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爱因斯坦传 作者:聂运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寂静的小村子卡普特位于湖畔小山丘上,周围是茂密的森林。爱因斯坦的房子座落在村子后面,离湖只有几分钟路程。湖滨有一个码头,旁边停靠着“图姆勒尔”号小艇。周围是一片恬静的乡村风光,寂静,空气宜人。

  爱因斯坦乘上小艇,张起风帆,把住舵。他几小时几小时地呆在这个不通电话无法造访的避难所里。

  1930年,爱因斯坦遭受到极大的不幸,他的幼子爱德华患了严重的精神病。大儿子汉斯常到柏林来,关心父亲的思想和工作,并让父亲了解自己的一切。汉斯后来回忆说父亲常带他在卡普特别墅近旁湖上驾驭小艇,一次由于讲解统一场论入了神,差点没把小艇弄坏了。爱德华早就令爱因斯坦担心。他能干,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是一位有精湛技巧的钢琴家。他的特点是在科学上对具体的成果、在音乐上表现个人的情绪有一种病态的低能。在别的事情上就更糟了。爱德华从对父亲的病态的狂热崇拜,变为更加病态的阵发式的不满、责难和怨恨。1930年初夏,爱因斯坦接到了爱德华给他的歇斯底里的控诉信。爱因斯坦慌忙赶往苏黎世。米列娃在绝望中告诉他,爱德华患了日益严重的精神忧郁症,苏黎世和维也纳的精神病专家都未能遏止他大脑功能的迅速衷竭,病情发展了,康复已经无望。爱因斯坦返回柏林时大大变样了,骤然变得苍老、抑郁。

  这种沉重心情在新的旅行期间也没有消释。1930年,爱因斯坦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帕萨迪纳加里福尼亚工艺学院讲授了一系列课程。这一次,爱因斯坦不想重复上次访美时的热闹,而是想切实地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交流。

  但刚抵达纽约港,一切安排都变了。轮船在这里停留了五天,它留给爱因斯坦记忆里的是接连不断的谈话、接见、访问、参观,又是谈话……轮船未靠稳;甲板上就出现了一百多名记者,爱因斯坦还没有从突然袭击中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答应了和其中的一位记者交谈1小时,并且还回答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摄影师们也出现在现场,他们摄入镜头的是一个正想躲藏起来的身穿黑色大衣、头发斑白蓬乱、有点心慌意乱、脸色苍白的人。

  在从纽约动身去加里福尼亚之前,爱因斯坦顺路去过哈得逊湾岸边的里维尔塞德—丘奇大教堂。大教堂里装饰着古往今来所有民族的伟人塑像,共有6百尊塑像,其中只有一尊是为健在的伟人塑造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这回再也不能用他惯常的对个人荣誉的幽默态度坦然处之了。

  他非常难为情,并且十分颓丧。

  颓丧的情绪是许多因素造成的。爱因斯坦忘不了儿子的悲惨命运。纳粹势力的一天天扩张,反理性的势力压制着科学的和社会的唯理论拥护者的意识。爱因斯坦已经不能进入纯物理思维的环境中去了。他的脾气变大了,昔日的幽默也一天天少下去了。

  在帕萨迪纳,有不少隆重的接待和讲话,但印象被更多的科学集会、座谈和私人交谈所冲淡。必要的参观名胜和郊游在这里不像在纽约附近那样劳累。在亚利桑那,爱因斯坦参观了印第安部落。印第安人授予他首领的尊号,赠送他一套印第安服装。他获得了一个名字:

  “伟大的相对性首领”。

  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参观了马温特—威尔逊天文台,对巨型望远镜很感兴趣。艾尔莎问:

  “为什么需要这么大?”

