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娼妓的历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二,“社会安全阀”作用。这是套用西方从中世纪流传至今的一种观点:即娼妓是“婚姻关系的安全阀”,是“城市中过剩性欲的排泄口”。正是因娼妓的存在,缓解了社会上男性性欲因禁锢而积聚的压力,从而才减少了诱奸和强奸的发生,这就直接或间接地维护了良家妇女的贞操,使她们免遭强暴的污辱。管仲设“女闾”与西方“社会安全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一方面不要使许多男女有无处发泄性欲的苦恼,另一方面使大量女奴隶得以适当安置。    
    管仲设“女闾”的同时,还推行一种“合独”政策。《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载:“桓公见民行年七十而无妻,以告管仲。对曰:‘臣闻上有积财,则民必匮乏;宫中有怨艾,则民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者出嫁之,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子年十五而嫁。”管子《入国篇》说得更明白:“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和合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此谓之合独。”“合独”是国家为了鼓励婚娶,增加人口而采取的措施。为了保证这种措施的实现,又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者,奔者不禁。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韩诗外传》)这种男女之间比较自由的性爱活动——合独,随后在中原各国演化为一种非常流行的风俗。    
        
    清代秘戏铜镜    
    概而言之,管仲创设国家妓院、推行“合独”政策,一个更重要的政治意图,就是为了缓和及减少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一个“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其三,吸引、拉拢、稳定四方游士。    
    春秋初期,随着封建贵族兼并斗争的发展,出现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社会大变动,不少在兼并斗争中失败的强宗大族,丧失了原有的爵禄和封土臣民,或“降在皂隶”、或逃亡它国,从而把大批原来依附于他们的“士”抛向民间,沦为自谋出路、四处飘荡的“游士”。    
    随着诸侯国内外矛盾的激化,智力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没有善谋善断之人,国不得治,争战则败。许多统治者把起用贤者视为头等的大事。管子相齐,已开布衣卿相之局,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惟旧”、“惟亲”用人标准。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把任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发布命令,要乡长“进贤”。如有贤人而不报,谓之“蔽贤”,是犯罪行为,要给以惩处。卫文公治国之策中有一项“授方、任能”之策。(《左传》闵公二年)晋文公则“昭旧族,爱亲戚”,又“明贤良”、“赏功劳”,主张亲、旧与远、新并用。(《国语·晋语》)    
    正是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管仲为齐桓公开出了设“女闾”这剂药方,一石数鸟,可谓旷世奇才。士从氏族血缘羁绊中解脱出来,逐渐抛弃了不臣二主的信条,开始自由地辗转投奔于能施展其抱负才能的诸侯国,择君而仕。由于这些“游士”远离家庭,加之生活放荡、喜欢美色与酒,故妓院就成了吸引、拉拢、稳定他们的一种最好手段。《国语·齐语》载齐桓公曾根据管仲的建议,“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韩诗外传》亦说齐桓公曾“设庭燎以待士”,“四方之士相异而致。”    
        
    神木雕    
    其四,投桓公所好,供其淫乐。    
    齐桓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好色之徒,《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载其“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尽管宫中妻妾成群,但他仍不满足,总喜欢偷香窃玉、寻花问柳,到外面“冶游”(俗称谓之“嫖”)寻求刺激。《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昔桓公之伯也,内事属鲍叔,外事属管仲,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其放荡不羁、风流情种之状,跃然纸上。    
        
    明代陶塑    
        
    近代陶塑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后,君臣曾有一段对话,颇有妙处。桓公问于管仲曰:“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无害也。”桓公曰:“然则何为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桓公曰:“善。”于是专任管仲,尊其号曰仲父,恩礼有加,并且下令:“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君臣二人,各投所好,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位居“春秋五霸”之首。


中国官营娼妓制度的历史轨迹汉武帝确立营妓制

    三汉武帝确立营妓制度    
    管仲创设妓院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竞相仿效,花样翻新,举其要者,有“以妓制敌”、“以妓劳军”、“以妓侍宿”等名目。    
        
