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关于张杰的评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与政治的卑鄙成了一对双生子。看得出,张洁再也耐不住性子去按部就班地诉说
来自女性世界的那份痛苦,她怒不可遏,恶毒嘲弄的讽喻的和戏拟的方式使她在再
现的意义上表现出某种政治参与倾向。她的性别立场是在以归谬手段呈示男性世界
的丑陋中表现出来的。它不是站在女性立场上控诉的表达,而是基于与男性为中心
的世界的对立边缘的批判性表达。它不是女性情感的放纵与渲泄,而是理性控制之
冷峻的嘲讽和不留余地的戳穿。这篇作品以独特的智慧风貌所展示出的现代妇女写
作的文化风姿,有望把女界人生的命题推向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境界,其间对政治、
权力的关注预示了现代妇女觉悟的新内质。(顺便说一句,蒋子丹新近发表的《左
手》也是与《上火》具有同样意义的小说。据说,张抗抗等女小说家也写作了类似
风格的作品。)

  《她吸的是带薄荷味儿的烟》给人一种《镜花缘》般的性别角色面目颠倒的阅
读快感,当张洁深入到一个男子的丑灵魂,剖露出的却是文化布置下特别以女为造
字偏旁的男性“妓”意识时,传统观念中肉体出卖的主动者和受动者极滑稽地发生
倒置,犹如曾经走进李汝珍用笔营造的女儿国,张洁故意让那个异想天开不知羞耻
的小子赤裸裸地出乖露丑,让那个被他打上算盘想好好利用一番玩弄一番的年老色
衰的女舞蹈家,站在文化布置给男人的绝对优越地位上来、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其中的刻毒和恶作无疑是性别立场之上一种文化压抑感的反拨和控诉,也是
一种女性(特别是有了些年纪的女性)人格权益的张扬和维系。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张洁的这几篇小说的主角都是男人,这与她早期倾心撰写
纯然女性的故事——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是创作
重心的一个转移,也是她进入文学更年期后的主要变化。在失却了正统的女性角色
面目不再多情浪漫不再哀婉温文之后,张洁也间或写一点如《脚的骚动》、《最后
的高度》那样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注意:两位主人公一个年老一个色衰),可
是,这类文字在风格形态上既不同于张洁前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深入男性世
界后那种着力恨与厌恶宣传的审丑或上火之作,蕴含着女性独有的人生况味和觉悟,
文字平实而深沉且拖着哀婉的余韵。我曾生出过这样的猜测:在张洁的文学之恶发
泄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她的文学更年期过去之后(是否还会有一个文学的老年
期?),倘若再转向妇女自身,重新书写女人或自己的故事时,会不会就是这样子
的呢?

                  2

  可能,张洁自己都难以相信她的文学更年期是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嘎然而止——
在她的恨与厌恶还没有来得及渲泄尽时,在她总是上火甚至火冒三丈时,曾经迫使
人不能不狂舞的一切,都因她没有留住母亲生命的回天之力,而在蓦然间被痛悲和
懊悔抹去了。

  三年前,张洁五十四岁的时候,母亲的去世把她抛到绝望的深渊,肉体和精神
一下子被彻底击垮了。她像可怜的孩子一样挂着满脸的泪问我:我还能熬过去么?

  我曾惊异。因为在我的理解里,难以承受或造成丧母创巨痛深的,似乎不该是
张洁这样的年纪。前不久,看到了张洁发表的长篇纪实作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
人去了》。在同我谈起母亲的时候,她依然像三年前那样恸哭失声。她说:我的生
命其实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就结束了。

  我信,不再惊异。因为从张洁写母亲的长篇纪实作品中我切实地读出了她与母
亲结下的生死之交和生死之恋,明白了其中藏着的原来是早已超出一般母女情感的
一份对母亲的固恋。

  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把这样的固恋称之为
—一对母亲的共生固恋。显然,对于张洁,这份固恋已成为与她的人生和写作胶合
在一起的无论如何也扯不开、剪不断、抛不掉的情结,成为驱动她创作成长的根系。

