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狐说刘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兑现:不惜血本重赏斗士

    狐狸利用鹿贪图虚荣的心理,引诱鹿替自己赴死。鹿为一个可望不可得的王位冒险去见狮子最终丢了性命……人的世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是普遍,对此刘邦深有体会,他决定重赏众将……

    楚汉相争到了关键时刻,刘邦对张良说:“我准备拿出关东之地作为奖赏,谁愿去建此破楚大功?”
    张良说:“当今天下,能够驰骋疆场,与项王为敌,助大王破楚的人,只有三人,他们是九江王英布,昌邑人彭越,原大将韩信。英布向来与项王不和,可以利而诱之,威而胁之。彭越助齐反楚,与大王有交往,可以以心结之。汉王大将,只有韩信真正帅才,可以独挡一面,为大王建功立业。大王用关东之地封三人,何愁大功不成。”
    刘邦说:“怎样才能得此三人呢?”
    张良说:“这也不难。我亲自去见韩信,管保韩信自来。但是韩信只能抵挡一面,韩信以外,九江王英布、大梁彭越,都有大将之才。如果再得此二人,楚必败无疑。”
    刘邦说:“英布是楚王亲封的九江王,怎肯归附我呢?”
    张良说:“英布虽然是楚臣,但是近来与项羽产生了矛盾。前些日子,英布带兵追赶太公和太后,丧师回楚,被项王责骂侮辱,回到了九江。项王攻打齐、梁,派使令英布出兵,英布只派少许弱兵相助,因此项羽与英布已经矛盾重重。趁英布心怀二志的时候,大王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去游说他,他必然归附大王。”
    听张良这么说,刘邦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刘邦立即寻找能去游说英布的人,有一个叫随何的人欣然愿往。刘邦即派随何去九江游说英布。随何到了九江,住在九江王府对面的馆舍里,投书求见英布。
    英布与谋士费赫商议随何之所由来。
    费赫说:“这次随何来,一定是因为汉王新败睢水,无力与项王为敌,差他来下说辞,劝说大王归汉。大王暂且以病推辞,不要轻意相见,让汉王知道大王份量。”
    英布告诉门官:“告诉汉使暂且回去,等到我病好了,再来相见。”
    随何得到回报,猜想一定是谋士费赫从中作梗,即到费赫门下求见。费赫返家,听说随何求见,算定是向他先下说辞,也想探听一些情况,忙出门迎接。
    相见礼毕,费赫说:“大夫因何贵干来此?”
    随何说:“汉王新败于彭城,在荥阳招募兵丁,着诸将各归乡里。我是六安人,久念父母之邦,归来拜扫父母之墓。经过九江,敬慕九江王英名,特来求见。九江王怀疑我是汉使,称病不见。我本来想一直到六安去了,但是怕此怀疑始终不解!所以特来拜见大夫,请求代为转告。并且,大王坐镇九江,应当折节下士,招募天下贤士,成为一代明王,使天下之人仰慕,大夫也因此可以成为辅弼贤臣。如今我慕名而来,却被拒而不见,四方贤士听说九江王傲倨如此,谁还愿来相投呢?像大夫这样的善辅之人,岂可坐视不言?”
    费赫内心被随何说得忐忑不安,但脸上却不表现出来,从容地说:“大夫暂住一宿,看明日大王病情好转,我就入朝告禀。”
    第二天,费赫去见英布,说:“随何不是汉室说客,乃归家探亲,途经九江,羡慕大王英名,特来请见。”
    英布说:“慕名求见,拒之非礼。”叫人去请随何进见。
    随何与英布相见礼毕,英布问:“先生跟随汉王日久,必知汉王许多备细。前日汉王睢水之败,如何不用韩信?”
