盲詈盲,同时并犯妄语。如向人指说非盗者为盗,同时犯妄语、离间语、粗恶语三语。如对方不了解其义。如外国人或畜生,则犯妄语,不犯粗恶语。(四)究竟。对方了解即成
卯七、绮语
“绮语之事者,即诸无义利之言。意乐三中之想者,谓於彼作彼想。然此中即於所欲说之事。随想而说,不须了解之对境。烦恼者,三种随一。发起者,欲不相续杂乱而说。加行者,於绮(语))说进趣。究竟者,说绮语竟也。”
分如前,(一)事。谓无意义相应之事。(二)意乐。其中之想,依摄抉择分谓於彼作彼想。本宗释为不必论对境错误与不错,对方解与不解,但自己起说何种无义之想即是。烦恼,三毒随一。如不说但歌,原无意义,而反认为有功,属於痴行。凡无关见行修法而说之,皆等绮语。又所学法,如为名闻利养而动,亦成绮语。发起,喜说杂乱语。(三)加行。进趣绮语。(四)究竟。说绮语毕,即为究竟。绮语范围极广,大约凡真话闲话,如臧否人物,反唇相讥,冗述既往纠纷,历述经过苦况,或唱诵邪词,或谈天取笑,或义论军国无关己事,或赞扬他人以图利名,或旷谈一己之经营,自鸣得意,或虚谀他人之行谊,徒弄藻翰,甚或不为破他而说外道典籍语等等,皆属之。总之妄、间、恶三语,亦属绮语。在十恶业中,特从妄间恶三之外,开出绮语者,以三语视绮语重故。
卯八、贪业
“贪心之事者,谓他之财物资具。意乐三中之想者,於彼事作彼想。烦恼者,三种随一。发起者,欲属为我之所有。加行者,於所思事进趣而作。究竟者,想彼财物等,愿当属我也。”
分如前,(一)事。谓他财物名位等。(二)意乐。中之想,须不错。烦恼,三毒随一。发起,欲属己有。(三)加行。对所贪事起勤勇思惟。(四)究竟。谓对他物起决定得心,或己虽无力,而愿其属己,即为究竟。依摄抉择分,贪有五相,即(1)执护自物。(2)对自物渴欲辗转增长。(3)对他物起细微思惟。(4))对他物起取得心。但取心亦有从瞋恚嫉妒心发动者。(5)为贪所压伏,而不以为过失。具足五相,即为具足贪业。如修长寿法。修财神法。以贪为动机,亦属之。为解脱成佛而发动者,属於正取应行,则不属贪。总之,凡为世间名利而发动,即属贪。
卯九、瞋业
“瞋心之事及想与烦恼,同粗恶语。发起者,欲为打等。或作是念。曷当令其被杀及缚,又或由他缘,或自在运,於其受用而成衰败。加行者,於彼所思而作加行。究竟者,决定为打等之事。”
分亦如前,(一)事。(二)意乐。其中之想、烦恼,均与恶语同。发起,为打缚等、或妒他人受用,愿其任运衰损等一切害意。(三)加行。照发起心继续不已。(四)究竟。害意决定,即属究竟。出家人所用息增坏诛,即和平、增上、自在、威猛四法,前三亦属贪,谓初由和平贪安逸,次思寿命福报增上,三思统摄全境故。威猛则属瞋,即修密法,不为利他,降伏非人,亦属害意。故凡修法,须以利益一切有情为前提,否则随入贪瞋二业。瞋亦有五相,(1)有憎恶心。(2)怒不可忍心。(3)有怨恨心,思惟增广。(4)有谋略心。(5)有覆蔽心。
九月二十二日讲
卯十、邪见
“邪见之事者,实有之事也。意乐三中之想者,於所谤事为谛实想。烦恼者,三毒随一。发起者,欲为诽谤。加行者,於其所思,加行进趣。此复有四 於因谤者,谓无善行恶行等。於果谤者,谓无善恶二者之异熟。於作用谤中又分三 谤殖种及持种之作用者,谓无父殖种,无母持种也。谤去来之作用者,谓无从前世来於此世,及由此世趣於後世也。谤当生之作用者,谓无化生之‘中有’有情也。於实有谤者,谓无阿罗汉等。究竟者,决定诽谤也。此中意业思者,是业非业道。身语七支者是业。以是思惟所覆之事故,亦是业道。贪心等三者,是业道而非业也。”
分如前。三毒中最後为痴,此中特提出邪见者,依俱舍,十不善业之根即在邪见。以十恶业中,此为最粗显,最主要,足断善根故。又此处所说之邪见,专指断见。所谤分六种,总摄之为四:即(一)谤因,谓无善恶趣行。(二)谤果,谓无彼二异熟。(三)谤作用。此复分三 (1)谓无父殖种及无母持种作用。(2)谓无前後世作用。(3)谓无中有受生作用。(4)谤事实,谓无阿罗汉等。一切邪见又以此四为最粗显,足断善根。乃依前分:一事,二意乐,三加行,四究竟以明之。(一)事者。谓实有义。(二)意乐中之想,谓於所谤义,作谛实想。烦恼,则三毒随一。发起,谓乐诽谤欲。(三)加行。谓於所思策励而行。(四)究竟。即上举之谤因、谤果、谤作用、谤事实等四之所决定。