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不烬,遂归心释教,著《〈椤严经〉蒙钞》。”乾隆帝诗中所言“末路逃禅去”即指此事而言。对乾隆此谕、此诗的真实用心,纪晓岚细细体味,认真揣摩,终于明白,皇上表彰明朝殉节诸臣是虚,鼓励臣子效忠本朝才是实。于是,他便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降清的明臣、明将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
    在《滦阳消夏录》卷二第五则中,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公在明朝为谏官,曾求仙扶乩问自己的寿数。仙人判其当于某年某月某日死。结果,到了这一天,他却没死。后此谏官降清。一天,同僚家扶乩,前仙又降,他便责问仙人为何所判不准?不料仙人答道:“君不死,我奈何?”此君俯仰沉思,方记起当年仙人所判其死日,乃甲申三月十九日也,正是崇祯帝在李自成义军攻破北京被迫于煤山上吊之日。这里,纪晓岚不露痕迹地责备了这位不肯为君殉节的谏官。
    纪晓岚在《姑妄听之》卷四第二十六则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黄叶道人潘班曾与某林下巨公闲坐聊天,屡屡呼巨公为兄。巨公既怒且笑,说:“我都七十多了,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能与我兄弟相称呢?”此时,潘班已半醉,昂然道:“兄前朝人年岁,当与前朝人去比,不应带人本朝。若以本朝年岁相论,兄顺治元年五月降大清,我顺治二年九月出生,仅差十几个月,当然应该称你为兄了。”文末,纪晓岚评潘班这段妙论:“不能谓其无理也。”明朝降清的官员很多,但降清之后继而又叛清的也不少,钱谦益即其一。他在柳如是的劝说下,终于弃官,回归故里,著书自娱,后又暗中联络有志之士密谋反清复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帝风闻此事,天颜震怒,命人将其诗文集和全部书版通通付之一炬。
    纪晓岚在《如是我闻》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族祖纪灵在康熙年间曾路过一处农村私塾,见书案上放着一方旧端砚,便拿起来把玩,砚底刻有狂草十六字:“万木萧森,路古山深;我坐其间,写《上堵吟》。”落款为“惜哉此叟”。纪灵向塾师打听这方砚的来历。塾师说:“村南林中有厉鬼,夜行者遇之辄病。一日,众伺其出,持兵仗击之,追至一墓而灭。因共发掘,于墓中得此砚。吾以粟一斗易之也。”纪晓岚在这个故事后面加了按语,说《上堵吟》乃孟达所做。孟达在汉末时曾任新城郡(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太守,他登上白马山,眺望形势险要的新城地形,感叹道:“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因做《上堵吟》。此人原为蜀将,后降魏,复又叛魏。纪晓岚又评论道:“是必胜国旧臣,降而复叛,败窜入山以死者。生既进退无据,殁又不自潜藏,取暴骨之祸,真顽梗不灵之鬼也。”听听这个话口,再比较一下乾隆帝上谕中的“其进退无据之非”、诗中的“进退都无据”,岂非是在借死鬼大骂活谦益!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纪晓岚等人奉旨编纂的《明朝殉节诸臣录》,正是这样的一副棺木。它是由乾隆帝亲自创意设计、摆出来给大清臣民——特别是汉族臣民——观赏的奇异道具。这部书共十二卷,记载了明末死于抵御清兵入关的将官士民和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义军杀死的明朝官吏的事迹,每人一篇或数人一篇,短者不足一行,仅仅十几个字,长者也不过百言,的确简略得很。而乾隆帝炮制此书的目的,并不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明朝殉节诸臣,各能忠于所事,不可令其湮没不彰。而是为了——说得更直截了当一些——收买人心。新主子所以肯这样做,是以实力为基础、做后盾的,当然是坐稳了皇位以后,才有余力顾及于此的。然而,此时此刻,却突然跳出来一个傻得可爱的左都御史张若桂,竟要“行文各省、各督抚,再加采访”,这无异于又一次要在全国各省煽起一场反清浪潮,乾隆帝怎么能够答应。这位张御史真真是认真得可以,迂腐得也可以。他忘了,凡事终须有个度。乾隆帝只让臣子们在“舞台小天地”里假戏真做,张御史却要到“天地大舞台”上去真杀实砍,那怎么行!而纪晓岚等人可谓善体圣心,虽是奉旨编纂,并不急于攒赶日程,悠悠搜罗,细细磨勘,前后历经十五个年头,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方将此书编就恭呈御览。须知,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和洋洋百余万言的《历代职官表》,仅只各用了十余年时间,而六十余万字的《河源纪略》,则只用了两年,此区区十几万字的《明朝殉节诸臣录》,竟花费了十四年的光阴。况且,书成之后,错误不断,舛漏频仍,卷三、卷四、卷五、卷八、卷十一统计死难人数均有差错;同一个数字,卷首、卷尾竟不一致。真不知这些进士、翰林们的智商何以如此之低,竟连三四位数的加法都算不清楚。从编写者们对待此书的态度,也可推断此书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这同乾隆帝在每卷末页都钤以“乾隆御览之宝”的认真,真是相去甚远了。

