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咨询商-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公,为今之计只能步步为营,董卓此计我们只怕是躲不了了,但是兖州乃是主公的根基起家之地,决不能这样轻易的放弃,我这里有两个锦囊献与主公,主公可回到帐中以后再行拆看!”
他说了一阵,又咳了起来,曹操连忙打断他的话:“先生不要再说了,你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旧疾又犯了,先生还是多多休息为好,这几天我会派人安排接手你的事情的,先生你还是休息几天好了!等到大军返回定陶之后,我便立即请当地的名医来帮你看病,相信先生会很快好起来的!”
这最后一句话显然是曹操说来安慰戏志才的,戏志才身上的病已经跟了他多年了,一直都断不了根,本来他如果在家静养的话,这病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但是这一段时间他跟着曹操东征西讨,在军队里面条件又苦加上还有大量的公务要处理,所以便积劳成疾,将旧疾也诱发了。
戏志才挣扎着说道:“主公不必费心了,志才的病只怕是治不好了,我这几天已经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但却担心主公在志才去了会失去助手,因此想向主公举荐一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才智谋略远超志才!”
曹操心中难过,他知道戏志才这近乎是要交代自己的后世了,因此哽咽道:“先生你尽管说,曹操一定会将此人请来,决不让先生的一番努力和期许付之东流!”
戏志才缓了口气,这才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此人现在在袁绍的手下担任一闲职,郁郁而不得志,主公可派人暗中联络,我听闻他是为了躲避战祸,才举家迁徙到冀州的,主公不妨先从其家人入手,其弟荀湛才学平平,难堪大用,但是主公却可以诱之以官,荀湛必定前来投靠,然后主公借机将荀家一家老少全部控制起来,再去拜访荀彧,荀彧必定当为主公所用。”
曹操见他说的郑重,于是连连点头,应允了这事。
只是心中依旧十分好奇,遂问道:“荀彧此人有何过人之处?当得先生如此推崇?先生若是健康完备之躯,纵是十个荀彧,我也不换!”
戏志才此时已经无力继续解释了,只是说了一句:“此人有王佐之才!”
曹操在接到朝廷任命之后,当即表示服从朝廷安排,这让董卓十分高兴,但是曹操却以兖州局势不稳为由,拖延了很长时间,直到三个月之后,他的人马才从兖州出发,向北进入了冀州境内,曹操走的时候兖州全境差不多都被他安排了自己的人,如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和东郡等地,都是他曹操的亲信掌权,而且曹操从投降的黄巾军之中招募了大批的青壮士兵,将他们组成新的军队分编到各地去,这样一来的话各地的军权就掌握在了曹操的手中,就算是董卓重新安排了官员赴任,他们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建树,因为没有了军权便会事事受到制肘。
曹操来到冀州之后,他的大军自然是不能进入安平国的,所以大军便留在了河间国。
冀州牧韩馥对曹操表现的十分热心,在外人看来一点都不像是他是州牧曹操是刺史,反而有点像是曹操是州牧他是刺史。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韩馥虽然是州牧,但是他上任的时间也不过才一年而已,可以说根基还不是特别的稳固,因此他手中的军队并不是很多,像袁绍的渤海郡不听命于他也就算了,就连河间、清河这些地方,也都已经逐渐的被袁绍的势力所渗透了,他手中目前也就只有一个巨鹿、安平国喝赵国这三个地方是握有主导权的,而北边的常山国和中山国都实际上出于摇摆的状态,也就是在他和袁绍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位置。
因此韩馥对于曹操的到来是有所期待的,如果他能够早日挑起曹操和袁绍之间的矛盾的话,那么这对于他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削弱这两人的实力,而且还能够趁机发展壮大自己。
这也就是他将曹操的部队安插在河间国的用意,河间紧挨着渤海郡,而且还是袁绍的势力范围,就算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一时半会打不起来,但是这也能阻止袁绍的势力继续向西扩展了,韩馥可以趁机加强自己对中山和常山两地的控制。
这样做的目的曹操和袁绍两人怎么会看不出来?他们两人这一次几乎是想到了一块去了,曹操一到河间,就立即登门拜访袁绍,袁绍也做出一副十分欢迎他的到来的姿态,两人本来就是旧相识,这个时候矛盾虽然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后来那么巨大,而且处于彼此之间的需要,所以互相配合着演了一出戏,果然,这一情况传到长安去了之后,立即引起了董卓的暴怒!