《摄抉择》分谓,上四种又由五因圆满而来。即(1)有愚昧心,谓不如实了知所知故。(2)有暴戾心,谓乐於作恶。(3)有越流行心,谓於诸法不如正理善观察故。(4)有失坏心,谓谤无布施,而乐杀牲祠祀。(5)有覆蔽心,谓不知过患之失故。虽邪见不仅於此,然具此五,则於恶行随顺,於善行生疑,能断一切善根,为邪见之最重者,而此在三界中,惟欲界有之,亦惟南赡洲有之。以邪见所依,不依於饮食,不依於黄门,惟依於有男女欲事者。现世思想尤为易犯,如不善察,则易惑於谟底外道与支那堪布之见,而为所动摇。如外道拨无因果、执神我、大自在天、自性、自然等、故以杀业祭祀等,执非为是。又如支那堪布说,本觉固有,自性清净,一切法如梦幻,皆属虚妄,等於说一切法虚无,则业果亦虚无,中有亦虚无,虽似佛法而实误人。(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等,乃指无自性言,与支那堪布所说不同。)邪见因,所得为大寒大热地狱果,最深重故,又此中意业之思,是业而非业道,身语七支是业,亦是业道,以思所覆之事故,贪等三毒,是业道而非业,以烦恼为自性故,此种分判,依自续派说,谓身语业,是依有色身而作。三毒非业,三毒皆以烦恼为其自性,是业所作,故自非业,十业中,瞋、杀、恶语,由三毒发起,以瞋为究竟。盗、淫,由三毒发起,以贪为究竟。邪见,由三毒发起,以痴为究竟。妄语、离间语、绮语,由三毒发起,亦由三毒究竟。
九月二十三日讲
寅二、轻重差别。分二。卯初、十业道之轻重。卯二、兼略释具力之业门。
卯初、十业道之轻重
“本地分中说,六种业重 一、现行者,谓以三毒或极猛利无彼三毒所发起业。二、串习者,谓於长时亲近修习,若多修习善不善业。三、自性者,谓身语七支,前前重於後後,意之三业後後重於前前。四、事者,谓於佛法僧师长等处,为损为益,名重事业。五、所治一类者,谓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而无一善。六、所治损害者,谓断所对冶不善业,远离贪等,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此与《摄抉择》分及《俱舍》、《亲友书》中所说,大体相似,而微有不同。依《抉择》分五,依《俱舍》分六。如杀业,在《抉择》:谓一、由心方面重者,为三毒意乐猛利所作。二、由行方面重者,细别甚多。如苛酷杀法,哀祈不饶,皆由加行而重。三、由对治力方面重者,如作已无渐愧等。四、由邪见方面重者,如杀牲祭祀求福等。五、由对境方面重者,杀大畜此小畜重。杀属人种姓者,如堕胎比杀畜重。杀父母、阿罗汉、以害意出佛身血极重。违此五因,为轻杀生罪。余如盗业等。亦属相同。盗业在对境方面,如盗三宝物为最重。有师谓,在上师手中盗取最重。又夺比窃重,在城市夺窃,比在旷野夺窃为重,入宅比不入宅为重。淫业中对境方面以母女为重。妄语对境,以父母师长为重。离间语亦同。尤以破和合僧为最重。恶语,以对父母师长为重。尤以恶而兼妄为最重。绮语,以瞋恨斗狠时所作者为重。贪瞋亦以对父母师长者为重。邪见以上举六种为重。以上五因,在善业亦同。《本地分》於此分六因:一、加行故重。二、串习故重。三、自性故重。四、对境故重。五、所治一类故重。六、所治损害故重。一中同《抉择分》,二中长时作业,比间时而作者为重,如屠业等是。善业亦然,礼拜皈依等不断者力大。如绮语,於他有情无甚摧残,力本轻,然由长时串习任运而起者,轻业亦可变成重业,以其空过时日,弃义利故。三中,十恶以损他论,前七支前前重於後後。以断善根论。後三支後後重於前前。四中,同抉择,以邪见尽断善根,瞋心损坏善根故。贪心微损,或不损坏善根。五中,如一向作恶,自生至死,纯未行善,例如回教徒。六中,指阿罗汉以上永远断除诸不善品,令善清净。吾人自检生平,未如《本地分》之五因中一向不善,固可生喜。然以视第六因中,断诸不善,令善清净,则相去甚远,应作发愿随学。
“《亲友书》亦云:‘恒时耽著无对冶,具德所依业由生,善与不善五大端,当勤修习彼善行。’此以三宝等为功德所依,父母等为有恩所依,分之为二则成五也。”
常(恒时),谓串习所作,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