  当张洁对母亲的固恋还处在潜隐状态或对母亲的爱还没有深至因恋的程度时,
她确实曾经诚挚地爱过母亲之外的许许多多。无论作为作家,作为女儿、情人、妻
子、母亲、同志和朋友,她为许多爱所支付的代价是不惜血本的。生活中的张洁在
回首往事时,无法褪去太深的关于某些爱的流失的记忆;创作上的张洁,在完成了
从文学的少女时代向文学的成年时期再向文学的更年期蜕变和转型后,甚至羞于提
及她曾经以心血颜色写下的那些十分美好的爱的寓言和故事。但是,谁都不会忘记,
处在文学少女时代的张洁对人间之爱的书写所倾注的淋漓鲜血和生命。她能使人想
起以血谱词的李清照。《爱,是不能忘记的》至今仍可以看作是理想爱情的一次流
血的宣告,是痛苦理想主义的现代祭典;《祖母绿》依然可以理解成作为母亲也作
为情人的和生命意义的祭礼。那时,张洁展示给人们的文学歌舞仿佛是纯情少女的
表演。

  就在大家正在看好的时候,张洁已不屑于她的表演。

  于是,爱的宣告和祭礼之后,张洁一点一点反叛了自己。因为在文学的成长过
程中,这个世界太多的人生鄙陋和人性缺陷教育或教训了她。张洁失望极了,失去
了继续以爱的无价付出承担生命重负的耐性,只想跳将起来恶狠狠地诅咒和做文学
的狂舞。其实,那些变态的书写既是主体悲哀失望的世界感的孕育,也是其内心脆
弱的表明。对丑与恶的魔掌紧紧抓住的这个世界,张洁无力承受也无法忍受,她在
骨子里是柔弱的,而她的那些狂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以激烈或反常的方式
对自己脆弱心灵的护卫。就是这样的时候,世上唯一可以无条件依赖的只有自己的
母亲,唯一能够包容和抚慰她的还是闩己的母亲。在经过彻底的失望后,张洁醒悟
了,母亲便成为她最终的情感栖息之所,成为她精神永远的避难地。

  当然,向母亲回归也是张洁身世的必然。谁都有母亲,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
张洁那样把诸多的情感只寄寓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她是把自己的女儿情,把失落的
父爱以及许多人生之爱加在一起去爱与她共生依恋的母亲。这爱,几乎成了张洁生
命的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她说,“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却是唯
一的。”这个唯一,对于张洁包含着比一般人更多更沉重的旨意。因为:作为女儿,
张洁只有母亲;作为女人,张洁于然一身。半个多世纪的生死相依,注定了她对母
亲因恋的生成。

  可以想见,在如此的固恋之下,丧母的打击所摧毁的是张洁情感和生命的最后
归宿。从此,张洁不仅没有了母亲,而且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栖息之所和避难地,可
以寄托哀思的只有文字。她只能写,并且不能不写。确实成了长歌当哭。

  张洁说:纵使我写尽所有的文字,我能写尽妈对我那报答不尽,也无法报答的
爱吗?我能写尽对她的歉疚吗?我能写尽对她的思念吗?妈,既然您终将弃我而去,
您又何必送我到这世界上来走一遭,让我倍受与您离别的怆痛?

  就这样,张洁紧紧抓住与母亲的生命相关联的一切,紧紧抓住那致命的摧毁,
以文字的纪实回忆、总结、追悔、补偿、挥洒人生最后一次大悲大痛。据张洁说,
在她所有的文字中,《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付出最多的文字,初始写几
个字就难以自持,不得不停机歇息,后来已写好的八万字在电脑里莫名其妙地丢失
又使她遭到母亲去世后最沉重的打击,不得不在重病中苦撑着,振作精神日夜兼程
地重写。张洁在这篇自传性的纪实作品里用生命之笔严格又缜密地过滤全部的痛失,
仿佛遗漏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减少一次忏悔,就多留下一份对母亲的欠债。表
面看上去张洁是在忠实地记录一场劫难的前前后后,但是因为她的纪实是回忆录性
质的,是从现在的视角来描写过去的经历对于自己的意义,因而在这篇作品里存在
着两个变量:(一)事件的意义在被回顾时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张洁是在写作的
“重想阶段”回顾已经发生的个,她追溯导致母亲去世的诸线索诸原因,终于在出
人意外的后果中探寻到事与愿违之真谛。(二)描写大件的自我在经历了这些事件
后的改变,也就是说,张洁所有的回顾实际上是自己对母亲的人生过错和应该承担
责任的反省,是隔着生与死对母亲全部恩爱的再体味。由于这样两个变量内在的驱
动,张洁的自传性纪实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她对母亲永远的固恋永远的欠债。
这一大悲大痛下的书写感动了许多人,有人诧异:

