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医药史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肿块、虫兽咬伤、疥疮、皮肤病。还有五官科疾病、药物中毒、酒醉、误吞异物、
突发等。症状的叙述则有咳嗽、中风、水肿、黄疸、腰痛、眩晕等等。全书记载的
疾病种类很多,内容颇为丰富,可以说几乎包括临床医学各科。
对结核病症状的多样性,《肘後备急方》描述得很翔实。书中说患者往往有畏
寒发热,时日颇长,精神恍惚不宁,闷闷不乐,浑身感到不适但却察觉不出何处明
显的痛苦;饮食乏味,四肢无力。这些症状往往长年累月,逐渐地出现全身迟钝、
衰弱以至死亡。并且指出这种有相当大的传梁病,甚至引起全家传染造成“灭门”
的严重後果。书中还说到,过度劳累,或者大病後尚未复原之时,均易诱发引起结
核病。
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症状,《肘後备急方》最早对它作了详细地描述。书中
说其症状为头面部与四肢发出豌豆大小的疱疹,短期内即蔓延到全身,疱内有“白
浆”,疱随时会破随时又会发出新的。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多引致死亡。若医治
好,患者的面部出现紫黑色瘢痕,经过一年,颜色才渐消退。
对于脚气病,《肘後备急方》记载说岭南人更多罹患,其症状为最初微微感到
下肢疼痛麻木,或两小腿微肿,或走路、站立时感到脚软无力,或小腹感觉有些迟
钝。有一种脚气病表现为小腹肿胀的往往会引起死亡。这表明当时已认识到心脏型
脚气病的严重症候。对于脚气病的治疗,《肘後方》记载了用大豆、小豆、牛奶等
组成的方剂,现在我们知道,这几种食物所含的维生素乙,是比较容易被人体所吸
收的。上述这些正确的记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
《肘後备急方》对麻疯病症状的描述,也是很具体。说开始时皮肤的感觉渐渐
变得不灵敏、或者皮肤上感到有虫爬行一样的发痒,或出现赤黑色的皮肤。指出它
的後果是严重的,书中已有对麻疯病人隔离的记载。
对疾病的诊断,《肘後备急方》记载了黄疸患者的诊断依据。说这种病人开始
为眼白“巩膜”发黄,逐渐地面部及全身都泛黄,提出还可借助检查小便来确诊,
方法是让患者小便解在白纸上,纸会产生黄颜色。此外,还介绍了用手指检查小腿
浮肿的方法,说“按之没指”——手指按在浮肿处,局部会出现凹陷。
我国医学注重预防,这在《肘後备急方》中也有反映,例如在发生疾病流行之
年,主张全家人每月定期服药预防。
水肿与腹水病人的饮食需“忌盐”,这在现在来说,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早在
《肘後备急方》里已提出了水肿、腹水病人“勿食盐”的主张。并且提出要“常食
小豆饭、饮小豆汁、鲜鱼佳也。”还介绍了羊肉、胡燕、鸭子、蛋黄等富于营养价
值的食物。
对于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针灸、按摩之外,《肘後方》里还介绍了冷敷、热
敷、水疗等方法。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古代好些中医文献资料,其中有些中医文献
後已散佚,因此这本古代的“临床诊疗手册”,从存保古代一些宝贵的资料来说,
也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肘後备急方》比较注意当时行之有效的经验,书名不冠以“黄帝”、“神农
”等字样。作者在自序里说:“世俗苦于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恐见此方无黄帝、
仓公、和鹊、逾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强乎!”这是作者对一些“厚古薄今”者
的感叹和批评。当然,限于当时的环境困素,书中也存有错误的内容,然而,其成
就还是主要的。
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白内障眼病施行的一项手术。白内患者接
受这项手术後,一般能重见天日。我国医学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这项手术,这
在世界眼科史上不能不说是先进的。
白居易的眼病
“案上漫铺龙树,合中虚贮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後即患眼疾
。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著准
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来刮除眼
中的障翳。唐代的另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也有提到金针拔障术的。如杜甫诗
句“金篦空刮眼,镜像未离铨。”唐文学家兼哲学家刘禹锡《赠婆门僧人》诗:“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以上证明金针拔障术在唐
代已相当流传了。
金针拔障术的源流
“金针拔障术”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大师王焘的《外台秘要》(西元七五二年)
一书中。《外台秘要》对白内障各期症状都有简单扼要的描述:白内障眼病初起时
,患者“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缓慢,“渐
渐不明,久历年岁,逐致失明。”关于此病的鉴别症状,白内障患者除视力变化外
,眼与头部的感觉“不痛不痒”。眼部检查,发现“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
其障,作青白色”。书中对白内障与眼底病也进行了鉴别,指出眼底病“外形不异
,只不见物而已”,或“眼中一无所见”,即眼中没有青白色的内障。白内障患者
虽不辨物,猷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知道白内障後期,患者虽不能辨别人物,
但仍有光感。治疗方法,白内障後期,“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後,豁然开去而见
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王焘《外台秘要》所载的眼科疾病,系吸取晋唐以来各家内容,其中包括谢道
人所撰的《天竺经》。据《外台秘要》《天竺经论眼序》注文:“陇上道人撰,俗
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据考证,“胡僧”是印度僧人,故认为“金针
拔障术”是印度传来的一种眼科手术。白居易所阅的《龙树论》,可能是随佛教传
来的印度医药文献。但从现存《医方类聚》引辑的《龙树菩萨眼论》以及宋代《太
平圣惠方》的内容来看,却看不到印度医学的内容,主要属于我国传统的医理,由
