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狐说刘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哪里能够跟战场上相提并论?这一定是汉王对您生了疑心,所以派人来慰问您。名义上是慰问,实际上是监视。我替丞相反复计议,最好是您把能够从军的亲属子女全部送到战场上,汉王一定会更加信任您,消除汉王疑心。”
    萧何认为鲍生言之成理,就照鲍生的话去办。刘邦果然“大悦”(《史记》语)。刘邦是不是真有此心,只有刘邦知道,但是刘邦此举,似乎有关心过度之嫌,的确让人不得不产生疑心。可是萧何这样的举动,后来得到了大大的回报。
    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岁余不决。刘邦深信萧何,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侯赐邑,独居功臣之首。
    好些曾经血战沙场,冲锋陷阵的大将议论纷纷,对刘邦说:“我们这些人披坚执锐,多的参加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战,为大王攻城略地,大小不等。但萧何未曾参加战斗,没有汗马功劳,只做了一点文字工作,干些动动嘴巴的事情,怎么还居头功?我等想问个明白。”
    刘邦一笑说:“各位知不知道打猎?”
    众人忙说:“知道!”
    刘邦说:“知道打猎的猎狗吗?”
    “知道!”
    刘邦正色说:“打猎,追逐猎物的是猎狗,但是发现野兽踪迹,指挥猎狗的却是人。你们各位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好比猎狗,是有功之狗;至于说到丞相萧何,是发号施令,制定大政方针的人,是有功之人。况且,各位一个人独自跟着我,最多的也不过几个人,而萧何将家族子弟全部都送到战场上,这样的功劳还小吗?”
    如果讲打斗,刘邦自然不是众将对手,但是要打嘴巴仗,这些人自然不是刘邦对手,何况刘邦已经位居皇帝,所以“群臣皆莫敢言”(《史记》语)。
    应该指出的是,刘邦之言,决不仅仅是鼻子大压住嘴。以侃大山出名的刘邦,抓道理也是一流的,只是这些自以为有功之人有些缺乏自知之明而已。
    鲍生给萧何出的主意,终于在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封赏结束,刘邦还要各位推选出十八位功臣,排出名次。
    群臣奏曰:“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最多,功劳最大,应该排名第一。”
    关内侯鄂千秋道:“各位所说都不合情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野战之功,但是这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王相持五年,经常败军亡卒,只身逃亡无数次。然而就是因为萧何时常从关中补充粮草和兵员,不用皇上下一道诏令,数万之众立至,救了皇上燃眉之急;皇上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数载,军中乏粮,萧何从关中转漕运粮,供给不乏;皇上虽然丢失山东数次,萧何保全关中,皇上自有根基;这些都是万世之功。即使没有曹参这样数百人,于汉何缺?皇上没有他们也会取天下,怎么能够凭一日之功而看不见万世之勋呢?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鄂千秋何许人也?
    鄂千秋是一位谋士,位居关内侯,应该说很会见风使舵。他的话,不过刘邦前一次话的翻版。史书记载,此公位居第十九位,大概就是他的这一拍,得到了刘邦的青睐。关内侯者,只有侯位,而无封地,居住京城!
    刘邦听了鄂千秋之言,忙称善,诏令萧何为功臣之首,可以带剑上殿,入朝不趋。
    带剑上殿,入朝不趋,是一种特权。
    秦法规定,群臣上殿不得带尺寸之兵器,所以荆轲刺秦王之时,秦王一时拔不出剑,群臣又无剑可拔,只好徒手相搏。汉承秦法,所以群臣上殿不得带兵器,而萧何独有此特权。传闻现今开政治局会议不准带枪,其源是不是出于此?
