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当校长-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垣城建在渭水旁边,是叛军的前线都市,也是横在冀县之前的大门。如果不走大门,就要经射虎谷前往冀县。这射虎谷乃是昔年名将段颎破羌的战场,现筑有一座名为“狐槃”的支城,已被叛军占领。

建宁二年,即公元169年,原被安置在安定、上郡、北地三郡的东羌反叛,向南击进。

夏,破羌将军段颎自进营;去羌所屯凡亭山四五十里,遣骑司马田晏、假司马夏育将五千人据其山上。

羌悉众攻之,厉声问曰:“田晏、夏育在此不?湟中义从羌悉在何面?今日欲决死生。”

军中恐,晏等劝激兵士,殊死大战,遂破之。

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颎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分遣晏、育等将七千人,衔枚夜上西山,结营穿堑,去虏一里许。又遣司马张恺等将三千人上东山。

虏乃觉之,遂攻晏等,分遮汲水道。颎自率步骑进击水上,羌却走,因与恺等挟东西山,纵兵击破之,羌复败散。

颎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破之,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禅等所招降四千人,分置安定、汉阳、陇西三郡,于是东羌悉平。

从公元167-169年,段颎先后经历一百八十次战役,斩杀三万八千余人,俘获家畜四十二万七千头,费用四十四亿,汉军战士仅仅死亡四百余人。其英名在凉州震慑了几代胡人。

现今正在中央大学里的“毒士”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活命,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

他所说的“段公”,便是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他的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正是因为望垣、狐槃均为叛军所占,所以董卓才不肯轻兵冒进。从上邽到冀县有这两路,如果董卓想要消灭叛军,除了要在上邽留下一些兵马保住后路之外,还得分出一路士兵取下狐槃,控制住射虎谷这条通道,然后才能放下心来攻打望垣城。

否则在他打望垣的紧要关头,韩遂或马腾带一支偏师出射虎谷,再煽动起上邽的汉阳豪族,从后面抄了上邽城,董卓就变成瓮中之鳖了。如果董卓要从狐槃进军,他同样也得先打下望垣,或者留下足够的军队防备望垣的敌军。

上邽、望垣、狐槃、冀县这四地正好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整个区域内都属于韩遂马腾叛军,董卓只占据了其中的一个点,背靠着朝廷控制的地盘——右扶风。

如果董卓从上邽这个点移动到望垣、狐槃这两个点的其中之一,那么韩遂和马腾甚至不必坚守,只要按照这个平行四边形“流动”一下,占了董卓原先所在的上邽,就立即切断了董卓和右扶风之间的联系。

而且反叛军是在支持他们叛乱的“根据地”里作战,战争动员能力和军队移动速度肯定比董卓更强更快。他们十分有可能在董卓行军的途中就不停袭扰,以延缓董卓打下望垣或狐槃的速度,而自己从冀县出发,带兵通过另一条路直捣上邽。

若是望垣或狐槃能守得久一些,或许他们取了上邽之后,还能分出点兵暴了董卓的菊花。这一部分奇兵不需要太多,主要是依靠暴菊给董卓军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让腹背受敌的西凉兵自己溃逃。

韩遂和马腾同董卓一样了解这些西凉兵。西凉这地方民风剽悍好斗是不假,但同样的,当地人和羌人打交道的时间久了,也学会了那种有别于农民式的,属于牧民式的狡猾。这些游牧民族虽然为了财货打起来不怕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很少死战。

打得过就大大地捞一笔,打不过就跑。但跑了也不跑远,跟在后面悄悄地吊着,等待机会再来啃上一口。自春秋战国时起,中国周边的游牧民族就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们的战术就和草原上的狼一样,坚韧、顽强而又不失狡猾。但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他们就像牛皮糖一样难缠。

董卓要打望垣或者要打狐槃需要的兵力都不少。望垣的城池更坚固,人少了打不下来,而狐槃虽然只是一个支城,却可以借助射虎谷的地形来防守。同样的,攻打其中一路时,防备另一路敌军所需要的兵力也不少,而且还要兼顾好上邽城。反叛军是本土作战,西凉又多马匹,他们绝对有能力迅速调动兵力,吃掉董卓留下的少量守军。

