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生传(虐心+经典+让人郁闷的结局~ )-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华冷笑道,“如果他不是皇子,陈立他们焉敢隐瞒包庇?” 

“他夏侯连印,论律法、论天理,他都是死有余辜——依律处置,朕绝不包庇,绝不宽贷。” 







所有的人都退下了,坐在九龙椅上,荣华淡淡笑了: 

好个日月,几千条人命就这么毫不犹豫的处死了,更借着大义的旗帜进行大清洗,——如此当机立断心狠手辣,比起自己当年来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着虚空,他轻轻道, 

“风离,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次日,京城百官皆到刑场观斩。 

三千多颗人头落地的场面,震动了所有人。 

三日后,信王夏侯连印问斩,监斩之人又是明王夏侯日月。 

这下整个天朝都沸腾了。自古以来虽然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又有几个皇子犯法后,能真的做到与庶民同罪?对于犯法皇子,贤明君主或会暗中处死,却绝不会昭告其罪状。而且更多的君主是直接庇护,以维护天家尊严天家体面。这次皇长子信王夏侯连印却是于午门之前被堂皇处斩,还典正刑律,昭告天下,这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 

明王夏侯日月唯法是亲六亲不认也真真算是惊世骇俗,震慑了整个天下、整个官场。 

在百姓们心目中,夏侯日月简直已成了神一样的存在。而百官对这明王却皆是畏惧有加,很多人在背后骂他好杀成性、嗜血成狂、冷酷无情,更给他起了个外号“修罗王”…… 























北海平,高宗居功首,封明王,入驻刑部。 

时湘州大案震惊朝野,高宗亲审之,犯官及暴民三千余人皆斩之,更斩皇长子,高宗昂然语,“社稷为重。律法之前,一视同仁——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时人皆深畏惧怕,暗唤高宗“修罗王”。 

        ――《天朝史。高宗本纪》 

第十章 







顾长生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个懒腰。满意的看着自己终于完稿的《论开设军事学堂的必要》一文,他笑了:如果一切真能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那么不仅会给天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自己,也会从中牟利不少。 

他温存的看着奏折,就如看着最珍爱的孩子。他清楚:这道折子一旦呈上去了,势必会再一次激起风浪,让人们争论不休。 

早在回朝后不久,顾长生即向荣华上折建言应在军中设立专门的医护兵及军备司。他的《论开设军备学堂的必要》、《论开设军医学堂的必要》这两道折子在朝中激起不小风浪。 

他在前折中详细论述了自己对于军备管理、运输管理、装备维护等的看法,建议日后军队应特设军备司,直接负责本部队的军备调集、补给、武器养护、医疗卫生等工作的协调管理。更建议日后应在各路军中设立军备分司,分管辎重、养护、卫生部队,直接对本部队长官负责。兵部应特别增加军备人员编制,而非如以往一般由吏部遣人兼任。 

而后折,则是涉及了战地医疗、战地救护、兽医等相应医疗体系在军中及大后方的建立。他尤其看重平时在后方对这些医者的培养,他认为:只有在平时能够有意识的培养涉战医疗体系,才可以在战时减少己方伤亡,提高士兵的存活率与致残率。 

因为这两道奏折与正在进行中的西南战事直接相关,荣华力排众议,很快就批准了,朝廷即刻在夏侯子文军中开设了军备处,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补充,并直接指派人选,在六部之外特设一军备部,另有主官直接问事。 

荣华此举一出,令天下震惊。于是人人都在等着看顾长生的笑话,都想清楚的知道在西南战事结束后,人员的伤亡会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但的确出人意料,西南战事结束,经兵部统计,伤亡士兵减少了十之六七。一时之间,天下皆惊。史上曾有诗悲叹曰“古来征战几人还?”,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流血牺牲抱以极大愤慨与痛心,但如果按照顾长生的计划切实进行下去,今后“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惨烈,也许就会变为“杀敌一万,自损八百”。 