    按照自古以来的朝礼规定,臣下进殿上朝要“趋”步而进。“趋”就是碎步小跑前进,以示尊重皇上。《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至于致谢”,“徐趋”就是“慢慢地碎步小跑”,所以才有致歉一说。刘邦把这一特权赐给萧何,以示敬重功臣。
    刘邦赐给萧何特权之后,还发表了一个简短的重要讲话:“我听说荐贤应受上赏,萧何功劳虽然最高,但是因为鄂君才使我更加明白。”
    刘邦不只口头表扬,还改封鄂千秋关内侯为安平侯,一句话的功劳,没有食邑的侯变成了有食邑的侯。
    当天,刘邦还加封萧何家人,“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史记》语)。刘邦想到当年他去咸阳服苦役,萧何曾经多送给他二吊钱,又加封二千户。刘邦的确很会笼络人心,所以“赏一人而天下皆敬”。
    第二件事情:拿出家产做军费,消除刘邦疑心,支持灭楚大业
    萧何安安心心地当他的大汉王朝丞相,时间早已到了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那一年,刘邦原来的心腹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战事正在紧张进行,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被诛,立即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下令增加500人作为相国卫队,并令一个都尉率领。朝中文武皆来祝贺,庆祝萧何高升。
    萧何的一个食客叫做召平的人看出了刘邦的用心所在,忙去给萧何出主意。
    这位召平,是原秦国的东陵侯。秦国灭亡之后,沦落为贫民百姓,生活无着,只得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召平很会种瓜,人们把他种的瓜誉之为“东陵瓜”。萧何听说他有贤才,授以掾属之职,大概也是搞人事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位幕僚。
    召平在一片赞歌声中,私见萧何。
    萧何问:“足下何事?”
    召平说:“丞相可知大祸将要临头?”
    “你怎么突然说起此事?”
    “丞相怎么不细细思量一下,皇上御驾亲征,顶风雨,冒严寒,时刻都有生命之虞,而丞相镇守关中,可以说是过清闲日子,无刀箭之险,无严寒之苦,而皇上还加封您为相国,增加您的卫队,加封您的食邑,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萧何来不及多想。
    召平说:“淮阴侯韩信新近在都中谋反,皇上因此对您也产生了疑心。皇上赏赐卫队,名义上是对您的宠爱,而实际上是为了防范您。希望丞相推辞不受,赶快拿出自己的家产去充军费,这样或许可以转祸为福,取悦皇上之心。”
    萧何觉得召平的话很有道理,急忙上表辞封,拿出家产充当军费。刘邦果然大喜。
    第三件事情:萧何求保自污,刘邦拍手称快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英布被刘邦逼反。刘邦不得不带病亲征。刘邦数次派使询问萧何,镇守关中准备做些什么。萧何上表回奏,声称就像刘邦平定陈豨时一样,安抚百姓,稳定关中,搞好后勤供给。
    刘邦自从杀了韩信之后,接着又杀彭越,现在又去征讨英布,心中十分恐慌。韩信、彭越、英布,号称汉初三大将,刘邦最怕他们造反,所以设计诬杀了韩信和彭越,这两人都是束手就擒,刘邦有惊无险。但是如今英布拥兵造反,他怎么不忧心忡忡?
    史书明文记载:连生病在家的张良也亲自赶到灞上送行,并且告戒刘邦千万小心,刘邦本来有病,想叫太子刘盈带兵征讨,但是吕后又哭又闹,声称刘盈绝对不是英布对手云云。吕氏此说虽然另有目的,但是客观上却是绝对正确的,这是为事实证明了的。
    刘邦紧握张良之手,恳请张良为太子少傅,协助叔孙通辅佐太子。刘邦又采纳张良建议,给太子刘盈配备了一支强大的卫队。真有些像荆轲易水送别,只差唱“风萧萧兮易水寒”了。
    刘邦对萧何的这些举动,又被萧何手下食客看出了其中奥妙。
    食客对萧何说:“相国知道吗?您已经离灭族不远了!”
    萧何本来忠心耿耿,忙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食客说:“您身为相国,名列功臣首位,皇上还能够加封您吗?”
    “不可能了,我已经贵极人臣了!”
    “相国自从入关后,十几年来深得民心。这种情况随着皇上杀功臣,屡征伐而有增无减。关中之民尽皆归附相国。皇上这次带病亲征,对手是英布这样的劲敌,连留侯张良这样的人物都感到形势十分严峻,带病出来辅佐太子。皇上屡次派使询问相国,就是怕您深得民心,功高震主,一旦有甚异举,关中必然倾动。臣下为相国计议良久,相国最好侵民自污,压价多购强购百姓土地,用这方法失去民心,皇上心中才会感到后方安稳,才会消去疑心!”
