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之抗日-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寺肪5婧缶捅话寺肪呙鹆似咔в嗳恕⒐タ司莸惆耸啻Α⒔夥湃丝谒氖颍倭肆窒匾阅稀⒒韵匾员贝笃虑《一箍梢匀妹拦思叮竦掣嗟木雍涂谷照撸ㄈ站虬寺返氖焙颍竦尘蛐涫峙怨郏�
不到半个小时,安杜鲁就发来了询问电报,要求得到当地国民党驻军的给养、斗志、装备等方面的资料(国民党不会给美国提供这种情报,即使是提供这种情报,也是报喜不报忧)黄文杰指着这份电报,对刘云笑着说道:“司令员,这个美国佬生怕国军高级将领投降!”
“这种事情我们不能乱说!”刘云笑道,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又突然想到了一个急迫的问题,“给中央发电,请求埃德加到绥远一行!”
第二百六十六章 美国官方记者
【时代背景】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后,被迫收缩战线,苏军转入大反攻。意大利于当年九月八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极大地削弱了法西斯的侵略势力。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中途岛作战、瓜岛作战,以及东南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均归惨败,轴心国一方开始崩溃。
※※※
〖察绥两省和山西的雁门关在沦陷时期,出口了大宗皮毛、牲畜、粮食、煤炭、盐碱和鸦片。这些战略物资和土特产品,除了由日本的“驻蒙军”军部和日本的各种“株式会社”控制以外,也由伪政务院经营一部。其中,日本人每年从草原上“买(使用贬值很快的伪币)”的羊,就达到了十万头!
——摘自《李守信回忆录》〗
所以,绥远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土化肥种植技术下的农业,而是大范围的贸易!通过贸易将长城内侧的茶叶、铁制品、农产品换取部落的牛羊、皮毛,甚至是奶制品!
通过贸易建立绥远经济纽带,以借此富强塞北军区。
绥中区的地域宽广,有不少肥美的草场,随着日寇“驻蒙军”在当地影响的消退,八路军逐渐进驻后,通过大范围的剿匪,使绥中区的治安局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好转。随着人心逐渐安定、依附,八路军与蒙古牧民之间的贸易,悄悄地开展了起来。
在以前的时候,因为贸易不通、战乱,蒙古部落的牛羊很难进入内地销售。而日本“驻蒙军”军方和日本财团给的伪币,则没有什么流通价值!
种种条件限制,使牧民实际上是靠天吃饭,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同时,这也是草原马贼剿不胜剿,“春风吹又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满载的八路军贸易马队上门之后,蒙古部落在初始的时候,还处于观望的态度,生怕八路军使用晋绥军区发行的纸币(抗战期间,国、共、日三方,发行各种不同的纸币),或者“更恶劣”地打白条。但八路军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之后,这才完全打消了部落的顾忌。
……
因为内蒙古的局势平定,在外蒙的一支中等部落(蒙古模仿苏联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结果遭到了巨大失败,社会的生产力一落千丈),趁着外蒙苏、蒙军巡逻的缺口,内蒙日军实力受损,无暇顾及的时候,居然赶着几万牲口、浩浩荡荡地穿越边境线,进入绥远北方放牧。
对于这块意外送上门来的“肥肉”,塞北军区立刻派出干部,进行全盘接受(如果苏联和外蒙越境追击,就会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应)。
肥美的草场上,这些新到的牧民们忙碌地集中牲畜、清点物资。因为转移得太快,许多生活、生产用具都没有来得及一并带来,这让部落的牧民感到很沮丧。
“政府会提供给你们粮食、铁制品、茶叶、盐巴,以及其他方面的生产、生活物资!”马常青看了看成群的马匹,又收回目光,对部落的“嘎查”说道:“但是,也请你们不要越界放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新来的被排外)!另外,你们作为交换的牛羊群,也请一定要及时、保证质量交付。”
在“百团第二”之前,部队、机关单位的大部分粮秣所需来自绥南农村。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绥东、绥中区正在开展越来越大规模的南北贸易,已经取代了绥南区,成为主要的后勤供给基地。
长城以南(晋绥军区)、以东(晋察冀军区)的大批物资,诸如铁制品、茶叶、蔬菜、肥皂、食盐等物资,通过走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绥远蒙古部落的手中,然后再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从绥远蒙古部落的手中,购买大批皮毛、牲畜等物资。
通过贸易,塞北军区的经济实力、战略物质迅速堆积。其中,为了支援延安总部,塞北军区已经向总部输送了一千头羊的熏肉。
部落世袭头人的面色有些为难,部落的牲畜经过长途跋涉,大多瘦弱不堪,很难达到八路军所要求的重量。
马常青发现嘎查面带难色,又远远发现那些牲畜似乎无精打采,随后就马上明白了。“政府可以预先支付你们一部分生活资料。”马常青的话音刚落,嘎查的脸色就变成了感激。
“谢谢八路军同志的帮助!”年轻的蒙古贵族感激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又小心翼翼地问道:“同志,您真的是共产党吗?”
