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七卷林海音评传 作者:周玉宁-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行间,难怪她要这么说了。但是想了想,作为一个领固定薪水的编辑,这又何苦来哉?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证明她不只做编辑的工作,同时也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吧。看看现在,有多少写作的前辈,是她编联副的时候培养出来的。
但是这还没完,她没干联副多年之后,当时的作者,有些人生活有了困难,以及家庭有了纠纷,她知道了都会接济人家和替人排解难题。我算是最少跟她联系的人,几年才见她一次。有一次见了她,大概知道我没有工作,她还告诉我说:
“多的我没有,要是生活有困难的话,你不要客气,一两万块钱我可以长期借给你。”
对林海音女士,我着实从心底里尊敬她,一个刊物的编者,无形中掌握了初学的人的写作生命,我就是那么幸运地碰到林海音女士,要是碰到另一个编辑,我真不知道我现在是干什么的,那些写小说的时间也不知道会花在什么玩意儿上面哪!我知道我在写作上一直没什么进步,想想林海音女士的栽培,我是应该更加努力的。
从黄春明的叙述看,林海音不仅顶着压力培养扶植新作者,对他们的生活也很关心,而且慷慨大方,这都不是一般编辑所能做到的,她的确是当时台湾文艺界的女强人,她扶持的作者何止钟理和与黄春明,只是他俩比较有代表性。七等生也是林海音扶植的作家,他对林海音也是极敬仰与感恩的,他在《轻言》中这样说:
与其说林女士,不如说林先生,这是以她独特而豁达的胸襟而言,如果她生而为男人,将比他现在的成就为大,但因为她是个天生的女性,却能赢得普遍的敬仰和爱慕。这种感觉是我在最近一次受她的邀请体会出来的。席间有许多文艺创作界知名的人士,包括翻译台湾作家小说选的美国学者罗体模夫妇,气氛非常的融洽。谁都知道林女士是我初入文坛的恩人,那时她主编《联合报》副刊,以后她编《纯文学》,我正处在潦倒穷困之时,拿作品亲自去找她,知道我的困难后,毫不迟疑地先拨稿酬给我。我想曾受到她提携而踏入文坛的人必定不乏其人。她是一位极获人缘的编辑,因为她心性开朗爽直,但是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她会把某些较为深沉而神秘的部分弃之不顾,这点对别人来说就是缺点,但对她却是一项纯粹优良的表现。舒乙、傅光明主编:《林海音研究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1页。
郑清文也是受到林海音扶植的作家,他在《滋润多少文坛新秀种子》(收于《林海音研究论文集》)中说过:他的第一篇作品也是发表于林海音主编的“联副”上,这对他的写作生涯有莫大鼓舞。在他的印象里,林女士选稿敏速而准确。她具有优秀的编辑所应具有的锐利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一位优秀的编辑,不属于任何作家个人,是属于整个文坛的。
第七章 访问美国与两岸交流
第一节 访问美国
林海音离开“联副”后,也得到了许多机会,其中一次对她的人生经验与写作经历促进颇大的机会是,她1965年4月中旬因受到美国国务院“认识美国”计划邀请而赴美访问四个月。这是林海音第一次出国,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写下了一本《作客美国》散文集。
此次访问成行于1965年4月18日,林海音是“认识美国”计划邀请的第一位台湾女作家,而且在那个年代出国对多数人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深受家人与朋友爱戴的林海音,是被全家人与二十多个女作家送上飞机的。踏上异国的土地,林海音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因为她熟悉的陈香梅女士与她的英语老师安诺太太、安诺上校夫妇都来接机了。到华盛顿的第二天上午,何慕文先生便来接林海音到美国国务院办理报到手续,林海音与他在台湾就认识,这次他又是安排林海音访问的国务院官员,这令林海音非常的高兴。林海音提出了三个访问主题:访问在美国的中国作家,访问美国妇女与家庭以及调查美国儿童读物。美国国务院官员一一为她做了安排。访问节目安排好了,四个月的行程也就开始了。
