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三卷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 作者:石一宁-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恕!�
不过,爸爸曾来信抱怨你爱哭,你也得当心。人家都说婴儿哭叫是一种运动,公公是爱运动的,自然支持你,可是运动是在白天做的呀,怎么可以三更半夜运动起来,吵得爸妈不能睡眠,以致白天没精神工作?逗人笑笑的调皮是可以的,逗人苦恼的调皮可不行,因此挨打小屁股,公公是不能袒护你的啊。
前封信寄去几张相片,是公公参加游泳比赛和跑五千公尺的,公公一直还在水陆两方面力求进步,得了两项第一名,一项第三名,还有一面“自强不息”的锦标哩。你既学会了翻身,再来学爬、学坐、学走、学跑,用实力来赶上公公吧!杨逵:《用实力来赶上公公》,(1960年7月1日,给孙儿天进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248—250页。
对长女秀俄的两个孩子婵娟和宗能,杨逵同样挂念在心,他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
春节又到了,爸不能给孙子们压岁钱,让他们高兴一下,觉得很遗憾。你就把往年我们在园里过年的快乐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吧。这样,他们便会觉得有一个好玩的公公多有趣,自然会发生乐观的期望。这是爸惟一能够给你们的礼物。杨逵:《有个好玩的公公》(1960年7月1日,给秀俄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194—195页。
1958年,杨逵在绿岛监狱过生日的时候,还在晒衣场上种下七棵榕树,希望多年之后,孙儿们来绿岛玩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这绿荫下乘凉玩耍,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亲情传递、生命链接的快乐。
杨逵对家人的拳拳之心,在《绿岛家书》中可谓多层面的体现,他让人们看到了有着人间大爱和社会关怀的杨逵,“无情未必真丈夫”的另一面人生。
第二,艰苦岁月中的乐观精神与信念支撑。
杨逵是为理想而坐牢的,能够支撑他度过漫漫绿岛岁月的,是“逆风何所惧”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雷公打不死”的生命意志。杨逵用这种精神鼓励自己,也透过《绿岛家书》,把它传递给家人。在《我会把笑声带回家》、《乐观是人生最要紧的》、《满屋花香的快乐世界》、《梦见快乐的日子》、《带点漫画气氛的家》、《保持乐观精神》等家书中,杨逵这样表明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乐观在人生是最要紧的,只要能够乐观,物质上、工作上多吃一点苦也可以从安慰中得到了补偿。杨逵:《乐观是人生最要紧的》(1958年12月6日,给萌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102—103页。
人生的意义是争取个人长久的快乐,同时也为众人争取快乐。杨逵:《人生的意义是什么》(1958年1月12日,给孩子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65页。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居乐业,保持乐观精神干下去,如此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变卖填充也可以的。只要孩子们都能保持健全体魄、乐观精神,我回去之后要重建辉煌事业是没有问题的,快乐的晚年自不会发生问题。杨逵:《保持乐观精神》(1960年1月2日,给陶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191页。
在《我是雷公打不死的》、《爬起来迎接黎明》、《坚持意志与决心》、《人生不怕问题多》、《挺起胸来吧!》、《黑夜却有星光》、《跌倒了,爬起来》、《有勇气面对现实》、《穷是不必畏惧的》、《未来是光明的》等信件里,杨逵始终诉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生命信念:
