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这些〃野蛮人〃的破坏之后,罗马帝国元气大伤。帝国的领土只剩下意大利一地。连年的战争耗尽了帝国的资源,西罗马皇帝为了维持统治,招募日耳曼人作雇佣军,但不久皇帝便成了雇佣军的傀儡,完全丧失实际权力。在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只有6岁的西罗马皇帝罗慕洛。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从此,西方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西欧社会跨入了新时代。
第62节: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4)
4、 最后的守卫者:拜占庭王朝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 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分。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蛮族入侵时,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和西罗马帝国的军队一样不堪一击,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存在了近千年,甚至他的军队竟然变得非常强大,从哥特人手中夺回了意大利,从汪达尔人手中夺回了北非,这是什么原因呢?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城市。它雄踞在欧亚两洲交界的搏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扼黑海进地中海的出口,控制着黑海同爱琴海诸岛及整个地中海的交通,成为东方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它三面濒海,陆地一面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军事防线;它背靠色雷斯和伊里利亚平原,从该地不断得到精壮的兵源补充国家军队。帝国还囊括了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米索不达米亚上游平原以及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等广大富庶地区。可见,拜占廷的地理优势是它得以延续千年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也是它与西部罗马帝国不同之所在。
一些专家除了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是其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外,还特别指出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作用。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特点使得拜占庭确立维系内部统一的意识形态的支柱。同时也使得它的文化成为当时欧亚的先进文化,这优势也使拜占庭在意识形态上征服了许多野蛮民族,得以存下来。另外,君士坦丁的对基督教的肯定也使拜占庭的统一维持了很久。
拜占廷的经济也颇具特色,君士坦丁堡的商业中心地位给拜占廷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加强了财政资源,有助于政治的稳定和防卫力量的加强,因为雄厚的财政资源使帝国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推行有力的外交政策,维系边疆的稳定。而且,当时拜占廷帝国内部的劳动者主要是以半自由的隶农,比起西部罗马帝国的奴隶制要先进,所以尽管隶农也要担负沉重的赋役,但却没有像西罗马帝国那样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是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确保了其稳定。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罗马帝国的军事呈现攻势,而拜占廷帝国的军事,除了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的主动对外扩张外,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即使是马其顿王朝和巴列奥略王朝早期的对外扩张,其目标也是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这就确保了帝国武装力量的战斗力。
然而强大繁荣的拜占庭帝国,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衰落。以罗马教皇和威尼斯为首的欧洲十字军东侵,不但没有夺回被〃异教徒〃占领的巴勒斯坦,反而反戈一击,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到15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地,〃整个民族变成了暮气沉沉,既无主动精神也无意志。在皇帝和教会面前,他们匍匐在尘埃之中,转过身来他们却不禁伸拳顿足。上面是暴政和榨取,下面是仇恨和怯懦……所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都同样的腐朽,民族精神已经衰老了……〃
公元1453年5月29日,礼拜四,成前上万裹着头巾,挥舞着弯刀的奥斯曼土耳其战士们冲进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屹立于欧亚两洲达1
130年的古城沦陷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终于在血与火的映耀下灭亡。
第63节:难解谜团:西方世界的悬案(1)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一个文明的结束,一种生活方式的中止,然而其遗留的建筑、思想律法等对西方社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在世人心中亘古延传、永垂不朽。
第二章:难解谜团:西方世界的悬案
1、 中世纪黑暗是火山的错?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一个名词,指欧洲尤其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约395年~1500年),这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整个欧洲只有一种思想意识,那就是宗教和王权。中世纪欧洲是一个流行病肆虐的世纪,疾病的种类繁多而且奇怪,主要有腺鼠疫和肺鼠疫,麻风病,坏血病,流行性感冒,舞蹈狂和出汗症等。鼠疫在1348年前后席卷了欧洲的主要商业城市。病毒于1347年10月由商船带入威尼斯,于1348年春夏之交像风暴一样,迅速在佛罗伦萨、马赛、里昂、亚威农等城市传播开来。欧洲人口的45%死于这次瘟疫。
