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宝路天行-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是是。”吴晨赶紧收敛心神,不过神情中还是免不了有一丝狂喜,弱弱的问道:“师父,您就没有一点激动?”

“什么话嘛!这种稀世之宝,怎么能不激动!”刘老终于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无聊!”吴晨见他一脸的得意,哪里有半分德高望重的赶脚。不过刘老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此稀世之宝,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371章随候珠(二)

对于隋侯珠,这种与和氏璧齐名的“至宝”,那已经不能简单用国宝称之了!吴晨之所以从来就没往这方面想,一来是因为自己无法探知它的年代,二来史上有关随侯珠的记载历来神秘,都不像是真实存在的物件。

最早有关隋侯珠的记载,应该见于《庄子》与《韩非子》两书、而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便对秦始皇这么说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

就算是向来批判“侈乐”,认为富国不在多求珍宝异物而在人才多多的墨家看来,隋侯珠也是世之稀宝,在《墨子?珠璧》中提到过:“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

古人向来将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可见其珍贵!

可以这么说,如果对国宝文物进行排名的话,随和二宝再加上传国玉玺,绝对名列前三甲!

可惜的是,这三件绝世珍品都流逝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后人只能从文献的字里行间之中体会一下其光彩。而现在,随侯珠竟然出现在这里,怎么能不让这师徒二人欣喜若狂呢?

“咳咳,不是,我说师父啊,您老上次怎么不早说呢!”吴晨原本以为是夜明珠,这已经是难得之极,没想到却是这传说中的物件,喜出望外之下,都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话!当时我也只是疑惑而已!”刘老瞪了他一眼,这种重宝,哪里能随便就说!“就为了你这个,我可没少废功夫!”

原来当日刘老手下这珠子之后,等吴晨回去,他便独自一人研究了一番,越看越像是传说中的随候珠!激动之下,翻出鬼谷会历代流传下来的独家秘籍《宝路》之中,便有对历朝历代国宝重器的详细记载,包括一些已经失传或者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宝物。

在先秦一部之中,便有关于此珠的记录,“隋县差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以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径盈寸,纯黑,而夜有光明,可以烛室,故谓‘隋侯珠’,亦曰‘蛇灵珠’,又曰‘明月珠’。”

这个神奇的记载,倒是跟其它文献中,有关“随侯珠”的传说颇有些相似。

比如在《淮南子》中,便有“随侯出,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后蛇于夜中衔大珠以报,因曰随侯珠,盖明月珠也。”的记载。

而刘向的《说苑》的记载略有不同:“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去。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纯白而有光,因号随珠。”

明知州王纳《言随珠堂记》中云:随侯救蛇,楚而得珠,其言楚者不知何本。至旧志有蛇衔珠吐于堂外曰:‘我龙王子也,感君活命,以来报德。’随侯得珠进于楚王。其得珠进楚王事又不知何出,且蛇作人言益怪。”

这些文献吴晨也是通读过的,就连自家的《宝路》他也是通读了一遍,存在脑海之中了,边听刘老说着边检索回忆,发现,历代对于随侯珠来历的记载,惊人的一致!

“等等,师父,这记载中随候珠的特征,似乎有些不一致。”

鉴定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吴晨很快就抓住了破绽!在《宝路》跟《说苑》中的,有关珠子的特性描述中,一个纯黑一个纯白,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视觉效果,完全不可能搞混了。

“黑白也并非完全不分。”刘老说着指了指光源处,“你现在看看,是什么颜色?”

自从上次让这珠子给闪晕了过去之后,吴晨便一直心有余悸,不太敢直视此物,此刻再看,整个珠子笼罩在一片幽幽的白光之中,皓如圆月,朦胧之中,洁白无暇,跟在日光之下那黑黝黝的外表全然无关,要不是亲眼目睹,还真不敢相信这两者竟是同一个东西!