  “为了弄清宇宙的构造”,天文台台长回答说。

  “真的吗?我丈夫经常在旧信封背面干这事。”1931年春,爱因斯坦离开美国,应允第二年再来加里福尼亚学院,他们带走许多纪念品,包括那套印第安首领的服装、夏威夷篮子、亚利桑那的树枝化石,但谢绝了像无价之宝的古尔涅尔小提琴之类的礼物。爱因斯坦说:

  “应当由真正的大师来用它演奏。”

  1931年末安排了下一次帕萨迪纳之行,爱因斯坦在和加里福尼亚物理学家们的交往中度过了整个冬天。看来,吸引他的不只是帕萨迪纳的科学界,旅行本身也吸引着他;旅行切断了柏林的印象,那些让人痛苦的印象。此外,同欧洲物理学家习惯了的环境的科学联系本身变得不太必要了。热衷于量子力学成就的晚辈走上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当时似乎离爱因斯坦的道路甚远。旅行、同新环境的交往、参与创新,对爱因斯坦来说变得日益重要了。在赴美途中,他在日记中记下:

  “我决定不再定居柏林,变成一只飞鸟度过余生。海鸥像从前一样以自己不知停息的翱翔护送着航船。他们就是我的新同事。”

  爱因斯坦在加里福尼亚呆了整整一个冬天,1932年春才返回柏林。

  此时的柏林,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像一场大火,迅速席卷全世界。德国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工厂倒闭、失业大军流落街头。

  人民的痛苦和绝望,在纳粹党头子希特勒眼里,是天赐良机。这个煽动家、阴谋家喋喋不休,向迷惘的德国人民许下诺言: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下,将给每一个人工作和面包。希特勒又向军队将领、大金融家、大工业家频送秋波。他保证,一旦上台,将立即让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人头落地”。他保证,要为1918德国的战败报仇雪恨。

  德国一切最反动的势力,都把希特勒当成挽救德国的救星。在他们的支持下,希特勒日益得势,扶摇直上。到1932年,纳粹党一跃而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希特勒像一头饿狼,对着共和国瞪圆了两只贪婪的眼睛。他在等待时机,准备猛扑过去,一口把共和国吞掉。

  爱因斯坦又要走了。1930年接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密立根的邀请,每年冬天去讲学,为期3年。这是最后一次了。

  离开卡普特别墅时,爱因斯坦有预感似地对妻子说:

  “这次你好好看一眼你的别墅吧!你再也看不到它了。”

  艾尔莎笑了,她以为丈夫在说笑话。爱因斯坦没再做声,默默地上路了。

  这一次离别,是在柏林创下丰功伟绩的爱因斯坦与德国的生死离别。










爱因斯坦传八 普林斯顿(一)






八 普林斯顿(一)

★ 战火重燃前的和平呼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不仅到处宣讲他的相对论学说,还孜孜不倦地继续进行物理研究工作。1927年,他完成了普朗克辐射原理的推导工作,并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新贡献。他引进的“受激发射”观点,正是今天激光技术的理论依据。如同揭开原子能的秘密一样,爱因斯坦比技术上的实现赶前了40年。还有他的“跃迁几率”的观念,促进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研究。

  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学创立起来了。其后不久,在认识论的原则问题上,爱因斯坦与几位主要的量子力学家产生了重要的意见分歧。爱因斯坦虽然对以玻恩和玻尔为代表的量子力学家的成就十分钦佩,但他又不满足于微观世界的这些规律仅仅具有偶然性。他认为,量子统计力学并非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我们长期以来还不能“完整地描述事物”而采用的权宜之计。他指责玻恩,说他信仰的是“掷骰子的上帝”。

  1927年、1930年,在索尔维会议上,围绕关于量子的解释,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展开激烈争论,极富戏剧性。爱因斯坦既不能以自己的观点说服玻尔,也无法使海森堡等年轻的量子物理学家心悦诚服。此后,他以怀疑眼光注视着哥本哈根学派的研究工作。他认为,量子力学统计方法在认识论上是“无法接受”的,而在美学上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量子力学家的某些思路,在哲学上遇到了可疑的障碍,虽然这点他是看对了的,可是他却没有看到,由于测不准关系的发现,实在性的概念确实发生了改变,而且不能再使用哲学上陈旧的、主要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这些概念了。

  20世纪中叶以后,爱因斯坦费尽时间和精力创建统一场论。这个理论首先采用统一公式概括数学上始终相互分离的电磁场和引力场。尽管接二连三地提出许多假想,但连他自己也不满意。

