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才觉得事儿不对,刚扛着锄头要朝村里喊人,看到刘军浩他们两口子在河堤上。

  “三叔,这里也有,你赶紧过来”刘军浩扯着嗓子回应一句。

  “哦”刘老三扛着锄头急匆匆过来,刚走到河堤下顿时“妈呀”一声大叫,扛起锄头转个大弯爬上河堤。大概是有些紧张,爬河堤的时候有好几次差点摔倒。

  难怪他如此紧张,主要是被吓到,这河堤下的蛤蟆比他家地里的更多。刘军浩两口子在河堤上远观倒不觉得,他在近处却很是吃惊了一把。

  “会不会是地震前兆?”张倩看一会儿说道。那啥上小学的时候学过“震前动物有预兆,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儿狗乱咬……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叼着小猫跑,蛤蟆蚂蚁把家搬,孔雀大象狂奔跑……”

  前两年那场大地震时不少动物有类似先兆,她几乎是下意识想到这上边。

  “怎么可能,刘家沟历史上就没有地震过。”刘军浩一口否决。以前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只是没有如此离谱。

  “打电话让村里的老人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和他们站在一起,刘老三总算没刚才那么害怕了。

  “嗯”刘军浩立刻打电话到村里通知刘广聚。

  也不知道这人在村里怎么喊得,不到十分钟,来的村民加游客足有二三百人。

  这么多人看到气蛤蟆群聚的想象,也都有些惊慌,一时议论纷纷。

  “不会是要地震吧……”

  “很有可能,据说XX地震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可能是涨水……”

  虽然众游客的意见不统一,但是都倾向于有什么事儿发生。主要是国内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刚过去没几年,人们对这种反常的动物迁徙行为还是比较敏感。

  开始刘家沟的村民觉得这样的事情很正常,毕竟以前遇到过。可是三人成虎,在游客们的议论声中,他们也有些不确定了。

  如果不把事情赶紧弄明白,等下估计要造成群体恐慌。刘军浩赶紧给郭记者打电话,把这里的情况说明一下。

  郭记者在电话中表示自己立刻联系地震局和林业局相关专家赶来……郭记者赶来的速度比他想象的更快。

  到中午的时候,他就领着一大帮人来到刘家沟。

  这种反常现象毕竟很罕见,大家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才心安,因此都守着刘广聚的大院不肯离开。

  下午两点,刘广聚也不顾天气炎热,直接用大喇叭通知众人开会。

  会开的简短,就是几个专家轮流上去讲话。先是那个地震局的技术人员说整个地区范围内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面震动,林业局的专家则解释这种现象很正常,而且在春季多有发生,前些日子在附近的省市也发生过。

  说刘家沟这种情况主要是今年春上高温干旱,小蛤蟆产卵比往年要晚一些。现在进入雨季,为蛤蟆卵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迅速形成蛙群,而小蛤蟆本身就有群聚的习性。

  最后结论是此现象属雨季蝌蚪成蛙过程中的正常迁移,与所谓“地震要来”并无任何直接关系。

  虽然大部分人平时对所谓的专家并不感冒,可是听到肯定的答案还是心安下来。

  本来担心这种反常现象被报道后,游客会减少,令刘家沟人没有想到的是,随后几天竟然又出现一波小高峰,都是来看稀奇的。

  看来很多人都属于看热闹不显命大的……刘军浩只能如此推测。

  可是他们没有眼福,到晚上那些群聚的蛤蟆已经相继散去,游客们只能对着照片欣赏了。

  水沟不远处出现气蛤蟆群聚的现象,刘军浩倒是暗自做过推测,可能与泉水有关,毕竟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自己院中的水流到沟里边……这才惹来群蛙聚集在河堤水闸周围。

  不过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不认为自己的石锁有这么大的本事。

  第四百八十八章 妖魔鬼怪

  夏日炎炎,两条黄斑皮吃罢午饭自觉跑到树下伸着舌头躲避阳光。

  刘军浩把两个小家伙哄睡着,刚躺在竹床上休息,结果被电话催醒,几个游客打电话要花皮瓜。

  正好上午摘了七八个,他索性全部弄到村里。

  今天天气燥热,很多人家把饭桌挪到堰塘边的大树下。此刻有人还端着饭碗吃饭,说是饭碗,碗大得像面盆,基本上吃过一碗,不用再回家盛第二碗。还有几个老爷子把躺椅弄到树下,躺在上边摇着蒲扇。

