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蔽的历史-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鹁土鞔拧笆比擞铩保骸叭酥杏新啦迹碇杏谐嗤谩!卑卓准酌郎倌辏淙弧袄亲右靶模夏丫醚薄ⅰ扒峤品锤玻├鞘印保湔访派湮印⒛佑路浅V⒆艘咽橇鞔Ч诺募鸦啊T倏纯茨俏灰恢被秤小扒啻褐摹钡牡佳菟钠樱钊舜蟮劬担郝啦寂钔饭该妫羯党浙叮秩鏿onk般戴一鼻环;演招禅者乃导演之妻,和导演比年纪倒是很轻,但那年龄那身段那脸盘早已可做真正招禅小姐的大姨,就这样剧中人还飞来飞去,一会儿手榴弹一会儿电光炮一会儿土行孙,完全是《西游记》、《封神演义》加《大话西游》的杂始。或许导演看多了台湾的Flash,就差给吕布骑辆雅马哈手里再提个方天录音机,五迷三道,不伦不类。本来笔者就对此剧导演前几年花日本钱按日本口味丑化秦始皇大帝和荆柯大英雄的影片有不平之念,现在再看这出电视剧,简直生气之余就替导演叫可惜了。愤激之余,转了另外两个台,一个讲唐朝的太平公主,另一个讲上官婉儿,都是风流才女亲情温柔的形象,满剧的语重心长,教导青年李隆基(唐明皇)要为“大唐”的干秋基业好好干事业,实际上这两个女人皆是史中明载的奸毒淫妇,一心争权夺势。尤其是上官婉儿,虽然诗文可嘉,但也胆大包天,连武则天“老佛爷”的面首也敢染指,两个女强人最后皆死于李隆基之手。纵观二十四史,封建帝王之家一向凶狠残暴,弑父杀子,屠兄戮弟,蒸母淫媳,惨无人伦,以至于南朝齐国的一个王子临被杀前发誓:愿世世勿生于帝王家。不知道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如此妙笔生花,把宫廷生活编得这么活色生香、温情脉脉,连给武则天老太太当面首的张易之,也成了一但忧国忧民、志向高远、陪武老太太侍寝之前内心十分痛苦的青年才俊一一这使我想起一个史实笑话:唐朝有侵臣奉承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说:“六郎(昌宗)面似莲花(指昌宗脸像莲花一样明艳动人)。”旁边有“两脚狐”之称的内史杨再思大叫:“胡说!”众人皆惊,竟有如此大胆妄为之人!岂料杨再思神闲气定,抖了个“包袱”:“应该说莲花似六郎!”看看今天的电视剧,才发觉今人之滔,胜过古人。
如果上述电视剧还能让人容忍的话,那么香港影人拍的一部《骚东坡》就简直让人切齿痛恨。我们中华民族几干年来少有的智者、杰出的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政治家、集大成的文学家一一苏东坡先生,竟由一个以演痴呆傻人出名的黑浊胖子扮演,在片头这个胖子侧面对人,猪唇跑齿,腹大如轮,小胖手搭在腰间做指点江山状,戏中充满许多下流而毫不可笑的嚷头。如果我们的儿童将这个胖苏东坡的形象深印脑中,当他们再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英雄人物”还会感到豪迈吗?他们还会沉吟“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不了因”吗?他们还能浸沉于“但愿人长久,干里共蝉娟”的凄迷之中吗?还能激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禅智吗?当然东坡学士也并非美男子,但我们心中他肯定是个风骨清奇的智者形象,绝不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傻胖子(清代的纪晓岚是个大胖子,但也没有一副痴像)。
痛心疾首之余,忽然又想起一句话:凡是对现实中的事物多有不满者,就是年老的标志。或许自己食古不化,已经跟不上流行文化的趋势,但转念一想罗素的话:最佳的教育在于使人怀疑,又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思想了。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上) 文 / 梅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光辉大唐的开国功臣元勋们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晚唐奇才李贺一生困顿坎坷,虽属皇族远枝,却一生沉伦下僚,不得仕进通显,一辈子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从九品)。由于不堪“臣妾意态间”的屈辱,李贺辞官归家,加之身体羸弱,最终郁郁而死,终年才27岁。如此身世反应在其艺术作品中,李贺的诗词集奇峭、诡怪、雄浑、神秘为一体,高出平谷,不拘一格。毛主席也十分喜爱李长吉的诗,“天若有情有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几乎就是完全地直接“拿来”,可见长吉在润之先生心目中的位置。