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狐说刘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刘邦要废长立幼,关键在这里。
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后,戚姬有些等不及了,旁敲侧击,影响刘邦,刘邦也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于是把这件事由后宫推到了朝廷之上。
《通治通鉴》载:
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使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
昌为人吃(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如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旨!”
上欣然而笑。
吕后侧耳东厢听,即罢,见昌,为跪谢,曰:“微(无)君,太子几(几乎)废。”
后世之人,常言周昌忠直。其实他是一个比较缺乏政治眼光的人,事实证明,刘邦如果废掉刘盈,对于汉家天下有利。但是正因为周昌的这一直谏,这一场笑话,搅黄了刘邦的第一次废太子之大事!
当时,刘如意只有10岁,刘邦害怕自己死后刘如意难逃吕后之手,心中时常不悦。符玺御史赵尧知道这个情况,建议刘邦给赵王配备一个强相,这个人应该是吕后、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
刘邦忙问:“谁可担此重任?”
赵尧向刘邦推荐周昌,刘邦乃拜周昌为赵相,提拔赵尧为御史大夫。
刘邦废除太子之事虽因周昌力劝而免,但是吕后害怕刘邦再废太子,越想越怕,但又是想不出一条妙计。下人忙向她建议,说留侯张良足智多谋,深得刘邦信任,应该向张良求计。
吕后忙派吕释之去求张良。
张良知道吕释之的来意,本想拒而不见,又恐得罪吕后,只得叫请进。
吕释之仗着吕后的威风,说:“你是皇帝重臣,深受皇帝信任,如今皇上要废太子,你怎么袖手旁观,不出一计?”
张良说:“皇上在危急之中,会用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因为爱心和天下之事而欲易太子,本是皇上自己的事,就是有我这样的百余人相劝,也无益于事。”
吕释之说:“我受吕后重托,来求先生,先生怎么置之不理?”
张良为了免祸,说:“这种事情不是靠言辞能够解决问题的。要想劝阻皇上废长立幼,天下只有四人。这四个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由里先生,世称‘商山四皓’,这四皓年岁已高,因皇上失礼,逃到商山,发誓不为汉臣。皇上很敬重此四人,每每欲得之。你去转告皇后,让太子修书,带上重礼,派能言善辩之人,前去相聘。此四人定会前来相助。四人来,太子以他们作为客人,事之以师礼,经常带在身边。皇上知道此事,就不会再说废立之事了。”
吕释之虽然不明张良之计的妙处,但既然有了计策,忙去报告吕后。吕后依计行事,果然请来了“四皓”。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正在生病,不觉想出妙计:令太子刘盈亲征,胜了可以得到磨炼,败了乘机废掉。一箭双雕,刘邦想得美滋滋的,口水直在嘴里打旋。
四皓探得此等消息,急忙进行紧急磋商,说:“我们来此,就是为了保护太子,皇上要叫太子带兵,太子之险马上来了!”
四人忙去对吕释之说:“太子率兵,建功不能加封,无功则要受祸。夫人戚姬,日夜侍御,‘母爱子贵’(《史记》语),赵王刘如意,皇上常说‘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同上)。这充分表明,皇上要让如意代太子。你快去给太后说,嘱她哭诉:‘英布是天下猛将,极善用兵;朝中众将,全是皇上旧臣,怎听太子调度?太子出师,必败无疑。一仗之败,牵动全局。皇上虽然病体初愈,也只好御驾亲征,众将才肯用力,英布不难平定。’只有这样,才可保住太子,否则,情况实在不妙。”
吕释之急忙告知吕后,吕后缠住刘邦,哭哭泣泣,说来说去。
刘邦心烦,也觉得有理,说:“我知道这不肖之子干不了大事,我亲自领兵还不行吗?”刘邦只得亲征。
英布是一位勇将,全体大臣都去送行,张良平时深居简出,也感形势严峻,也前去送行。张良嘱咐刘邦,楚人凶悍,不要与他硬打硬拼,一定要小心谨慎。
刘邦说:“先生安心养病,我定会记住你的话。”
张良说:“太子留守京师,应命太子为将军,统帅关中人马,方可服众心。”
刘邦又请张良为太子少傅,将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步卒,中尉兵三万人,全部划归太子总领,然后才与张良告别而去。
张良此举,大概也助了吕后一臂之力,当然,对于刘邦安心征讨英布,也有重要作用。
刘邦很快击败了英布,派一支人马追击,自己到老家省视父老乡亲。刘邦回到故乡,潇酒走一回。后来有一出戏叫《高祖还乡》,调侃了一下这位九五之尊。
刘邦还自作歌词,后人称为《大风歌》,歌词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赐武老妇、王老妇黄金千两———也就是让刘邦当年白吃的两个妇人;免去沛地、丰地赋役……
沛中父老盛感刘邦恩典,在他的行宫前修建一台,名叫风歌台。
清代袁子才曾作诗:
高台击筑记英雄,马上归来句亦工。
一代君民酣饮后,千年魂魄故乡中。
青天弓剑无留影,落日河山有大风。
百二十人飘散尽,满村收留是歌童。
这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一次还乡,也是最后一次还乡,可算“衣锦还乡”,风光一回。
刘邦从故乡回来,已是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由于征途劳累,箭伤复发,急回长安住进长乐宫,每日都是戚姬陪伴。她看到刘邦生病,心情格外沉重。刘邦深感戚姬一片衷情,想到自己一旦死去,定难保证戚姬母子性命,暗下决心,决定来日废长立幼。
