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超现实的梦幻-象征主义文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象征主义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笛子吹奏着自己喜爱的调子,各领风骚,潇潇洒洒地地走了一回,象征主义的杰作接连问世,《恶之花》像一声惊雷,给法国诗坛带来一阵“颤栗”,《海滨墓园》“有白鸽荡漾”,“悸动而闪亮”,《青鸟》给人类送来幸福的硕果,《十二个》“吹来的革命旋风”,“激起了一阵暴风雨”,至于那漫漫无垠的《荒原》,则飞腾起了文明世界的“荒原热”……
当您透过“象征的森林”,“洞观”象征主义这“具有启发性的巫术”的时候当你通过“神秘的通感”,步入那“梦幻的超现实”的时候;……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这又是一处洞天!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超现实的梦幻──象征主义文学
象片主义的产生及其艺术特征“象征主义”(Symbolism)的名称来源于希腊文“象征”(Symbol)一词,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现在则具有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的含义,凡能代表某种情绪、某种观念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以“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一场文学运动的名称,是19世纪后期的事。1886年9月18日,长期定居于法国的希腊年轻诗人莫里阿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了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正式亮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用来指称已经出现的“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使用“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以波德莱尔为先驱的一派作家,一场文学运动。从这时开始,象征主义文学便正式在文坛上出现了。
象征主义首先出现于法国。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民族。18世纪时,这个民族中的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首先树起了反叛的大旗,掀起了一场影响全欧的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向教会展开了猛烈进攻,直接动摇了封建大厦的根基,导致了189年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意义深远,它不但在政治上引出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而且在思想上引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时代。而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就是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浪漫主义运动。在浪漫主义运动中,作家们打碎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我行我素,表现出个性的绝对自由,于是,文学史出现了个新世纪。
在某种意义上讲,浪漫主义运动是一个“文学之母”。她首先孕育了第一个儿女——浪漫主义流派,然后孕育了唯美主义,帕尔那斯主义,而象征主义则是她较小的孩子。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别。”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帕尔那斯主义以及象征主义,他们身上流淌着同一个母亲的血液,那就是思想自由,无拘无束。但由于他们的“自由”,又显示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采,使得他们各自独立,不容混淆。
晚出的象征主义尤其桀骜不驯,他左冲右突,旁若无人,其影响之广,成就之大,大有盖过其他流派之势。其艺术追求、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也尤为突出。
第一,象征主义具有清醒的文学自觉意识,不愿受制于政治,也不愿受制于道德。如同人文主义文学不愿当神学的婢女一样,象征派的作家也决不使自己的创作成为政治斗争、道德宣传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使文学成为文学,使文学成为美。因此,波德莱尔说“诗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目的”;马拉美主张“纯诗”;瓦雷里追求“绝对的诗。”但象征主义作家又不同于唯美主义,他们在追求艺术这个“象牙之塔”而不能解脱。有两方面使他们有别于唯美主义:一是“从恶中发掘美”(波德莱尔语),从审美角度来看待”、来表现社会现实(特别是19世纪末期的“世纪末”的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荒原”状态)。波德莱尔宣称:“透过粉饰,我会掘出地狱!”“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恶之花》)叶芝也表示:“寻找那样的意象,”/构成狂人和处女,/构成狮子和婴儿,/还有街头的娼妓。”