人人都惊叹于这个结果,但面对这样的结果,顾长生却并不得意,他只告诉众人:若后方真能把军医培养系统化,那么在今后的战争中,己方伤亡人员还会减少。 

人们虽仍有些将信将疑,但却都不敢再轻视这个靠着明王夏侯日月不知不觉已升到从二品的毛头小子、佞幸将军了。 

对于朝中诸人对自己的看法,顾长生非常清楚,却只是一笑置之。因为他自己深深明白:一直以来,他虽熟读兵书,胸中自有兵甲无数,但若要作为全局统帅,却是仍有欠缺。他虽已参与两次大战役,并能独当一面,对独立指挥和管理军队有了一定经验,但,他不是由下级将领一步步提升上来,所以对于后方补给、武器装备、训练基地、人事统合等,并不熟悉。 

所以回朝后奔走在户部、兵部及军中的他,通过协调各衙门的合作、整理统计各种数据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让他系统的、具体的、一步一步的得到提升。 

而后世史官一致认为:平柔然与定北海,只是这位后来的无冕之帝初试牛刀。这位大人物的真正成长、定型,却是在奉荣华皇帝之令与户部协作整个军备事宜时期。正是在那一段时间里,让他能够将战场与后方有机结合,更将战略的统筹、战备的规划、军备的运作了如指掌,真正能够统御全局。也正是那一段时期的磨练,真正铸就为民族开拓广阔空间的一代伟人,从而奠定了天朝未来数百年的伟大地位。 







在建言开设军医学堂与军备部后,顾长生的眼光又放在军中将官身上。两次大战,让他充分的了解到天朝军队存在的不足。从平定北海回朝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果,有一个学堂,能够对军中将官,尤其是中下级将官,进行统一的教授战事知识,让整个将官体系能够系统化、条理化,更让武官的升迁不再如既往般漫长、无望,从而剌激无力于科举的人们报考军事学堂,那么,百姓尚武的精神会被激起,而天朝的血性也许能够再次兴起。一旦尚武的华夏民族复活,那些觊觎在神洲周围的强盗小丑们,只会遭到毁灭性的报复。 

夏侯日月和顾长生一样,看到了存在于天朝军队体制中的弊端。在平柔然与定北海两次战役中,他就已经明确的认识到:不止是他们,整个天朝的军队体系中,主将之下,没有几个能征善战能够主持全局的得力干将,而中下层的将领也缺乏有谋略、有见识之人。就拿赵向南遇剌一事来说,若当时他军中有能够接替主帅支撑全局的人出现,那么那一支大军完全不会溃败。若那人精干强悍,那他夏侯日月可能就会死在那场战争中,——既死于沙场上,又死于朝堂斗争中。 

所以,顾长生与夏侯日月达成了共识:除了拥有精悍的士兵外,还必须得有一批优秀的中层将领。不管是他日捍权,还是将来开疆拓土、扬神洲天威,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这篇文章,是顾长生费心思最多的一篇。所有的语句,皆是斟酌了又斟酌,修改了再修改,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已脑力枯竭,再也无法想到更好的的替代为止。 







此时,默默看着手中文章,他在心中暗暗祈祷: 

但愿,这道奏折能够通过;但愿,我神洲百姓能够因之而改变;但愿,我华夏民族能一洗千百年之颓废忍让作风,雄霸天下。 















翌日,顾长生即向荣华上折《论开设军事学堂的必要》。 

奏折中详细的论述了开设军事学堂培养中低级将官的好处,并细致的说明了在就学期间应如何考核功过评定成绩,学生们又能通过怎样的渠道得以升迁。更将学生来源予以阐明:一,从军中派遣有为之士加以进修;二,直接向整个天朝招募学生。但无论学生来源如何,均需通过特定考核。只有通过了考核者,才可以入学堂就读。而在完成学业后考核合格者,前者即刻晋升,后者则一出学堂门即为中下级正式将官。 







在看到这道明发的奏折后,剌个朝野震动了。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人们迅速的分为了两批:拥护者与反对者。 

拥护者们说:如此一来,寒门中人也可以不用凭借科考只凭实力直接入仕。这是给天下人的一个公平机会。更能激起民众心中尚武精神,从而一洗华夏百年来重文轻武的陋习。 

反对者们说:若国家开始重武轻文,势必会将国家带入穷兵黩武的险境,甚至可能令天朝灭亡,华夏元气衰败,一厥不振。 

拥护者与反对者们激烈的争辩着,在民间甚至有人为之大打出手。情况的确一如顾长生所料,他的这篇文章给天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但对于这些,顾长生却是毫不理会,依旧按照每日的行事章程,迳自做着自己份内之事。如今西南战事已终结,他也离开户部,只专管自己麾下诸事。 

