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合大拳师-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奏了,就可以已平日几成的功力发挥出数倍的效果,所谓厚积而薄发。

而如今很多拳师,幻想打人的拳,只与人较力,以柔克刚,以巧破千斤。尽练些投机取巧的法门,几年下来,功力丝毫没有长进,还把自己弄得病夫一般,更谈不上强身健体了。

凤吟见他三叔的笔记上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也有新戏耍一番,就以看似最别扭无用的式子演练给他们看,也看看这外地和尚们的法眼到了何等境界。

第七十三章 心意自古无双传

第七十三章心意自古无双传

六合拳的演练方法都藏假,因为本来就东西不多,也丝毫不见花哨,只是动作难度大了些,而这些难度在外人看来都是笨重无用的。而真正讲究内外三合的行家,却是非常留心这些劲路的变化,看得是门道。是这劲力如何发出来,走了什么路线,克服了那些关窍,怎么走出一条捷径来。

他就会非常留意这套功法的架子,所以就必然拳假功夫真,让人看出功力来,又无法模仿学习。

而至于打法,那就千变万化,随便演示了,没有这套特别的功法为根基,就是体验再多也是稀里糊涂,天天挨揍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后来很多派就讲究内外三合,实际真能合上的并不多,往往牵强附会,歪曲理解,形成了另一套理论,而后后辈无知,又以己推人,揣测六合拳也不过如此。反而感觉自家是踩在高人肩膀上,更加高大。

而另一方面,因为藏真露假太多,而真假往往就在一跟手指的变化上,所以练假了的也多,确实就流入了庸俗无用的境地。

而六合好在保持着一脉单传的方式。拳谱讲“心意自古无双传”。实际这里无双传并不是说一辈就一个弟子,而是一辈必然出一个出类拔萃的顶门大师哥,这个大师哥很可能年纪并不大,但他有这个身份地位。所以很多六合拳师有成就时,都喜欢云游四方,如此师兄弟之间都有不曾相识者,所以一旦有后起之秀相逢时,只得以拳法高低论真假。

而且早先择徒非常严格,并不是为了大众苍生有个好身体,就是为了心意求真传,所谓艺传有缘人。普度众生的法子有很多,不必人人学心意拳。

所以跟随学习的弟子也有,但都没师徒名分,更别说大弟子了。所以老师千古之后,只有这位大弟子才有资格讲自己是真传,当然了,大弟子必然品质卓越,继承遗风,也不会张扬。

而其他弟子,多是谦虚谨慎,也有自知之明,只与儿孙家传技艺,虽然不敢张扬,却也能保留一些功法,技术。

之后那遍地开花的场面,虽然是光耀门庭,子孙满堂,却非先人所愿,因为此艺确实难,非大缘分,大天赋者不能达到高深,正因出功夫快,所以稍有不慎,那负面作用也是很大的,骨骼变形,筋骨疼痛,气血冲顶,头晕咳血这类事情常有。若风调雨顺,不是真传就是未出功夫,连个负面效果都没练出来,所以也就不适合普及。

若为了儿孙,强行降低了门槛,那必然要下大功夫,告知弟子此时放低了标准,如后必然要攀升而起,若不能,不可传人,不可以弟子自居,不算真传。

拳法传承讲究“顺活化法传”五字。没资格顶立门户,就不准以弟子资格传艺,只准一家内儿孙密传。

当心意拳又确实为高级拳法,这个高级不单单是说他舍弃了许多枝节的智慧,与特别的训练方法,而是打法本身就高明。所以郭云深有话,“得其只麟片爪,皆能跃能飞”,这话透着过来人的大气。但正因此如,那些勉强而来的小法门,却因可以循序渐进,而被大众推崇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体系,其中不乏一些理论基础,引进一些新理论,技术。这一切,本都不是坏事,而正因如此,却变了风貌。坏事就是把握这些传承的教师的能力与品德,特别是自知能力,并不高尚。一旦那种自信膨胀起来,就势必自大而自欺其人,非但毁害后辈,更是污浊祖宗。而这些又确实是难以权衡的,将来的败落也是必然。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人品再好,也与功夫无关,而正因为德行,更能吸引后学子弟,那问题也将更加严重。