“此物发光是为纯白、不发光之时为纯黑,黑白之间,阴阳流动,绝非夜明珠那么简单。”刘老见吴晨目瞪口呆的,微微叹了一口气,还是年轻啊,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想像的。

“不是夜明珠?那是什么?”吴晨微看着刘老,突然发现老人家的脸色有些凝重,这是极为少见的。

先秦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理念跟使命,鬼谷会其实也是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刘老现在还不想告诉吴晨,事情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来。现在他只停留在就物论物的阶段,有关这颗随候珠的一些秘闻,还不能透露给这小子,只能适当的点一点,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有关此珠的来历,虽然大都记载都托身与“蛇”或者“龙子”报恩,但是在《淮南子》中有那么半句话,“龙自天来”却是关键,只可惜看起来,吴晨这小子还没注意到。

也罢!因缘际会,强求不得,悟到那就算那吧,吴晨没有关注这方面,对他来说未曾不是一件幸事!

刘老心里闪念之间,原本有些严肃的表情,突然消失不见,又回复了只有在吴晨面前才会展露出来的老顽童嘴脸:“从广义上来说,这也还算是夜明珠,只要在夜晚会发光的,不就是夜明珠么?哈哈。”

这也变得太快了吧,吴晨被刘老这变脸弄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老人家貌似也没有说错。他大舅二舅都是他舅,白炽节能led,都是灯泡。

果然,刘老继续说道:“之前我也见过明万历年间有所记载的夜明珠,比这个小多了,光泽完全无法相比。更重要的是,两者的成分完全不一样。”

历来夜明珠的说法又多种,不外乎一是荧光石或者金刚石等矿物、二是珍珠等生物衍生物;但是这颗“随候珠”却比较独特,从质地看,坚硬如石,入手微沉,有矿物的特征,但是表面纹路细腻,通体暗黑发紫,隐隐间有细微的“气场”流动,却是有些植物的特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生成的。

“此外,还有一点比较特殊,如果是矿物,多少总会有辐射,但是这一颗我拿会京城,测过了,一点辐射都没有……”

没有辐射?吴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下来,他之前见是发光,隐隐有些担忧,如果有辐射,送给黄晓琳,那不是害了她?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372章治玉渊源

“你不觉得奇怪?”刘老见吴晨一脸轻松,完全没有自己意想中的惊诧。

没有就没有嘛,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吴晨挠了挠后脑勺,掩饰了自己的走神。

“孺子不可教也!”刘老摇了摇头,真要给这小子给气死了!“光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辐射!但是,这颗珠子发出的光,却一点辐射都测不出来,甚至不能分解出光谱,你说奇不奇怪?!”

“呃,好奇怪哦!”吴晨答得一脸的痴呆,跟刘老呆一起久了,两人的智商情商都有急剧下降到儿童水平的趋势。

此刻,他是真心没往心里去,只要确保是低碳绿色无辐射就行,一想到黄晓琳笑颜如花,心里就美滋滋的呢!哪里还管得了刘老这个那个的“提点”。

不过,很快他心里就有一丝不安,“师父?您回京城啦?”

“嗯!”刘老点了点头,为了这颗珠子,他是回去了一趟,邀请了博物馆馆长欧阳跟顶级珠宝专家林老太太一起研究了几天,这都是目前国内的泰斗了,又是刘老的挚友,最后的结论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随候珠重新问世了!

“真是幸苦您啦!”吴晨真心的感激涕零啊,刘老这个年纪,宜静不宜动,专门回了趟京城,足见他对此事的看重!虽然乘坐的是军用专机,但是来回奔波,也是够呛的。“我给您捏捏吧。”

“那是!”刘老一点都不客气,居功得很!挥了挥手,顺带打击了一下吴晨:“不用捏啦,就你那三两手劲,没感觉!唉,别看我这把年纪了,照样一巴掌拍得你满地找牙,你信不信?”

“我能不信么?”吴晨瞪了得意洋洋的刘老一样,咱能不能不要这么野蛮,这哪里像是个做过封疆大吏、中央领导的老人家,完全一土匪习性嘛,真以为回到解放前了?

