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笑了笑,心道:这个钱谦益的心眼儿都用在这上面了。
摇摇头,李景笑道:“钱先生,大明户部的税入并不是什么秘密,你知道不足为奇,若是不知的话,我倒是有些奇怪,难道钱先生竟然不关心国家大事么?”
钱谦益吓了一跳,这顶帽子不小,一旦扣到自己头上,反对自己的人只须说这人连国家大事都不关心,还妄谈什么出仕做官?那自己就永远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想到此,钱谦益忙道:“我知道,我知道,户部的税入每年是三百多万两银子。”
李景点点头:“说的不错,是三百多万两,不过有时候连三百万两都没收到。皇上,沈大人,我说的没错吧?”沈正闻言急忙说道:“下官接手户部以来,查了下最近几年国库的收入,发现最低一年的税入只有两百五十万两,多的时候也没达到四百万两。”
朱由检跟着叹了口气道:“这些年若非李爱卿每年贴补联一百多万两银子,联怕是连皇宫都住不起了 (这里的税入指的是盐税,商业税和茶税等等,不包括土地税,土地税这一块老百姓基本上交的都是粮食。) 钱谦益闻言一惊,以前他曾听说李景答应每年给皇上一百万两银子,但是他以为那不过是笑谈而己,谁能一年塞出一百万两银子出来,没想到李景竟然真的每年都给皇上送了一百万两银子。
钱谦益家境甚豪,在江南也见惯了富商巨贾,但是听到一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还是不由一阵心惊肉跳李景也不理会钱谦益惊疑的目光,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堂堂大明,一年的税入竟然只有不足四百万两银子,传出去都是笑话。沈大人,以后税入乃是国家最高机密,户部相关人员须得严守机密,不得传出。”
“是!”沈正忙道。
见众人一脸不解,李景摇摇头道:“你们不明白为何户部的税入竟成了机密是吧,因为税入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情况,泄露税入等于是告诉敌国咱们国家的状况。
咱们大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如果每年税入是四千万两,你们说,哪个国家敢跟大明抗衡,区区东虏别说入侵,恐怕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咱们去打他们。
但是当他们得知咱们的税入竟然只有不到四百万两,这就意味着咱们连兵都养不起,这时不打咱们打谁。”
众人闻言均是连连点头。
李景接道:“赋税如此重要,咱们大明的官员们不知道么?我想他们应该是知道的,包括你们这些学子以及那些士绅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为何大家都不去重视呢?为什么一到收税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推三阻四呢?因为税收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就开始阁顾国家的利益。
你们可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因为我要是再不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国家非但养不起兵,可能连官员都要养不起了。
万历年间,文忠公(张居正)清丈全国之耕地面积,大概在八亿亩以上,按现行的税率来算,一年至少也应该征粮三千万石左右(明朝的粮赋为一年两次),但是崇祯七年的时候全国征收了多少粮食?只有七百万石左右。
是,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大旱,而且还有流寇作乱,可是能减产到如此地境么?
那么粮食到哪里去了,我来告诉你们,在我们那些王公贵族,官员士绅还有那些地主的手里!
他们手里不光有粮,还有大量不需要缴税的土地,大明的赋税全靠占人口比重最多,却占土地面积最少的穷苦百姓们来支撑,这些人辛辛苦苦种着粮食,自己却吃不饱,一有天灾就得饿死。
陕西,山西,河南到处流寇作乱,你们以为老百姓活得不耐烦了,凭着好日子不过,去干造反杀头的勾当么?
他们是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也得饿死,凭什么不造反搏一把,我还可以告诉你们,如果不解决老百姓吃不上饭的问题,就是神仙来了,也平不了流寇作乱!