第六十三章 王府密会(一)
李儒听到消息之后也赶紧过来灭火,向董卓好说歹说,总算是把他的情绪给安抚下来了。
董卓气氛的事情无非就是曹操不仅依旧霸占着兖州,而且到了冀州之后还没有和袁绍闹翻,这让他十分生气。
不过李儒却解释道,说两人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和睦,实际上暗地里面肯定是针锋相对的,河间市袁绍的势力范围,曹操带着军队过来了,袁绍不可能不心生芥蒂,只不过两人都看穿了自己的计谋,所以对外摆出一副和睦相处的样子来,想要迷惑众人。
董卓怒气南平,下令让李傕带着三万大军向东出兵,到关东诸侯的地界上去劫掠一番,以前他畏惧关东联军,这个时候联军都已经散去了,是该出出之前的那一口恶气了。
李儒叹了一口气,杀人容易,但是获得天下人的民心只怕是难了,他隐隐的感觉到,再待在董卓的身边虽能保一时的平安,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丞相他只顾享乐完全不顾满朝武大臣甚至是当今天子的感受,对他们十分粗暴,这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极大反感,自从联军讨董以来,已经很少有人前来投奔他们了。
此时朝堂之上的武百官,已经从洛阳抵达长安最初的那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之中恢复了过来,最近一段时间董卓一直住在郿坞城内,这使得长安城内的风声稍微的松懈了一些,尽管西凉军的管控和监视依旧十分严密,但是众人私下的活动空间却得到了扩张。
郿坞是董卓在离长安城250里,出动了25万人修筑而成的,它的城墙厚度可以比肩两汉都城长安城,的厚度,郿坞城中还专门盖了宫室,选了民间美丽少女800人安置其中,这就相当于是董卓的后宫。除此之外郿坞的仓库屯积着足够使用20年的粮食,其他的什么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董卓每次回郿坞,朝中的公卿迎送直至横门。史书《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着,郿坞号称“万岁坞”,这个说法倒也贴切,在郿坞之中,只有董卓没有皇帝。
而因为郿坞距离长安也比较远,两百五十里的路在后世也需要两三个时辰,在东汉末年,即便是两地之间修建了类似于秦直道那样的弛道,因为交通工具只有马车,所以从郿坞到长安,一趟行程至少要五个时辰的时间,高希希的新三国之中有一个桥段,说是董卓自郿坞出发,赶赴长安上早朝,这完全是那个啥了······
在朝廷大臣之中,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无疑是权势最高的人了,不过他的这点权势在董卓的眼里也是不值一钱,只要董卓一个不高兴,还是想杀就杀,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以前在洛阳的时候,董卓或许还对朝廷和皇上有一点点的敬畏,但是等他将众人掳到了长安之后,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了,什么睡皇宫的妃子,骑马佩剑上殿,上朝不用拜见皇帝,非但不拜,而且皇帝还要对他行礼,因为他是汉献帝的仲父。
除此之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在董卓的身上也是适用的,他在自己加官进爵后,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
眼见朝堂败坏,皇权旁落,王允和一干大臣们就显得十分痛心和着急。
这一天,趁着董卓不在京师之际,王允偷偷的在府中宴请宾客。
王允是当朝司徒和尚书令,虽然董卓不待见他,但是却还是给他安排了一套不小的宅子,这宅子虽然比不上他的洛阳老家,但是在众多大臣之中也算是很豪华的了。
而今天因为宴请的宾客身份特殊,所以王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庄重,不过为了避免被西凉军的探子发现,所以一些活动都是在暗中举办的,比较低调。
王允今年年过五十,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他都已经五十过半了,却依旧不知道天命会如何。
上午巳时刚过,两顶轿子便悄悄的出现在了王府的后门,从外观上看,这两顶轿子是王府内部的女眷所用的,因此驻守在外面的西凉军也没有打开检查,甚至是没有起疑心。
不过这两顶轿子一落地,里面却走出来了两名峨冠博带的中年儒士,王允长子王晨早已等候多时,见到两人来了之后立时便迎了上去,对两人恭恭敬敬的拜了一拜,口中说道:
“蔡伯夫,卢伯父,委屈两位乘坐这般花轿,王家实在是过意不去!还请两位伯父不要见怪!”
