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他亲自处理才能放心。

所以朱元璋非常累。真是不入哪行不知哪行苦,没当皇帝的时候想当皇帝,当了皇帝才发现真不是人干的。他曾经过一首诗发牢骚:“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ri高五丈犹披被。”文采虽不足却是实实在在。

一如既往,晚膳还是在御书房用的。因为临近年关的原因,这几天的奏折比往常少了许多。但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丝毫没有减少。

拿着锦衣卫给自己的密折,朱元璋似乎有些不认识这个孙儿了。往常那个儒雅文弱的孙儿去那里了呢?

自从接手锦衣卫南镇抚司后,除了例行的问安之外。这个孙儿总是一副匆忙的样子,做事也是必之前雷厉风行了很多。除了那个荒唐的叶昇案之外,允炆少了几分稚嫩,却多了几分成熟。

主理南镇抚司不足三个月,就借助戴德彝查出军匠局贪墨一事,将军匠局千户李成文斩首示众,并将赋闲在家的焦玉之子焦石、焦磊拉出来担当头目。说要研究火器。焦玉他还记得,就是那个当初献“迅雷铳”的蒙元降将。曾经献过《火龙神器阵法》而被封为都督,掌管神机营。后来因为牵涉胡惟庸案被贬。对于允炆能这样做朱元璋心里感到十分的安慰,不过这些都是小事。

他唯一感到兴趣的是,孙儿竟然开始组建自己的卫队了。而且在奏折中表示,亲卫要从宫外自己挑选,并且向朱元璋讨要在国子监一个叫铁铉的回回人到东宫伴驾。同时请皇上恩准方孝孺和卢原质等人做自己的老师。

还有,据锦衣卫密折奏报,太孙殿下命景清寻找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比如说陈迪、胡子昭、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这代表着什么,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孙儿对锦衣卫的极大不信任。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朱元璋心里就像是针扎的一样。觉得孙儿的不信任,是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极大的侮辱,使他更加迫切的想把原因找出来。

铁铉是谁,陈迪、胡子昭、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是谁?他不知道。也不明白孙儿是从哪里得知这些人的。既然允炆高兴,就随他去吧,但是允炆自小很少出门,这些人他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呢?朱元璋保留着这个疑问。

至于方孝孺,想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扫向在东墙上挂着的那副大明江山图。

方孝孺,承学于宋濂,六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孺,因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深得朱元璋的喜欢,想留于ri后辅佐太子,当时方孝孺不过二十余岁。年轻需要磨练,故厚礼遣其返乡。今年九月,皇太孙初为皇储,再次受荐为太孙师,但是朱元璋却是犹豫起来。

方孝孺大才,现在隐然已经成了江浙文人中的领袖人物。本来就是他留给子孙们的肱骨之臣,用于教导皇太孙无疑是不二人选,可是朱元璋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了一句:“今非用孝孺时。”打消了朱允炆这个想法。

到底是为什么,朱元璋也不明白自己当时拒绝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可能答案也就他自己知道吧。

朱元璋摇摇头,似乎想把这个问题抛之脑外,但却是在脑海的深处扎下根来,再也不能忘记了。

正文第九章玉落(一)

烟笼寒水,桨声灯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秦淮河两岸便出现了酒家林立、商船昼夜往来的景色。于是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缈、灯红酒绿,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从此拉开了这一带风月金粉的序幕。

为了彰显大明的太平,朱元璋自从入主南京。便下令每年元宵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顺流而下,再加上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每年的这个时候,十里秦淮都是京师最为热闹的场所。

可是,如今秦淮河上的花灯还未捞尽,京师的街里坊间就迅速的传递一个消息,开始也只是窃窃私语,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突然愈演愈烈起来。

本该是最为喧嚣的场所,也为了这个消息而显得冷清,按照往年精心布置的期待这个时节能够大赚一笔的画舫,萧条起来的速度明显也快了很多。一些忧心本钱的老板早就开着画舫顺着长江水道往扬州、苏州而去,以其能将损失减到最低。

酒楼上伙计们无精打采拍打着桌上的灰尘。看到匆匆而过的行人也懒得招呼了。只在那里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家常,却是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那件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身旁有没有锦衣卫的探子存在。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驻扎在采石的征北大军在燕王的带领下迅速的占领京师各个要害位置。

