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龇矫婢娜勘ν度刖龆ㄐ缘姆垂ァ�
方面军的所有地段都进行着激烈的血战,数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燃烧。战场上空,烟尘滚滚。这是别尔哥罗德方向上交战中的转折时刻。已疲惫无力并对胜利丧失了信心的希特勒匪军,逐渐转入防御行动。7月16日,敌人完全停止了冲击并开始向别尔哥罗德撤退后勤部队,7月17日并发现撤退部队,但与我军接触的部队仍在顽抗。
7月18日,我同А·М·华西列夫斯基到了B.凰.克留琼金中将指挥的第69集团军、А·С·扎多夫中将指挥的近卫第5集团和П·А·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部队交战的地段上。
我们亲自观察了“共青团员”国营农场和伊万诺夫新村地域的激烈战斗。在该处作战的是坦克第29和18军。敌人在这里进行了猛烈的火力抵抗,甚至还转入反冲击。7月18日这一天,П·А·罗特米斯特罗夫和А·С·扎多夫两个集团军总共才把敌人击退4—5公里,И·М·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只占领了上佩尼耶地域的一个高地。И·М·奇斯佳科夫集团军的部队过分疲劳了。从7月4日起,他们就没有睡觉、没有休息地一直战斗着。需要增补兵力,才能打乱德军部队有计划的撤退。为此,不得不把Б·С·巴哈罗夫少将的坦克第18军和И·Ф·基里琴科少将的坦克第29军及И·М·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的部分部队投入交战。
有一种说法认为,沃罗涅日方面军首长与中央方面军不同,不善于准确地判断敌人将在什么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所以把力量分散在宽达164公里的地带内,而没有把兵力兵器集中在敌人主要突击方向上。这是不对的,同样下面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有人说,遭到由南面向库尔斯克进攻的敌主要集团突击的近卫第6集团军的防御地带宽度(64公里),比友邻集团军的大,友邻集团军的防御地带宽为50公里。在这个集团军地段上的炮兵平均密度为每公里正面上25。4门火炮和2。4辆坦克,而在方面军的整个防御地带内却是35。6门火炮和6.9辆坦克(《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简史(1941—1945年)》,莫斯科苏联军事书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244页。)。
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及沃罗涅日方面军首长根据对情况的分析,认为敌人不只是对一个近卫第6集团军,而是对近卫第6和第7两个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关于防御地带宽度的说法,预料将遭到德军主要突击的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的防御正面为114公里,而方面军的其他两个集团军的防御正面为130公里。对炮兵和坦克平均密度的计算也不完全正确,实际上在第38和40集团军的地段上,炮兵密度不大,至于坦克则只有少数几辆。
而与此同时,在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地带内,几乎集中了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全部炮兵部队和兵团、方面军的全部坦克部队和兵团以及全部方面军预备队。而且,在近卫第6集团军防御的“背后”,配置了坦克第1集团军(构筑了很好的防御地区),在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接合部后纵深内,配置了第69集团军(构筑了很好的防御地区)。此外,在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后方的战役地幅内,配置有方面军预备队近卫步兵第35军、近卫坦克第2和第5军。
因此,对沃罗涅日方面军领导人的批评,是由于对战役和战略情况的独特条件下的兵力兵器密度计算得不精确。只估计了各集团军的兵力兵器战术密度,而没有把配置在近卫第6集团军地带内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包括在内。至于坦克的密度,则方面军领导人在这里主要指靠的是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坦克第2和第5军。
要正确判断大规模交战中的防御抵抗力,不仅应统计战术防御的兵力和兵器,还应统计战役纵深内的兵力和兵器,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
至于谈到几个方面军的防御交战结果,则不应忘记,敌人在第一天对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近卫第6和第?集团军是以差不多5个军的兵力(党卫军坦克第2军,坦克第3军,坦克第48军,第52军及“劳斯”军的部分部队)进行突击的,而对中央方面军的防御是以3个军进行突击的。德军从奥廖尔方向和由别尔哥罗德地域所实施的突击力量的差别,这是显而易见的。
就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Н·Ф·瓦杜丁个人在战役和战略问题方面的能力而言,我必须十分客观地说,他是一位极其博学多才的英勇果敢的军事首长。
我前面已经说过,库尔斯克地域的反攻是在敌人转入进攻以前很久就准备的。最高统帅部远在5月份就审查过在奥廖尔方向上实施代号为“库图佐夫”的反攻计划。其目的是,由中央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及西方方面军的左翼部队从三个方向对敌奥廖尔集团实施钳形突击。
上面说过,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面军部队于7月12日转入进攻,而中央方面军部队则于7月15日转入进攻。这样,在奥廖尔地域展开了三个方面军的猛烈进攻,其当前目标都是粉碎敌奥廖尔集团。
我军在这里发起的反攻,以及敌军在别尔哥罗德地域的大量消耗,迫使希特勒当局承认,他们经过周密计划的“堡垒”计划已经破产了。敌人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决定将曼施泰因元帅的部队撤回到发起进攻时的防御地区。
由于我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极度疲惫了,敌人才得以于7月23日将其主力撤回到别尔哥罗德防御地区。
沃罗涅日和草原方面军于7月23日进到敌防御前沿附近,但未能按最高统帅要求立即转入反攻。因为需要补充燃料和弹药储备及其他物资器材,需要组织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周密的侦察,需要作某些兵力部署的变更,尤其是炮兵和坦克。根据最紧缩的计算,所有这些工作至少需要8昼夜才能完成。
最高统帅经过多次交谈后,才十分勉强地批准了我们的决定,因为再没有别的出路了。
大家都知道,这次战役按计划规定是大纵深的,因而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全面的保障,否则我们就可能遭受失败。一次计划周密和准备完善的进攻战役,应保证不仅能顺利地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和战役纵深,还应保证所实施的进攻能为尔后的进攻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但是最高统帅催促我们发起交战。我和А·М·华西列夫斯基花了很大的力量向他证明,不能仓卒开始行动,只有全面作好准备并在物质上得到保障时,才能发起战役。最高统帅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斯大林死后,出现了一种说法,说他作出军事战略决定时是独裁的。决不能同意这种说法。前面我已讲过,如果向最高统帅汇报的问题具有充分理由,那他是很注意听取的。我自己就遇到过他放弃个人意见和改变原来决定的情况。在很多次战役发起的时间方面,尤其是这样。