那么如何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我认为只有两个办法,第一,要给老百姓足以养家糊口的土地,第二,所有的人都得缴纳赋税,不能把赋税全压在老百姓的身上。如此,国家才能有足够的粮食,这时,就算是出现天灾,国家也可以拿出粮食赈灾,不至令老百姓走投无路,挺而走险。”
“可是士绅不当差,不纳粮乃是祖制,已经施行了上千年,这些人不纳粮不缴税乃是天经地义。”钱谦益急忙说道。
“祖制?天经地义?”李景冷笑着重复了一句。
冷冷地看了众学子一眼,李景冷笑道:“想来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吧?钱先生,我请问你,你说的祖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个……怕是己无稽可考。”钱谦益迟疑着说道。
李景冷笑道:“无稽可考?太史公著史(史记),自五帝开始到殷商这一段均未提过士绅二字,也就是说,至少在周朝以前是没有士绅的。实际上,士绅不纳粮不当差甚至不交税乃是自汉朝开始,真正形成定制则是在隋朝施行科举制度以后,并且经唐宋两朝才最后定型。我说的没错吧,”
钱谦益万万没想到李景居然还读过《史记》,不过想到刚才李景连《列子。汤问》,《荀子》,《孟子》这样的书都看过,看看《史记》实在不足为奇。而且看李景这架势,非但是看过《史记》,恐怕连两唐史和宋史都看过。
沉默了一会儿,钱谦益终于点了点头:“大抵上是不错的。”
李景笑道:“那么你说的祖制从何而来?你要说你的祖宗不是三皇五帝,那我就认了。”
这个钱谦益是万万不敢承认的,他要说自己不是三皇五帝的后人,那就等于说他的祖宗不是中国人,不是中国人,跑这里说什么祖制?
实际上李景还没说盘古开天辟地呢,要是说盘古开天辟地,那时连人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士绅了,不过从盘古说起有点狡辩的意思,实在是太过牵强,无法以理服人。
不过就这样,钱谦益也己经答不上来了。
见钱谦益无言,李景笑道:“你不回答,就是承认三皇五帝是大家的祖先,那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承认士绅不纳粮不交税不是祖制呢?”
钱谦益沉吟了一下说道:“大都督,我觉得祖制不能这么来看,毕竞从三皇五帝到殷商时期,咱们国家的制度并不健全,直到周朝以后,国家才开始渐渐形成完善的制度,而这时己经开始出现士绅阶层了,等到始皇帝统一六国,士绅制度己经开始逐渐完善,大都督一直跟我们讲制度,我觉得咱们说的祖制至少也应该从有完善的制度时开始说起吧?”
李景琢磨了一会儿,笑了笑道:“你这话说的倒有几分道理,就依你之言,咱们从完善的制度开始说起,那就从隋朝开始说起吧,就从隋朝创建科举制度说起,这样可以吧?”
钱谦益闻言沉吟良久,这时他己经知道李景的学识十分渊博,完全不是他想象当中的大老粗,刚才更领教了李景言辞的厉害,生怕李景再给自己下个什么套儿。
钱谦益知道,这次要是不小心钻进套,恐怕就出不来了。
沉吟良久,钱谦益终于说道:“大都督,咱们都是大明的臣子,说前朝有些太远,就从本朝太祖开始说起吧?”
李景闻言忽然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李景点头说道:“行!那咱们就从本朝太祖时期说起。”
见李景笑得欢畅,钱谦益直觉自己已经钻进李景下的套中,不过他怎么想也想不出李景会如何反驳自但是李景只一句话,就把钱谦益打入深渊。
李景说道:“本朝太祖的江山是从元朝蒙古勒子的手中夺来的吧?我记得元朝的时候咱们汉人都是下等人,说白了就是奴隶,哪有什么士绅?”
收起2楼2014…02…07 14:47 |
第342章 新办公地点?
钱谦益忙道:“大都督,我刚才说的是从太祖立国时说起。”
李景闻言接着笑道:“那我问你,太祖立国之初,士绅阶层都是些什么人?”
“啊!”钱谦益这下彻底无言。
无他,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最初的士绅阶层主要是跟随他起兵时的将领和文人,文人就不说了那些将领们几乎全都是穷的吃不上饭了才跟着朱元璋造反。
说这些人是八辈儿贫农有点过,但是三代以内肯定没几个人是士绅。而在大明的文人眼中,想来不把武人看成士绅这一阶层。
但是那些被文人们看成士绅的人几乎全被打入底层,不交钱粮?小样儿,整不死你!