两人摆摆手,不以为意,王晨继续道:“家父早已在厅内等候多时,两位伯父请随我来!”
说完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两人正是当世大儒,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另一个则是前朝大儒马融的首席弟子卢植。
两人之中蔡邕此时身兼朝廷官职,而卢植因为早先出言得罪董卓,差点被当庭处死,后虽经蔡邕的劝说之下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罢免了官职,闲负在家。
两人今天来到王允的府中,却是受王允的邀请,这个时候西凉军在长安城驻扎的时间长了,防备稍稍的松懈了一些,这才给了王允这样一个机会,本来董卓是下过严令的,禁止朝中大臣们私底下聚集在一起,之所以要下这个命令,始作俑者其实还是王允。
当初早在洛阳的时候,王允就在自己的家里召集众臣议事,商议怎么对付董卓,救出少帝,结果一群人谁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倒是不受待见的曹操提出了一个刺董的方案,结果曹操的刺杀失败,董卓大怒,不仅杀死了少帝,而且还将很多卷入此时的大臣都下令处死了,虽然最后没有直接查到王允的头上来,王允保住了一命,但是董卓却自此以后禁止大臣们私底下互相拜会,这样一来他们就无从谋划了。
第六十四章 王府密会(二)
早有家丁通知王允,王允也早早的在大厅外面等候着。
“蔡大人,卢大人,王允恭候多时啊!”
两人见王允从家里迎了出来,也连忙施礼道:“王大人百忙之中还要受我等的叨扰,惭愧啊!”
“哪里的话,两位大人,请!”
三人客气一番,在谁坐主座位置上面争执不下,三人中卢植年纪最小,今年只有五十二岁,王允比他大了三岁,而蔡邕又比王允大了三岁,若是按年龄排辈分的话,蔡邕当坐主座。
只是蔡邕来者是客,这主座一般都是主人家自己坐的,他哪有反客为主的道理,因此就算是王允一再好言相劝,他都不愿从之。
在汉代,礼乐还没有崩坏,即便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风骨犹存,直到五胡乱华,天下纷争之后的大唐盛世,礼仪才逐渐从简,而他们这些都是当世之大士,自然在这方面是格外的讲究了。
蔡邕不肯上座,王允也不便自己坐上去,于是便坐在了两人的对面,以示平等。
三人坐定,卢植顾忌身份,还没有说话,而蔡邕却迫不及待的问道:“王大人这么急着召集我等过来,可是为了董卓那厮的事情?”
蔡邕心中焦急,居然脱口而出“那厮”这样的不雅词汇,而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王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一次请两位大人来就是为了此事。”
顿了一顿,他继续说道:“眼下西凉军已经扫清了关中之地,而虎牢关此时又重新被郭汜带兵占据了,因此再想指望关东诸侯,只怕是不太可能了,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行!”
卢植点了点头,“王大人所言不错,只是我们一无兵权,二无活动空间,应该如何对付兵强马壮的西凉军?”
“不错,西凉军人数众多,又有吕布、李傕和郭汜这样的猛将,我们只怕是难以对付!”
蔡邕深感焦虑,两年之前董卓要强召他,想要调他进京为官,蔡邕知道他的目的,因此不肯前往,董卓对此十分生气,他威胁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蔡邕不敢再违抗,只能带着一家老小进了京城,董卓想要借助蔡邕的名望,于是对他十分重视,不仅封他高官,而且还在三天之内连升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