  “小浩,过来送瓜呀,给我留一个吧……”到堰塘边上,立刻有老太太打招呼。

  “马婶儿,你中午也不睡会儿,还忙乎呀?”刘军浩见她蹲在树下给南瓜秧除草,赶忙停下电动车。

  “中午睡不着,我不是想把南瓜地里的草拽净。你要草不,等下弄回去喂赤兔。”老太太擦擦额头上的汗反问道。

  马婶儿也是来刘家沟养老大军中的一员,和张妈住在一个小区。因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早早的病退,每天靠药物维持生活,去年被张妈给“忽悠”到刘家沟。其实也不能算是忽悠,主要是听张妈讲起一件事情:有人患高血压,天天拿药吊着,跑到乡下住了半年多,再回医院检查,血压竟然降下去了。

  这事儿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也产生到乡下住一段的念头。虽然家人不同意,多次劝阻她,但老太太决心已下,立刻说服老伴,一起来到刘家沟。

  没想到真有效果,天天吃五谷杂粮,两个月的时间,病竟然减轻大半。这更坚定了老太太留在刘家沟的信念,今年春上在房子周围开了片荒地,种上茄子、辣椒、南瓜等蔬菜,院角还垒个鸡窝,养几只小母鸡。

  每天早上起来老太太和老伴儿沿着堰塘跑一圈儿,然后回去做早饭。上午打扫鸡舍,将清理的鸡粪收集到蔬菜地里施肥,或者约几个老太太爬山,挖野菜……日子倒也过得悠哉。

  “马婶儿,那边在干啥呢?”刘军浩好奇的问道。堰塘北边树下围着一大群半大的孩子,有几个游客也站在后边。

  “呵呵,毛孩子几个人玩变魔术。”

  “变戏法?”刘军浩不知道这熊孩子又搞什么鬼,给老太太留个大花皮后,他凑了过去。

  只见地上扣着四个不透明的塑料杯子,每个杯子底部都用签字笔歪歪扭扭的写了个黑字。四个分别是“妖”、“魔”、“鬼”、“怪”。毛孩子蹲在杯子前,小娃子则背对着众人蹲在那里啃雪糕。

  刘军浩正莫名其妙,毛孩子突然叫喊起来:“都来看、都来瞧,一个老鼠逮个猫。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借钱捧个钱场。随便哪个把这花生放到茶杯里边,小娃子都能猜出……”

  “我来,我来”刘长林话刚出口,立刻有几个小家伙挤过去。这些熊孩子大部分是跟父母过来游玩的,小孩子在一起容易混熟,彼此玩的很热闹。

  一个小家伙刚把花生放在杯子里,毛孩子又叫起来:“放好离手,小娃子鬼精鬼精的,不管你怎么放,他立马能才出来。你们要不信,问问他在哪个里边。”

  “小娃子,小娃子……你说,现在花生在哪个杯子里边?”周围人开始叫嚷。

  “在写鬼字的那个杯子里”

  “哇,真的呀”等那小家伙把塑料杯子揭开,花生果然在里边。

  这个戏法百变百灵。周围一群半大的孩子看的非常纳闷,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猜出来的。几个大人不相信,也试了几次,仍然没有找到原因。

  刘军浩在边上看一会儿,倒是猜测出个大概。

  两个熊孩子之间的喊话有默契,每次小娃子猜之前毛孩子都要喊几句:“小娃子鬼精鬼精的,不管你怎么放,他立马能猜出来。”“这个魔术不简单,小娃子肯定能猜到”“说起来怪稀奇,他也没有看见,你说怎么就能猜着的呢?”“要是你们猜绝对猜不到,可是他知道放在哪个杯子里了”

  每次毛孩子喊得话里边都带有“要(妖)”“魔”“鬼”“怪”中的某个字,只是这家伙说的隐蔽,加上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杯子上,因此才没有发现其中的玄妙。

  “毛孩子,你给我们说说到底是咋回事儿吧?”一连猜十多次,终于有人按耐不住问起来。

  “告诉你们,小娃子有特异功能……”这熊孩子满嘴跑火车的乱侃。

  刘军浩没揭穿他的把戏,魔术图的就是热闹,揭穿反而没啥意思了。

  西瓜送过去,又被几个游客拉着喝酒,刘军浩推辞不过,只能坐下来。

  天热,菜比较简单,香椿炒鸡蛋、凉拌莲耦、猪头肉再加上小葱拌凉粉四色凉菜,入眼是青油油、绿映映、白生生几色。

  刘军浩夹了块凉粉放到嘴里,立刻感觉味不对,诧异的问道,“这是救命豆腐?”

