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3-本草纲目-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册》云∶地丁叶似小莴苣,花似大旋 , 
一茎耸上三、四寸,断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根。可制汞,伏三黄。有紫花者,名大 
丁草,出太行、王屋诸山。陈州亦有,名烧金草。能 朱砂。一种相类而无花者,名地胆草, 
亦可伏三黄、砒霜。 
x苗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恭)。 
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震亨)。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时 
珍)。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颂)。 
【发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之。 
震亨曰∶此草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消 
肿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汤。入少酒佐服,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微汗,病 
即安矣。颂曰∶治恶刺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 
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硕,色如熟小豆色。常 
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杨炎《南 
行方》亦着其效云。 
时珍曰∶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 
。故东垣李氏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着本草者不知此义。 
【附方】新五。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 
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不可轻 
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 
者,连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晾干,入斗子。解盐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 
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分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 
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 
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睡觉病即去矣。 
(《积德堂方》)。 
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 
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蛇螫肿痛∶方同上。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黄瓜菜
内容:(《食物》) 
【释名】黄花菜。 
时珍曰∶其花黄,其气如瓜,故名。 
【集解】颖曰∶黄瓜菜野生田泽。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为羹茹 
,甚香美。 
时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荠。三、四、五月开黄花,花与茎、叶并 
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数花,结细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饲鹅儿。 
【气味】甘、微苦,微寒,无毒。 
【主治】通结气,利肠胃(汪颖)。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生瓜菜
内容:(宋《图经》) 
【释名】其味作生瓜气,故以为名。 
【集解】颂曰∶生瓜菜生资州平田阴畦间。春生苗,长三、四寸,作丛生。叶青 
而圆,似白苋菜。夏开紫白花,结细实,黑色。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走注攻头面四肢,及阳毒伤寒,壮热头痛,心神烦躁,利胸膈,捣汁饮之。又 
生捣贴肿(苏颂)。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落葵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葵(《尔雅》)、藤葵(《食鉴》)、藤菜(《纲目》)、天葵(《别录》)、繁露 
(同)、御菜(俗)、胭脂菜。 
志曰∶落葵,一名藤葵,俗呼为胡胭脂。 
时珍曰∶落葵叶冷滑如葵,故得葵名。释家呼为御菜,亦曰藤儿菜。《尔雅》云∶ 葵, 
繁露也。一名承露。其叶最能承露,其子垂垂亦如缀露,故得露名。 
而 、落二字相似,疑落字乃 字之讹也。案∶ 
《考工记》云∶大圭,终葵首也。注云∶齐人谓椎曰终葵。圭首六寸为椎。然则此菜亦 
以其叶似椎头而名之乎? 
【集解】弘景曰∶落葵又名承露。人家多种之。叶惟可 食,冷滑。其子紫色,女人 
以渍粉敷面为假色,少入药用。 
保升曰∶蔓生,叶圆,浓如杏叶。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时珍曰∶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作蔬、和肉皆 
宜。八、九月开细紫花,累累结实,大如五味子,熟则紫黑色。揉取汁,红如胭脂,女人饰 
面、点唇及染布物,谓之胡胭脂,亦曰染绛子,但久则色易变耳。 
x叶x 
【气味】酸,寒,滑,无毒。 
时珍曰∶甘、微酸,冷滑。脾冷人不可食。 
弘景曰∶曾为狗啮者,食之终身不瘥。 
【主治】滑中,散热(《别录》)。利大小肠(时珍)。 
x子x 
【主治】悦泽人面(《别录》)。可作面脂(苏颂)。诜曰∶取子蒸过,烈日中曝干, 
去皮,取仁细研,和白蜜涂面,鲜华立见)。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内容:(音戢。《别录》下品) 
【释名】菹菜(恭)、鱼腥草。 
时珍曰∶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 
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 
【集解】恭曰∶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 
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保升曰∶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 
时珍曰∶案∶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 
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 
见草部。 
x叶x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 
《别录》曰∶多食,令人气喘。 
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思邈曰∶素有香港脚人食之,一世不愈。 