要是董卓的兵力足够,倒也可以从容分兵应对,在两路齐头并进的同时,还能守稳上邽城。他手下的徐荣、张济等人都是可以独领一军的大将。但问题就是他的兵力根本扛不住这么接二连三的分散,否则当初也不需要和皇甫嵩合兵一处共同讨伐叛乱了。

当然,现在这种兵力窘迫的情况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但就是因为他在有意或无意之中造成了这种情况,所以才能合理地养贼自重。朝廷里不乏知兵之人,而且现在对地方的控制力并未如历史一般,因汉灵帝病死而减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如果没有足够合理的借口,董卓这么精明的人,可不想去挑战朝廷诸位大佬的智商下限。

在这种形势之下,带着皇帝的敕旨从京城过来的党爱国,却要求董卓全军拔营向望垣前进,上邽交给当地人守就行了。就算董卓等人委婉地给他说明了现状,党爱国也依然坚持如此。而且更令诸将士绝望的,是党爱国坚持自己的判断的理由,竟然是“不需要你们动手”!

西凉这边不管是汉人还是羌人,或者是其他游牧民族,比文化教育发达的中原人更加迷信神仙是没有错,但是在打仗这方面,他们却是最不迷信神仙的。比起哪路神佛的保佑,这些成天在刀头上舔血的汉子,其实最迷信的就是武力的强大。

在游牧民族之中,虽然地位最高的是巫师神棍,但最受人崇拜的却是强大的战士。就算他们再迷信,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将部落的巫师推到战场上,让巫师作法把敌人给灭了。明明巫师在他们的印象中是无所不能的,那么为什么无所不能的巫师却不能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呢?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但是所谓的“脑残粉”是不需要理由的。

党爱国在这里说大话,董卓手下的诸将自然是乐得看他出丑。而对于董卓来说,官高一级压死人,他就算咬着牙也得服从领导的命令。

不过在和党爱国磨叽了一番之后,董卓以“凭借着党校长的威能,我们带一半士兵去接收叛军和地盘就足够了”为理由,留下了一半士兵,由女婿牛辅和徐荣两人带领,严守上邽。而党爱国虽然知道董卓这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却也没有动怒,随董卓的便了。

定计之后,党爱国又命董卓派人前去望垣,告知在那里观望董卓动向的韩遂、马腾二人,他的军队将在几日后前来望垣城。

韩遂和马腾虽然有些疑惑,但在分析了董卓近来的举动之后,认为董卓大概是想要来招降他们。而且不管是来邀战的还是来招安的,既然对方已经光明正大地说要来望垣了,他们要是再畏畏缩缩的也太掉面子了,于是两人也十分豪迈地表示“要来就来!”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反叛,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个土皇帝就是他们欲望的极限了。俗话说得好,“杀人放火受招安”。虽然不知道现在出没出现这句话,但是韩遂和马腾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要不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当首领,而是要拥立别人呢?这一是为了拉拢汉阳当地人,二就是因为造反这种事从来都是首恶必究,而且基本上必定从严从重的。而从犯大多数不仅不会被追究,甚至还多有奖励,以此来鼓励所有反叛者身边的人出卖自己的首领。

就算是后世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么崇高的理想起来闹革命的“有志之人”里,也不乏那种为了“反动派”给出的好处而出卖革命同志的可耻叛徒,就更别说古代的这些反贼了。一般来说,古代那些起来造反的人,基本上都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已,其中有可能会充当叛徒的就更多了。

PS:哎……坚持了一些天后,还是将更新时间定在晚上18:00吧……囧~

012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距离望垣城大概五百米开外,穿着一身经常被误认为是黑衣的99式警服的党爱国,被众多披甲戴盔的武将犹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了中间。

