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61-明医指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中于寒,脉脱者,三建汤。因劳役内伤元气,复感于寒者,补中益气汤加姜、附主之。 
人参理中汤 
治太阴自病即发,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鸭溏,蛔厥,霍乱等证。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二钱半) 
上锉,作一剂,水煎温服。 
如吐多,去白术加生姜。下多,倍白术、人参。寒多,加干姜一钱半。有动气,去白术,加肉桂二钱。脉 
沉微而迟者,加炮附子二钱,名附子理中汤。 
姜附汤 
治中寒昏不知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厥冷,脐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 
挟气不仁,加防风。挟湿,加白术。筋脉拘急,加木瓜。肢节痛,加桂二钱。 
补中益气汤(方见劳役内伤条。) 
达按∶经云∶夫寒,阴气也。寒中阳经,阳犹能抗阴,其病易愈。寒中阴经,两阴相遇,胶固难愈。故病 
太阴、少阴者,必重且危。病厥阴者多死。有等亡命之徒,既跌扑斗殴,内伤于血,复轻生投水,外着于寒。 
血得寒而凝结,寒得血而深入,未有能生者也。 

卷二
暑证四
属性:【歌】暑伤气分汗如倾,身热头疼躁不宁。所感必须分动静,阴阳二证自然明。 
【论】东垣云∶静而得之曰伤暑,动而得之曰中热。富贵人避暑于凉亭广厦,为房室阴寒所遏,暑火不伸, 
故曰静而得之。辛苦人负重作劳,勤耕力役,大暑行途者,此动而得之。王安道以静得者即是阴证,非暑也。 
然大暑炎热流行,无所不至,虽外以风扇寒凉抑之,终非凛冽之寒邪。但 
外寒遏,暑火不伸,此寒为标,热为本,故先以辛温治其标寒,继以清凉治其本热,无不愈者。若便作阴证名 
之,用辛热剂可乎?学人宜临时参究脉证可也。 
【脉】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豁,体状无余。 
x动而得之x 
冒暑作劳,身热头疼,自汗烦渴,面垢唇焦,或身如针刺,此热伤分肉也,人参白虎汤主之。素有痰火, 
复冒暑气而恶心,眩晕吐呕者,黄连香薷饮主之,有痰加胆星、半夏,虚加人参。内外挟火相灼,卒倒不知人 
事者,名曰暑风,此暑气入而鼓激痰火,塞碍心窍故也,治宜吐之。 
人参白虎汤 
治伏暑发渴,舌燥生芒刺,身热,脉虚,自汗等证。 
人参(一钱半)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炙,一钱) 
上方入粳米一撮,水一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若腹痛吐泻饱闷者,石膏切不可用。热极,小便遗尿不止,加炒黄柏。烦躁加辰砂末、酸枣仁。 
黄连香薷饮 
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 
黄连(姜炒,四两) 浓朴(姜炒,六两) 扁豆(微炒,半斤) 香薷(去土,一斤) 
每服三钱,水一钟,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 
若卒中昏冒僵仆,角弓反张,不省人事,手足或发搐搦,此为暑风,不可作风治,本方加羌活主之。泻利 
加白术、茯苓。脉虚弱加人参、五味、麦冬。虚汗不止加黄 、白术。心烦加栀子、辰砂末。渴加干葛、天花 
粉。胸满加枳壳、桔梗。小便不利加赤茯苓、滑石。呕吐加藿香、陈皮、姜汁。 
十味香薷饮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 人参 陈皮(炒) 白术(土炒) 黄 (蜜炙) 扁豆(炒,去壳) 甘草(炙) 浓朴 
(姜炒) 木瓜 白茯(去皮,各半两) 脉虚,加麦冬、五味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 
x静而得之x 
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大顺散。霍乱者,六和汤、桂苓甘露饮。 
大顺散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蜜炒) 肉桂(去皮) 杏仁(去皮尖,各六分) 
上为粗末,水煎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 
按∶本方治夏月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吐泻,腹痛脉迟者主之。用干姜、肉桂, 
温胃而建中。甘草、杏仁,调脾而利气。非治暑之药,乃治饮冷受伤之剂也,若非饮冷,切勿执方。 
六和汤 
桂苓甘露饮(二方并见霍乱。) 
达按∶暑与热,同义而异名。中暑,即中热也,何分之有?历代医家,乃有中暑、中热之分,吾不知其所 
