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寨被突破之后紧接着明光骑突飞猛进,从曲折的山路上杀向近在咫尺的中军营寨。许多在山岗上观战的人都认为,蓝方现在腹背受敌,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战况已经趋于明朗,很快蓝方就要在红方的进攻下全面崩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心情也更加紧张起来。

明光骑在冲至中军营不足百步之时,却不得不突然勒住战马,硬生生的停了下来。可即便如此,山上的观察使还是判定冲在前方的一百骑退出战斗。

“怎么回事?为何突然止步于此,还有……”老先生一脸不解的扭头问道。

那位年约四十许的议郎双眼放光,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妙哉!原来文将军早有防备!怪不得不怕骑兵从后方突袭中营……”

老先生急的抓耳挠腮,追问道:“妙在何处?你倒是说说啊!”

“呃,是这样的。文将军在中营和后营之间设了许多绊马索、陷坑等,不过毕竟是演武,不可能真的以此伤了将士,故此待其冲杀而来时便亮出号旗,所以骑兵才会突然勒马停步,只是按照规矩他们至少要损失一部分人马的。”议郎这会儿心情不错,便耐心的低声解释道。

至于为何心情不错,那是因为他虽姓韩,但与文家却有姻亲,立场上自然便偏向文聘。

第297章 袍泽安危竟不顾

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在如此狭窄的地形一旦停顿,其所拥有的冲击动能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反倒因为重甲之故变得行动迟缓,很容易变成寨墙后弓箭手的固定靶子。

如果是在冲锋之时,即便硬挨上一到两轮箭雨,明光骑也能利用速度优势很快冲杀到寨墙之下。相对简陋低矮的寨墙,与骑在战马上的骑兵相比便无法为守军提供很好的遮蔽掩护。只要明光骑能够控制住一段寨墙,穿插而来的飞熊军便能够迅速攻破中军营……

然而明光骑陷入绊马索和陷坑所组成的泥潭之中,又遭受到守军近距离的箭矢攻击,不得不向后寨退却。把中营这块硬骨头,交给飞熊军来啃。

赵云有些懊恼的兜转马头,下意识的抬头望向刘琮等人所在的山岗。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整个进攻陷入了混乱,而最为关键的刚才他下令停下时太过急切,使得有些骑手控制不住,或是摔落战马,或是互相碰撞,更严重的是数匹战马因此而受伤。

对于骑兵来说,铠甲斗具什么的都是其次,战马才是最为宝贵的。尤其是荆州本身并不产优良战马,最好的战马都是从西凉等地高价购入的。如今因为军演而受到损伤,赵云岂能不为之心疼?

此时已过了晌午,山岗上许多人都饿的肚子咕咕叫了。不过刘琮却恍若未觉,目光始终在山下各处梭巡。此次军演进行到现在,有出乎他意料之处,也有他早已想到地方。眼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他身旁的王粲已经根据他的口述记录了好几卷纸。

目前来看魏延的进攻思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飞熊军攻其弱点这是对的,但没有摸清楚中军营寨附近的防守情况便贸然以重骑兵冲击,很显然太急躁了些。若是先以步卒试探,必然会发现绊马索、陷坑的存在,即便不能加以破坏,也好过平白折损一百明光骑。最主要的是如此一来,进攻的节奏便被打断,丧失了主动权。

现在后寨中仍然有一半山越兵,如果他们能夺回后寨,势必会阻断明光骑和飞熊军的退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局面。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反倒是最为有利的。

且看魏延如何破解吧。刘琮心中暗道,他所希望看到的,是攻击方以水银泻地之势不断侵袭防守方,如同利刃一般一层层地将守方割得鲜血淋漓,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形成局部优势之后再一战而定,而不是像眼下这般虚实相间,突出奇兵施以致命一击的冒险打法。

不过刘琮也很清楚,这是每个将领因为性格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指挥风格。其实也不能完全说魏延这么打不对,毕竟在兵力上魏延的优势并不明显,如果按照刘琮所设想的进攻方式,将成为一场漫长而枯燥的拉锯战,不到最后一刻,是看不出精彩的。

仔细想想,其实刘琮自己用兵又何尝不是经常冒险呢?以不足万余人马死守宛城,吸引曹军重兵围攻,为在外围的甘宁等部制造机会,若是当时城破,哪儿还有今日?二战虎林以微弱兵力不断收缩退让,最终诱得孙权大军进入陆营,如果当时退却稍迟,很可能就被孙权给一锅端了。那时候自己可就成了经验包,又能上哪儿说理去?