对面的韩遂马腾叛军没有出来,仅仅据城而守。这不是因为党爱国这方的军队太多的关系,正好相反,董卓这次才带了不到两万兵马,而守城的叛军足足有六万。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韩马二人在听了探马回报之后,反而懒得出城了,就在这里等着看董卓到底想要干什么。

如果董卓真的脑残到要跟他们来次光明正大的决战,他们也不介意给董卓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的军队虽然没有董卓的那么精锐,但大家都是西凉好汉,也不至于被对方一挑三。

党爱国虽然不是第一次见识到大军集结的场景——起码没有亲眼见识过也在电影中看过,何况他一直就住在北京,还看过许多次国庆天安门阅兵式。但是他此时看到这一片片手持冷兵器的士兵,心中仍然涌现出了“刀枪如林”这样的感慨。而布设在两翼的骑兵们,更是在后世已经退出了战斗序列,根本无缘一见的“前”战争之王。

亲临沙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在洛阳的时候,党爱国也没少和禁军打交道,虽然那些禁军看起来更有纪律,但是党爱国却总觉得他们应该不如面前这些有点散乱的西凉兵厉害。这大概就是常年于战场之上、于生死之间走出来的野战部队与很少打仗的卫戍部队之间的差距——不是在实力上,而是在精气神上。

党爱国端坐在高头大马上环望了一圈之后,恍然间有一种自己好像成为了将军的错觉,心中自然就生出了一种意气风发的情绪。

只不过他的身份,与其说是“将军”,倒不如说是“监军”。也许正是因为许多监军像他一样,看见这雄壮的军队自然就会产生自己重兵在握的感觉,并且被这种感觉迷住了头脑,所以才会昏了头去外行指挥内行,妨碍真正的军队统帅指挥作战。

此时党爱国也难免有些情绪昂扬,朗声对诸将说道:“我需要一个人跟我前往望垣城下,为我指出谁是韩遂谁是马腾。谁敢与我同去?”

党爱国此言一出,包括董卓在内,所有将领都默不作声地移开了视线。除非他们突然间脑残了,否则没有人会去陪党爱国抽风的吧——何况党爱国给他们的印象普遍不好。这个瞎指挥的党校长到了城下,因为说了些什么话激怒了叛军,结果被对方乱箭射死了,董卓麾下的这些将领们才高兴呢。

“唉!西凉健卒两万人,却无一个是男儿!”

兴致颇高的党爱国见到周围竟然没有人回应,不由得摇头叹道。因为他的周围全都是各级将领,所以那些扛着刀枪的悍卒们其实纯属躺着也中枪。如果真要在这次西凉汉子中去找,愿意舍命跟他在阎王殿上走一遭的人肯定不会少。

“校长何必以激将之法辱我西凉将士!绣虽不才,愿随校长同去!”

党爱国话音刚落,从他右侧不远处,一员骁将排众而出,策马来到党爱国面前。党爱国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年轻人大概二十出头的年纪,眉宇之中自有一股傲然,也难免明知是激将法却还偏要往坑里跳。看来他对自己的武力很有信心,而且大概人生经历始终一帆风顺,没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

这时党爱国敏锐地注意到,他旁边的张济正怒视着那个年轻人,好像打算开口呵斥他,心中马上猜到了年轻人的身份。看到自己侄子明知道是个坑还要往里跳,恨铁不成钢的张济肯定得呵斥他一番,随机把这蠢侄子拖回来喽。

党爱国举起手制止了张济,对那个年轻人点头微笑道:“汝可是张绣?果然有些胆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现在职位尚还低微,甚至没有资格入中军大帐迎接党爱国的张绣对从洛阳来的“天使”党爱国一拱手,在受宠若惊的同时,又带着几分自矜地回答道:“校长也知西凉有张绣耶?末将正是武威张绣,添为骑督一职。”

“放肆!我军猛将如云,哪里轮得到黄口小儿出来逞威风!还不速速退下!”

就在张绣因为自己的名字就连“中央”的要员也知道了而有点沾沾自喜起来,一直以来表现得好像很平庸的张济突然爆发了,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要是别人骂张绣“黄口小儿”,他肯定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