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3-本草纲目-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珍曰∶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者也。或作冶葛。王充《论衡》云∶冶,地名也, 
在东南。其说甚通。广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 
又名烂肠草。滇人谓之火把花,因其花红而性热如火也。岳州谓之黄藤。 
【集解】《别录》曰∶钩吻生敷高山谷及会稽东野。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二月、八 
月采。 
普曰∶秦钩吻一名除辛,生南越山及寒石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而方,根黄 
色,正月采之。 
恭曰∶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闾巷间皆有。彼人通名钩吻,亦谓苗为钩吻,根名野葛。 
蔓生。其叶如柿。其根新采者,皮白骨黄。宿根似地骨,嫩根如汉防己,皮节断者良。正与 
白花藤相类。不深别者,颇亦惑之。新者折之无尘气。经年以后则有尘起,从骨之细孔中出。 
今折枸杞根亦然。《本草》言折之青烟起者名固活为良,亦不达之言也。人误食其叶者致死, 
而羊食其苗大肥,物有相伏如此。《博物志》云∶钩吻蔓生,叶似凫葵,是也。 
时珍曰∶嵇含《南方草木状》云∶野葛蔓生,叶如罗勒,光而浓,一名胡蔓草。人以杂 
生蔬中毒人,半日辄死。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胡蔓草生邕州、容州之间。丛生。花扁如 
栀子而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其叶稍黑。又按《岭南卫生方》云∶胡蔓草叶如茶,其花 
黄而小。一叶入口,百窍溃血,人无复生也。时珍又访之南人云∶钩吻即胡蔓草,今人谓 
之断肠草是也。蔓生,叶圆而光。春夏嫩苗毒甚,秋冬枯老稍缓。五、六月开花似榉柳花, 
数十朵作穗。生岭南者花黄;生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此数说皆与吴普、苏恭说相合 
。陶弘景等别生分辨,并正于下。 
【正误】弘景曰∶《五符经》亦言钩吻是野葛。核事而言,似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 
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物,叶似黄精而茎紫, 
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极类黄精,故人采多惑之,遂致死生之反。或云钩吻是毛茛,参错不 
同,未详云何? 
曰∶凡使黄精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黄精,叶似竹叶。又曰∶ 
凡使钩吻,勿用地精,茎苗相同。钩吻治人身上恶毒疮,其地精杀人也。 
恭曰∶钩吻蔓生,叶如柿。陶言飞鸟不集者,妄也。黄精直生,叶似柳及龙胆草,殊非 
比类。毛茛,乃有毛石龙芮,与钩吻何干? 
颂曰∶江南人说黄精茎苗稍类钩吻。但钩吻叶头极尖而根细,与苏恭所说不同,恐南北 
之产异也。 
禹锡曰∶陶说钩吻似黄精者,当是。苏说似柿叶者,别是一物也。又言苗名钩吻,根名 
野葛者,亦非通论。 
时珍曰∶《神农本草》钩吻,一名野葛,一句已明。《草木状》又名胡蔓草,显是藤生。 
吴普、苏恭所说 
说。诸家遂无定见,不辨其蔓生、小草,相去远也。然陶、雷所说亦是一种有毒小草,但不 
得指为钩吻尔。昔天姥对黄帝言∶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乃是以二草善恶匹配而言。陶氏不 
审,疑是相似,遂有此说也。余见黄精下。 
【气味】辛,温,大有毒。普曰∶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 
时珍曰∶其性大热。本草毒药止云有大毒,此独变文曰大有毒,可见其毒之异常也。之 
才曰∶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主治】金疮乳 ,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本经》)。 
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杀鸟兽。捣汁入膏中,不 
声音变(保升)。 
【发明】藏器曰∶钩吻食叶,饮冷水即死,冷水发其毒也。彼土毒死人悬尸树上,汁滴 
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烈于野葛也。蕹菜捣汁,解野葛毒。取汁 
先食蕹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苦。魏武帝啖野葛至尺,先食 
时珍曰∶按李石《续博物志》云∶胡蔓草出二广。广人负债急,每食此草而死,以诬人 
。以急水吞即死急,慢水吞死稍缓。或取毒蛇杀之,覆以此草,浇水生菌,为毒药害人。葛 
洪《肘后方》云∶凡中野葛毒口不可开者。取大竹筒洞节,以头拄其两胁及脐中。灌冷水 
入筒中,数易水。须臾口开,乃可下药解之。惟多饮甘草汁、人屎汁;白鸭或白鹅断头沥血, 
入口中;或羊血灌之。《岭南卫生方》云∶即时取鸡卵抱未成雏者,研烂和麻油灌之。吐出 
毒物乃生,稍迟即死也。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内容:x蔓草类七十三种,附一十九种x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菟丝子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菟缕(《别录》)、菟累(《别录》)、菟芦(《本经》)、菟丘(《广雅》)、赤网 
(《别录》)、玉女(《尔雅》)、唐蒙(《尔雅》)、火焰草(《纲目》)、野狐丝(《纲目》)、 
金 
禹锡曰∶按《吕氏春秋》云∶或谓菟丝无根也。其根不属地,茯苓是也。《抱朴子》云∶ 
菟丝之草,下有伏菟之根。无此菟,则丝不得生于上,然实不属也。伏菟抽则菟丝死。又云∶ 
菟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割其血以和丹服,立能变化。则菟丝之名因此也。 
弘景曰∶旧言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不必尔也。 
颂曰∶《抱朴》所说今未见,岂别一类乎?孙炎释《尔雅》云∶唐也,蒙也,女萝也, 
菟 
丝也,一物四名,而本草唐蒙为一名。《诗》云∶茑与女萝。毛苌云∶女萝,菟丝也。而本 
草菟丝无女萝之名,惟松萝一名女萝。岂二物皆是寄生同名,而本草脱漏乎? 