谓。假如道中行人,酷日趱程;野中农夫,暄天劳力,津竭汗尽,咽喉如烧,饥未得食,渴未得饮,劳未得息, 
卒然昏冒,不省人事,身体发热,名为中热,虽谓之中暑,亦可也。至于素享富贵之人,其性不耐寒暄,每至 
暑月,即池亭水阁以安其身,浮瓜沉李以供其口,环冰挥扇,以祛其热,藤箪竹床以取其凉,炎蒸不来,清风 
满座,内有伏阴,外受凉气,汗不 
流而肌理密,阴愈侵而阳不发,卒然昏眩,寒热交作,呕吐腹痛,乃为夏月感寒,非中暑也。法当温以理其中, 
辛以散其表,不可执中暑之说,而用治暑之剂也。宜以生姜、葱白、木香、陈皮、羌活、紫苏之类。 

卷二
湿证五
属性:【歌】东南土薄湿多生,风雨山蒸属外因。西北地高湿疾少,乳醪湿面内因成。腰如石坠头如裹,声壅 
如同瓮里鸣。肢节痛兮兼痿痹,四肢缓纵不能行。脉来沉缓无疑惑,疸肿虚浮泄利频。上下分消施汗泄,若然 
湿郁取风升。 
【论】夫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须审其方土。东南地土卑下多阴雨,湿气必从外入,多自下起, 
故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则渗泄。西北地高无湿,人多食湿面、潼乳、酒醪,以饮多快食为尚,或酒后 
寒气怫郁,湿不得越,病从内生。故多腹皮胀满,水臌浮肿,按之如泥之病,治须通利二便,甚则逐水驱之, 
责其根在内也。然南北方土,其内外所因感,亦互有之,但有多少之殊耳,不宜执一见也。 
【脉】湿则濡缓,或兼涩小。入里缓沉,浮缓在表。若缓而弦,风湿相搅。 
x外因x 
湿从外受,在上,羌活胜湿汤、升阳除湿汤;在下,四苓散、平胃散;风湿胜,脉浮汗出身重,防己黄 
汤调之;在下,气实、大小便不通者,导水丸。 
羌活胜湿汤 
治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及足太阳经不行。 
羌活 独活(各钱) 本 防风 甘草 川芎(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水煎温服。 
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也,加苍术二钱,黄柏一钱,附子五分。 
按∶经曰∶风能胜湿。故用羌、防等诸风药,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又曰∶无窍不 
入,惟风为能。故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用甘草为佐者,以风药悍燥,用以调之,此之谓有制之兵也。 
升阳除湿汤 
治脾虚不能运化,湿胜濡泻主之。 
升麻(中) 柴胡(中) 防风(中) 苍术(上) 泽泻(中) 猪苓(中) 陈皮(下) 神曲(中) 
麦芽(中) 甘草(下) 
水煎,食前服。 
按∶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先用升麻、柴胡以提清气。又曰∶湿胜则濡泄,故用苍术、防风以发 
汗,猪苓、泽泻以利水,此上下分消之法也。夫泻虽生于湿,必从饮食而得者,故用曲、麦、陈、甘以消食健 
脾,脾能健运,则湿自除而泻自止矣。 
防己黄 汤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四肢少力,关节烦疼,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一两) 甘草(炙,五钱)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二钱) 
上 咀,每服一两,枣一枚,姜三片,煎服。 
x内因x 
饮食入,湿从内生,二陈汤加苍术、白术,平胃散。饮食内伤停湿,胸满肿胀,发黄,茵陈五苓散,实 
者舟车丸。 
若饮酒动湿,升而汗之,解酲汤。 
二陈汤(方见痰饮。) 
四苓散 
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按∶经曰∶湿胜则濡泄,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泄。湿并于膀胱,故小便不利。白术性燥,燥则健脾。茯 
苓本淡,淡能渗湿。猪苓有渗而无补。泽泻润下而兼渗。丹溪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以此方主之。 
加桂名五苓散,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土湿太过,腹胀不食者主之。 
苍术(君,米泔浸) 浓朴(臣,姜汁炒) 陈皮(臣) 甘草(佐,炒) 
按∶经曰∶谷气通于脾。今山岚瘴气,谷气也,令人不服水土而腹胀,是土湿太过也,故用苍术燥湿为君。 
浓朴、陈皮宽中泄气为臣。甘草和诸药为佐。湿气去,则胃气平矣。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条。) 
导水丸 