若非有贾诩时常给自己提点,很多时候冒险的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直到在某个脆弱的环节断裂,或是因为某个小小的意外功亏一篑。

魏延在最不可能投入重兵的方向撒出了明光骑,却被文聘提前布置的绊马索和陷坑给坑了一把。这倒不是文聘对此早有预料,而是他性格稳重,思虑周密之故。

红方的进攻因此受阻,文聘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传令升起号旗,让阳范率领残部反扑,务必夺回后寨。紧接着,又派出机灵敏捷之辈,向阳范传达军令,若后寨一时难以夺回,可先于险要处阻击敌军。

紧接着,张泉所部长枪营自中军营和左营之间杀向明光骑,而斗阵营则向前寨退出的刀盾兵增援,“战场”上的形势变的愈发难以揣测。

山岗上的观察使们在紧张的注视,不时根据事先拟定的规则下令旗手打出旗帜,攻防双方“阵亡”的将士越来越多。

令刘琮感到欣慰的是,魏延在进攻受阻之后立即改变了战术,先是彻底扫清了后寨中的山越兵,同时让明光骑绕向右营,截断右营与中军营寨之间的联系。

而文聘也没闲着,在长枪营的掩护下,飞熊军并未能攻至中军寨墙附近,左营在打退了佯攻的红方将士后,抽调出一部分兵力,与斗阵营、刀盾兵一起向陷阵营反攻。

从蓝方的兵力调度来看,文聘显然是在增加防守的厚度,放弃前寨并没有让中军营陷入苦战,反倒使兵力更加集中,给红方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架起来了!架起来了!”有人望着右寨河水对岸上逐渐成型的霹雳车,激动的低声说道。

双方步骑在营中厮杀的时候,文聘便已经想到了此处,但他对此却有心无力。以目前的兵力而言,刚好能够在红方进攻时守住中军营,哪怕为此放弃左右两寨。然而霹雳车被运到河对岸之后,文聘却无法抽兵去突袭破坏。

如果后寨不是那么快就被红方攻破,他也许还有多余的兵力,可是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霹雳车高高耸立,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成最后的组装。

对于霹雳车的威力,文聘何尝不知?随着数架霹雳车发出轰然巨响,模拟投射,山岗上的号旗也冉冉升起。

刘琮看到此时,却脸色铁青,因为霹雳车发射时,陷阵营及飞熊军、明光骑仍然有近千人未能撤出营寨。这意味着如果是真正的战场上,这些将士将会和守军一起葬身于石弹之下。

“求胜心切可以理解,可置将士安危于不顾,又怎能成为统帅一方的大将?”刘琮的心中浮现出一层阴霾,目光不觉有些冰冷。实际上这些将士是完全有机会撤出来的,很显然霹雳车发射的时间,太早了些。

王粲因山下的欢呼声而没听清,不由扭头问道:“将军说什么?”

刘琮吐了口浊气,缓缓摇头说道:“传令,今日军演到此结束!”

胜负虽分,但刘琮的心情却变得很坏……

第298章 浴火重生非易事

为人主者喜怒不形于色,这是贾诩以前曾经常对刘琮说过的话。刘琮也经常以此来要求自己,所以方才的情绪流露只是刹那之间,便很快收摄心神,面上淡然看不出任何端倪。

不管刘琮从今日的军演中看出多少问题,山岗上的大部分人还是被这场军演深深的震撼了。如果说之前在城楼上观兵还只是看到了荆州军威武雄壮、铠甲鲜明刀枪雪亮的外在,那么通过这场模拟实战的演武,即便是不知兵的人也对荆州军的战力,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

下山时王累忧心忡忡,如果刘琮对益州并无觊觎之心也还罢了。可若是刘琮有了攻伐益州之念,以益州兵士如何当之?而演武之地选择在这样的山中,似乎有针对益州之嫌疑啊……

至于王朗倒是没有王累这种担心,他只是本能的感受到了荆州军的威胁,这样强大的武力却未能为朝廷所用,不能不让王朗感到遗憾。不过王朗也很清楚,如今刘琮坐拥三州之地,带甲十万,军力雄壮,是绝不会甘于人下的。

