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代的人造卫星可以从高空搜集情报,但是沿海侦察自仍有其价值,否则不
会有“普韦布洛”号那种任务。
但是无论如何,苏联海军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仍是政治方面的,克里姆
林宫主人想围堵中国,已是公开的秘密。莫斯科与台湾当局之间眉来眼去,
也是有迹象可寻,有理由可信的事。在美国与中国日趋“关系正常化”之时,
当台湾当局在对外关系日趋孤立之际,北极熊来作一个“雪中送炭”的姿态,
以求换一个八斤重的大西瓜,也未曾是不可能的。
可是,从北极游到台峡,这一包湿炭是不是能燃起来,似乎颇成问题。从
香港、台湾频频传出的有关苏联有意“染指”海峡的消息,明眼人一看便知,
有人想借此制止发展中的中美关系。
“猎鲨”联合演习
尼克松访华后,美国第7 舰队曾一度停止在台湾海峡游戈。但是,自传
出了苏联舰队穿越海峡和台湾当局欲将一个或数个岛屿租借给苏联的新闻后
不久。为了安抚台湾当局,美国又于1975 年7 月,与台湾当局举行联合军事
演习。法新社1975 年7 月27 日发自台北的报道称:
美国和国民党的海军7 月中旬在台湾南部高雄海岸附近举行了一次代号为“猎鲨”
的联合演习。
据说国防部发言人李长浩少将曾说,这次军事演习十分成功,证明两国海军合作得
非常好,并且拥有出色的战斗力。
这里的消息灵通人士说,双方为这次演习出动了差不多同等数量的舰只。演习为期
大约一周,一方是进攻,另一方是防守。
官方人士说,这次军事演习是两个盟国之间一次例行的军事演习,他们还说,联合
军事演习是定期举行的。
两个月前,美国和台湾在台湾的中部和南部举行了一次海空救援演习。
美国人士说,虽然美国削减了它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但是还是像过去一样在台湾举
行了防备紧急情况的军事演习。
泛亚社于同日发出的一则电文称:
台国防部发言人李长浩证实了台美海军曾于当月中旬在高雄外海实施大规模联合军
事作战演习,结果十分“圆满”,但军方拒绝透露详情,只称此乃例行演习。据悉:此
次演习命名“猎鲨”,双方海军出动的兵
力和舰队相当庞大,演习持续达一星期之久,双方在假想的作战计划下,展示防御
和攻击的能力。双方当时均未发布新闻,实则除此次海军联合作战演习外,两个月前,
中美海军亦曾在台湾中南部举行联合救难演习。有关人士说:除联合演习外,依据“中
美共同防御条约”所进行的军事合作项目亦陆续实施,例如中美合作制造F— 5E新式战
斗机的计划,正在台中空军航空发展中心顺利推动。美国第7 舰队在台湾海峡亦照常巡
逻。
路易斯再度赴台
维克托·路易斯自1968 年10 月后,又先后于1974 年12 月和1975 年上
半年二次赴台。
1975 年7 月15 日出版的日本《现代亚洲》认为,维克托·路易斯后一
次去台,表示了苏联和台湾当局的“新勾结”,“是苏联为在蒋介石死后(当
时蒋已病重)的台湾进行布局,是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使他‘独
立’的阴谋的一部分。”在这之前,香港《星岛晚报》曾透露,苏“诗人”
叶夫图申科,于1973 年6 月在香港同“台湾代表”进行过一次“不留纪录的
秘密会谈”。苏联还通过它驻泰使馆人员,同盘踞在泰国北部的蒋93 师残部
接触。
据日本报刊揭露,苏联从1973 年起就加紧同日本的“台湾帮”接触,通
过他们为苏蒋勾结进行搭线。日本《信使周刊》1975 年3 月7 日报道,苏联
利用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和自民党“亲台派”的议员向蒋游说。该刊指出,佐
藤年初赴台,是同他1974 年12 月与柯西金的会谈有关系的。苏联还曾利用
1973 年和1974 年分别在东京和莫斯科举行“亚洲和平与安全保障”讨论会
的机会,同“日华民族文化协会”的头目久住忠男、末次一郎、小谷秀二郎
等人频繁接触,并邀请东京大学教授卫藤沈吉赴苏讨论“台湾问题”。《现
代亚洲》认为,“苏联把纠集在‘日华民族文化协会’里的‘台湾帮’邀请
到莫斯科,就是要加强接近‘台湾,的渠道”,并利用这条渠道推销它的“亚
安体系”。
此外,苏联还直接或假手东欧卫星国邀请台湾地区人员前往莫斯科和东
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应邀去莫斯科活动的有:台湾《中国时报》