方圆实战:巧做皇上的心理医生

    人老了会产生心理问题,常常很迷信,把皇上遇到的事情加以合理的解释美化,粉饰坏事,满足他的虚荣,是陪侍君主的第一要求。
    乾隆君臣在灵岩山寺,正在游玩之际,忽然一块乌云飞临头上,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乾隆君臣只好在殿中避雨,一时无话。乾隆忽然问道:“纪爱卿,这雨为何来的这样快呢?”纪晓岚应道:“云从龙,风从虎,万岁圣驾至此,故而云兴雨降。”乾隆听后当然高兴。俄顷雨停云收,在东方天空出现了两条彩虹,乾隆一时兴发,随之吟出了:“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可是只吟出这两句后,却一时续不出下面的诗句。他灵机一动,转脸对纪晓岚道,“卿可续来!”纪晓岚不加思索,随口吟道:“上皇昨夜銮舆出,故尔空中驾彩桥。”乾隆高兴点头称善,随行众人无不称纪学士的才思敏捷。
    乾隆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作为时,说他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六下江南,但这件事天下后世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另一件却是不容置疑的:即开疆拓土的十全武功。的确,“十全武功”是乾隆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最引以为自豪的大成就,它们是:两次出兵平定准噶尔蒙古叛乱,一次平定新疆回部(维吾尔)上层的叛乱,两次镇压大小金川一带藏民动乱,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为一次,降服缅甸、安南(越南)为两次,两次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等地)侵扰,合为十次。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以福康安为统帅的清军翻阅喜马拉雅山,逼近加德满都,迫使廓尔喀乞降纳款。捷报传到北京,乾隆非常高兴,即兴赋诗有“十全大武扬”句,但他意犹未尽,遂即又写下《十全记》,以抒发他五十七年来奋武扬威的得意之情。又过了若干天,他又自称“十全老人”,还特地制“十全老人之宝”以资纪念。在此情况下,群臣自然是投皇上所好,纷纷上表对乾隆的武功之盛极尽吹捧颂扬。纪晓岚也撰有《圣制十全老人之宝说恭跋》等文章,对乾隆统治时期的内政及军事进行大力颂扬。
    乾隆五十七年第二次用兵廓尔喀时,乾隆对此次远征信心颇为不足。等到捷报传来,乾隆很是感慨,便于处理朝政之余,出题令群臣联句。乾隆帝首先出上联是:
    二之谓甚岂可再?
    意思是廓尔喀弹丸小国,使我大清出兵一次已属狂妄,岂可烦我再次用兵!大臣们心里没底,也不知道乾隆皇帝心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知所措,“皆愕然无以对”。而独有纪晓岚一人应声答道:
    天且不达而况人。
    此联颇有寓意。表面上看,纪晓岚此联颇顺畅,所用成语恰如自己说出,君臣应对语气亦很吻合、贴切。而实际寓意更浓,似乎是说,天意尚难于意料,更何况人呢?所以皇上多次用兵也尽合乎情理的;另一层解释是:既然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又何必为了一个弹丸小国而劳师远征、兴师动众呢?因此此联颇显纪晓岚的机敏。他对乾隆发动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赞扬,也有保留。
    从历史事实看,乾隆朝“十全武功”虽威名显赫,但也代价惊人,功过参半。两次平准及平回,对我国版图的最后确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两次远征廓尔喀也属正义的自卫战争,稳定了西藏地区动荡不安的局面,强化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至于平台湾属于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其统治秩序。当时,大臣们对屡次兴兵有不同看法,乾隆有时也不免犹豫。但乾隆认定的事一定会做到底。第一次金川之役屡屡受挫,统兵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因此被处死,后来大学土傅恒主持战局,也仅以招抚草草收场。第二次金川之役,清军数十万人用五年多的时间,耗费白银近亿两,却仍是草草罢兵。其中乾隆三十年六月木果木一役,清军主帅温福被杀,文武官兵4000多人被俘,温福的顶戴也成了大金川首领索诺木的战利品。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次选错了地点、对象,得不偿失、消耗巨大的错误征伐。
    如果说台湾、金川之役还能搞一些午门献俘、祭告太庙,紫光阁图画功臣象的话,而对缅甸、安南的两次战争就只好靠粉饰和欺骗手段来掩盖败绩了。
    对缅甸战争前后经历四大战役,第一次是主帅、云贵总督刘藻畏罪自杀,接着是大学土、云贵总督杨应琚被乾隆勒令自尽。第三次主将、孝贤皇后的侄子明瑞吊死于缅军重围之中,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乾隆无法收场,只好再派傅恒前往主持战事。此次进军先胜后败,幸好缅甸同意议和罢兵,草草了结,傅恒染疫回国后,不久即死去。自然说不上是一大武功。
    乾隆五十四年的安南战役失败更惨。五十三年安南阮氏作乱,安南王黎维祁逃往广西避难,并通过两广总督孙土毅请求王师救援。乾隆遂令孙率兵万人号称十万,前往清剿,当年十一月收复其都城,黎维祁复辟。不料次年元旦,阮军卷土重来,清军仓促迎战,为象阵所败。孙土毅见败局已定,弃城先逃,过富良江又断其浮桥,致使数千清军将士全部战死。安南战役以失败告终,但却被描述为:“振旅而还,无损国威,尚惟深识大体。”
    也正因为如此,乾隆对五十七年远征廓尔喀没有信心,而纪晓岚对乾隆皇帝极力宣扬的武功虽表示肯定性的支持意见,但在语句上却显示出纪晓岚的“老道”与“世故。”

