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3-本草纲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远寒则寒病至。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 
以温,热而行之。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气之胜也,微者 
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 
补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 
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吐之、汗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又曰∶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治者,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又曰∶诸 
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以衰之也。此皆约取《素问》之粹言。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 
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弘景曰∶今方家先食后食,盖此义也。 
又有须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热服者。服汤则有疏、有数,煮汤则有生、有熟。各 
有法用,并宜详审。 
杲曰∶古人服药活法∶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 
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 
之强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下痢,大小便不通, 
奔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 
盲,金疮 折,痈肿恶疮,痔 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 
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弘景曰∶药之所主,止说病之一名,假令中风乃有数十种,伤寒证候亦有二十余条,更 
复就中求其类例,大体归其始终,以本性为根宗,然后配证以合药尔。病之变状,不可一概 
言之。所以医方千卷,犹未尽其理。春秋以前,及和、缓之书蔑闻,而《道经》略载扁鹊数 
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至汉淳于意及华佗等方,今时有存者,亦皆条理药性。惟张仲景 
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尔。至于刳肠剖臆、刮 
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自晋代以来,有张苗、宫泰、刘德、史脱、靳邵、 
赵泉、李子豫等,一代良医。其贵胜阮德如、张茂先辈,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洪、蔡谟、 
殷仲堪诸名人等,并研精药术。宋有羊欣、元徽、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 
嗣伯群从兄弟,疗病亦十愈八九。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观其指趣,莫非本草者。或时 
用别药,亦循其性度,非相逾越。 
《范汪方》百余卷,及葛洪《肘后》,其中有细碎单行经用者,或田舍试验之法,或 
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饼店蒜齑,乃是下蛇之 
药;路边地菘,而为金疮所秘。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颜光禄亦云∶道经仙方,服食断谷,延年却老,乃至飞丹炼石之奇,云腾羽化之妙,莫 
不以药道为先。用药之理,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世法。所用不多,远至二十余物 
,或单行数种。岁月深积,便致大益,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俗人微觉便止。今庸医 
处疗,皆耻看本草,或倚约旧方,或闻人传说,便揽笔疏之,以此表奇。其畏恶相反,故 
自寡昧,而药类违僻,分两参差,不以为疑。偶尔值瘥,则自信方验;旬月未瘳,则言病 
源深结,了不反求诸己,虚构声称,自应贻谴矣。其五经四部,军国礼服,少有乖越,止 
于事迹非宜尔。至于汤药,一物有谬,便 
宗 曰∶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 
同,惟其心不同,脏腑亦异。欲以一药通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 
张仲景曰∶有土地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食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 
能。且如贵豪之家,形乐志苦者也。衣食足则形乐而外实,思虑多则志苦而内虚。故病生于 
脉,与贫下异,当因人而治。后世医者,委此不行,所失甚矣。又凡人少、长、老,其气血 
有盛、壮、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况衰火 
乎。故治法亦当分三等。其少日服饵之药,于壮、老之时皆须别处,决不可忽。 
又云∶人以气血为本。世有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当,多致劳损。男则神色先散 
,女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 
,不能营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亏,故发嗽。嗽既作,水气绝,故四肢干。木气 
不充,故多怒,鬓发焦,筋痿。俟五脏传遍,故卒不能死,然终死矣。此于诸劳最为难治。 
或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间得九死一生耳。 
有人病久嗽,肺虚生寒热。以款冬花焚三两芽,俟烟出,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 
至倦乃已。日作五、七次,遂瘥。 
有人病疟月余,又以药吐下之,气遂弱。观其脉病,乃夏伤暑,秋又伤风。因与柴胡汤 
一剂,安。后又饮食不节,寒热复作,吐逆不食,胁下急痛,此名痰疟。以十枣汤一服,下 
痰水数升;服理中散二钱,遂愈。 
有妇人病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冷,渐无脉,凡一日半。与大承气汤二剂,至 
夜半大便渐通,脉渐生,翌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难治。《经》曰∶关则吐逆,格则不得 
小便,亦有不得大便者。 
有人苦风痰头痛,颤掉吐逆,饮食减。医以为伤冷物,温之不愈,又以丸下之,遂厥。 
复与金液丹,后谵言吐逆,颤掉,不省人,狂若见鬼,循衣摸床,手足冷,脉伏。此胃中有 
结热,故昏瞀不省人。以阳气不能布于外,阴气不持于内,即颤掉而厥。遂与大承气汤,至 
一剂,乃愈。 
有妇人病温,已十二日。诊其脉,六七至而涩,寸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干, 
不了了,耳聋。问之,病后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治不对症,必死。乃与小 
柴胡汤。二日,又加桂枝干姜汤,一日寒热止。但云∶我脐下急痛。与抵当丸,微利,痛止 
身凉,尚不了了,复与小柴胡汤。次日云∶我胸中热燥,口鼻干。又少与调胃承气汤,不利 