【主治】蠼 尿疮(《别录》)。淡竹筒内煨熟,捣敷恶疮、白秃(大明)。散热毒痈肿, 
疮痔脱肛,断 疾,解 毒(时珍)。 
【附方】旧一,新七。 
背疮热肿∶蕺菜捣汁涂之,留孔以泄热毒,冷即易之。(《经验方》)。 
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草挹痔即愈。一方∶洗后以枯矾入片脑少许, 
敷之。(《救急方》)。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 
即愈。徽人所传方也。(陆氏《积德堂方》)小儿脱肛∶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过,用 
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入也。(《永类方》)虫牙作痛∶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 
入泥少许,和作小丸如豆大。随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齐用,恐闭耳气。塞一日 
夜,取看有细虫为效。(《简便方》)断截疟疾∶紫蕺一握。捣烂绢包,周身摩擦,得睡有汗 
即愈。临发前一时作之。(《救急易方》)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 
处杵烂,敷之甚效。(同上)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内容:(《拾遗》) 
【释名】鳖。 
时珍曰∶《尔雅》云∶蕨,鳖也。菜名。陆佃《埤雅》云∶蕨初生无叶,状如雀足之拳 
,又如人足之蹶,故谓之蕨。周秦曰蕨,齐鲁曰鳖,初生亦类鳖脚故也。其苗谓之蕨萁。 
【集解】藏器曰∶蕨生山间。根如紫草。人采茹食之。 
时珍曰∶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 
、四尺。 
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 
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 KT ,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野人饥年掘 
取,治造不精,聊以救荒,味即不佳耳。《诗》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陆玑谓其可以供 
祭,故采之。然则蕨之为用,不独救荒而已。一种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谓之迷蕨,初生 
亦可食,《尔雅》谓之月尔,《三苍》谓之紫蕨。郭璞云∶花繁曰尔。紫蕨拳曲繁盛,故有月 
尔之名。 
x萁及根x 
【气味】甘,寒,滑,无毒。诜曰∶久食,令人目暗、鼻塞、发落。又冷气人食之,多 
腹胀。小儿食之,脚弱不能行。 
思邈曰∶久食成瘕。 
【主治】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藏器)。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毒瓦斯(孟 
诜)。根烧灰油调,敷蛇、KT 伤(时珍。KT 音萧,虫名)。 
【发明】藏器曰∶多食消阳气,故令人睡、弱人脚。四皓食芝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 
非良物。干宝《搜神记》云∶郗鉴镇丹徒,二月出猎。有甲士折蕨一枝,食之,觉心中淡淡 
成疾。后吐一小蛇,悬屋前,渐干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也。 
时珍曰∶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四皓 
采芝而心逸,夷齐采蕨而心忧,其寿其夭,于蕨何与焉?陈公之言,可谓迂哉。然饥人濒死, 
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附方】新一。 
肠风热毒∶蕨菜花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水蕨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水蕨似蕨,生水中。《吕氏春秋》云∶菜之美者,有云梦之 。即此 
菜也。 音岂。 
【气味】甘、苦,寒,无毒。 
【主治】腹中痞积,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恶物。忌杂食一月余乃佳(时珍。《卫生方》)。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垂水(《尔雅》)、野豌豆(《纲目》)、大巢菜。 
时珍曰∶案∶许慎《说文》云∶薇,似藿。乃菜之微者也。王安石《字说》云∶微贱所 
食,因谓之薇。故《诗》以“采薇赋戍役”。孙炎注《尔雅》云∶薇草生水旁而枝叶垂于水, 
故名垂水也。巢菜见翘摇下。 
【集解】藏器曰∶薇生水旁,叶似萍,蒸食利人。《三秦记》云∶夷齐食之三年,颜多 
不异。武王诫之,不食而死。 
李 曰∶薇生海、池、泽中,水菜也。 
时珍曰∶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故《诗》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 
蜀入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云∶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礼记》云∶ 豕以薇。皆此物也。《诗疏》以为迷蕨,郑氏《通志》以为金樱芽, 
皆谬矣。项氏云∶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 
修菜也。此说得之。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久食不饥,调中,利大小肠(藏器)。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翘摇
内容:(《拾遗》) 
【释名】摇车(《尔雅》)、野蚕豆(《纲目》)、小巢菜。 
藏器曰∶翘摇,幽州人谓之翘饶。《尔雅》云∶柱夫,摇车(俗呼翘摇车)是矣。 
蔓生细叶,紫花可食。 
时珍曰∶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 
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 
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以油炸之,缀以米糁,名草花,食之 
佳,作羹尤美。 
【集解】藏器曰∶翘摇生平泽。蔓生如KT 豆,紫花。 
时珍曰∶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故薛田诗云∶剩种豌巢沃晚田。蔓 
似KT 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欲花未萼之际,采而蒸食,点酒下盐, 
羹作馅,味如小豆藿。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气味】辛,平,无毒。 
诜曰∶煮食佳,生食令人吐水。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捣汁服之,疗五种黄病,以瘥为度(藏器)。利五脏,明耳 
目,去热风,令人轻健,长食不厌,甚益人(孟诜)。止热疟,活血平胃(时珍)。 
【附方】新二。 
活血明目∶漂摇豆为末,甘草汤服二钱,日二钱。(《卫生易简方》)。 
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鹿藿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鹿豆(郭璞)、KT 豆(音劳。亦作 )、野绿豆。 
时珍曰∶豆叶曰藿,鹿喜食之,故名。俗呼KT 豆,KT 、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