在这四个月的访问中,林海音并没有要翻译随行,她不是学英文的出身,但她的先生何凡却是北师大英文系毕业,平时耳濡目染,加上她在台北时又专门学过英文,四个月的访问居然被她一个人对付下来了,可见林海音的能干。
林海音在美期间,对美国的儿童读物的现状、作者、奖励等情况调查较多,回台后写下了《美国的儿童读物》一文,对上述情况做了详尽的描述。林海音毕竟是做编辑出身,所以她的描述极重实际,首先统计了美国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购买对象和购买费用以及相关的组织及刊物状况,然后谈到了美国儿童读物的高端选介部门“国会图书馆儿童部”及其负责人,先让读者对美国的儿童读物界有了一个概观性认识,随后林海音即引述了她在美访问的对儿童读物较有评价资格的儿童读物编辑的看法,使读者对美国的儿童读物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并介绍了美国儿童读物组织机构及奖项、前景等。林海音在台湾也是一个对儿童读物界深有影响的人物,游美的经历使她对台湾的儿童读物现状深有感触,林海音写道:
我们很高兴看到台湾这两年来儿童读物似乎也渐走向蓬勃之路。很有些热心的人士在倡导,但是当精美的印刷和优厚的稿费都不成问题时,问题反而出在作品没有来源。征求来的稿件,几乎一无是处,要求成名的大作家写,要求大学教授写,要求学校的老师写,都难以交出令人满意的儿童文学来。另外,大部分的作者要求写一本历史故事、伟人故事、英雄故事、苦儿努力记故事、神仙故事、愚孝故事……翻来倒去的,脱不开老套子。以创造性的、今日生活观念的、科学头脑的、目前儿童生活环境的,作为题材的儿童读物,非常缺乏。
孩子们和你和我一样,是生活在脚下踏着的今天的世界,什么比“今天”更重要!跟着“今天”的是“明天”,而不是“昨天”!昨天的许多观念都不能适应今天的生活,而且也不够了。有时候我们也太受“保存国粹”的束缚,举个例子,我们喜欢教训孩子孝顺父母,但是搬出“二十四孝”那种孝顺法,却是一个可怕的路线!鼓励以摧残孩子的身心来孝顺父母吗?摈弃那样观念的故事吧!
这些看法对当时的台湾儿童读物状况的确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除了这篇文章,林海音还在《普利策奖女作家菲丽丝会见记》《访玛霞?勃朗》中记录了她对美国儿童读物女作家兼诗人菲丽丝?麦金莱以及两度获全美儿童读物插图奖女画家玛霞?勃朗的访问散记,文章生动有趣,说明林海音的主题考察,不是普泛的而是充满感性与生活经验的,这不仅是林海音个人的收获,而且,通过林海音传神的记述,她的收获也成为了广大读者的收获。
林海音在美国期间还参观了著名的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林海音有一双作家的眼睛,这双眼睛让她看到了林肯艺术中心所昭示的意义,回台后林海音写道:
林肯艺术中心和百老汇路上百余家歌剧、电影和音乐演奏处所不同的,是他们有基金支持,不是商业性的娱乐场所。该中心表演部门的主持人威廉?徐满说,林肯艺术中心的理想是要把各种可以表演的艺术表现出来,这些有永久价值的艺术,将是对于人类文明的正确的计量。音乐、戏剧和舞蹈对人类的贡献,比给予快乐和增进了解还要多,林肯艺术中心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建立的。通过这些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完美、高贵和华丽。在此种加强的工作下,可以产生更文明的社团,美国的或者国际的。由于各界男女自发地贡献他们的才智,才使林肯艺术中心的复杂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林肯艺术中心之能表现各种艺术,是因为各界领袖和政府相信艺术是文明的正确的计量。林肯艺术中心之能蒸蒸日上,是因为美国人深信艺术的重要性,而慷慨地付出时间与力量来创造它。
作为作家,林海音对同行永远保持着兴趣,在美期间,林海音访问了密西西比河畔的马克?吐温故居,通过访问,林海音了解了这个令世界无数少年向往的汤姆?索亚历险的地方,她熟悉马克?吐温的作品,在《访马克?吐温故居》中,她感慨道:
汉尼堡,这个密西西比河边上的小城,马克?吐温把它带给世界文坛的,不是他的贫困的童年时代,不是无告的悲惨世界,而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生活经验,它包含了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给男孩子们的是冒险的梦想的精神。马克?吐温曾说:
“人要活得连殡仪馆的人都觉得你死得可惜。”真是一句带劲儿的话。
除了访问马克?吐温故居,林海音还访问了华盛顿?欧文故居,写下了《“睡谷”半日游》。另外,林海音还对与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进行了访问,返台后写下了一篇《访赛珍珠谈她的救孤工作》,告诉台湾读者一个最新信息,晚年的赛珍珠在美成立了一个“赛珍珠基金会”,主要做救济孤儿的工作,专为救济那些父亲是美国大兵母亲是亚洲人的战时孤儿,赛珍珠认为这些孤儿不但为东方各国留下麻烦,而且有损美国的面子,因此不愿袖手旁观。基于热爱东方的感情,她努力推动这件事,既减轻各国的难题,也为美国大兵补过。林海音认为,赛珍珠做的这些虽然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东方人和文艺界的立场,我们应当为赛珍珠写下这一笔。
这四个月中,林海音也看到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对美国老年人与妇女的生活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美国妇女的一般情况,林海音写道:
家庭设备和食品处理,一天天地进步,缩短了做家务事所需的时间,同时由于孩子教育费、家人健康保持费和各种物价的增高(这些都是为提高美国人民生活水准所必需的),使得美国家庭里的夫妇,得双双出外工作赚钱。另一方面,美国社会需要较高教育水准的趋势,日益显著,因此美国女孩子,在十几岁时,就得对她今后将为家庭及社会皆应有所贡献而做准备了。说得具体点儿,她除了做贤妻良母外,还得学习一样本事,以备来日服务社会。林海音:《英子的乡恋?唯有寂寞才自由》,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77页。
对美国老年人的生活,林海音身临其境,感触颇多,看着美国老人的晚景,竟让她生出了对纽约著名的百老汇路的另一种理解,令人感慨:
美国的家庭生活,我们早已知道,是两代的家庭,只有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老一代的祖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天地,所以虽有儿孙,并不绕膝。两老如果都活着,还可以彼此携扶,如果是剩了鳏夫或寡妇,形单影只,住在公寓里,如果不出去,可能一整天都没机会说一句话。就是出去了,又跟谁谈呢?所以只好搭了车子到百老汇路来坐上老半天,看看街景,晒晒太阳,和邻座的老人谈谈。
我每次从居处出来,到马路对面去搭一O四号的公共汽车时,总要经过安全岛的一排露椅,在等车的时候,还可以望着他们。黄昏归来,又眼见他们拖着臃肿的身子迈着蹒跚的步子,自露椅上离去。第二天他们又来了,又走了,生命从黄昏的百老汇路上一天天地减去。我是东方人,多愁善感,让我像美国人那样,对他们的老人视若无睹,是不可能的。我每次看见他们,总使我想得很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条“百老汇”路的名字,是我们中国哪位高明的人士给翻译的?这位先生当年翻译它的时候,不过谐原文的声音,没想到在意义上,这条“百老汇集之路”,却正是名符其实。
与美国人的具体接触让林海音看到了普通美国人身上的许多值得称许学习的优秀品质,比如,她在《“红人之友”莎丽》一文中写下了如下一段:
我们吃水果的时候,莎丽说可以把果皮扔出去,小松鼠就会来吃,我就把剥下来的香蕉皮等果皮扔了出去。等到吃完收拾时,我们把剩纸剩盒空罐等等垃圾都收进篮子里,莎丽忽然问我:“你吃的香蕉皮呢?”我说:“你不是说扔出去喂小松鼠吗?”她说:“对不起,忘记告诉你,小松鼠不吃香蕉皮的。”于是她就站起来在这枯叶堆的山坡地找我扔出去的香蕉皮,找到了也放进篮子里。这件小事给我很深的印象,美国到处有野餐的地方,都备有垃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