方圆侍君之道三:率性而为服从谨小慎微
    ——中国官僚制度之下,皇帝是一切争端和是非的最高裁判者。很多事情其解决办法要迅速确断,因此,君主通常惨酷少恩。汉宣帝刘询对此直言不讳。他的太子见他因大臣稍出不逊之辞,即将他们处死作诤谏,宣帝即作色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并且叹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因此,稍有不慎,臣子即可成为皇帝维护专制体制的牺牲品,而不管你说的话是不是真理。因此,伴君唯有“谨慎”二字。

方圆实战:不在谨慎中适度率性,就在谨慎中更加谨慎

    在皇帝身边,一言一行都要非常谨慎,同时,没有个性,皇帝也是不喜欢的,所以又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很需要应酬的工夫。纪晓岚的体会是,善察圣颜,或者在谨慎中更加谨慎,或者在谨慎中适度率性而为,一切都要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
    某年夏初的一天,纪晓岚忽然接到朝廷的御旨,命他侍驾去热河行宫。原来,乾隆皇帝畏暑热,到了夏季,便去热河行宫避暑。同时一些大臣也跟随前往,朝中大事,也转到那处理。纪晓岚到内宫行走一年多,由于他机智幽默,为皇上增添了许多乐趣,这次皇上又去热河,却舍不得将他留在京城了。
    整个夏天,晓岚扈从皇帝在热河行宫度过。每日里他小心谨慎,恭恭敬敬,唯恐稍有不慎,忤怒圣上,牵连了自己的前程。闲来无事,便和同僚们各处转转,欣赏那碧波荡漾、洲岛错落、亭榭掩映,宛似江南水乡的湖区美景;绿草如茵、麋鹿成群的草原风光;峰峦起伏、溪流淙淙、松涛阵阵的山林秀色,给他赶走了往年难耐的酷热和都市中嘈杂的喧闹。但是,思念妻妾儿女的心情,与日俱增,有时感到日长如年,好不容易到了金菊盛开的季节,才离归期不晚了,心中也稍稍有些安定。
    这天他侍从皇帝出了离官,到野外观赏山林秋色,满山遍野,连绵不断,簇簇野菊,娇黄可爱。
    乾隆兴致盎然,漫山的美景触发了情思,想出一句联语,要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