  渐渐地,支持爱因斯坦的人越来越少,他几乎单枪匹马地和哥本哈根学派对阵。爱因斯坦的科学理想,和当代大多数理论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距离越来越大。但是,爱因斯坦忠实于自己的信念。他坚信,物理学应该对于客观的实在状况作出和观察者无关的描述。他在两个方面孤独地探索着,一个是统一场论,一个是量子力学的正确解释。他时常会遇到惋惜的目光,仿佛在说——唉,老了,天才也会落伍;也时常听到惋惜的叹声,仿佛在说——唉,老了,天才也会误入歧途。

  爱因斯坦继续走自己的路,寂寞地、坚定地,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过。他在寻求自己的上帝——斯宾诺莎的上帝。这个上帝显示出高超的理性,这个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爱因斯坦远离了物理学发展的主流。这使玻恩、玻尔这样的老朋友感到遗憾。玻恩说:

  “……这对爱因斯坦本人,对我们来说都是悲剧,因为他在孤独地探索他的道路,而我们则失去了领袖和旗手。”

  与20年代后的物理学研究的相对沉寂相比,爱因斯坦对社会政治问题越来越关注,影响也越来越大。

  1932年5月,爱因斯坦去日内瓦参加裁军会议,他到会场时的情景被当时在场的记者们作了精彩的描述:

  “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场面。一个满头银发的人艰难地登上和平宫宽敞的台阶。远处数百人恭候着他。不止一次地见过爱因斯坦的记者们也没表现出他们甚至在见到受过加冕礼的特殊人物时所特有的无礼举止。记者们在离爱因斯坦几步的地方就站住了。他转过身来说,呆会儿他将和他们会晤。然后,爱因斯坦走进会议大厅。报告人正在讲述空战的细节,他略停片刻,接着继续讲话。这沉默的一秒钟给所有在座的人留下的印象,比爱因斯坦受到热烈欢迎产生的印象更强烈。所有的人都望着爱因斯坦,并在他身上看到了宇宙的化身。他具有一种超人的魅力。”

  宇宙的化身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人类一种极为普遍的心情。非常多的人认为爱因斯坦是科学的化身,这种科学探寻着和寻找着宇宙的和谐,即在广大公众心目中联想起社会和谐的宇宙的合理的和谐。

  是的,20年代后的爱因斯坦,没能在统一场论的研究中作出突破,但他探寻宇宙和谐的动机中却蕴含着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有了如此崇高的境界,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分裂、暴力、恐怖的现实,发出了最真挚、最坦白、最有力的抗议!对和平、幸福、民族团结发出了最深切的呼唤!

  1930年5月30日,爱因斯坦领头签署了一份著名反战宣言,即《全世界裁军宣言》,同时签名的还有罗素、兹伐格、托玛斯·曼、阿丹兹和巴甫洛夫。这个宣言虽然不是爱因斯坦起草的,但是它同1914年的《告欧洲人书》和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一样体现出爱因斯坦一生所坚持的信念:和平与和谐。

  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能想到的拒绝战争的最好办法了。

  1930年12月14日,在美国纽约,由“新历史学会”主办的集会上,爱因斯坦发表了“战斗的和平主义”的演讲。在这篇著名演讲中,爱因斯坦提出两条制止战争的“行动方针”:

  “第一条是已经付诸实践了的:不妥协地反对战争,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服兵役。在征兵制的国家里,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必须拒绝承担军事义务。在很多国家里,已经有很大数目的和平主义者,他们不惜个人重大的牺牲,从过去到现在都拒绝在和平时期服兵役。这样做,表明即使战争爆发了他们也不会去打仗。

  “在未实行义务兵役制的那些国家里,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必须在和平时期公开声明,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加军队。这也是反对战争的有效办法。我热切地劝告你们努力去使全世界人民都确信这种立场的正义性。胆小的人也许会说:‘那有什么用?我们会坐牢。’我可以这样回答他们:在规定服兵役的人之中,即使只有百分之二的人竭力主张不用战争来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那么政府就会毫无办法,他们不敢把那么多的人送进监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