库尔斯克、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地域的会战是伟大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在这里不仅粉碎了德军精锐的和最强大的集团,而且无可挽回地动摇了德国军队和人民对希特勒法西斯当局的信心,动摇了德国能够抵抗不断增长的苏联威力的信心。
在库尔斯克地域粉碎德军主要集团,为苏军尔后各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为从我国领土上、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领土上彻底驱除德寇,为最终粉碎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
在粉碎库尔斯克地域的敌人和打败敌人强大的长期准备的进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首先是,在防御交战开始时,苏军在数量上,尤其在质量上超过了敌人。
苏军航空兵、装甲坦克部队和炮兵威力的不断加强,使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建立起迅猛摧毁敌人任何抵抗的突击集团。这也使苏联军事战略领导当局有可能准备并充满信心地粉碎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敌军,打破希特勒精心策划的1943年进攻计划。
为什么敌人决定在库尔斯克地域实施总攻呢?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役布势,突向敌方。这使德军当局产生了很大的希望。在这里可以一举合围两个大的方面军,打开一个重要的缺口,使敌人能在南方和东北方向进行大规模战役。
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和方面军首长在判断情况和敌人可能采取的方案时,正是从后来得到证实的这个前提出发的。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苏军的战役和战略领导人在对敌人当前行动的判断上,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对各种条件的深刻分析而达到的看法上的一致性、最好地表现了我战役战略一级司令部和首长指挥能力的提高。
德军统帅部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那里对情况不能正确地和深刻地进行判断,对当前行动的计划和方法意见也不一致。失掉战略主动权以后,德军统帅部更不能对付新发生的困难,军队士气的急剧低落更加深了这种困难。
前面我已说过,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中央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各部队,在兵力和兵器方面都超过敌人一些。具体情况是:兵力超过40%,火炮和迫击炮超过90%,坦克超过20%,飞机超过40%。但是,德军统帅部主要依靠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把它们集中使用在狭窄的地段上,因而在会战的最初几天内对占领战术防御地幅的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优势。
当我配置在战役纵深内的部队进入交战后,优势就转入苏军手中。
德军最高统帅部在这次会战中又一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过低地估计了苏军的力量。敌人特别信赖其“虎式”、“豹式”坦克及“斐迪南”式强击火炮。显然敌人认为,这些武器会吓住苏军,同时苏军也经受不住这些武器的撞击。但是,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法西斯德国仍然可以依靠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经济,但是在东方战场上经过如此激烈的交战后,现在已经不能与日益增长的苏联经济和军事威力相匹敌了。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军事历史学家力图证明,红军在物质技术方面的优势只是靠美国和英国的物质援助取得的。
我不想完全否定或贬低这种援助。它耷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红军和我国的军事工业,但决不能说成比实际起了更大的作用。
我们在物质上的对敌优势是靠苏维埃社会制度的优越,靠苏联人民在党领导下在前线和后方英勇的斗争取得的。
总之,希特勒匪徒打输了这样一场大会战,他们曾竭尽全力予以准备,以便给1941年在莫斯科、1942年冬和1943年初在伏尔加河附近与在列宁格勒被粉碎的德军报仇。
被失败和极其惨重的伤亡激怒了的希特勒,采取了一贯的办法,把“堡垒”进攻战役失败的全部罪责推到元帅和将军们头上。希特勒撤了他们的职,换上新人,而不承认这场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的失败并不仅是由于司令官的过错,而主要是由战略的、政治的和物质的因素的总和造成的。
苏军发起反攻的基本计划早在5月份就已制定完毕并经最高统帅批准,在防御交战过程中又经过调整并在最高统帅部讨论过多次。这是在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地域粉碎德军的第二阶段计划,也是1943年整个夏季战局计划的一部分。
会战的第一阶段(防御交战),我中央方面军部队是在月12日结束的,沃罗涅日方面军部队则是在7月23日结束的。结束防御行动的时间不同,是由于战役的规模和遭受损失的程度不同。还应指出,由于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7月12日对敌奥廖尔集团转入进攻并迫使敌人迅速从与我中央方面军对峙的部队中撤走7个师,从而给了中央方面军很大的帮助。
会战的第二阶段(反攻)也不是同时开始的。
例如,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反攻是在8月3日发起的,比中央、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面军的反攻迟了20天。这三个方面军的部队完成反攻准备需要的时间较少,因为反攻计划和反攻的全面保障,早在防御交战过程中即基本就绪。
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完成反攻准备需要的时间较多,因为参加反攻的草原方面军部队,事前尚未完全搞好计划。这些部队当时还是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因而还不可能了解具体任务、反攻出发地域及将要与之作战的敌军情况。
在准备和实施反攻过程中,我不得不主要在沃罗涅日和草原方面军部队中工作,7月30—31日,奉最高统帅命令飞往西方方面军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地段上进行工作。
根据代号为“鲁勉采夫”的沃罗涅日和草原方面军的战役计划规定,从别尔哥罗德实施的主要突击,应以这两个方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