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刷盘子还是读书(1)-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文。这篇文章不仅是笔者思考的结论,也因自己耳闻目睹了不少出国华人的成功失败,知道其中的辛酸。写的时候,随感而发,写一段发一段,前后历时近一个月。写着写着,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财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而现在的自由市场改革,则摧毁了民族的根干。
因此文观点过于另类,一发表就如巨石入水,激起千万反驳声浪,对于比较集中的反对观点则有针对性的写文章论述其荒谬之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网文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本书其余文章便由此而来:
《刷盘子读书》后被转贴于各大网络论坛,笔者参加过一些讨论。令人吃惊的一个事实是许多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竟不知“科学”是何物,不知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不愿结合实际,只知道偶像崇拜。五四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已近百年,虽然“科学”这个词汇满天飞,不知“科学”是何物竟然还是普遍现象。“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强国只是一个梦。于是,写下了《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
《工业化的轨迹、雄鹰折翼》进一步阐述如何才能够建立民族的知识和技术。比较了中国日本的发展历史,归结出建立民族重工业体系的方式。不同的发展方式,结果是大相径庭的。日本经过2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成为发达国家,而中国经过2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工业基础全面瓦解,其中缘由何在,本文进行了具体解释。
《从文化革命到工业革命》则图解了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详细分析了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术,和什么样的组织和文化与之相配。初步探讨了为什么中国日本在几乎相同的起点上,走上不同的发展路径,并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困境和面临的风险。
《从日本的现状看发达工业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政治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国固然有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完全复制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但在大工业时代,发达工业国家都有着相似的结构。本文以日本为范例,为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模板。
《站在历史歧路的文士和武士》在前面各章节对现实和未来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后,本章追溯中日两国近代史,进行对比,试图回答中日两国在相似的外来压力下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历史原因。历史是社会科学的“可重复、可检验”的实验室,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往往有惊人的相似,通过研究历史可以探索历史演进的规律,指导未来的实践。曾经影响过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层文化因素,今天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前途。因此,为了解决“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分析历史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问题。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历程,力图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到中国迈向一流国家的道路。本书在结集出版时对顺序和错漏之处进行了一些修改,但限于作者的水平和写作时间,错误甚至荒谬之处在所难免,不过既然本来就是网上的文字,自然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愚蠢小猪
2004年12月 于东京
Made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 1。98
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科学精神
第三节 为什么要信仰〃可重复,可检验〃
第四节 科学的判据
第五节 从工学看经济学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第七节 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
第八节 中日经济改革方向决策依据的差别和结果
第九节 本章小总结
第一节 前 言
第一节 前 言
这一章并不是最先发表的。事实上,这一章本来只是短短的一节,是《刷盘子读书》一章的附属品,试图在讨论中解释什么是〃科学〃。随着讨论深入,我发现大部分讨论者,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的崇拜者,虽然拥有博士硕士等许多吓人的头衔,甚至还自称有很强的背景的人,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这个发现让人异常震惊,从高喊〃科学〃口号的五四运动到今天,近一个世纪,〃科学〃实际上还没有在中国得到普及,这让中国如何发展!
震惊之余,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论述〃什么是科学〃。如果对于〃什么是科学〃没有共识,所有的讨论都是空对空双方的逻辑基础完全不一样,如何讨论?鉴于这个原因,在整理成文的时候,把这一章放在了最前面。与其他几篇相比,这篇成文最为仓促,小学程度的习作。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也不过是小学教材。读者如果对本书的其他章节有所质疑,大可反驳批评,但如果对本章的主旨有疑问,就不必再往下读了,因为这是本书逻辑的基础。
第二节 科学精神
第二节 科学精神
我住的地方经常有基督教传教士,谁让基督教现在把持着话语权呢。传教士们经常免费散发宣传品,我爱占小便宜,就全部笑纳了。另外,我的日语不好,总喜欢装着一副虔诚的样子与他们攀谈,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一来二去对基督教也有所了解。我也有信教的朋友,有时也一起到教堂做礼拜,只是朋友虔诚祈祷,我却只想骗免费的面包,捐善款就免了。闲来无事,翻翻拿到的免费资料,发现这些教义非常权威,通篇是主曰或罗马法王或其它什么法王曰。除了权威以外,许多资料的论述逻辑清楚,数据充分,还运用了高深的数学知识(至少比我高,因为看不懂),颇似科学论文,读的多了,还真有点混淆,我便认真想了一下科学与神学的区别,免的哪一天真被糊住,让神棍骗了善款去。
科学是什么?与神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都说科学实事求是,但神学也实事求是,比如探究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探索宇宙的中心等等,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都说科学讲究事实数据逻辑,神学也讲,至少我曾看到的神学教义都讲,还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比如论证针尖上可以站多少天使。