健全的人生是欢欣而不溺,忧患而不消沉,可伸可屈是我们应该保持的态度。杨逵:《欢欣而不溺》(1958年10月5日,给碧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88页。
你知道茅草是割了又长,越长越大,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旱,也不怕人家或蹂躏的。杨逵:“绿岛时期家书”(1954年10月15日),收入《杨逵全集》第12卷(书信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2页。
对于困顿岁月中满是伤痕的家庭,杨逵用《绿岛家书》传递的爱与亲情来抚慰它,用坚忍的生命意志和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来修复它,他一次次地憧憬着出狱后能为家庭遮风挡雨:“等到回家,一切不理想的事情都可以彻底改善,我们便可以过着温暖和气与充满欢乐的生活。”杨逵:《先从容忍做起》(1958年7月19日,给萌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74页。于是,等我回家——重建家园——全家团聚——创造花香满溢的快乐世界,就成为杨逵在绿岛岁月中强烈而执著的向往,成为他对家人深深的承诺与期许。
第三,绿岛生涯中的疾病叙述与生命渴望。
疾疾叙述,构成《绿岛家书》中的重要内容。“其数量之多,整部‘绿岛家书’可以说是一部杨逵自己的‘疾病备忘录’,也可视为杨逵的另类‘身体书写’。”杨翠:《杨逵的疾病书写——以“绿岛家书”为论述场域》,《杨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页,(台湾)静宜大学举办,2004年6月19日至6月20日。
在绿岛监狱,杨逵始终处于生命挣扎的矛盾境遇。身为政治犯的杨逵,经受着思想与身体的双重囚禁。他虽然可以用意志坚守自己的思想和信仰,却无法完全左右饱受磨难的身体,坚贞的思想与孱弱的身体形成突出矛盾。而对于家人,特别是在遭遇困顿岁月的子女面前,身为父亲的杨逵首先要担当“医者”的角色,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渡过人生难关,诸如对长子资崩的情绪处理与精神疗治。与此同时,身为病人的杨逵,又必须面对体弱多病的现实,通过向家人求援,来帮助自己疗治疾病,走出身体困境。这使得一部《绿岛家书》,既是苦难人生境遇中的励志家书,又成为杨逵自己的“疾病备忘录”。
杨逵原本体弱多病,在严酷的绿岛生活环境中,不断经受扁桃腺发炎、淋巴腺肿大、肝功能衰弱,以及感冒、失眠、沙眼等一系列疾病的缠绕。1958年,杨逵的肺病复发;1960年初,为子女思虑成疾,肝功能衰退加剧。这期间,《绿岛家书》中反复出现的,就是“疾病”、“药品”、“治疗”、“健康”、“生命”之类的字眼,涉及自身病情或向家人求药的信件,大约有三十七封之多,由此可见“生病”是经常困扰杨逵的生命状态。
每每家人因生活贫困、无法及时供应杨逵所需药品时,杨逵便向狱友借药救急。绿岛监狱里,政治犯中有不少医生,他们曾热情地救助了狱友。杨逵后来回忆说:
在火烧岛,政治犯中前前后后大概有十个医生,像吕水阁、胡鑫麟、胡宝珍、王荆树和“阿斯匹林”等。他们就在火烧岛医务室替同学看病。“阿斯匹灵”叫什么名字,我已记不得。当时在火烧岛,药真少。遇到感冒、肚子痛、头痛时,这位从西螺去的医生就开阿斯匹灵,反正治什么都用阿斯匹灵,所以大家叫他阿斯匹灵。这些医生,为火烧岛的同学贡献不小。杨逵口述,何昫录音整理:《二二八事件前后》,原载《台湾与世界》第21期,1985年5月;收入《杨逵全集》第14卷(资料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第96—97页。
当时在绿岛的医生政治犯,内科有吕水阁、徐水泉,眼科有胡鑫麟,小儿科有陈神传,外科有林恩魁,耳鼻科有苏友鹏,皮肤泌尿科有胡宝珍,妇产科有王荆树,可以开个综合医院了。参见胡鑫麟口述,胡慧玲撰文:《医者之路》,收入胡慧玲《岛屿爱恋》,(台北)玉山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26页。
借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发生的。杨逵写信说:
我自回到这里,干嗽、喉咙痛、淋巴腺肿起来;身体疲乏不太舒服,恐怕毛病复发,医生朋友都很关怀,经常给我诊察,打针、药吃,慢慢会好的,不要挂念。只因为,这些药都是向朋友借来的,Ameiazid已经借了四百粒了,Paso借一大瓶,还有复方维他命等。他们的接济也是有限的,
这些药不好意思借得太久,以致影响他们的治疗……杨逵:《人生不怕问题多》(1958年10月11日,给杨建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91页。
四个月来吃的药都是向朋友借的,朋友们也很慷慨借给我,不过,我知道他们的接济也是很有限,不好意思借得太多,拖得太久,以致影响他们自己的疗病,心里免不了有一点沉闷。杨逵:《种了七棵榕树》,(1958年10月25日,给萌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96页。
1958年10月,在连续四个月没有收到家中寄药、已经欠下狱友诸多药债的情形下,杨逵转而向次子杨建及次女素绢求援,因为杨建刚刚进入凤山陆军步校充任二等兵,当时月薪七十五元;素绢1958年9月担任国小教职,稍有收入。杨逵说:
我曾向家里要Ameia,写过几封信了,却一直没有反应。
我知道家中的经济情形是很苦的,自然不会怪他们的,不过我曾叫他们整理一些不用的书拿到古书铺去换钱来买药,他们也置之不理。实在叫我难以谅解。也许是顾虑面目吧?我不知道把不用的书卖掉会伤害他们面子的。这样拖下去,假如人都没有了,留那些烂书有什么用?
话虽这么说,你哥哥现在够苦恼的了,我又不敢加添他的烦恼。杨逵:《人生不怕问题多》(1958年10月11日,给建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91页。
疾病缠绕的日子里,明知家中经济困难,子女人生负重,杨逵又不得不开口求援,这让他不时陷入焦虑、沉闷、矛盾的情绪之中。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杨逵想方设法,诸如,坚持给《新生月刊》写稿,以保证每月二十元的稿费;杨逵也曾想写些故事向外投稿,这是他惟一可能弄到钱的办法,但是向外投稿的手续办理烦难而长久,远水不救近火。他减少了吸烟,把日常开支压缩到最低点,同时也努力锻炼身体,改善自身体质。
离服刑期满的日子越近,杨逵对健康的渴求也越强烈,因为有那么多重建未来的计划在等待他。他在写给子女的信中说:“无论如何,一定要再忍耐一下,让我安然度过这最后一年。只要我能保持健康回去,你们的委曲一定能得到补偿,困难问题也都可以顺利解决。”杨逵:《我正站在深渊崖上》(1960年3月26日,给萌、梅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221页。“近来你不能按月寄钱,个半月才寄一次,我可以猜想你的收支情形是不理想的。但我想,我是可以想办法的。只剩了七个月,再勉强一下很快就到了,多一点负债也是有限的,只要保持健康回去的话,再多的负债也是没有问题的。”杨逵:《我们的少年将会爱它》(1960年8月20日,给建的信),见杨逵《绿岛家书》,(台中)晨星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265页。基于此,杨逵要咬紧牙关坚持度过最后的绿岛岁月,以健康的身体迎接家族共享的生命背景,所以,疾病述说的背后,是强烈的生存愿望和抗争意志,也是与家人求得互助、共渡难关的一种生命联系方式。这一切,正如杨翠所指出的那样:“疾病可谓杨逵的一种生命本质,‘绿岛家书’中,杨逵兼具病人与医者双重角色,十二年的牢狱之灾,杨逵以疾病为题,透过家书,串织两座禁锢之岛,关照家人的身/心/灵,探索自己的生命姿态,并储存自己的生命能源。”杨翠:《杨逵的疾病书写——以“绿岛家书”为论述场域》,《杨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页,(台湾)静宜大学举办,2004年6月19日至6
月20日。
总之,《绿岛家书》让人们看到的,是绿岛杨逵的真实形象和生命历程。透过他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历,一个坚持“马拉松精神”的绿岛长跑者,一个有着“雷公打不死”胸襟的乐观主义者,一个坚持《新生月刊》投稿的狱中写作者,一个充满普通人亲情关爱和生命困境的父亲形象,那般鲜明地浮凸出来,引领了受难者家庭的风雨征途,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