    对吻石雕    
    (一)“以妓制敌”    
    《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秦穆公问内史王缪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余圣人也,将奈何?’王缪曰:‘夫戎王僻陋之地,未尝见中国声色也,君送之女乐,以淫其志,乱其政,其臣下必疏之。’秦王及送戎女乐二列,戎王于是张酒乐,日夜不休,终岁淫纵,卒马多死。由余数谏不听,去之秦。秦命公子迎之,拜为上卿,遂并国十二,辟地千里。”把妓女送给敌国,迷惑其国王,扰乱其政治,离间其君臣,腐蚀其栋梁,可谓笑里藏刀、色中带血,阴险之极。以妓制敌,兵不血刃的例子在春秋时屡见不鲜。比如,晋献公赠虢女乐以荧其心,乱其政(《韩非子·外储说上》);齐国送美女80人给鲁君,使其“终日游观,怠於政事”(《史记·孔子世家》),结果孔子退出政坛,鲁国遂弱。美色女子成了一件最具杀伤力的肉弹外交武器,有时胜过雄兵十万,真是绝妙的讽刺!    
    (二)“以妓劳军”    
    《吴越春秋》上说:“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绝书》引伸其意曰:“独妇山者,勾践将伐吴徙寡妇置山上,以为死士,未得专一也,死之说者,盖勾践所以游军士也。”越王勾践和吴国交战,连年用兵,军士长期离家,因思念妻室而情绪低落,勾践为了稳定军心,提高士气,遂输送了一批“有过寡妇”到前方军营“慰劳”,以满足士兵的性欲。这虽然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但却是管仲“女闾”的变相,开了汉代“营妓”之先声。    
    (三)“以妓侍宿”。    
    战国时代,燕太子丹为了招揽人才,吸引游士,又制定了一个“以妓侍宿”的办法。史载:燕太子丹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宾客相过,有妇侍宿。”(《汉书·地理志》)他特地挑选了一批颇有姿色的女子安置在旅馆中,每有过往的宾客、游士,就让这些美女出现招待,陪吃、陪游,甚至陪睡。这些行径,与后世的“三陪”也非常接近。    
    西汉建立之初,权势贵重人物门下济济多士的局面便引起了刘邦的不安和反感。及海内战火平息,文、景以来,心怀二志的诸侯与具有才识的士人结合,愈来愈暴露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及其结构的侵蚀和破坏。于是汉文帝、汉景帝遂采纳贾谊、晁错之策,对诸侯王实行分治、削藩、抑黜。汉武帝刘彻时更千方百计地禁绝士人与诸侯的联系,打击他们事奉诸侯的积极性。游士失去了依赖的土壤,愈来愈不吃香了。至此,始自春秋的富于传奇色彩的“诸侯—游士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英气勃发、富于进取、广拓疆土的伟大时代,以疆场厮杀、建功立业为荣,以军功大小封赏。为了激励军人的英雄主义精神,鼓舞士气,汉武帝采取了许多优待将士的措施。这里仅举二条与本书内容相关者,加以论述。其一,“妇女抑配军营”制。《汉书·李陵传》载:“陵始军出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把强盗或者犯人的妻子押送到军中“抑配”给军人当老婆,显然是当时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从社会习俗、时尚方面来看,人们很难认同、接受这种做法;即使是强盗或罪犯的妻子,也大多不愿意或干脆躲藏起来。将帅们为了安抚军心,便残恶地把这些妇女搜出来斩首示众,以杀一儆百。如此焚琴煮鹤,如此赶尽杀绝,如此霸王硬上弓,也只有战时嗜杀成性、好大喜功的武夫们才做得出。暴虐的手段,仍然解决不了军中狼多肉少的尖锐矛盾。于是,汉武帝将越王勾践“以妓劳军”的临时做法,正式确立为一种制度。    
        
    对吻角雕    
    其二,“营妓”制度。《万物原始》曰:“至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营妓多由女乐、寡妇、罪犯妻女、女俘等来充当,主要职能是“献伎、呈身、侍宿”。军中公开设立“营妓”,既可歌舞表演、赏心悦目,又可寻欢作乐、发泄性欲,一时间,武夫们热血沸腾、群情振奋、乐不思乡,征战在沙场,陶醉在肉林,好不快活,谱写着雄性十足的英雄史诗!汉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好色天子,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所以,他确立“营妓”制度并不奇怪。司马相如在《难署父老》中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可视作同时代人对汉武帝才高气雄、文治武功、风流好色富有感召力的评价认识。    
        
    钩戈夫人


中国官营娼妓制度的历史轨迹隋唐开创教坊乐舞制度

    四隋唐开创教坊乐舞制度    
    隋朝刚刚建国,就开始制订礼乐。黄门侍郎颜之推向隋文帝建言:“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凭梁国旧事,考寻古典。”隋文帝以“梁氏亡国之音”为名,不用(《隋书·音乐志》)。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北齐、北周和南朝梁、陈的乐舞艺人都为隋所有,归入太常寺清商署管理。开皇时曾定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和文康伎。隋炀帝杀父登上帝位后,“颇玩淫曲”,于是御史大夫裴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于民庶,有善音乐及倡优百戏者,皆直太常。是后异技淫声,咸萃乐府,皆置博士弟子,递相教传,增益人至三万余。”(《隋书·裴蕴传》)这当是中国历史上设立教坊乐舞制度之始。所谓教坊,它的初始意义就是教习乐舞、管理艺人的机构。隋炀帝利用教坊,广纳歌舞艺人,纵情声色。他自制艳诗多篇,令乐官造成新声,教乐人演奏。西苑是炀帝在东都西郊所建的大花园,周围二百里。《资治通鉴》卷180记西苑的奢侈情况说:“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行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纡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沿渠又建十六院供宫妓居住。炀帝喜欢在月夜里带着骑马的数千宫女、宫妓,演奏着《清夜游曲》,去西苑游玩。他还经常在洛阳演奏散乐百戏,极其铺张。大业二年(606)因突厥启民可汗来朝,隋炀帝招集全国的乐人和散乐(包括各种戏剧、杂技)大演百戏。自此,每年正月祝贺新正时,“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宫妓达3万余人,皆衣锦绣缯彩,搞得“两京缯锦,为之中虚”。大业六年(610),有少数民族和外国君长来,隋炀帝为了夸耀富强,就在天津街盛陈百戏,“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厭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其营费巨亿万”。(《隋书·音乐志》)    
        
        
    清代春宫图“八十一式”之一    
    唐代宫廷音乐继承隋朝,但将隋炀帝时的九部乐,改为十部乐。在十部乐中,最主要的为燕乐、清商、西凉乐和龟兹乐。以龟兹乐最为流行,各种乐曲,“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旧唐书·音乐志》)。唐代的乐舞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四个部门,前两个部门属于政府的太常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