    随何说:“前日汉王亲发手书,布告天下,为义帝发丧,兵将缟素,天下诸侯闻书而到者,都深恨项羽弑义帝,愿协助汉王讨伐项羽。因此汉王留韩信镇守三秦大地,作为大本营。不想霸王秘密派人持书,通告天下诸侯,说弑义帝之人是九江王。其罪尽归大王,因此诸侯转而深恨大王,不助汉王攻楚。这才有睢水之败。齐、梁、燕、赵都准备起兵与大王争衡。弑逆之恶,古今都认为是第一大罪,项王一旦把这个罪名公告诸侯,天下会兵而来,大王尚且不知,而君王百姓都会把大王当成普天下的罪人,大王就是一家一户的去劝说,人们也不会相信的!大王凭什么立身于天地间呢?”
    英布一听,起立北指大骂:“江中弑义帝,实是项羽主谋,我不过是执行他的命令而已。如今却把这等恶名强加在我头上,让我一个人去遭受万世人的讥诮和怨恨,真是黄狗吃屎,黑狗遭殃!”
    随何心喜,事已成矣,急忙劝阻说:“大王不要生气,惟恐左右之人闻听,传入彭城,项王必加罪责。”
    英布说:“我曾经常常思量,杀子婴,掘皇陵,弑义帝,这三件事都是项王之命,但是心中时常负疚不已,要是有朝一日,天下诸侯以此为借口,我怎么去辩白?哪知今日项王把这些罪恶都归于我的头上,我就是用尽长江之水、南山之竹,谁人又能明白我的心呢?”
    随何说:“大王要想表明心迹,这也不难,只要同心协力支持汉王,合兵伐楚,申讨项王之罪,清浊自然分明。如果像现在这样坐守九江,等到诸侯合兵讨罪,大王现今又是楚臣,即使有千张嘴巴,也辩白不清。以我愚见,不若归附汉王,让天下诸侯尽知,项王乃弑杀义帝主凶,大王为洗恶名,已经有了讨贼之举,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如今形势,楚已经不如汉。大王不归顺万全之汉,而依附危亡之楚,乃智者不取也。”
    英布附身进前说:“我近日与楚有隙,也准备洗此不白之冤。我也知汉王为长者,实有心从之。先生少待几日,当计议与先生同行。”
    英布与随何正在密谋,左右传报:“楚使送项王诏书到。”
    英布叫随何进内室,忙接诏。诏书说:
    九江王英布,偷安自逸,楚兵伐齐,装病不起;睢水会战,坐观胜负。朕劳师疲士,久无一言相慰,实失君臣之礼……会兵伐汉,星夜前来,毋误!
    英布看完诏书,沉呤良久不语。
    随何从内室走出,对楚使者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哪有发兵助楚之理?”
    楚使者惊问:“你是何人?”
    随何说:“我是汉使随何,已与九江王约定同心伐楚,为义帝发丧,共诛暴逆,你尚不知进退?”
    楚使看到英布不说话,又听到随何之言,知道事情发生重大变故,急欲下阶逃走。
    随何说:“从项王诏书上看,已有杀大王之意,企图杀大王以灭天下人之口,使弑义帝的罪恶,全部推到大王身上!大王应该立即斩杀楚使,表示助汉攻楚的明确态度!”
    英布大怒,立斩楚使,扯碎诏书,起兵攻楚。项羽令项庄、龙且攻打英布。龙且击败英布军。英布准备带兵归依汉王,但怕目标太大,被项兵追杀,所以与随何从小路赶到荥阳。
    随何带着英布去见汉王刘邦。刘邦踞在床上洗脚,召布入见。
    英布见此,懊悔不己,退出之后,与随何说:“我被你骗来依附汉王,我是一国王爵,相见之际,一点儿礼节都没有,让我进退两难。不如自尽,以惩罚我的不智。”
    随何忙制止说:“汉王醉酒未醒,过一会儿相见,自有特殊待遇,大王千万不要性急。”随何把英布介绍给张良、陈平,各自都有专门房舍,帷帐器用极甚齐全,饭食供给与汉王一般无二。英布又大喜。少间,文武大臣一起陪英布进见汉王。汉王礼义谦恭,态度亲近,君臣之间,毫无嫌疑。
    英布自思:“汉王的确是忠厚长者,刚才差点自误。”
    英布就这样归顺了刘邦。
    刘邦又遣使去请彭越,彭越也表示愿为刘邦效力。这可算刘邦处理彭城之败的后事。
    刘邦以关东之地作为奖赏,在张良的推荐下,得到英布、彭越之助,又重新启用韩信,准备与项羽大干一场。