此推测,印度传来的眼科已被我国医学所融化,并通过我国医学家的临床,改良再
创新。
隋唐以後的医学书籍,有关金针拔障术的记载越来越细致,表明我国医家在临
床中获得了更为具体的经验。
宋代又出现了一本题名为《龙木论》(或称《龙目论》)的眼科专著。此书可
能就是白居易参阅的《龙树论》,因避英宗讳(英宗名曙,树与曙同音),改名《
龙木论》。此书经转辗传抄增补,至宋代改编,成为目前的传本。宋代太医局将《
龙木论》列为医师必读之书,可见此书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于各型白内障“老年性
、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的病因、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白内障眼病的
检查、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後的准备、手术方法、术後护理等,
也均作了确切的论述,至今仍有理论价值。
明代,我国医学文献中又出现了一本名叫《银海精微》的眼科专著。书中对金
针拔障术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外,明王肯堂的《证论准绳》(一六零二年)
、明末清初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一六四四年)、清张璐的《张氏医通》(一六
九五年)以及吴谦等集体编撰的《医宗金鉴》(一七四二年)等书,均对金针拔障
术有介绍。
张璐之子张飞畴为十七世纪眼科家,在《张氏医通》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
出了宝贵意见,附有七个病案报告。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过梁针”手法,即医生给
患者左眼施行手术时,可用右手操作;右眼手术时,则用左手操作。如左手操作不
习惯,可用右手由患者内侧角膜缘外进针,但手和拔障针要横越鼻梁,故称“过梁
针”。书中提到有的患者由于鼻梁高耸,影响手指进针,因此认为做这一手术的医
生最好能学会两手均能操作。尤为可贵的是书中提出:“凡初习针时,不得以人目
轻试,宜针羊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可见他在进行这项手术时,不仅认真负
责,而且具有严肃的求真态度。
金针拔障术“八法”
十八世纪,我国的金针拔障术已取得相当成熟的经验。眼科学家黄庭镜集前人
的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目经大成》一书,这是我国古代眼科学的一
本总结性著作。书中将金针拔障术的操作方法归纳为八个步骤,称为金针拔障术“
八法”。“八法”的步骤如下:
(一)“审机”:指病人手术时采取的体位,先用冷水清洗,医生如何拿针及
固定手术眼等方法。
(二)“点睛”:指选定进针的部位,在“风轮与外眦相半正中插入”,进针
的方向、手法等。
(三)“射腹”:指进针後将针柄向颞侧倾斜,使针头进入虹膜之後,晶状体
之前的部位。
(四)“探骊”:指针头继续前进,使针经过虹膜之後、晶状体之前,继续进
针指向瞳孔。
(五)“扰海”:指拔障针到达瞳孔将整个白内障拔下。
(六)“卷帘”:指白内障落後,如又浮起,则需要再度拔落,使白内障拔落
到下方,不再浮起为止。
(七)“圆镜”:指白内障拔落後,停针在瞳孔中央,检查瞳孔是否正圆、明
亮,被拔下的白内障位置是否合适,问患者是否能看见人,物。
(八)“完壁”:指手术告毕,缓缓将针抽出一半,稍待片刻,“切莫缓在半
日,急于一刻”,以观察内障是否复位,然後再全部出针。
“八法”所归纳的操作步骤,是合乎科学原理的。关于进针的部位,规定在“
风轮与外眦半中插入”,即是在角膜与外眦之中点,相当于角膜外缘四、五毫米处
。我国医务工作者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证明这个进针部位是安全区。因为这
个部位血管极少,加上这里有较多的睫状肌,手术切开後切口两端的肌肉挛缩,可
以压迫血管,使之止血。另一方面,手术後两断肌肉分开後各自愈合,如病人因各
种原因需要作第二次手术时,可以在任何那一天,从原切口处进针,不易发生出血
,且手术後反应亦轻。由于针拔术操作时间短,术後愈合快,不需严格卧床,因此
深受患者欢迎。
我国的眼科手术并不是八、九世纪才有的。据《晋书》记载,华陀曾用割治法
治疗景王的目疾。《晋书》又记载司马师割除目瘤的事迹。唐代赵嶙(王字旁)的
《因话录》中,记载扬州一位名叫谈简的医师,曾经为相国崔慎割除左眼的赘疣。
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割除眼部肿瘤已非一般手术。可见我国医学家早就向眼睛这一
禁区开刀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曾介绍翼状□(上奴下肉)肉的割治法,
指出这项手术应从□肉的颈部(指□肉体部与头部之间,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
入手,用钩针钩起後切除。《龙木论》又提出:“割了以火烫,令断其势,即不再
生”,这无疑是很合理的手术方法。历代眼科书中所载的钩、割、针、镰法,都是
眼科手术的方法。可见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眼病的手术疗法,已经积累有丰富的
经验了。
唐代医学巨著《千金方》和《外台秘要》
西元七世纪的唐代,有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及医药著作相继问世。其中最有代
表性,对後世影响最大的医学书籍,当首推孙思邈的《千金方》及王焘的《外台秘
要》。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土原])人,生于隋
文帝开皇元年(西元五八一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西元六八二年),年一零
二岁。这位具有八十余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家,从小就勤学苦读,博览群书。七岁
便能日诵千言,二十岁时已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了。自从他踏进了医学宝库的大门
以後,便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医学事业。他敢于实验,勇于探索,并善于向民众
学习,在行医的同时,孙思邈还对唐以前的酒学资料进汇编、研究,并结合自己数
十年的临床心得体会,先後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各三十卷
(统称《千金方》),可以说是集唐以前我国医学的大成。
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