宵禁立即实施,百姓被告诫要老实的呆在家中,除了胆颤心惊的去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谁也不愿意在街上感受那种窒息的压力。紧邻东城区凉国公府的人家算是算是走了霉运,先是听见嘈杂的厮杀声,然后就是被逐家盘问搜查。

卖豆腐的张老实此刻正在紧捂着小女儿欲哭的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惹的外面的军爷烦心,他的邻居,也就是做糖葫芦的小范,就是因为军爷在搜查时嘟囔了一句:“你们不要冤枉好人,我觉得凉国公人挺好的。”

就被当作乱党给带走了,可是街坊们都知道,卖糖葫芦的说这句话,也就是因为凉国公经常光顾他们的生意,又兼这个小范平时脑袋就缺根筋,说话不经大脑的。

只是可惜了小范那刚娶回家的傻婆娘,哭喊着要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被打了一顿又扔了回去,前两天还传出叫饿的哭喊,今天晚上却是再也没有声音传出来,估计是不行了。

“这万岁爷到底是怎么了?”张老实怅然叹了一口气,低头看去,才发现由于自己捂的太紧,小女儿的脸已经被憋的发紫。连忙放开手,将女儿翻过来轻轻抚mo着她的脊背为其顺气。

洪武爷可是从不扰民啊!就连那胡丞相造反,也没有抓过牵连过百姓。在张老实的眼里,万岁爷杀的可都是贪官,对百姓好着呢!可是这次做的也太过分了一点吧?

想来想去,以张老实在京师几十年的经验,才想到,平胡丞相造反那是沐侯爷的新军,而这次听说是燕王从北边带回来的征北大军。听说每个人手里都有着几十条蒙古人的命。那可真是杀人不眨眼的人物啊,听那些当兵的称呼,莫非带头的就是皇上也称其为“杀人王”的李尧?

想到这里,张老实的心里顿时打了一个寒颤,手又不自觉的往女儿的脸上伸去,生怕一个不留神惊动了这个杀人魔王。

且不说张老实如何,在紫禁城中东宫之内更加是愁云惨淡,太子元妃常氏发呆的坐在寝宫内,整ri不出一声。想着自己的夫君太子朱标、早逝的儿子朱雄英,手里牵着她唯一的牵挂,而十四岁的朱允熥却是满怀不解的看着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自己是那点惹母亲伤心了。

朱允熥虽然只比朱允炆小一岁,但是由于早产所以显得什么事情都有些反应迟钝,朱标在世时虽然遍请太医看护,但是还是有些痴痴傻傻的模样,所以朱元璋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孙儿。

常氏初闻噩耗,就牵了朱允熥去求见父皇希望能够为舅舅解围,但是朱元璋根本不给她见面的击毁,就连朱允熥跪下喊了的那几声爷爷。也消失在幽暗的宫禁之中。

可怜常氏根本不知道舅舅蓝玉犯了陛下那条律法,厚着脸皮邀请吕氏和他一起去见允炆,希望万岁能给这个大明储君几分薄面。这个时候,常氏已经不敢奢望救出蓝玉了,只是希望能够给蓝家留下点血脉。还有就是不要牵涉自己的二哥常升。因为宫禁被燕王的征北军把持,已经不能随便走出紫禁城,当然也不知道二哥常升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是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因为二哥和蓝玉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可是昨ri太孙殿下去了宫中,没有多久也灰头土脸的回来了,遭遇不言而喻。回到东宫就召集黄子澄、齐泰和景清等人商议。她只有孤零零的牵着朱允熥回到寝宫内。想起了自己哥哥常茂前年被陛下逼死。

要是二哥再有一个三长两短来,常家可就真是塌了天了。要是自己的孩儿雄英不那么早的死去,要是允熥能像允炆那样乖巧,要是自己的夫君不是那么早离自己而去。或许陛下会饶恕常家吧,可是现在,她只能请求上天庇佑了。

邸报传来:蓝玉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略、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以及蓝玉的部将等密谋,准备趁皇上举行出耕藉田仪式时,乘机劫驾,以图谋反。二十六年二月,为锦衣卫指挥蒋瓛发现,告蓝玉谋逆。正好征北军在采石驻扎,连夜进京勤王,掌控京师。后审讯群臣,俱已招供、案情属实。

