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01-针灸甲乙经-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属性:肾出涌泉。涌泉者,水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 
出也,为井。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然谷者,火也。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留也,为荥。 
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刺之多见血,使人立饥欲食。 
太溪者,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 
留七呼,灸三壮。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别走太阳足少阴络,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 
水热穴论注云∶在内踝后。刺腰痛论注云∶在足跟后街中,动脉应手。) 
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刺入四分,留六呼,灸三壮。 
水泉,足少阴 ,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内踝下,刺入四分,灸五壮。 
复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行也,为 
经。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五壮。(刺腰痛论注云∶在内踝上二寸动脉。)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 。刺入四分,留三呼,灸 
三壮。 
筑宾,阴维之 ,在足内踝上 分中,刺入三分,灸五壮。(刺腰痛论注云∶在 
内踝后。) 
阴谷者,水也。在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足少阴 
脉之所入也,为合。刺入四分,灸三壮。 

卷三诸穴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属性:胃出厉兑,厉兑者,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壮。 
内庭者,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留也,为荥。刺入三分,留二 
十呼,(气穴论注云∶留十呼)灸三壮。 
陷谷者木也。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者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脉之所注也,为 
俞。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冲阳,一名会原,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骨三寸,足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 
。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解溪者,火也。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五分 
,留五呼,灸三壮。(气穴论注云二寸五分,刺疟论注云三寸五分。) 
丰隆,足阳明络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者中,别走太阴者,刺入三分, 
灸三壮。 
巨虚下廉,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刺入三分,灸三壮。(气穴论注云∶ 
足阳明脉气所发。) 
条口,在下廉上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三壮。 
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肠合,在三里下三寸,刺入八分,灸三壮。(气穴论注云∶ 
在犊鼻下六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三里,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足阳明脉气所入也,为合。刺入一寸五分,留 
七呼,灸三壮。(《素问》云∶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 
犊鼻,在膝下 上侠解大筋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六分,灸三壮。 
梁丘,足阳明 ,在膝上二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 
七呼,禁不可灸。(刺腰痛论注云∶伏兔下陷者中,灸三壮。)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髀关,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刺入六分,灸三壮。 

卷三诸穴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属性:胆出于窍阴。窍阴者,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少阳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留三呼。(气穴论注作一呼)灸三壮。 
侠溪者,水也。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本节前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溜也,为荥。刺 
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地五会,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刺入三分,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 
。 
临泣者,木也。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去侠溪一寸五分,足少阳脉之所注也, 
为俞。刺入二分,灸三壮。 
丘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临泣一寸,足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五分, 
留七呼,灸三壮。 
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刺入六分,留七呼 
,灸五壮。 
光明,足少阳络,在足外踝上五寸,别走厥阴者,刺入六分,留七呼 
(骨空论注云∶刺入七分,留十呼),灸三壮。 
外丘,足少阳 ,少阳所生,在外踝上七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阳辅者,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气穴论注无四寸二字)辅骨前,绝骨端,如 
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阳交,一名别阳,一名足 ,阳维之 ,在内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间,刺入六 
分,留七呼,灸三壮。 
阳陵泉者,土也。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刺入六 
分,留十呼,灸三壮。 
阳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者中,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中犊,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者中,足少阳脉气所发也,刺入五分,留七呼 
,灸五壮。 
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阳脉气所发,刺入一寸,留二十呼, 
灸五十壮。(气穴论注云∶髀枢后,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灸三壮) 

卷三诸穴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属性: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五壮。 
通谷者,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溜也,为荥。刺入二分, 
留五呼。 
束骨者,木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 
灸三壮。(气穴论注云∶本节后赤白肉际。)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 
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申脉,阳跷所生也,在足外踝下(刺腰痛论注云∶外踝下五分)陷者中,容爪甲许,刺入 
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金门,在足太阳 一空,在足外踝下,一名关梁,阳维所别属也,刺入三分,灸三壮。 
仆参,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者中(刺腰痛论注云∶陷者中细脉动应手),拱足得之, 
足 
跗阳(气穴论注作付阳),阳跷之 ,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刺入 
六分,留七呼,灸三壮。 
飞扬,一名厥阳,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太阳络,别走少阴者,刺入三分,灸三壮。 
承山,一名鱼腹,一名肉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刺入七分,灸三壮。 
承筋,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 
刺,灸三壮。(刺腰痛论注云∶在 中央。) 
合阳,在膝约文中央下二寸,刺入六分,灸五壮。 
委中者,土也。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足太阳脉气之所入也,为合。刺入五分,留七 
呼,灸三壮。(《素问》骨空论注云∶ 谓膝解之后,曲脚之中,背面取之。刺腰痛论 
注云∶在膝后屈处。) 
昆仑,火也。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 
五分,留十呼,灸三壮。 
委阳,三焦下辅俞也,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承扶下六寸, 
此足太阳之别络也,刺入七分,留五呼,灸三壮,屈身而取之。 
浮 ,在委阳上一寸,屈膝得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殷门,在肉 下六寸,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承扶,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肿上约文中,刺入二寸,留七 
呼,灸三壮。 
欲令灸发者,灸履HT (音遍)熨之,三日即发。 

卷四
经脉第一(上)
属性:雷公问曰∶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其所谓,敢问约之奈何?黄帝答曰∶寸口主内, 
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者,如 
是者名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少阳,再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盛则 
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取之分肉,代则 
取之血络,且饮以药,陷下者则从而灸之,不盛不虚者,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 
名曰外格。外格者,且大且数。则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寸 
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厥阴,再倍病于少阴。盛则胀满,寒则食不消化,虚则热中出糜 
,少气溺色变,紧则为痛痹,代则乍寒乍热,下热上寒(《太素》作代则乍痛乍止)。盛则 
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之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太素》作泄字)之,陷下者 
则从而灸之。陷下者,其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则血寒,故宜灸。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 
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则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 
脏腑之病,通其荥俞,乃可传于大数。大曰盛则从泻,小曰虚则从补。紧则从灸刺之,且饮 
药。陷下则从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用灸刺。脉急则引,脉代 
(一本作脉大以弱)则欲安静,无劳用力。 
黄帝问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何如?岐伯对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 
者,病益甚在中;人迎脉大紧以浮者,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而滑者病日进,人迎沉 
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而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病日进在外。 
脉之浮沉及人迎与气口气大小齐等者,其病难已。病在脏,沉而大者其病易已,以小为逆 
;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紧者伤于寒,脉口盛紧者伤于食。其脉滑大以代而 
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存,此阳之并也,可变而已。曰∶平人何如?曰∶人一 
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疑误)以太息,名曰平人。平人者,不 
病也。常以不病之人,以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 
一动者,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素》作脉涩 
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人常禀气于胃,脉以胃气 
为本,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矣。 
四十动而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而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而一代者三脏无气, 
十动而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而一代者五脏无气,与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 
而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也。与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心脉来,累累然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累累(《素》作喘喘)连属,其中微曲 
曰病,前钩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肺脉来,厌厌聂聂,如循(《素问》作落)榆叶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如 
物之浮,如风吹毛曰死。 
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益劲, 
如新张弓弦曰死。 
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足践地曰平。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病。坚锐如鸟之喙, 
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死。 
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坚曰平。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病。发如夺索,辟辟 
如弹石曰死。 
脾脉虚浮似肺,肾脉小浮似脾,肝脉急沉散似肾。 
曰∶见真脏曰死,何也?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脏气者,皆不能自致 
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能至于手太阴。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故邪气胜 
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 
,故曰死。 
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始生也。故其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 
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满(一作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 
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其气 
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身 
热而骨痛(一作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秋脉,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