本文开头四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在此诗中,诗人羡慕初唐那些能被在凌烟阁上图像的功臣们,羡慕他们都生活于一个伟大的时代,皆能以武功奇策博取功名。在《南园十三首》中的第六首,李贺还怨怪自己是“寻章摘句老雕虫”,并幻想有朝一日“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南园十三诗》第七)。试想,一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书生,由于生不逢时,仕途蹭蹬,竟悲哀地幻想自己能像侠客一样手提宝剑,归事猿飞捷走的高人成为武臣,看来穷途末路之中,物极必反,千载一人的鬼才也想效仿浑身武功的奇侠,可悲,可叹!有关李贺生平和诗歌的研究著作卷帙浩繁,笔者不想再班门弄斧。究其究竟只是因“若个书生万户侯”一句,想同长吉前辈商榷一二。徜若这位奇才天上有知,仙班之内,一哂为盼。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画家阎立本(现今存有其《步辇图》等画作,诚为“神品”。但当时他对自己“奔走流汗、伏地吮毫”作画的经历很羞惭,可见只是一个御用画仆而已。)在皇宫的凌烟阁内绘制了对大唐创建立有殊勋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其中有与他一起东征西杀、浴血拼搏的武将,也有出谋划策、博学多德的文士(还真有好几个“书生”出身的“万户侯”),排名如下: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公段志宏,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郧公殷开山,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候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勣,胡公秦叔宝。
贵戚豪族 英冠人杰——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初出自北魏献文帝第三兄,初姓拓跋,由于在部落之中获功最多,世袭大人之号,曾更姓跋氏,为宗室之长,最后在孝文帝时改姓长孙氏。其父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由于家世贵重,世为华丽家族,长孙无忌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览经史,精晓文义,自少年时代起就和太宗李世民关系极好,妹妹又是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因此和李世民在君臣份又多了一层亲情。李渊义军渡黄河后,长孙无忌即前去谒见,多次参与李世民的军事行动,出谋献计,殚精竭虑,因功被封为上党县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无忌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咄咄逼人的情势下,暗中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可称是“玄武门之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李世民即位后,马上封这位大舅子为吏部尚书,又因其赞画功劳第一,进封齐国公。此时的长孙无忌是人生最为得意之时,佐命元勋又兼贵戚,恩礼尤重,常常出入皇帝卧内议事,如家人兄弟一般。(李世民杀其一兄一弟十个侄儿,而且世民与建成和元吉皆一母所生,母为窦皇后。看来亲兄弟不免互煎,倒是大舅子成为贴心人。)
任高官积年,有人密奏太宗说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不利于国。李世民亲自拿这封密疏给长孙无忌观瞧,表示自己对他实无疑虑。太宗又召集百官,宣布说:“无忌有大功于我李家,朕诸子皆弱,现在委托给无忌,朕内中非常放心。疏间亲,新间旧,是不顺之举,朕所不取也。”大庭广众之下,皇帝表露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同年,李世民进行祭祀礼,下命功臣裴寂与长孙无忌两人和他一起同立于皇帝专用的巨大御车上,宠遇莫比。贞观七年,朝廷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他固辞不受,表示自己以外戚任三公,会有私亲得官的物议。太宗马上表示:“朕受官必择才行。襄邑王李神符是我李家骨肉,但他德行轻薄,故朕不授其任何实官。魏征从前是太子建成死党,朕照旧委以重任。如果真是以外戚之故,多赐长孙无忌金银财帛也就足够,确实是因为他聪明鉴悟,武略不凡,朕因此授以台鼎之位。”