主泻湿热,通利二便。必高燥之地,黑瘦之人,膏粱之家,热燥之病,服之切当。若下湿之地,肥白之人, 
淡食之家,寒湿之病,犹未当也。 
大黄 黄芩(各一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温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舟车丸 
治湿胜气实。 
大黄(二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 
牛(头末四两) 木香(五钱) 
上为细末,水丸,白汤送下,随病加减。 

卷二
燥证六
属性:【歌】燥甚津衰血不充,大肠干涩故难通。若然皴揭并干劲,盖是阳明燥气钟。 
【论】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河间云∶风、热、火,同阳也;燥、湿、寒,同阴也。 
又,燥、湿,小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反同其风、热。故火胜金而风生,则风能胜湿,热能 
耗液而反寒,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热燥在里,耗其津液,故大便秘结,消渴生焉。夫风劲清 
肃,燥气在表,钟于皮肤,则皮毛燥涩,皴揭干疥,爪枯之病生焉。东垣云∶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及食辛辣 
浓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燥结亦有风燥、热燥、阴结、阳结之 
类。治法∶以辛润之,以苦泻之,则结散燥除也。 
x风燥x 
血弱不能养筋,筋燥,手足不能动,指爪枯槁,大秦艽汤。大肠风闭燥结者,搜风顺气丸。 
大秦艽汤(方见真中风条。) 
搜风顺气丸 
治腰、脚疼痛,四肢无力,恶疮下注,风气、香港脚。常服润三焦,和五脏,润肠,除风湿。 
大黄(五两,半生半熟用) 麻仁(微炒,去壳另研)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三两) 槟榔 郁李仁 
(另研) 菟丝子(酒蒸) 牛膝(酒浸,二两) 车前子(一两) 枳壳(麸炒) 川独活(各两) 防风(一两半)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x火燥x 
脾胃伏火,大便秘结,润肠丸、脾约麻仁丸。五内火炽盛,烧灼津液,烦渴燥甚,白虎汤。燥热结者,清 
凉饮子。 
润肠丸 
桃仁(去皮尖,另研) 麻仁(炒去壳,各一两) 大黄(煨) 羌活 当归梢(各五钱) 
如风湿,加皂角、秦艽。如脉涩气滞,加郁李仁。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白汤下。 
脾约麻仁丸 
治肠胃热燥,大便秘结。 
浓朴(姜制) 枳实(麸炒) 芍药(各八分) 大黄(一两六钱,酒蒸,焙干) 杏仁(去皮尖, 
炒) 麻仁(炒,去壳另研,各五钱)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温水下。 
润麻丸 
能润血燥,大便不通。 
麻仁 当归 桃仁 生地 枳壳(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白虎汤(方见火证。) 
清凉饮子 
大黄 当归 赤芍 甘草 
上各等分,水煎服。 
x虚燥x 
阴虚火盛,下焦燥热,小便涩数者,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虚秘者,蜜导法、胆导法。血虚干涸脏结者, 
元戎四物汤、通幽汤或蜜导法。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二方见虚损。) 
元戎四物汤 
治脏结闭涩。 
四物加煨大黄、桃仁,等分煎服。 
通幽汤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吸门不开,则为噎塞。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生地 熟地(各五分) 甘草(炙) 红花(各三分) 升麻(五分) 当归身 桃仁泥(各一钱) 
上锉,水煎,调槟榔末五分,稍热服。 
蜜导法 
以蜜炼如饴,捻成指大,长二寸许,纳谷道中。 

卷二
火证七
属性:【歌】五行各一火惟二,君相之火心肾是。或因喜怒忧恐悲,扰乱妄动名五志。肾经一水奚能胜,七火奔 
腾何可制?因而阳盛阴常亏,所以丹溪把阴济。治火之法非一端,补虚泻实发郁滞。更有阳火阴火名,故立正 
治与从治。河门推展火之机,泄漏轩岐千古秘。 
【论】夫五行各一其性,惟火有二,君、相是也,此二火出于天成。又有五志过极,扰乱妄动,五脏之 
火随起,名曰五志之火,出于人为。丹溪所谓一水不能胜七火,所以火之为病甚多。《内经》病机十九条,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