都说科学是真理,其实也不是,经常出错,比如航天飞机会摔下来,就连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一定经受得住时间考验,而神学也会经常搞对。
神学搞崇拜,其实科学也搞,对著名科学家和理论也是顶礼膜拜。
神学是信仰,信上帝、安拉、佛祖或其它。科学实际也是信仰,它的力量实际也是来源于信仰。
科学神学非常相似,事实上,现代科学本就是从神学中脱胎而来,这就不用奇怪许多人即信科学又信神学,比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科学神学本质上都是信仰,到了信仰的层面都是不讲道理逻辑的,所以科学神学的传播方式也非常相似。神学的信仰通过灌输,不服的用圣战或十字军东征。科学的信仰也是通过灌输和战争,如义和团的血肉之躯没有对抗过洋枪洋炮,中国人才第一次想真心接受〃赛先生〃。
那么,科学神学到底是如何区分的呢?前面说过科学本质也是一种信仰,是神学的一种,只是拜的神不同。那么,科学的信仰,科学精神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可重复,可检验〃。神学则是信上帝或其它的神,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不灵,则是心不诚,或有原罪,或死后上天堂,纯粹是心灵体验。
所谓〃可重复,可检验〃就是说一切科学理论必须以实践检验为基础,比如:〃太阳明天依旧东升西落〃就可以作为一条科学理论,因为反对者大可明天早上开窗验证,但万一看到太阳从西面出来,这条理论就得当即推翻没有过可重复检验这一关。当年美国犹他大学的彭斯教授宣称自己实现了室温核聚变,立刻就有一打以上的实验室重作他的实验,结果没人能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类似的结果,于是彭斯教授只风光了一时,未能风光一世,这也同样是载在了这条终极标准上。
当然,除了〃可重复,可检验〃,科学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前面说神学象科学,其实就是说神学同科学一样讲严密的逻辑推理。不过,在如今的中国,大部分人都能认识到科学需要逻辑推理,却往往丢掉了〃可重复,可检验〃这条根本原则,这里也只得再三把这条原则拿出来强调。
行文到此,肯定不少读者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还用你说,小学生就知道。你一个工学博士,虽然水平不高,但毕竟在科学中混了几十年,竟然写出这种科学的ABC来,也不觉得羞愧?我就象信仰基督教几十年的教士,刚听到神谕一样,满世界显摆。我在序言里就已经说了,这篇只是小学生的习作,望大家海涵。
第三节 为什么要信仰〃可重复,可检验〃
第三节 为什么要信仰〃可重复,可检验〃
前面一节把〃可重复,可检验〃的标准捧到了天上,读者恐怕会问,为什么〃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基础?按理说,问问题到了信仰的层面上,作者完全可以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不信你去问传教士,为什么上帝存在?传教士必然回答,上帝存在是基督教的基础,上帝本身就是宇宙的原因,他的存在无须理由………总之教会的门永远向你敞开着,你信就进去,如果你问〃为什么〃,说明你还不信。科学不比宗教,宗教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财大气粗,人多势众,科学只是在最近的2个世纪才抬头做人。因此,作为科学虔诚的信徒,我在这里还是要解释这个问题。
在近代以前,科学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当然,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要种地,养牲畜,必须管理政府,兴修水利。这些简单的劳动虽然利用了自然界的规则,但这些规则完全可以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或是口头传播的一些零碎经验,或是祭司和贵族的圣书,或者是行会的条约……因为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相对简单,而且在数千年中没有什么实质变化,与其向现实寻求世界的规律,不如直接把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和习惯直接拿来用,相对的成本要小的多。举个典型例子,南部非洲许多黑人国家非常重视铁器生产,铁匠在这些国家拥有祭司和地方领袖的地位。这种最古老的〃工程师治国〃并不意味着科学精神的发扬,恰恰相反,这说明了在古代社会,生产技术与神学和传统文化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在这种体制下,既没有产生科学的必要性,更没有人把〃科学〃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当然,在少数地区,譬如古希腊,不排除某些阶层把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游戏和消遣的可能,但限于古代社会的社会条件,无法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的科学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古代社会未能提供科学生长的土壤,但就当时的社会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在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下,神权社会未必不能给成员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和军事保护,只是到了近代,工业革命开启了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从此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规律瞬息万变,科学才开始有了它的用武之地。科学的信仰是〃可重复,可检验〃,在这个基础上,才是逻辑推导与归纳猜想,无论多么精妙的理论,多么精彩的逻辑,在实践检验面前,一律要俯首称臣。在工业时代,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不是开垦更多的稻田,猎取更多的野兽,而是通过制造越来越精密的机器,越来越快的计算机,对自然资源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加工,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所有超出简单再生产的部分都需要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这样,无论是神学还是儒学或是其他适应于稳定农业社会的传统学说,统统一筹莫展,只有科学家能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掌握新领域的规律,为工业家提供新技术,为军官提供新式武器、新的作战理论,为政府官员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广阔空间中,唯有信仰科学的社会才能富裕、强大,并最终淘汰拒绝接受科学的社会。革命后的伊朗曾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子。因为宗教官员相信安拉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所以禁止数学教师向学生传授概率论,甚至逮捕了一个拿骰子当教具的数学教师。然而,这个神权政府很快发现了概率论对于维系现代工业体系和军事机器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飞机能够上天,油船能够出港口,对概率论的禁令很快就撤消了。同样,因为没有办法为剧烈变化中的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规则,教会一直对现代工业经济持彻底的批判态度,只是没人听罢了。
罗罗嗦嗦了这么多话,其实想指出的就是一件事科学与宗教之争归根结底还是财富和力量的争夺。并没有哪条规则规定你必须信仰科学而不是宗教,但中国若想重新建立现代工业体系,若想富强,就必须在经济领域贯彻科学精神。
第四节 科学的判据
第四节 科学的判据
虽然〃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信仰。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