  “嗯,前两天刚做的,尝尝咋样”二麻子说着端了盘花生米放在桌子上。

  救命豆腐虽然沾了豆腐两个字,但是并非用黄豆做成,它的材料是大青山一种叫“救命树”植物叶子。

  “救命树”是很平常的灌木,人凑到近前可以闻到叶子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

  这树叶摘回去洗净,开水浸泡十几分钟后用手反复搓揉、挤压,把叶中汁液挤光,盆中的清水就变液体混合物,浓稠浓稠的和稀面糊差不多。

  这个时候再弄块纱布将混合物过滤几次,加入少许干净的草木灰继续搅拌,调成灰色糊状,

  很快糊状就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救命豆腐。这东西做起来步骤简单,最重要的是草木灰这步,必须凭感觉。加的量过少根本不会凝固,加入过多硬邦邦的很难吃。

  关于这种食物还有个来历,说是很久以前,大青山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白条河断流,庄稼地颗粒无收,人们漫山遍野找吃食儿。

  大青山的土地神见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一夜之间,让山上长满郁郁葱葱的灌木。人们摘叶子加灰做成了豆腐,最后渡过饥荒。

  救命豆腐可炒可凉拌,吃起来味道独特,有种说不出的清香。不过现在人们怕麻烦,很少上山去摘树叶做豆腐。

  现在刘军浩吃到这么一道透着墨绿、散着清香的救命豆腐,感觉相当不错。入口柔软滑腻,富有弹性,很像小孩子们常吃的果冻。

  可是他的品尝生涯没进行下去,刚夹了两筷子,天突然变暗,紧接着树叶呜呜作响,一大片云彩从南方刮过来,顷刻间刘家沟就来到傍晚。

  “下雨了,下雨了”那些在沟边玩耍的小孩子最兴奋,一个个扯着嗓子大叫。

  “这天下不成,我上午刚看的天气预报,咱们这片没雨。”二麻子开口说道。原本几个人想把桌子挪到屋里边,听他一说,干脆继续坐在树下喝酒。

  刚才身上直冒热汗,现在风一吹,立马凉爽下来。

  这老天爷没个准头,二麻子话还没落地。一个闷雷在头顶炸响;紧跟着狂风夹杂暴雨劈头盖脑地倾泻下来。

  “靠,你不是说没雨吗”几个人大叫着收桌子,边上乘凉的游客也蜂蛹往堰塘边的凉亭里钻。

  “是冷子”刘军浩感觉脑袋上一疼,扭头朝地上看去,才发现是鸽子蛋大小的冰疙瘩。

  “下的是冷子,大家不要站在外边,赶紧往凉亭里躲”二麻子也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大嚷。凉亭是前些日子刚建的,为的就是方便游客在堰塘边乘凉钓鱼。

  下雨在外边淋没有问题,下冷子千万不能站在空旷无遮挡的地方。因为这东西的杀伤力巨大,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常常发生。有的冷子比鸡蛋还大,甚至能把房顶凿穿。

  “下冰雹了,下冰雹了”那些熊孩子很多是第一次见到冷子,显得很兴奋,一个个躲在凉亭中跟没事儿人一样。如果不是大人看的紧,他们还要冲出去捡着玩。

  “嗷……嗷……”毛孩子不老实,伸手想接一个冷子,结果被直接砸在手掌中,钻心的疼,手臂砸得像要断了似的。

  这下他才彻底老实,不敢再超外边看。

  啪嗒啪嗒,只听到凉亭顶部响声一片。几分钟的功夫地面铺一层冷子,连带河中也落了不少。冷子根本来不及融化,就在水面上漂浮着。

  “大夏天的怎么会下冰雹,”一游客不解的问道。

  “正是因为夏天才下冰雹,冬天根本不会。”一个老人在旁边插了句嘴。

  “为啥?”这游客不解的问道。

  “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冬天没遇到过。”听着老爷子一说,众人才想起貌似冰雹大部分是夏天落的,没听说哪个地方冬天落冰雹。

  “夏天天气炎热,容易产生大量近地面湿热空气。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