言毕,赐《威凤赋》予长孙无忌,表彰他的贤德谦让。贞观十一年,太宗又下令长孙无忌等功臣世袭大州刺史;贞观十三年,太宗又亲自到长孙无忌家里,赏赐长孙亲族;贞观十六年,册拜长孙无忌为司徒;贞观十七年,太宗又命在凌烟阁图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并下诏褒崇。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人暗中结党争斗,相继被废禁锢。大英雄李世民虽贵为四海天子,仍为家事搞得懊恼无比,朝会散后,他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李世勣三人议事,呆坐片刻,五内俱焦的太宗皇帝叹道:“我三个儿子一个弟弟(三子指齐王李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阴谋结党夺位。一弟指汉王李元昌,参与太子谋反。)个个干出这样的事情,活着真难受啊。”言毕,从坐椅上自投于地,拔出佩刀想自杀。长孙无忌等惊惧至极,争上前去扶拥抱持,并夺过佩刀递给太宗的儿子晋王李治。解劝半晌,三大臣问太宗想要立谁为储君。“我想立晋王。”太宗答道。晋王李治是李世民第九个儿子,依照次序还真轮不到他。长孙无忌心中大喜,因为李治是他亲外甥,马上就表态:“敬听陛下诏命!如有异议者,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斩之!”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舅已经同意你当太子了,应该拜谢啊。”晋王李治连忙跪倒在地,连连拜谢元舅的提举。李世民还有些不放心,就问:“既然几位和朕意见相同,不知外间物论何如?”长孙无忌跪地应对说:“晋王仁孝,天下归心。陛下如果不信,可以召问百官,肯定众口一辞推举,否则,为臣我负陛下万死!”(此话实出让亲外甥继位的私心。李治日后宠幸太宗用过的才人武氏,连唐家江山差点丢掉,不孝;杀掉长孙无忌等大臣,不仁;)由此,太宗建储之议遂定。日后,太宗也还想另立他所喜爱的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力争,鉴于他是当朝贵臣,又忠贞正真,太宗也不得不从,并亲口表示:“(长孙无忌)虽统兵攻战非其所长,但他善避嫌疑,应对敏捷,自古无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弥留之际,他单独召见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两人受遗诏辅政,并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你辅政后,不要让谗毁之徒陷害无忌,否则,你就不是我李家忠臣。”
高宗李治即位后,当年亲舅推举之景犹然在目,自然心中怀有万分感谢之情,马上进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扬州都督,仍知尚书及二省事。长孙无忌也竭尽忠忱,数进良谏,高宗无不优纳。
高宗作太子时,入侍太宗,看见时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心旌摇荡。虽然也好色,李治毕竟和杨广不一样,老爹还没咽气就扑过去搂着父皇的爱妃求欢。太宗崩后,按规矩武才人应落发为尼。高宗以上香为名,于寺庙见到武才人,两人泣下如雨(不知是睹佳人思亡父,还是大喜成悲)。当时高宗的王皇后没有孩子,萧淑妃有宠。王皇后听说此消息马上令武才人留起头发,劝高宗纳武才人为后宫,目的想夺萧妃专宠。没料到的是,武氏巧慧异常,不久就大受高宗宠幸,获封为昭仪,王后、萧妃一齐被冷落,此时二人连手再想扳倒武昭仪,却是永不能够的事情。虽然王皇后失宠,毕竟结发之妻,高宗并没有废后之意。不久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见了心中真的十分怜爱,抱在怀中逗弄,然后离开。武昭仪暗中潜入,活活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等高宗看视时大哭大闹,陷害说王皇后弄死了小公主(武后之毒,历代罕有)。高宗勃然大怒,立马起了废掉王后的心。由于皇后母仪天下,高宗自己还真做不了主,便首先从巴结自己的亲舅入手。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和武昭仪亲自临幸长孙无忌家,面见三个表兄弟(长孙无忌宠姬所生的三个小儿子),并当时就封三个小孩为朝散大夫。他还让宫廷画师为长孙无忌画像,御笔亲题画赞,称颂这位元舅的“定策之功。”临来时,又带十车金宝缯锦以赐这位老舅。笑语之间,高宗假装提起王皇后无子的话题,想要老舅接这个话茬,顺竿就讲起换皇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