  怎么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变得恶毒刻薄变得女狂人似的张洁,突然又返回到《爱,
是不能忘记的》纯情阶段?

  实际上,张洁并没有返回。虽然同样是以血写书,这一次的挥洒,却是张洁大
爱大恨大悲大痛的终结。最深的爱恋——母爱失去了;曾以为是不能忘记的爱恋—
一情爱也忘记了;许多的恨与厌恶被丧母的巨痛吞噬了;今生今世再也不会有如此
的悲哀如此的痛苦了。张洁已经走到了她人生极致情感的大限,大限之后的情景犹
如绚烂之极必归于平淡。这意味着张洁的创作将转入一个平实而深沉的人生反省阶
段。倘若张洁继续拥有母亲,她文学更年期所表现出来的焦躁和怪癖不会如此嘎然
而上,她便依旧是过去的张洁。这样的文学成长,代价确实是太大了。

  张洁肯定极痛恨这个代价。她宁肯一辈子永远不平实不深沉,宁肯这辈子不再
是好作家,也要永远拥有母亲。我知道张洁如果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脱口而出:对,
对极了!但是,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

  以后的张洁会是怎样的呢?张洁说: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
怎样,也很难预测。

  就我个人对张洁的理解,经过这场变故,她的心态已经非常明显地趋向老化,
已从过去较深的入世(愤世嫉俗)渐渐走向出世(宿命与宗教),心力也从以往的
冲击参与状态降临到超然寡淡的状态,而支撑起她文学信念的最深情的眼光则完全
落在了回忆里。

  忘记是谁说过,如果一个人执著于回忆,就说明她开始老了。

  可能,张洁正开始进入她文学的老年阶段。

                  3

  注意一下张洁新近散文,将有助于以上预测的确认。

  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发表的前后,张洁有不少散文或随笔面世。
这些文字在内容上大都不是现实的临时捕获和生活中小感小触的近距离抒发,而是
时空距离较远的回忆。这些回忆几乎都离不开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生,如《母亲的
厨房》、《百味》、《太阳的启示》、《这时候你才长大》等。无论往事是幸福是
辛酸还是难忘,张洁都是以平实又深沉的文字自自然然地将它们一点一点牵到你面
前,似乎并不想让你也沉入她的往事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然后或哭或笑地激动不
已。她仅仅是想让你知道它们,让你了解一下它们,或者仅仅是为了同你说说关于
它们的心里话,如此而已。即便她说“每每想起生活给母亲的这些折磨,我就仇恨
这个生活”(《母亲的厨房》时,你也会因为全文过去时态的统驭而把这仇恨的情
感与现实拉开距离,绝不会感到她在文学狂舞时的那种咬牙切齿,由此可看到张洁
心力状态的冲淡。另外,经过丧母的变故和其他人生教育,张洁的心理承受力大大
增强,情感境界从脆弱走向超然——“最后你明白了你其实没人可以指望,你一旦
明白这一点,反倒不再流泪,而是豁达一笑。于是不再空想母亲的热面汤,也不再
期待情人的怀抱,并已死心塌地关掉了电话。你心闲气定地望着被罩上太阳的影子,
从东往西渐渐地移动,在太阳的影子里,独自慢慢地消溶着这份病痛。……当你默
数过太阳的影子,在被罩上从东到西地移动了一遍又一遍的时候,你抗过了这场病,
以及后来的许多场病。于是你发现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生病,不但没有什么悲惨,相
反感觉也许不错。……自此以后,你再不怕面对自己上街、自己下馆子、自己乐、
自己笑、自己哭、自己应付天塌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