特别是那种自认为有海纳百川之大度包容心者,以一点小成绩而自感周全丰满,就会没完没了的吸取众家之长,搞得花里胡哨,一塌糊涂。

本来这些都是用来蒙别人的,如今却蒙了自家后辈。心意六合,之所以特别,正是他提纯了功法套路,努力压缩精髓,所以一动一静间才奥妙无穷,又难以掌握,而这又让人生出无限感应,这是心意二字的体现。舍弃是一种大智慧,因为他从万物万法中中结论恒古不变的规律,以及使用古今的功法。不断吸收变化的,是在这个规则下的发挥方式。

而往往后学舍本求末,还以为是融汇贯通,即便融汇贯通,也是很地层面的融汇贯通。所以每一辈都会出现一些怨天尤人的卫道者,死守着拳谱坚信祖宗的真实不虚,却在当世很难找寻到一个有遗风者,就只能瘸子里面选将军,将就着寄托了。所以谱上讲,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不是乱传了恶人滋事斗殴,而是不出功夫,坏了名声又害了后人。

这些都是袁三魁记在本子上的,也是凤吟一直奇怪的,六合拳好在所传不广,但六合理论尚且如此,其他几家也不知会怎样。外面是个大世界,三教九流,各不相等,不知道这些见过大世面的前辈,功夫到底还地道不地道,索性就不给前辈留面子了,真刀真枪比试一番多好,无论谁教育了谁,双方都是个长进,自家门人,玩不得假。

听老滕讲,想当初戴文雄弱冠之时,即以凶狠善战响誉华北武林。没想到后去社旗镇,竟然失了手,之后回家回炉再练,三年后打四方擂皆夺标,坐镇社旗广盛镖局。后来得遇半拉庙李政先生走镖至其车马店,深为其技艺折服,重金聘请,李政不收。后携巨款去李政家乡,背着李政为其修筑宅院,孝敬李政老母,李政回家时非常感动,回头悉心指导,不曾藏私。按说李政虽年长许多,却本与戴老拳师同辈,但戴老拳师以师礼待之。

想当年即是如此,后来李飞羽先生改革拳架功法,其中也定有大道理,今日正好看看这些来龙去脉。

主意一定,凤吟就主动往场子中央走。就在这时,却听小哥王树茂讲话了:“袁哥,你远来是客。这几位虽然同为贵客,但却时常见面,不如我跟常有兄弟先走一路,为袁哥垫垫场子如何?”

车二身边那常有兄弟眼珠子滴溜一转,并未动身子,心道,你真多事。

王树茂实际对袁凤吟颇有好感,这些日子一直想与凤吟好好练练,但等了好些日子都不见凤吟,还以为他已经离开了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在镖局里边做杂役呢。本来几次他是想进去问候一下的,但镖局有镖局的规矩,他别他心里有点怕戴二闾。这次看到这么多人等着凤吟练拳,心里也为凤吟担心,所以才想了这么一出。

凤吟看着常有,车二也看着常有,然后满院子的人的目光一下子都汇聚过来,常有只能起身。进了院子常有看着他树茂哥,常有是这院里最小的一个,也就个孩子。虽然心眼挺多,但脸皮挺薄。

实际所谓看看凤吟的本事,并不是戴老拳师要考核凤吟,凤吟武艺高强,那后边做起事情来是锦上添花,如过稀松平常,那也没什么,就在镖局回炉一下就是了,也正好杀杀威风。看看情况,是为了过几日摆擂台时有个底儿,好做安排。

凤吟也感觉到了这个意思,但正因如此,才更不能大意,丢了师门的脸,不但要在师爷面前卖卖力气,跟师父争光,更得展现一些自家的手段,让四座也见识见识,瑞昌也不是随便一个门户。

常有上得场子,王树茂却让到了一边,并没与他比试。王树茂邀请了常有登台,王树茂下去了,常有却下不去了。

常有看了看大门,就对着大门一钻一翻摆了个三体式,凤吟一看,大不相同,虽然同出一门,但这架势跟自家都不沾边了。

第七十四章 一动一静一流行

第七十四章一动一静一流行

常有站得是一个挺正直的三体架子,但是却小胯小膀的,整个动作跟老刘所传类似,但是却似缩水发了蔫儿,不是不够伸展,而是很不伸展。而且就前手的掌心也不是自己像前想下,而是偏向内,这一向内虽然可能保持沉肩坠肘,却失去了抻筋拔骨之法,力达稍节之气。胯也是吸着的,含胸拔背,虽然分别看挺合乎要领,但堆在一起总感觉哪哪都不对,而且有点瘪球。勾勾丫丫如一只小猴,或者小狗。