医治战争创伤,提倡与民休息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也深深体会这点。汉初,历经年年争战,尸骨遍野,满目疮痍。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看到此情此景,刘邦在经济上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刘邦在政治上采取分封,在经济上主要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总方针。
    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八年战争,空前激烈,人祸加上天灾,天下百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刘邦的龙车配不齐四匹清一色的马,王侯出入只得乘坐牛车。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只得下决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统治。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解决劳动力问题。
    汉初劳动力情况如何呢?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

    天下初定,大数城民都已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

    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顾(回头)问御史曰:“曲逆户口几何?”
    对曰:“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户。”

    汉初人口锐减的确令人惊心动魄。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战争、天灾、逃亡!
    陶渊明写的名作《桃花源记》,文中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就饰为逃避秦末之乱而躲到了这里,因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明代有人记载:有人在山中发现一群“毛人”,见人就问:“秦始皇还在修长城吗?”
    回答说:“还在修!”这些满身长毛的人立即远遁而去……
    虽然这些只是文学作品或者传说,难道没有一些历史真实的影子?
    刘邦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一,招集逃亡劳动力;
    二,解放奴婢;
    三,鼓励生育;
    四,大赦囚徒;
    五,罢兵归农。

    刘邦还减轻税赋,节省开支,奖励军功,鼓励农耕,限制商业……
    汉虽然继承秦制,但是刘邦尽量减少战争,让民众休养生息,无疑是秦代制度所没有的,这不能不说历史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刘邦因此赢得了民心,为大汉帝国后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狐媚

    增加亲和力 强化兑现收人心

    狐狸以美丽迷人,以利益诱人,因而被称之为“狡猾的狐狸”。刘邦以金钱诱人,以权力笼人,最终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名曰“狡狐”。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一天,一个饥肠辘辘的知青,不知从哪弄到一只又大又肥的公鸡。他正提着鸡在林间小路上走着,突然,路上出现一只漂亮的狐狸……
    忽然,那只狐狸倒在地上,四脚朝天,口吐白沫……
    知青想:天上掉馅饼了。
    他把鸡拴好,放在一棵大树下,轻脚轻手地朝躺在地上的狐狸走去。狐狸还是一动不动,眼看一弯腰就可以把狐狸抓住了……
    可是,那只狐狸“噌”地一下从地上窜起来,撒腿就跑。知青急忙追了上去:煮熟的鸭子还会飞?
    追着追着,身后传来一声悲壮的鸡叫,知青回头看,另一只狐狸叼着他的大肥鸡逃之夭夭了……

第一节 力小也是力,集思能广益

    狐狸力弱,全凭合力,用群殴战胜独斗。开口“老子”闭口“儿”的刘邦,口无遮拦,并非全是金玉良言,却能把三教九流收罗帐下,因而奇谋妙计百出,成就千秋伟业。

    狡狐得知音,张良献奇计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韩信因为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不忍背之,狡狐刘邦用人之妙,在于他“言听计用”……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后人称他为帝师。
    张良的祖上是韩国人,他祖父的祖父曾加封为韩臣,因此张良对韩国一向赤胆忠心。韩国被秦国消灭的时候,张良年龄还小,还没有在韩国为官。韩国灭亡之后,张良舍家疏财,弟死不葬,四处寻求刺客刺杀秦始皇,决心为韩国报仇雪恨。
    公元前218年春天,张良与收买的刺客在博浪沙(河南省原阳县东南)行刺秦始皇。这位刺客是一位大力士,能抛掷一百二十斤的铁椎,可是铁椎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下令大索天下,悬重赏捉拿刺客。
    张良不得不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天,张良在下邳桥边散步。
    有一个老头儿,身着破衣烂衫,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鞋子抖落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给我捡起来!”
    张良血气方刚,少年气盛,正想发怒揍这老头,但念此人年老,忍气把鞋捡了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