太祖皇帝叹之曰:有愚昧不才者,一闻阴谋,欣然而从。有无义公侯,虽不为首,谋危社稷,任他所为,坐观成败。欲为臣下之臣,岂不知鬼神不如,谋泄机露。族灭者族灭,容忍者容忍。其容忍者,若能知感,省躬自责。则必永远无患,与国同久,特赦翰林。

正文第十章玉落(二)

拿着邸报,朱允炆的双手都在颤抖,他没有想不到会有那么快,他是真不记得自己所熟知的历史中,蓝玉案的爆发时间了。

蓝玉大约在正月初十才从西北军中回到南京,为的就是陪着自己的妻室子女看秦淮河上的万盏灯火。期间还为朱允炆带来了一些礼物,可是二月初八就开始宵禁,说是蓝玉谋反,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所以朱允炆一点防备都没有,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本人已经懵了。

邸报已经在大家的手中转了几圈,现在又回到了朱允炆的手里,诸人都是面色凝重,谋反之事,在历代帝王手里,都是宁可信其有的。既然邸报上说证据确凿,那就是无可辩驳。可是朱元璋最后批示的那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黄子澄、景清和铁铉几个人都在沉思,而朱允炆心里明白,那是向全大明发出警告和追究的信号。虽然表面上是劝说盲从者自首,但是谋反有自首一说吗?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哪个皇帝对谋反案心慈口软过。朱元璋是逼着那些自危的人跳出来。

到了那时候,不管你是辞官、认错还是请罪,估计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死。

上次应母亲和常妃的哀求,他硬着头皮去了一趟宫中,在御书房内,还没有等自己开口,朱元璋就说:“是常妃求你过来的吧,如果她再在那里聒臊,当心朕问她干政之罪!还有你那个母亲,怎么净向着外人,既然走出他们常家,那就要守我们皇家的规矩。你回去告诉她们,安静点,朕不想见她们。”

大学刚毕业的朱允炆被一代暴君这几句话吓了一跳,脸都有些发白,对方几句话就把自己求情的路子封死了,看来自己还是要多加磨练啊。

看到孙儿被自己吓的不轻,当下想起病逝还不到一年的儿子,心里一软,招手让允炆走到自己身边,把锦衣卫这七天来所得到的供状拿出厚厚的一摞,找出来一张放在他的面前,说道:“去年你主理审讯而饶恕的叶昇,现在经过侦查和蓝玉有****。他已经据实招了。”

“允炆啊,你还小,心也太仁慈了一些,有些人你救过他,也不代表他真的就忠于我们大明,比如说这个叶昇,他和蓝玉是姻亲关系,虽然你救了他,但是蓝玉谋反,他还是紧跟其后,像是这样的妇人之仁,可是要不得。”

看着叶昇的供状,朱允炆当时佩服朱元璋佩服的不得了,杀人就是杀人,亏得你还找了那么多的借口,上次叶昇牵涉胡惟庸案被我拦下来,可是这次你又把他扯到蓝玉那一派了,还真亏的你想的出来。

不过想起叶昇家人当时对自己的感恩戴德,还有送入自己家中做侍卫的儿子叶孝天,心里觉得有些不忍,蓝玉此案就有那么多的疑点,更不要说叶昇牵连此案的可能性了,现在叶昇只是一个去职除爵的闲散人员,可是还是躲不过这一劫。

“叶昇的儿子在东宫?”怕什么,就来什么,听到朱元璋这样问,朱允炆连忙挺起身来,生怕有什么变故。

“是,叶孝天已经入东宫半年了,从未回家过,孙儿保证他和此事没有牵涉。”

点了点头,朱元璋沉思着,好像是斟酌该怎么说,朱允炆感觉到有些不妙,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到:“那我也不追究了,不过以他的身份,不合适在东宫,你把他外派了吧。”

“而叶昇家,我也只追究他一人,其余的都让其回原籍居住算了。”

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自己竟然会保住叶昇的家人,心里顿时热了起来,又听朱元璋道:“回去说,没有常升的事,不要瞎操心。其余的就不要问了,要知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