按着自北海战事结束后自己一直以来的构想,他在禀明荣华后,重新组建了本部队。 

他首先重新拟定了军纪,军纪中严令各级将领不得打骂士兵,决不容许对士兵有任何歧视、虐待行为。各兵种士兵间不得有打架滋事行为。一旦发现,严惩不怠。 

接着顾长生将所有士兵详细分种,使其成为单一兵种。兵种囊括了:重步兵、轻步兵、盾牌兵、弩兵、弓兵、工事兵、斥侯、医护兵、宣传兵、轻骑兵、重骑兵等十几种。 

而铁甲骑作为最精锐的部队,采取的是严格的优胜劣汰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但铁甲骑名额只有一万人。要想得到顾长生军中上级士兵待遇,只有加入铁甲骑。一旦得以加入铁甲骑,则骑、弩、弓等诸般武艺必须样样精通、无一不会,上马能成悍骑,下马则为强兵。 

而士兵们若想享受最高待遇,那么只有进入铁血卫。铁血卫是军中的精中之精,重中之重。它在铁甲骑中挑选人,给予暗杀、情报刺探等特殊培训,务必让铁血卫中的每个人都是真正的虎贲之师。 

在重新编制后,顾长生开始对军队进行提高整体战斗力的大强度持续训练,他在初训时的训话很简短也很明确,“诸君若想在残酷的战场上能够活着回家与亲人团聚,以健全之身享受一切因为你的英勇战斗而得来的功勋荣耀,那么请现在努力训练,加大活着归来的本钱。”同时对于在训练中表现出色的人,不论出身,毫不吝啬的给予提拨奖赏,更把其中特别出色者纳入经荣华批准,特别在顾长生军中试行的军事学堂。 

所以一时之间,军队里人人虽都被每天的大强度训练累得苦不堪言,却是士气高涨逢勃,个个眉开眼笑。 









第十一章 















叶明远,字浅言,京城人也。世为天朝大姓。明远姓沉稳严刻,机谋善变,有远略。少时,其祖曾谓明远曰,“子容貌甚善,他日必当富贵。然汝命多磨,须小疢难,后乃渐入佳境。” 

荣华二十五年,明远高中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世宗喜其策论,令其入翰林院编修。明远拒之,言愿为末吏以为民。世宗怒,斥逐其往黔州矩阳任县尉。明远不以为忤,反怡然赴任,切实任事。同僚皆斥之,独黔州剌史卢义之爱之,维护有加。及至义之离任,明远随之转徒鄂州。义之治郡事,郡内豪强犯事,明远皆颇禁之,众皆佩服膺铭。义之见而大喜。后令明远参军事,兼典兵。明远欣然从之,政教严明,兵中上下,皆不敢稍露骄横。义之叹曰,“生子当如叶浅言。” 

义之深知明远才具,故愈发重之,要任悉委明远。 

湘州暴民乱,义之镇压之。明远总知城内兵事,力主剿之。义之几反复,明远数力劝。及至乱平,明远居功首。义之上折厚赞之。世宗感其才,召明远返京,意拟随侍。然明远坦言为军士铁血所感,愿长参军事。遂入军中,从亮王麾下,因结君臣之分。 







时亮王于军中试行军事学堂。初,学堂尚小,欠缺师资。但凡谋略战例,亮王皆自任导师以教麾下诸将。明远非将,并不听课,然恳切力请之,故能听之。 

亮王于研讨中曾问诸将云,“若百姓为乱党所惑,袭击汝营,诸君何以为?” 

人言纷繁。或曰百姓不明真相,需引导之。或曰令兵卒力阻之。或曰实宜节度兵士监导疏散之。唯明远斩钉截铁语,“吾必杀之。” 

众大惊,乃问何故?明远昂然曰,“以小流血换大安定,何不为之?” 

众默然。听其言,参其前行,皆噤口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