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01-针灸甲乙经-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夺也,草干
而死。脉至如丛棘(《素》作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
脉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
,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
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
日而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是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花生而死。脉至如颓土之
状,按之不足,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见黑白,累发而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
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气予不足也,水冻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
五脏寒热(《素》作菀热),寒热独并于肾,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着
(《素》作不直)手,丸滑不着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
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卷四
病形脉诊第二(上)
属性:黄帝问曰∶邪气之中人奈何?高下有度乎?岐伯对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
,湿中之;中于阴则留腑,中于阳则留脏。曰∶阴之与阳,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
贯也,如环之无端。夫邪之中人也,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曰∶诸阳
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首则下阳
明,中于面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中于阴者,常从臂
始。夫臂与 ,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于其阴也。曰∶此故伤其脏
乎?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容,故还之于
腑。是故阳中则留于经,阴中则留于腑。曰∶邪之中脏者奈何?曰∶恐惧忧愁则伤心。形寒
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
气上而不能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
,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曰∶五脏之中风奈何?曰∶阴阳俱相感,邪乃得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
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
而为臭,其浊气下出于胃而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
大热甚,寒不能胜之也。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其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
,若存若亡,有形无形,莫知其情。夫色脉与尺之皮肤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
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根死则叶枯矣。故色青者其脉弦,色赤者其脉钩,色黄者其
脉代,色白者其脉毛,色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则死矣;得
相生之脉则病已矣。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
别也。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形定矣。曰∶调之何如?
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
者,尺之皮肤亦大;脉沉者,尺之皮肤亦沉;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
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
,可以为上工,十全其九;行二者为中工,十全其七;行一者为下工,十全其六。尺肤温
(一作滑)以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也。安卧脱肉者,寒热也(一本下作不治)。
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鳞者,水 饮也。尺肤寒甚脉急(一作小)者,泄少气
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一作病且出)也。尺肤烧炙人手(
一作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持之而热者,亦寒热也。尺肤炬然热,人
迎大者,当夺血也。尺坚大脉小甚则少气, 有加者,立死(《脉经》云∶尺紧于
人迎者少气)。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
廉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手所独热者,腰以上(一作下)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
掌中热者,腹中热也。掌中寒者,腹中寒也。鱼际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也。
曰∶人有尺肤缓甚(一云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曰∶此所谓狐(狐,《素问》作
疹)筋。狐筋者,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卷四
病形脉诊第二(下)
属性:黄帝问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岐伯对曰∶心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
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时唾血。大甚为喉
;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少
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经络有阳维阴维)厥,耳鸣癫疾。
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
,微缓为痿 偏风,头以下汗出不止。大甚为颈肿;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小甚
为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 (一作漏)
,在颈支腋之间,下不胜其上,甚能善酸。
肝脉急甚为恶言(一作忘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履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
。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涩为螈 挛筋。
脾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鬲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
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大甚为击仆;微大为疝气,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
;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癃;微滑为虫毒 蝎腹热。涩甚为肠 (一作溃);微涩为内溃
,多下脓血。
肾脉急甚为骨痿癫疾;微急为奔豚沉厥,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泄
。洞泄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
,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痈 (一作癃 );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
,起则目无所见,视黑丸。涩甚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沉痔。
曰∶病亦有甚变(一作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
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而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而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
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
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
,已发针,疾按其 ,无令出血,以和其诸脉;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
调之以甘药。
曰∶五脏六腑之气,荥俞所入为合,今何道从入,入安从道?曰∶此阳明之别入于内,
属于腑者也。曰荥俞与合,各有名乎?曰∶荥俞治外脏,经合治内腑。曰∶治内腑奈何?
曰∶取之于合。合各有名乎?曰∶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
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按大肠合于曲池,小肠
合于小海,三焦合于天井,今此不同者,古之别法也。又详巨虚上廉乃足阳明与小肠相
合之穴也。与胃合三里,膀胱合委中,胆合阳陵泉,以脉之所入为合不同。三焦合委阳。委
阳者,乃三焦下辅 也,亦未见有为合之说)。曰∶取之奈何?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
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取之;委中者,屈膝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立竖膝予之
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诸外经者,揄伸而取之。
曰∶愿闻六腑之病?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之上,脉坚若
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卷四
三部九候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何谓三部?岐伯对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
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
手太阴;中部地,手阳明;中部人,手少阴。下部天,足厥阴;下部地,足少阴;下部人,
足太阴。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
,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此三部者,三而
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
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曰∶以候奈何?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曰∶决死生奈何?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
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
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曰∶
何以知病之所在?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
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于左足上去踝五寸而按之,以右手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
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
应者死。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代脉而钩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
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
其腑脏,以知生死之期。必先知经脉而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邪(《素问》无
邪字)胜,死也。足太阳之气绝者,其足不可以屈伸,死必戴眼。曰∶冬阴夏阳奈何?曰∶九
候之脉皆
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数乍疏
,乍迟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者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顺者不
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
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素问》下有各字)
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不往不来者
(《素问》作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曰∶其可治者奈何?曰∶经病者治其经,络病者
治其络(《素问》二络上有孙字),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
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顺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通其气。瞳子
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卷五
针灸禁忌第一(上)
属性: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
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
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萁气少
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
皮肤。又曰∶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春气在经脉。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
∶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
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
,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
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