而与孙乾同行的数人,皆神色凝重,不时低声交谈着什么,孙乾笑咪咪的只管与荆州名士们攀谈,看他那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荆州人。

山下营寨很快便被各部将士整理恢复原状,毕竟只是模拟而已,谁会真刀真枪的厮杀?不过看将士们汗流浃背的样子,显然这场演武也是颇为辛苦的。胜利的红方将士喜逐颜开,落败的蓝方将士则有些闷闷不乐。身为军人,哪怕是在演武中失败,这滋味也是很不好受的。

因按照计划明后两天还有步骑对抗、野战遭遇等军演内容,所以刘琮并没有急于将参与军演的诸将召集起来,检讨得失,择定优劣。这些事要待整个军演结束之后才会进行,今日的失败者仍然有机会去获取胜利,今日的胜者还要在接下来的军演中继续证明自己。

看着营中排列整齐的帐篷间,升腾起徐徐炊烟,刘琮对贾诩说道:“兵者,凶器也。可这些年来,琮却已经习惯宿于戎帐,行于军旅。说来好笑,自江东返回襄阳后,起初那几天颇为不适,常常于夜半惊醒……”

“呵呵,老夫又何尝不是?”贾诩苦笑两声,捋着胡须,望着夕阳下余晖遍洒的营帐,喟然道:“天下纷争,无有宁日,军旅不兴者何以得存于世?老夫自宛城追随将军于将军麾下,于今亦有数载。将军英姿奋发,定荆州取江东,大业展布,宏图可期。然当今天下,枭雄纷立,逆贼横行,将军还需深自惕励,不可轻忽啊。”

刘琮颔首道:“先生教诲琮必铭记于心,不过这千疮百孔的天下,修修补补是不成的。非要将其打个稀巴烂,否则何以浴火重生?”

对于他这种决心,贾诩是从未怀疑的。刘琮在荆州,在江东,在交州所做的一切贾诩都参与其中,怎会不知刘琮的意图?汉室倾颓已成大势,而大势是不可阻挡的。那么刘琮想要“重生”的又是怎样的新生呢?老实说有些贾诩是看懂了,有些他仍然在观察,在揣摩。

在江东与世家大族合作,这一点贾诩是认同并且支持的。贾诩本就出身于武威世家,虽然相比之下远不如江东世家这么有名,但能够在年轻时便被举察孝廉为郎,又怎能没有世家大族背景?他少年时并不知名,唯有汉阳名士阎忠认为他异于常人,与众不同,谓其有良、平之奇。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谁会对一个山野间的寒门子弟如此推许?

时人若想为官,除了投军如伍之外,要进入官僚系统中一般是通过三个渠道:第一个,无定期的选举,后来就慢慢的废了,第二,特殊的选举,比如通译,匠作甚至乐师等等,第三定期选举,就是察举征辟制度。

然而察举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举的,一般是由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守主持。如此一来很容易舞弊,如果做了几个地方的二千石,就门生故吏遍天下了,逼得朝廷不得不在察举之后又以补充考试的方式来堵漏。

否则也不会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鸡。”这样对察举征辟制度极尽讽刺的诗歌出现了。

可若是废除这种制度呢?废除容易,朝廷一道诏令就可,然后谁来当官,谁是人才又怎么断定如何区分呢?

其实这都是如今读书的机会实在是太难以获得而造成的。何况以经传为核心的儒家教育考试系统,经济和时间成本十分高昂。但是,如果你投胎投的好,出生在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就成为一个朝廷官员,而且有钱有势,如果做到二千石,就有资格察举。你察举我儿子,我察举你孙子,慢慢的就变成了变相的世袭,知识和官职的捆绑世袭,世家也就出现并且在如今这个乱世,成为一股绝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当然世家的出现并非是在如今才有,当年光武帝起家,正是靠着这个群体才得搞定王莽,迎娶阴丽华,成为人生大赢家的。而这个群体也随之成为里历史舞台的主角。他们把持官场,甚至行废立之事,将皇权玩弄于股掌之上。虽然大部分飞扬跋扈的主角下场凄惨,但世家集团却始终屹立不倒甚至愈加壮大。

不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说着玩的吗?袁绍当初也曾干过立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