    萧何越想越怕,万不得已,依计而行。刘邦听到萧何扰民,果然十分高兴。
    刘邦平定英布之后,还放心地回到丰沛故里“衣锦还乡”一回,上演了一幕“高祖还乡”的喜剧,才悠然自得地返驾长安。刘邦还在路上,关中百姓挡路拦道告御状,纷纷控诉萧何强行压价和强占他们的土地。刘邦乐滋滋地回到宫中,萧何立即去拜谒。
    刘邦喜上眉梢,说:“如今相国这样替我镇抚关中百姓?”说着把百姓的状纸递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交待吧!”
    萧何叩头请罪,回到相府,立即召来百姓,愿卖的立即补足余钱,不愿卖的,如数退还土地。关中百姓高呼万岁,盛赞皇帝英明。刘邦听说此事,欣喜欲狂。萧何本来不愿意如此行事,但是为了消除刘邦疑心,不得不自斟自饮了这杯苦酒,不得不自己毁坏自己的名声。
    刘邦是不是真的怀疑萧何,这是分析出来的,可能怀疑,也可能没有怀疑。但是从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嫉恨萧何笼络民心,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刘邦平定天下后,为了收买民心,曾经下令关中百姓进入皇家猎场耕种。可能因为令虽下,百姓尚未开垦,也可能是后来又下令收回,因为史书没有明文记载,所以只好存疑。但是萧何受罚与此有关。
    萧何看到皇家猎场中有许多空地,为了安抚百姓,保证国家安宁,给刘邦上了一道表章说:“长安地区人多地少,皇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白白撂荒,实在可惜。叩请皇上开恩,准许百姓入苑耕种,一可多收粮食,养活百姓,二可收获禾杆,供给军队和禽兽的草料。”
    刘邦看表,无名之火顿起,不禁勃然大怒:“相国受人收买,要来耕种我的猎苑,罪不可赦!”
    刘邦“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史记》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令将萧何依法逮捕,送交法庭审判。
    萧何被捕,关在牢中尚且“械系”,朝野震动,喊冤之声不绝。
    一个卫尉,姓王,趁在刘邦身边值勤的时候,走上前去动问刘邦:“相国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如此年老之人,关在狱中还枷锁不离身?”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为秦始皇丞相,有善事归于皇上,有错处归在自己头上。如今萧何身为相国,私受百姓贿赂,上书要耕种我的猎苑,企图因此取媚我的百姓,所以我依法将他治罪!”
    王卫尉说:“相国为民请命,请求开放猎苑让百姓耕种,这正是丞相分内之事。皇上怎么还怀疑相国受人贿赂呢?皇上与项羽苦战多年,近年征讨陈豨、英布,相国长期镇守关中,只要他一动手脚,关中之地就不是皇上的了。相国不贪图天下,拥有四海,登位称王,还会贪图百姓的针尖余铁,天下怎么会有如此之事?秦始皇帝文过饰非,因此很快亡国,这里难道没有李斯的过错?这有什么值得效法?皇上怎么会这样小看丞相?丞相忠心,天下尽知!”
    刘邦听了,自觉心中有愧,思考一会,派使下诏将萧何从狱中放出来。
    萧何年老,又被械系多日,身心倍受伤害,但是身为臣下,既然开解出来,少不得还要入朝谢恩,萧何向来遵规守矩。
    刘邦见到萧何,怏怏地说:“相国去休息吧!相国为民请求耕种猎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暴君,而相国你才是贤相。我之所以械系相国,就是让天下百姓知道我的过错。相国先去休息吧!”
    刘邦真是油滑到了极点,这也是帝王术!
    崇祯皇帝也算一个有能有为的皇帝,他因怀疑袁崇焕而中清军反间计将袁崇焕下狱,后来他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愿屈一臣而利天下,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他最后的结果是“自挂东南枝”!
    看来刘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时时都有浪漫之举,他曾经“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不问出入”,可算得上是用人无疑了,可得天下后,他就患得患失,疑神疑鬼了。不过作为一个狡狐,这正是他狐性多疑的正常表现。刘邦正是这样的人,想干就干,不被他人的观点束缚自己。

第二节 聚群弱为一强,抓机会笼人心

    狐狸利用鹿的虚荣,不辨真伪,诱骗鹿去见狮子,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