震亨曰∶菟丝未尝与茯苓共类,女萝附松而生,不相关涉,皆承讹而言也。 
时珍曰∶《毛诗》注女萝即菟丝。《吴普本草》菟丝一名松萝。陆佃言∶在木为女萝,在 
草为菟丝,二物殊别,皆由《尔雅》释《诗》误以为一物故也。张揖《广雅》云∶菟丘,菟 
丝也。女萝,松萝也。陆玑《诗疏》言∶菟丝蔓草上,黄赤如金;松萝蔓松上,生枝正青, 
无杂蔓者,皆得之。详见木部松萝下。又菟丝茯苓说,见茯苓下。 
【集解】《别录》曰∶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九月采实,曝干。色黄 
而细者为赤网,色浅而大者为菟累。功用并同。 
弘景曰∶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 、麻、蒿上。其实,仙经俗方并以为补药,须 
酒浸一宿用,宜丸不宜煮。 
大明曰∶苗茎似黄丝,无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缠死,或生一丛如席阔。开花结子不分 
明,子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以前采之。 
颂曰∶今近道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则 
缠绕而生,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或云无根,假气而生,信然。 
时珍曰∶按∶宁献王《庚辛玉册》云∶火焰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多生荒园古道。其子 
入地,初生有根,及长延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 
细,色黄,生于梗上尤佳,惟怀孟林中多有之,入药更良。 
x子x 
【修治】 曰∶凡使,勿用天碧草子,真相似,只是味酸涩并粘也。菟丝采得,去壳了, 
用苦酒浸二日。漉出,以黄精自然汁相对,浸一宿。至明,用微火煎至干。入臼中,烧热铁 
杵,一去三千余杵,成粉用之。 
时珍曰∶凡用,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 
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 
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气味】辛、甘,平,无毒。 
之才曰∶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 菌。 
【主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本经》)。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 
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 ,悦颜色(甄权)。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 
尿血,润心肺(大明)。补肝脏风虚(好古)。 
【发明】 曰∶菟丝子禀中和凝正阳气,一茎从树感枝而成,从中春上阳结实,故 
偏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颂曰∶《抱朴子》仙方单服法∶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曝干再浸又曝,令酒尽乃止,捣 
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 
饮啖如汤沃雪也。 
【附方】旧六,新七。 
消渴不止∶菟丝子煎汁,任意饮之,以止为度。(《事林广记》) 
阳气虚损∶《简便方》∶用菟丝子、熟地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气 
虚,人参汤下;气逆沉香汤下。《经验后方》∶用菟丝子二两(酒浸十日,水淘)、杜仲 
(焙研蜜炙)一两。以薯蓣末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 
白浊遗精∶茯菟丸∶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寐频 
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 
汤下。(《和剂局方》) 
小便淋沥∶菟丝子,煮汁饮。(《范汪方》) 
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仲∶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 
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 
腰膝疼痛,或顽麻无力∶菟丝子(洗)一两,牛膝一两,同入银器内,酒浸过一寸,五 
日,曝干为末,将原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二十丸。 
(《经验后方》)肝伤目暗∶菟丝子三两。酒浸三日,曝干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空 
心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身面卒肿洪大∶用菟丝子一升。酒五升,渍二、 
三宿。每饮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后方》) 
妇人横生∶菟丝子末,酒服二钱。一加车前子等分。(《圣惠方》) 
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谷道赤痛∶菟丝子熬黄黑,为末,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痔如虫咬∶方同上。 
x苗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研汁涂面,去面 (《本经》)。 碎煎汤,浴小儿, 
【附方】旧二,新一。 
小儿头疮∶菟丝苗,煮汤频洗之。(《子母秘录》) 
目中赤痛∶野狐浆草,捣汁点之。(《圣惠方》) 
【附录】难火兰(《拾遗》) 
藏器曰∶味酸,温,无毒。主冷气风痹,开胃下食,去腹胀。久服明目。生巴西胡国。 
状似菟丝子而微长。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五味子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尔雅》,音 
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但 
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 
【集解】《别录》曰∶五味子,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弘景曰∶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 
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曝之,乃可捣筛。 
恭曰∶蔓生木上。其叶似杏而大。子作房如落葵,大如 子。出蒲州及蓝田山中,今河 
中府岁贡之。 
保升曰∶蔓生。茎赤色,花黄、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味甘者佳。 
颂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杭越间亦有之。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 
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莲花状。七月成实,丛生茎端,如豌豆许大,生 
青熟红紫,入药生曝不去子。今有数种,大抵相近。雷 言∶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 
重,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为真也。 
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 
良。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就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须以架引之。 
【修治】 曰∶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浸一宿,焙干用。 
时珍曰∶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 
【气味】酸,温,无毒。 
好古曰∶味酸、微苦、咸。味浓气轻,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足少阴气分。 
时珍曰∶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 
之才曰∶苁蓉为之使。恶葳蕤,胜乌头。 
【主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本经》)。 
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别录》)。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甄权)。 
明 
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 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 
烦热,解酒毒(大明)。 
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好古)。 
【发明】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芍药、五味之酸,以收逆气而 
安肺。 
杲曰∶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