连载“历史小说”的作者马彬(笔名南宫博)、香港“工团总会”英文秘书
梁某、居港“红学家”潘重规,以及一些旅美的亲蒋分子。前往东欧的则有
台湾“国际经合会副主任”费骅、旅美“物理学家”杨伯先、居港“报人”
卜少夫等人。苏还通过“港澳区立法委员”徐亨等人在港拉拢一些人赴苏“旅
游”。
香港《星岛晚报》1975 年6 月29 日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苏
联向国府送秋波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借用在台湾的海军基地。”
台不断放出媚苏言论
在台湾当局方面,自1974 年11 月底美国总统福特将于1975 年访华的公
告发表后,再一次放出媚苏言论。1974 年12 月13 日,国民党《中央日报》
航空版刊登美国新奥尔良南方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郭定五的文章,叫嚷
“为冲破孤立,开创新局,中华民国与中共的敌人苏俄间的谈判接触”“机
会较大”,“不妨加以充分的利用”。1975 年1 月,该报又为潘重规赴苏活
动后写的《列宁格勒十日记》一书刊登广告,为该书的出版进行宣传。《自
立晚报》7 月28 日则以报道“欧洲华侨和留学生”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为名主
张“运用更大弹性的外交,‘变敌人的敌人为我们的朋友’”。在美国出版
的刊物《东潮》杂志, 1975 年1 月在《中美断交之后》一文中,鼓吹“台
湾未来新外交的一个新原则便是对东欧及苏俄诸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突
破”。
1975 年,台北出版的《新时代》月刊5 月号,出了一个《敬悼蒋公专辑》,
发表了许多鼓吹“格遵蒋公遗训”的文章,整本杂志从封面到内页都披“黑”
带孝,但其中赫然有一篇论及台湾“外交”的文章,却一反“蒋公遗训”,
文曰:
我们应采多元化的外交,弹性的外交,而不可集中于中美的外交。美国虽仍表示维
持对我关系,信守对我条约的承诺,但同时又致力于美匪(按:指中国)‘关系正常化’。。。。。
对于美国国内的这股暗流,我们应未雨绸缪。我国的国策是光复大陆、消灭共产政权。
在不违背此一国策前提下,为增强反共复国的实力,外交政策上适度的调整,策略上机
动的运用,以适应变动中的国际政治,似无不可。
该文题为《美苏毛三角关系与美国的亚洲盟邦》,作者周煦是台湾政治
大学外交系副教授。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提到苏联或苏俄或俄国或俄帝,却是
呼之欲出,全段文字就是鼓吹同苏往来。在台北报刊的字典中,“多元外交”、
“弹性外交”者,即突破僵硬的原则而同苏联打交道之谓也。
7 月1 日,台湾《联合报》报道了蒋经国6 月下旬在台湾“国军检讨会”
中讲话的消息,蒋经国在讲话中说:我们的反共政策绝不动摇,有两扇门将
永远关闭,即“绝不与中共和谈,绝不与俄帝来往”。但就在7 月下旬,台
湾《自立晚报》一连发表了两篇力主实行“弹性外交”的文章,作者均为该
报记者林幸一。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把“弹性外交”的对手苏联的名点出来了。
7 月24 日林幸一的文章有这几段:
我们目前的国际环境,非常险恶,毛共(按:指中共)处心积虑地在利用我们外交
的弱点,打击我们。
处此变局之中,万事莫如外交急,而当今外交亟应采取更大的弹性,不宜再一味强
调“不变”,否则只有使我在国际社会益形窘迫与孤立。
关于敌友关系方面,我国政策殊难适应。中共之友国多与我为敌,而我之友国并不
以中共为敌,毛共最大的敌人为苏联集团,而我国亦视苏联集团为敌人,此一局势对我
国十分不利。
我们似不宜再将共产主义与共产国家人民混为一诙。亦即我们反对毛共与共产主义
为一回事,是否仇视所有共产国家及其人民为另一回事。
今日亲苏联集团者皆仇视毛共,亲毛共者亦反对苏联,我们今天对外宣传与外交策
略,似无需再将毛共与苏联划为一体敌人,因为此种宣传并无损于敌人,也无利于我们。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立法委员张九如的一句话。张九如在年前亦曾建议政府,对于