见钱谦益还要再说,李景摆摆手,止住他道:“我知道你想说那些成为士绅的人后来也一样是不缴纳钱粮的,我实在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跟你争辩了,我只想告诉你一句,那就是在太祖时期,让你们成为士绅,你们才能成为士绅,不让你们成为士绅,你们就狗屁不是。我这么说,你听懂了么?”
钱谦益闻言顿时默然,朱元璋杀伐之狠他如何不知?真应了李景刚才那句话:叫你是啥你就得是啥。
而李景杀伐之狠绝不输于朱元璋,甚至可能还有过之,跟这样的强权人物对抗,哪怕大明所有的士绅绑在一起也不是个儿。
这时钱谦益己经完全明白了李景的意思,如果士绅们不想纳粮缴税,李景可能就会把士绅这一阶层打入谷底,就算留下士绅这一阶层,至少也会把以前的士绅们打入谷底。
想明此节,钱谦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钱谦益这种人是没有节操的,在自身没有损失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大义凛然满身正气,但是在利益面前,他们的真实嘴脸就流露出来,可要是让他们拿命去换取自身的利益的话,他们又是万万不会干的。
见钱谦益一脸迷茫,李景轻轻拍了拍钱谦益的肩头,然后笑道:“钱先生,你和众学子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为国效力么?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钱粮税赋,这时就是你们做表率的时候。回头新的赋税制度颁布出来,你们要多加宣传,大明不会忘记你们今天做的事情,我李景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钱谦益和众学子们失声,这时候李景可不会哑火,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李景虽然不会穷追猛打,但是当道理讲完了,大棒子也举起来了,自然要适当地勉励一下。什么时候应该紧,什么时候应该松,这个火候李景还是会把握的。
果然,听了李景的话后,钱谦益长舒一口气,然后说道:“老夫明白。”
李景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钱谦益虽然人品不济,但是确是聪明人,当他知道无法阻止自己以后,马上乖乖投降认输。
看了看天色,李景笑道:“钱先生,天色不早了,我还得准备皇上到山西巡视的事宜,今天就不留你们了,待日后你们做出表率,李景必当宴请大家以示感谢。”
“不敢,不敢。那我等就告辞了。”钱谦益忙道。
说完,钱谦益率领众学子给朱由检行了礼,然后在亲兵的护送下离开国子监。
目送钱谦益等人离去,李景摇了摇头,然后轻轻叹了口气。
“大帅累了吧,坐下歇歇吧。”杨柳风走到李景身边说道。
李景摆摆手,叹了口气道:“我是心累!这些读书人看似明白道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跟他们讲道理还不如跟老百姓讲。”
说完,李景转头看向沈正道:“我本来想过一段时间再预布新的税制,些人回去以后肯定会大肆宣扬,江南的富商士绅们可能会出么蛾子。岳父,好了没有?”
现在看来不能等了,我估计这张鳌和柱子把京营的事情处置沈正忙道:“己经安置的差不多了,裁汰下来的七万多人大部已经分配了土地。”
李景点点头:“让张鳌把剩下的工作交给下面的人,让他全力推行新的税制。一下子在全国推行难度有些大,口自们先从京城开始收,然后向山东以南推进。”
看了看杨柳风,李景接道:“慎行,你跟俊扬说一声,刑部和都察院要密切配合户部的行动,另外,我估计会有人暴力抗税,我让柱子调一支部队协助你们行动。”
“明白。”沈正和杨柳风齐齐说道。
李景摆摆手,对朱由检道:“皇上,咱们回宫吧。”
走了几步,李景忽然想起一事,转头看向方程说道:“无解,皇上离京以后,我就不能在乾清宫处理公务了,把原来内阁处理公务的地方收拾一下,以后我在内阁办公。”
“李兄,你以后在内阁办公联咋办?联看东暖阁那地方就挺好,你就别搬了。”朱由检笑道。
李景摇摇头道:“东暖阁是皇上住的地方,皇上在家,我在皇上身边处理公务没人会说闲话,可皇上离京,臣怎能继续在东暖阁办公?皇上想看我处理公务,等回京以后,臣再过去就是了。”
朱由检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将朱由检送回皇宫,李景随方程来到原来内阁办公的地方。
实际上,内阁和六部的办公地点都在皇宫里面,具体位置在午门的东面,文华殿旁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