(《那样的意象》)这种创作宗旨决定了他们作品的题材往往是社会生活中能引起人们厌恶和恐怖的东西,如昏黄的都市、阴暗的街道、嘈杂的酒吧、污浊的港湾,以及褴褛的乞丐、被侮辱的娼妓,甚至是腐朽的尸体、可怕的骷髅等。这种题材,无疑是有一般意义的。因此,象征主义不但没有脱离社会生活,相反有时倒是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某些本质方面。二是象征主义并不排斥创作中的道德成分,他们只是说文学就是文学,“不能等同于科学和道德”(波德莱尔语)。大部分的象征主义作家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意识,为人心的险恶、道德的堕落而忧虑。他们只是不以道德训诲作为自己创作的最终目的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象征主义的作品跟其他流派的作品一样,对于我们同样具有认识价值。
第二,在处理作家的主观与现实的客观的关系方面,象征主义把外部的一切都作为契机,作为既是形式又是内容的综合体,引发出对自我微妙内心世界的挖掘,表现出心灵的最高真实。在象征派作家看来,艺术绝不是现实的模仿,而是借助于客观现实来表现敏锐心灵对外界的反映——或者是某种情绪,或者是某种观念。莫雷阿斯指出:“客观只向艺术提供了一个极端简明的起点,象征主义将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完成它的作品。”(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象征主义·意象派》)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能充分表现主观的客体。这个客体,一经诗人的想象力的作用、加工或者制作,便不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主客融合,亦客亦主了。波德莱尔说:“整个可看见的宇宙,不过是个形象和符号的金库而已,而这些形象和符号应由 (诗人的)幻想力来给予相应的位置和价值。它们是(诗人的)幻想力应该消化和加以改造的。”在《巴黎之梦》一诗中,这种观点表述得更为形象:“听凭自己的奇思妙想,我,这座仙境的建筑师,命令服服帖帖的海洋/流进宝石砌的隧道里。”于是,在象征派笔下,巴黎这座大都市的事事物物都流淌着“恶”(《恶之花》),伦敦的漫漫黄雾扩散着“死寂”(《荒原》),信天翁联系着诗人的悒郁(《恶之花》),青鸟包含着人类的幸福(《青鸟》),白桦渗透出青年的爱意(《白桦》),大树注入了磅礴的生命(《树》),大海澎湃着的是无限的自由(《海滨墓园》),醉舟徜徉于失望的海洋(《醉舟》)……这一点,使象征主义迥异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第三,象征主义以象征、通感、奇喻、比拟等为基本表现手法,“以物达情”、“以物寓理”。象征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也反对某些诗人在作品中直接说教。这一派的作家特别强调使用象征手法。他们认识到语言这种符号的奥秘:“一切都是象形的”(波德莱尔语)。马拉美宣称:“暗示,才是我们的理想。”瓦雷里说:“寓意之美……正是基本的美学形式。”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广泛地使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物象暗示某种情绪,暗示某种观念。象征主义的名称主要导源于此。在象征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一般说来,创始期与前期作家笔下的象征是单一的,简单的,如:7个老头子是基督教的7罪宗的象征(《恶之花》),醉舟是追求绝对自由的诗人自我的象征 (《醉舟》),《牧神的午后》中所描写的境界是诗人的某种理想的象征,等等。而后期作家笔下的象征则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如:《荒原》中的水有时是情欲的象征,有时是生命力的象征;《丽达与天鹅》中描写的宙斯与丽达的结合,也意味着精神与肉体的结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结合,也意味着创造力与破坏力的结合;等等。这些象征手法的动用,使象征主义作品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但由于这种象征带有个人性,有时也造成理解的困难,显得晦涩朦胧。
象征手法在艾略特的创作中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艾略特在理论上、实践上通过一系列的“客观对应物”来暗示某种情绪,某种观念,追求一种“非个人化”的境界,完全靠意象、场景等客观物来“说话”,因而使诗作更为含蓄丰厚,百思难尽其意。 (见“艾力特”部分)
通感法属象征派诗人的创造。波德莱尔从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那里接受了“一切,形式,运动,数,颜色,芳香,在精神上如同在自然上,都是有意味的,相互的,交流的,应和的”观点,根据自己吸鸦片、大麻的体验,形成了“感应”论。波德莱尔认为,大自然是一个“象征的森林。”其中的一切都互相感应,诗人只要与之融合,就可以从声音中看到颜色,从颜色中嗅到香味,从香味中听到声音。波德莱尔有意识地按照这种理论创作,写出了《感应》等诗。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通感法。后来,兰波、勒内·吉尔又发表了波德莱尔的理论,兰波还在自己的诗作中(如《元音》、《醉舟》)利用通感法进行了大量实践,因而使通感成为象征派诗人所使用的一般手法。(见“波德莱尔”部分和“兰波”部分)这种手法的动用更容易把读者带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去。
另外,象征派诗人还特别喜爱奇特的比喻、怪异的比拟等修辞手段。波德莱尔认为,“明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