,与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虚烦不宁,妄有所见,狂言。知有燥屎,以其极虚,不敢 
攻之。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大便自通,中有燥屎数枚,狂烦尽解。惟咳嗽唾沫,此肺虚 
也,不治恐乘虚作肺痿。以小柴胡去人参、姜、枣,加干姜、五味子汤,一日咳减,二日悉 
痊。 
有人年六十,脚肿生疮,忽食猪肉,不安。医以药下之,稍愈。时出外中风,汗出,头 
面暴肿,起紫黑色,多睡,耳叶上有浮泡小疮,黄汁出。乃与小续命汤,倍加羌活服之,遂 
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少年常服生硫黄数斤,近服菟丝有效。脉左上二部、右 
下二部弦紧有力。五七年来,病右手足筋急拘挛,言语稍迟。遂与仲景小续命汤,加薏苡仁 
一两以治筋急;减黄芩、人参、芍药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后云∶尚觉大冷 
,因尽去人参、芩、芍,加当归一两半,遂安。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加减,遂至 
危殆,故举以为例。 

序例上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内容: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虽有子谷 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依此用之。 
苏恭曰∶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后汉以来,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古方惟张仲 
景,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秤,则水为殊少矣。 
杲曰∶六铢为一分,即二钱半也。二十四铢为一两。古云三两,即今之一两;云二两, 
即今之六钱半也。 
时珍曰∶蚕初吐丝,曰忽;十忽曰丝;十丝曰厘;四厘曰累(音垒);十厘曰分;四累 
曰 
字,二分半也;十累曰铢,四分也;四字曰钱,十分也;六铢曰一分(去声),二钱半也; 
四 
分曰两,二十四铢也;八两曰锱;二锱曰斤;二十四两曰镒,一斤半也,准官秤十二两;三 
十斤曰钧;四钧曰石,一百二十斤也;方中有曰少许者,些子也。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 
用一钱可也。 
今方家云等分者,非分两之分,谓诸药斤两多少皆同尔。多是丸散用之。 
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 
不落为度。钱五匕者,即今五铢钱边五字者抄之,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匕即匙也)。 
药以升合分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斤两,则以升平之。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 
,十合为一升。升方作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内散药,勿按 
时珍曰∶古之一升,即今之二合半也。量之所起为圭,四圭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五斗曰斛,二斛曰石。 
凡汤酒膏药云 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吹去细末;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今 
皆细切如 咀也。 
恭曰∶ 咀,商量斟酌之也。 
宗 曰∶ 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齿咀啮,虽破而不尘。古方多言 
杲曰∶ 咀,古制也。古无铁刃,以口咬细,令如麻豆,煎之。今人以刀锉细尔。 
凡丸药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扁,略相称尔。黍、粟亦然。云如大麻子者,准 
三细麻也。如胡豆者,即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以三大麻准 
之。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准之。如弹丸及鸡子黄者,以四十梧子 
准之。 
宗 曰∶今人用古方多不效者,何也?不知古人之意尔。如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坚,逆 
气抢心,用治中汤。人参、术、干姜、甘草四物,共一十二两,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 
升,日三服,以知为度;或作丸,须鸡子黄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杨梅许服之,病既不 
去,乃曰药不神。非药之罪,用药者之罪也。 
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去心皮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乌头若干枚 
者,去皮毕,以半两准一枚。枳实若干枚者,去瓤毕,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 
枣大小三枚,准一两。干姜一累者,以一两为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毕秤五两为正。蜀椒一升,三两为正。吴茱萸一升,五两为正。 
菟丝子一升,九两为正。庵 子一升,四两为正。蛇床子一升,三两半为正。地肤子一升, 
四两为正。其子各有虚实轻重、不可秤准者,取平升为正。 
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重半两为正。甘草一尺者,二两为正。云某草一束者,三 
两为正。云一把者,二两为正。 
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也。 
凡丸散药,亦先切细、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方。其润湿药,如天门 
冬、地黄辈,皆先增分两切曝,独捣碎更曝。若逢阴雨,微火烘之,既燥,停冷捣之。 
时珍曰∶凡诸草木药及滋补药,并忌铁器,金性克木之生发之气,肝肾受伤也。 
惟宜铜刀、竹刀修治乃佳。亦有忌铜器者,并宜如法。丸散须用青石碾、石磨、石臼, 
其砂 
凡筛丸散,用重密绢,各筛毕,更合于臼中,捣数百遍,色理和同,乃佳也。巴豆、杏 
仁、胡麻诸膏腻药,皆先熬黄,捣令如膏,指 (莫结切)视泯泯,乃稍稍入散中,合研捣 
散, 
以轻疏绢筛度之,再合捣匀。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依方,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 
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不得令水多少。用新布两人以尺 
木绞之,澄去 浊,纸覆令密。温汤勿用铁器。服汤宁小沸,热则易下,冷则呕涌。 
之才曰∶汤中用酒,须临熟乃下之。 
时珍曰∶陶氏所说,乃古法也。今之小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 
减之。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 
器瓦罐,洗净封固,令小心者看守,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火用木炭、芦苇为佳。其 
水须新汲味甘者,流水、井水、沸汤等,各依方,详见水部。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 
。攻下药,亦用紧火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