当初,这些穿黑军装的骑兵过来自报身份后,几乎把部落上下吓了一跳,但随后才明白他们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来开展交易,划分草场的。
这外蒙和内蒙的共产党为啥不一样?
“我们是共产党的武装!”马常青看了看一脸疑惑的部落贵族,又正色叮嘱道:“草原上既有强盗,也有朋友,希望你们擦亮眼睛,不要投靠日本人,也不要和他们有什么来往!”
“驻蒙军”失去了在绥远的主动权后,就等于失去了对蒙古部落的控制。日本军方十天半个月也难以“下乡”,深入广阔的绥中区北方。
但这种无依无靠的部落,也正是日本人、商团拉拢对象,特别是日本财团,零星特务经常“做客”于蒙古部落,不但向当地部落素要物资,还威胁他们,不准他们向八路军提供物资。
“明白,明白!”年轻的蒙古贵族斩钉截铁地说道:“当初绥远抗战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躲避日本人,才跑到外蒙去的,现在既然回来了,就更不会投靠日本人!”
……
斜阳西下的时候,塞北军区从绥南紧急调拨的一批生活物资全部到达。在八路军离开的时候,带上了部落挑选出来的一百多比较肥实的牛羊。
……
绥南塞北军区总部,农垦大队。
在炙热太阳的烧烤下,农垦大队的老战士们和那些年轻的日本战俘们,一起甩开了膀子“修地球”。
在距离他们大约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是一处正在开挖的巨大窑洞。
“刘云!”李信放下锄头,看了看那些奋力干活的战俘,撇撇嘴巴又啧啧称奇,“这帮小鬼子的性子一个比一个硬,但是干起活来,却是一个比一个肯干!”
这些日本人虽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倭皇”,但是他们在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耍赖。他们不但听从了军管干部的安排,而且还暗地里与农垦大队的战士们一比高低——集体荣誉感极强。这让李信感到非常疑惑,这些小日本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注:苏联在远东的战俘集中营,不但关押了德国及其仆从国的战俘,其中还包括近六十万的所有关东军战俘。在其他国家的战俘,想法设法偷工减料、毁坏工具的时候,只有日本战俘勤勤恳恳“上班”、从不偷懒,直至最后博取了苏联的极大“好感”,有些战俘硬是被“留用”到七十年代才回国,但最后只有三十万关东军战俘熬到活着回到日本。』
刘云没有搭理李信,但却察觉到因为天气炎热,不少战士们的动作慢了下来。
片刻后,刘云立刻跳上一块大石头,大声问道:“同志们,今天我们挖的是什么?”
战士们纷纷停了下来,一边抹着汗水一边看着刘云。据说,今天挖的是大型地下蔬菜窑洞,因为窑洞内冬暖夏凉的关系,以后即使是在冬天也能收获蔬菜。
“同志们!”等到战士们都安静下来了,刘云笑着说道:“你们大都是从部队上退下来的伤残战士,虽然不能在前线杀敌了,但是,你们的手里有‘蔬菜武器’!”