凤吟不太明白,是就这么练得还是因为孩子小?往下看吧。原来人家走得不是三体,而是类似熊出洞的鸡形偎膀,手搁下去了,隐隐含着一个头肩打,或者就是所谓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为起占中央吧。这些细节还是有区别的,拳谱影响参考核对,这句看似一样,但又有差别,自家的是“头打起意占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往下看吧。

实际凤吟虽然初入江湖,但小时间跟着袁三魁在华中行走,也是听说了不少这边的故事。山西地面也出过很多大拳种,而且是老拳种,自老辈就很完善了。如通背,弓力,挠羊等等。而后山西人奔走各地行商,特别在京师直隶,定与河北很多拳种有很深的交流,特别当代名声鹊起的绵拳,转掌。

实际这两家确实一理想通,但要学就得分别学,学那些不通的地方。简单说,一个是走吞吐,顺势卸力,再返还回去,因为他步子是个大大方方的马,走得裆腰转换。想通之处,都是打控制,只有控制了对方,才能以慢打快,而这个以慢打快,只是貌似的后发,而实际是更快,特别是找准找得快,所以才能先至。

因为是引进打出,就如同请客送客一般,有来有会,打得是落入陷阱的一空,而必然要拿住才更稳妥,所以才有所谓掤捋采挒这些拿法动作,然后以挤靠肘按之类去破坏对方整体,这就形成了缠丝的风格。

而另一门脚下是个活的,可以只吞不吐,一转就过了那个头了,所以他是穿,钻,削,掖的玩意儿多,避其锋芒,见缝插针,要得是身扑门帘那一闪,而通过浑身转换使敌人被动挨打,所以手法上多是推托搬扣,拦截领带这类风格。

这是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地方那就太多了。

这二路拳法却是新瓶装老酒,都是早有的拳法了,不过刚刚显现与世。

在这其中的交流过程中,必然会沾染新旧拳法的特点。日子久了就会引入拳论,揉入骨血。凤吟早先担心的是所谓内三家,会合而为一,失了自己。现在看来非但会被新拳法所影响,也会被旧框架所束缚。

实际怎么用都不为过,但不知道来龙去脉,就不敢说过不过了。此处不是论拳法好坏,是讲风格特点。常有这一路拳,走得就是进退连环,但明显带有通背的影子,甚至螳螂拳。老刘告诉过凤吟,早先李老农师爷的通背拳已负盛名,后背戴家心意折服,虔诚求学。自然也是结合了一些特点。老刘教凤吟时,实际也是连带通背拳一并教了的,但却是完全独立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是让凤吟自己对比其中类似于不同。就在对比之中,凤吟发现,形意打法与通背外貌有类似之处,追求效果也是相当,甚至理发都想通。但若深入进去就会感觉,发力特点完全不同,甚至说是有些相悖。而且就进退之法,更是不同。而那种追求贯通,整体,进退周转的整合,力到稍节的表现,占中击远,侧进打闪的一些技击方式,也很相似。而且通背也有五行拳,为摔、拍、穿、劈、钻,虽然发力不同,但追求类似,也有仿生大形之类。舒展大方,刚柔相济,闪转灵活,两臂如鞭。

但老刘一再告诫,正因为相像,却更容易混淆,千万不能不分辨,不然空有打斗技巧,却两下不成。因为根基扎实,周身通透,所以通背形成了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腿似钻的特点。打法上也是长短兼备,见缝插针。简单点明就是身子甩着胳膊摔,其他都在这其中变化。

而形意脱胎之后,却一下是一下,看似简单直接,毫无互补动作。但用起来又变化万千,所以很多后学,得了一知半解之后,就认为传统拳法都是一理想通,就是丹田发力,而又将丹田发力理解成了身子带着胳膊甩,身子顶着胳膊钉。所以就容混贯通起来,形成了见手,引手,接手,打手,补手,断手此类的交战方式。

形意的打法建立在读到的根基之上,若无根基,那这些交手法也没什么不好,但若无了根基,空有一个架子,也不是形意。而形意的风格却恰恰是手脚齐到,七星并进。而这个齐到决然不是简单的手脚配合攻击,踢打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