当前外交,宜机警肆应,采取弹性。他说,我们在光复大陆,确保世界和平的奋斗过程
中,宜“不以国体政治之异同及历史之关系而有所迎拒。”他说,“当前莫急于确能利
用机势,变敌之敌为我之友。”
《自立晚报》在7 月24 日发表了该文后,似乎意犹未尽,在7 月28 日
又发表了林幸一的另一篇文章,再谈“弹性外交”之调:“我们必须努力争
取国际朋友,运用更大弹性外交,‘变敌人的敌人为我们的朋友’,以突破
中共阴谋,开创外交关系新境界。”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重新重用因鼓吹“与魔鬼拥抱”而下台的周书楷,
台湾《中国报道》杂志在6 月中旬的一期刊载的《周书楷很有个性》一文说:
“前外交部长、现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周书楷,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
周氏近年来,甚得蒋院长垂青,参与机要。”看来周书楷已实际上成为蒋经
国的首席顾问。很难想象这位顾问的“锦囊”中没有投靠苏修这条“妙计”。
此外,台还释放曾被指控为苏联间谍的法新社华籍记者袁锦涛,同时再
次放出与苏联开展贸易的空气。《南华早报》7 月21 日援引“可靠消息”报
道说,根据这项“弹性贸易政策”,“台湾可能考虑同苏联集团中任何国家
建立贸易关系的可能性。”
苏联对台湾当局的拉拢活动,暴露了它急于同台湾当局勾结,染指台湾
的狼子野心。但由于台湾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还不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而美国也不会马上放弃台湾;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定局
面,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国民党内部在对与苏勾结的问题上也有阻力。“立
法委员”胡秋原主办的《中华》杂志1975 年初就曾公开抨击“联俄”是“幻
想”,“必然自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蒋经国鼓吹要加强“弹性
外交”,但还不敢打破台湾现状,铤而走险,公开与苏联勾结。于是媒介有
这样的评论:“台湾当时放出的媚苏言论和所作姿态,同它在1972 年尼克松
访华前后动作是出于同一个动机,主要是害怕被美国抛弃,企图以此要挟美
国,阻挠福特访华。”正如《中央日报》文章鼓吹的那样,主要是想达到所
谓“以夷制夷”的目的。然而,苏联正是利用台湾这种投机心理和蒋美关系
中出现的矛盾,加紧它的活动,而台湾为了自身利益和需要,也不会放弃和
苏联的暗中勾结。因此,日后的苏蒋关系特别是苏联的动向,一直表现得十
分微妙。
蒋介石“至死未渝”其志
蒋介石很想回溪口、回南京,但他无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这是他的悲
剧。美国人协助他在台湾整军经武,就是不让他“反攻大陆”;美国人默许
他软禁亲美的孙立人、驱逐吴国桢、逮捕雷震,就是不让他“收复失土”;
美国人同意他占有金门、马祖,就是不让他登陆闽浙沿海。
1975 年4 月蒋介石去世后,《纽约时报》说他是一个“至死未渝其志的
人”;就像沈葆桢挽郑成功一样,蒋介石未能“还我河山”的“缺憾”,只
能“还诸天地”了!
第四章
区区小岛,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不惜血本购置军火。
它在卧薪尝胆吗?老虎发出了伤人的信号
第一节“反攻”主旋律下的军备
令人瞠目的军费比率
当今世界,美国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它的军费开支数额使其他
国家望尘莫及。苏联解体后,英、法、德、日等国纷纷增加军费开支,以填
补苏联留下的空缺。地处阿拉伯国家“夹缝”中的以色列,虽是地理上的小
国却是军事上的大国。但以上这些国家,每年的国防开支占财政总预算的比
例高达20—30%。
然而,当人们把目光聚集在美国、欧洲、中东、伊拉克的时候,却忽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