刘云从地上挖出一团泥土,继续说道:“日本人每年都要从蒙古部落中掠夺大量的战略物资,虽然现在日本人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绥中一带有些地方,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日本人的身影。但是,蒙古部落害怕日本人会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所以他们一直持观望态度!而我们在短期内,也没有实力消灭日军在绥远的力量,取代‘驻蒙军’在绥远的势力范围。不过,在军事上我们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完全可以从经济上得到。蒙古部落一直缺乏蔬菜,而新鲜的蔬菜又不利于长途运输,只要绥远有了大量的蔬菜供应,那些观望的部落就会迫不及待地派出商队,与我们八路军进行物资贸易,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找日本开战,也能争取到蒙古部落……”
蒙古大部落有自己的生活来源,不会去抢掠。但是,那些贫困的中、小部落则不同了,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一旦牛羊大范围地病、冻、饿死,就只好以抢掠为生,草原上的马贼实际上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开展大范围的经济建设,除了能够让蒙古部落倒向八路军以外,还可以减少草原上的动乱。
李信没有像其他战士那样“景仰”刘云,而是站在下面满脸的不屑。
刘云这纯粹实在瞎编,什么“青菜换羊”,纯粹就是骗人的!建立地下蔬菜基地,没有两年工夫哪里办得成?
而且,这些带天窗的窑洞,挖得非常宽阔,距离地面也不太远,只要被日本人的炮弹、航弹直接击中了,这种缺少支撑的窑洞非得全部垮塌不可(在简陋土木工艺下,窑洞安全系数不是很高)!
……
一片萧条的火车站。
“驻蒙军”在绥远受到重挫之后,连带来“淘金”平津地区的商团、日本财团,也少了很多,这使得车站显得很冷清。
车站内,只有少数鬼子巡逻队,皮靴踏着清脆的“咔哒咔哒”声来回走动。在车站外,铁道游击队一个营的三百多人,携带着改装的轻型迫击炮,悄悄地潜入了车站周围。
太阳渐渐西落,隐去了光辉,一列火车吼叫着进入车站内。
一大群人蜂拥着涌向站台接车,不长的时间内,站台上差不多挤满了人,值班的车站人员发现事情似乎有点不妙,平常可没有这么多人接车。
一直到发现人群中有戴着墨镜,大热天还裹着头巾,脸上抹着黑炭的可疑人物出现,车站值班员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两个可疑人物,可以肯定是八路军接应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们周围的也肯定是大批铁道游击队队员。他们潜入车站后,一旦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和日军猛烈交火。
车站外。
两个头上裹着头巾的洋人同时抛掉身上的伪装,互相望着哈哈大笑。
片刻后,其中一个洋人从行李中拿出照相机,转身对身后的车站“咔嚓、咔嚓”地照了几张相。
“埃德加先生,您的胆子真大!居然敢从大同方向过来!”方双这句话说不上是赞叹还是不满,看着埃德加那张满不在乎的笑脸,又继续说道:“一旦让日本人发现您是外国人,恐怕他们会派一个旅团的兵力来抓捕您!”
这次奉命“接应一个决不能有任何差错”的重要人物,可是没想到这个记者出身的外国人,出于对敌占区的好奇,居然硬是潜入大同,再坐火车进入归绥外围。
“您无法理解我此时喜悦的心情!”埃德加收敛笑容,用流利的汉语正色说道:“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到中国了。”
『注:埃德加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西方学术出版界甚至赞赏那是“三十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一九四一年,埃德加·斯诺因揭露“皖南事变”而被国民党政府吊销了记者证,并且被迫离开了他居住了三年的中国。』
绥南总部的郊外。
虽然已经是夜晚,但是刘云还是远远地进行迎接,埃德加对刘云的下一步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哪怕是深夜了,刘云也一定要去迎接!
因为刘云出迎的关系,“拔出萝卜带出泥”——军区的一帮小干部也只好跟着刘云出来。
“欢迎你们!共产党的老朋友!”刘云张开双臂,热情洋溢地走上去抱住两个外国记者。
埃德加和他的助手,也礼貌但却被动地向刘云面贴面拥抱……
一旁接待的干部们心里直嘀咕,虽然司令员特别会和外国人“玩”,但是也很少出现这种跑出老远进行迎接,见面就拥抱的热情……
军区警卫营的战士们举着火把,将两个洋客人、刘云等骑马的干部围在中间。
“刘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