欧洲在中世纪曾经发生过大饥荒,到了13、14世纪,更因为气候变化,使得饥荒益发严重,有许多村镇甚至还因为人口流失而荒芜。在粮食不足的压力下,人们从农村涌到城市,然而城市里也并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于是街头四处都有人饿死,而活着的人便争食死者的尸体。
中世纪还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土耳其人兴起后,在小亚细亚占领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回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战士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回教徒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十字军东征共有8次,历时200年之久。
宗教控制、瘟疫、饥荒和战争使得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是什么导致了〃黑暗时代〃?这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也是人类学者和历史学者极为关注的课题。
美国的沃勒特博士一直在研究此问题,在综合各种证据后,他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气候变化能够改变人类的历史中世纪之所以黑暗,主要是因为火山爆发引起的。他认为,中世纪的黑暗与现代印度尼西亚卡拉卡托阿岛上的火山有关。在1
500年前,该岛曾发生更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形成的灰雾阻挡了阳光,损害了庄稼,从而导致饥荒、瘟疫和战争。沃勒特的研究结果,同科学家对树木生长规律所做的研究相吻合该研究表明,树木在那一时期,由于某种原因,生长速度急剧减慢。
当然,也有科学家的观点与沃勒特博士的观点不同,如古生物学教授贝里在2000年的〃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年会上就提出,大约在6世纪中叶,一颗彗星可能扫过地球,正是这次彗星和地球的相遇把欧洲带入到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解释中世纪状况形成的理论还有多种,目前科学界最普遍的观点是政治原因导致罗马帝国崩溃而引发了中世纪特有的现象。无论哪种观点是真实的历史,欧洲的中世纪都是人类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第64节:难解谜团:西方世界的悬案(2)
2、 达·芬奇密码
列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等。
在作家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艺术史学家兰登借由解开埋藏在达芬奇画作中的线索,侦破一起谋杀案。那么,真实的达芬奇画作中时是否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达芬奇生前为了防止别人窥视自己的日记,使用了一种反过来书写的字体用来写日记,这样,只有通过镜子,人们才能看明白他的日记了写了些什么。受到这个启发,研究人员也用镜子对达芬奇的几幅作品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竟真的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
现藏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是达芬奇于1503年到1506年苦心创造的留世杰作。达芬奇创作此画时,把自己对人像典型的审美理想全部倾注于此,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达芬奇的艺术才能。但是就在这样一幅传世杰作中,研究人员通过镜相显示,竟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人物头像,其轮廓酷似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大反派黑爵士达斯·维达。
巴黎卢浮宫所收藏的达芬奇另一幅名画《圣母子与圣安妮》是达芬奇的画板油画,作于1508年,描绘了圣安妮、圣母玛利亚和和刚刚出生不久的耶稣。画中圣母玛利亚坐在她母亲圣安妮的膝上,耶稣正想骑在一只祭祀用的羔羊上,表现出其激情;而玛利亚想拉紧耶稣。无独与偶,在这幅画作中,似乎也反射出类似影像。专家说,达芬奇打算藉画作表现出上帝本身,并且激发恐惧。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于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的食堂墙壁上绘成的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四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30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隐藏在《最后的晚餐》中的图案则是倒置在桌上的圣杯。更为奇妙的是,达芬奇不但在画中留下了这些奇妙的图案,他还通过画中人物的眼神和动作指出了镜子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才能反射出这些图案。
达芬奇创作于1481年的油画《三博士来朝》是描绘《圣经》中东方三博士朝拜耶稣基督的故事。研究者竟然发现在这幅名画之下竟然还隐藏着另外一幅绘画草图。隐藏在厚重油彩下面的草图描绘了骑士间血腥的战斗和人们重建被毁教堂等场面,此外画中还描绘了一头象。而在上层棕色为主调的画作中,马背上战斗的骑士以及摔倒在地的人都看不到了,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两匹倒在地上的马,背景中在废墟中重建的一些人也被遮盖。
第65节:难解谜团:西方世界的悬案(3)
〃画中画〃的发现者毛里齐奥·塞拉奇尼说:〃被遮盖的画稿与上层画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表现的场面更加忙碌,有很多运动中的场景。半数人物在后来的画作中都消失了。〃塞拉奇尼与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奥·纳塔利都相信,达芬奇打算通过展现战争场面和在背景中描绘教堂的重建,来象征战争与和平。他们猜测,画上的小象很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