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共党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基本消灭,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在我国基本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劳动人民结束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因而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为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使我国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不仅避免了在通常情况下难以避免的生产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正确地实行了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方针。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现实生活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以致在长时间内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社会最伟大的变革和转折。从此,开始了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如同革命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道路一样,搞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例外。在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之际,党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使全面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社会制度,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无疑是一项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我们完全没有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原则论述,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事先设计出一套具体方案。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和探路者,从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近40年中,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把一个原来十分落后的国家,建成为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苏联远没有探索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都存在严重弊端,即便是成功经验也并不都适合中国的情况。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寻求。加之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一方面,帝国主义趁机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恶浪,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严重困难。另一方面,各国共产党人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和对斯大林个人的迷信,批评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兴起了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以苏联经验为鉴,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
  重要的探索起步于对我国经济建设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先是刘少奇为准备八大的政治报告,从1955年12月到1956年3月,陆续听取中央各部委的汇报。2月到4月,毛泽东也分别听取了国务院主管财经工作的34个部委的汇报。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也多次参加。
  此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一些重要厂矿、企业也向中央写了书面汇报。在这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中,发觉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于是,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着手摸索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得到赞同后,5月2日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一方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泽东强调:对于马列主义理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对于外国的经验,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者一概照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这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报告肯定过去我们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第四、五两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同《论十大关系》的讨论相联系,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还确定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也宣布了这一点。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5月26日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代表中央向科学文化界阐明了党的这条方针。在这之前,中央在1月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宣布:经过建国后六年来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这个估计和判断,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的基础。毛泽东在这个会上讲话,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技术落后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组织领导下,有数百名著名科学家参加,历时数月,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并且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把规划付之实施。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论十大关系》中讨论党和非党的关系,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宣布不搞苏联那样的一党制,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要继续存在,发挥作用。关于对待反革命分子的问题,报告在肯定过去镇反、肃反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做出现在“还有反革命,但是已经大为减少”的估计,提出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和机关内部清查反革命分子要坚持在延安开始的“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周恩来7月在上海市党代表大会上讲话,强调“现在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应该是: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论十大关系》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表明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迈出了第一步,为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二  党的八大,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显示了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五十多个外国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一百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
  这次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二、八大的历史功绩
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了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会认真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大会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基本上是正确的,执行的结果也是成功的,但在年度计划的安排上,部分地发生过偏低或者偏高的缺点,造成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大会充分肯定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深入贯彻这个方针,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行建设,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大会决议指出:如果对凭借有利条件较快地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可能性估计不足,那就是保守主义的错误;如果不估计到各种客观限制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那就是冒险主义的错误。党必须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这两种错误倾向。大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三)大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进行了探索,初步提出了我国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