次日,刘邦召集重臣进宫,再次提出废去太子之事。张良现为太子少傅,不好坐视不管,只得进谏,说了许多大道理小道理,刘邦微闭双目,似睡非睡,全不理睬。张良自知无可奈何,并且认为刘邦此举对汉朝有利,托病首先退去。
众人见张良尚且无法进言,只得都闭了尊口,免遭无趣。
刘邦看见众人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欢喜,说:“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就这样定了吧!”这时,太子太傅叔孙通跳了出来,发表了一番宏论,《史记·叔孙通传》载:
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岂)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高帝曰:“公罢矣,吾直(只)戏耳。”
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
高帝曰:“吾听公言。”
这一场劝谏,比周昌那一场更是不同。叔孙通想来一定拔剑在手,准备自刎,所以刘邦才不得不说“公罢矣,吾直戏耳”。刘邦不是怕叔孙通自杀,而是怕强行废长立幼,引起大臣不满,天下混乱。看来刘邦当皇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叔孙通此举,为汉家天下带来了吕后专政。
刘邦第三次废太子之举,就这样化为泡影。
但是刘邦欲废太子之心并未死,正如《史记》所言:“上佯许之,犹欲易之。”
过了几天,刘邦箭伤渐好,置酒宫中,命太子刘盈侍宴,庆祝平定英布。
刘盈带四皓出席。
《史记·留侯世家》载: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
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你)主矣。”
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你)楚歌。”
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戚姬本欲借助刘邦宠幸,取太子之位,保自己之命,可惜转瞬之间,全成泡影,她如何不伤心流涕?她已经成了一只孤雁,只等着刘邦死后任人宰割了。
刘邦关于太子废立之事,主要是从国家安定着想,情感最终被理智战胜。如果他决心要废要立,下了诏令,谁也奈何不了他!可是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干,全在于国家的稳定。周昌、四皓、叔孙通、张良都为此事出力、出谋!
当皇帝也不易!
汉十二年春天,刘邦征讨英布时所受箭伤快要好了,心情也比较高兴。戚姬日日陪着,过着比较清闲的日子。突然有人传报燕王卢绾私通匈奴,准备谋反,刘邦一口气上来,大怒难禁,箭疮迸裂,大痛难忍。虽然病重,刘邦仍要处理国事。他与卢绾关系很深,所以立即派人前去查实。
刘邦的病一日比一日沉重,满朝大臣也忧心忡忡,吕后更是如此。她以为刘邦之所以久病不愈,就是日日宠幸戚姬,消去了神魂,一心想叫刘邦回到她宫里。可是又怕因此引起刘邦怀疑和嫉恨,一时拿不定主意。宠臣审食其见此,忙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叫吕后令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去请刘邦回宫,刘邦定难推辞。吕后依计而行。
刘邦正在戚姬宫中与戚姬调情,忽报太子率文武百官朝见。刘邦已知其中之意,叫传进来面见。
戚姬问:“太子此来何意?”
刘邦说:“必是吕后主意,要接我回到正宫去。”
戚姬无限凄凉,说:“陛下此去,恐怕贱妾再难见面了!”话未说完,泣涕并下……
刘邦说:“你且退下,我自有留下的道理!”
戚姬退下,太子并群臣拜见,上言请刘邦回到正宫养病,才是正理!
刘邦说:“你们来见我,是想我早日康复,还是加重我的病情?”
众臣全部异口同声,希望刘邦早日康复!
刘邦说:“既然如此,尔等还不退下,让我静静休息,还在这里干什么?”
审食其说:“皇上回到正宫,同样可以静养,何必一定要留在这里!”
刘邦说:“你们把我弄来弄去,我受得了这等折腾?这哪里是爱我,是要想把我折腾死!”群臣无人敢再说什么,只得依旧跪着不起。
正巧这时,樊哙听说太子率群臣去请刘邦回正宫,也赶来劝谏,看见群臣正跪在地上,刘邦不愿离开戚姬,忙上前去,重来一场鸿门宴上的表演。
樊哙说:“皇上有病,文武百官,群臣百姓,无不焦急万分。陛下长期居住偏宫,有失天下之秩,有背上天之理;吕后与陛下长期辛辛苦苦,到了此时一个人独守深宫,有违人伦之理;太子率百官叩请陛下返回正宫,为天下孝子表率,正是安天下之举。皇上不可违背秩序、天理、人情,独居偏宫!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一世英雄,不可到了此时做出如此之事!”
刘邦沉默一阵,叫声:“先退下,去做准备,我回正宫不就行了吗?”
群臣自去准备,刘邦叫出戚姬,把刚才的经过说了一遍。其实戚姬也在里屋听得明明白白,刘邦已经尽力,无法控制如此局面。
戚姬双眼流泪,自去准备。
刘邦言不由衷地对戚姬说:“我一定会作好安排,保证你和赵王平安无事!”
戚姬虽然不敢深信,也只得流泪点头拜谢。
刘邦就这样离开了戚姬,回到了吕后正宫。
刘邦回到正宫,吕后虽然痛恨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废弃太子,但是,毕竟是他的丈夫,这江山是刘邦打下来的,少不得精心料理,可是刘邦不买这个帐,他的心中气愤得很。
正当刘邦心情不愉快之时,去调查卢绾谋反之人回来报告,卢绾谋反是实,望刘邦出兵征讨。刘邦下诏令樊哙带兵前去征讨,立即就要启程。
樊哙走后数日,刘邦的病情看来日重一日,吕后也很焦急,忙带着太子进去问候。
刘邦见是吕后,开口骂道:“我到如此地步,全是你母子所为。我本有病,叫太子率兵征英布,你却死活不肯,以至我中箭受伤。你们还来问疾,明明盼我早死,还不快给我滚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