“信就好!你不想学这五禽戏没关系,有空多跟小铁学学,别在外面被人打了,哭着鼻子回来!”刘老嘿嘿一笑,“对了,小孔那个也不错,你们整天混一起,谦虚点,多向人家讨教。”

“知道啦!”吴晨越听越不是滋味,这是在训学龄前儿童呢!孔四那个****佬,怎么比?自己倒是像学来着,天天让自己晚上站桩,都快郁闷死了。

“师父,咱们还是说点正事吧!”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吴晨心里有一丝强烈的不安,随候珠这等上古珍宝,一旦面世,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可想而知。而这种轰动的背后,又会隐藏多少股潜流,各种势力,只怕不是自己能够抵挡得住的。

刘老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会示之以人呢!该不会是替自己捐了吧?这种宝物,最安全自然是放在故宫博物院了,以国家名义收藏,就算有人觊觎,也得掂量掂量!

他越想越觉得不靠谱,眼巴巴的望着刘老,这可是已经送给您徒媳的礼物,该不会要您的爱徒回去跪键盘吧?

“瞧你就这点出息!”刘老牛逼哄哄的挥了挥手,这会他倒是没有替吴晨做主,给“国家做贡献了”。

至于保密,他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所邀之人,都是泰斗级别,而且也是生死可依的挚友,不用担心这个消息会泄露出去。

不过话说回来,吴晨如何妥善保管,却是个大问题,刘老自然是要嘱咐一番。这师徒两人倒是想到了一处。

吴晨听了刘老的话,心里大定,只要没有捐出去便好!

“您老要喜欢,就先放您这里把玩吧。”吴晨见刘老对这随候珠有些爱不舍手,难得还有老头稀罕的物件,便替黄晓琳给做了主。

要说起来,除了这一个随候珠之外,孔四那里正经的还有一把上古神器—太阿古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藏的,貌似自从凤凰山上下来之后就再没见过,这哥们该不会是弄丢了吧?

“嗯。”刘老也不客气,点了点头,这随候珠还有太多未解之处,他正想慢慢研究一番呢。

收拾妥当,重新开灯之后,吴晨才记起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便问刘老有没有认识比较好的玉雕大师?最好是能够聘请过来的,中孚珠宝那边缺这样的镇场人物。

对于他们几个小子合伙开了中孚珠宝这件事,刘老是早就知道的,吴晨还让他题匾来着呢,自家师父不用白不用,天行居、格古斋、中孚珠宝,可都是用的刘老的字!

说到雕刻大师,刘老倒是认识一些个,不过这些人大都年纪跟他相仿,就算是略微小一些的,也都有田老那个年纪了,功成名就、有家有业的,也不会再出来做事了。更何况,与他交好的大师,大都是北派的,让人家抛家舍业的跑到这广府来,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呢。虽然自己出面的话,对方还是会卖自己面子,不过都这个岁数了,刘老也不想去勉强别人。

“咱也不用找大师了,就是徒子徒孙也成,只要技艺过得去,人品又可以的就行。”吴晨也知道这个道理,无奈人才难得,自己又没有什么资源,便说道:“北边儿的不方便过来,咱就找南边的呗。”

雕工作为玉器鉴别的重要依据,吴晨自然是必须学的,虽然手艺一点都没有实操过,不过对各种派别跟业内名师的特征,可记了不老少,这些都是基本功,如果说一个人连常见的大师雕刻手法都不清楚,却自称玉器鉴定专家,只怕会笑死人。

我国治玉工艺源远流长,大约60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会用水晶、玛瑙蛇纹石等,打制片状的旧石器,再往后,治玉工艺逐渐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玉器手工业也开始慢慢的萌芽。

在六千年前,随着原始砣机的出现,玉器就有了钻孔、镂空及琢磨等工艺,玉器制作渐渐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出现明显的时代工艺,也就是后人在鉴别古玉时所谓的“时代特征”,比如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铜砣机,玉器体薄饰细阴线几何纹,商代多用阴线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状,刻饰简单、钢劲。

到了春秋战国,玉器以剔地隐起手法见长,碾锋劲锐,这与普遍使用铁砣和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秦汉玉匠往往采用舍弃细节、钢柔相济的粗线条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韵与气势。

隋唐至宋辽金,碾玉高登的出现和推广对玉器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