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鸾-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正原是宗室长辈,算起辈份来,跟先帝是一辈儿的,正经是位老王爷,宗室里谁的资格都没他老,却一向与燕王来往颇为密切。他心里早就看皇帝不顺眼了,也更倾向燕王登上大位,见皇帝主动下了旨,便真的使手段将宗室里那些上蹿下跳的小年青们压制住了,旁人要怪,也只会把账算到皇帝头上去。

不过,宗室中除了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士外,还有更多的是希望维持现状的人。皇帝虽然无能,但胜在性情宽厚,即使知道这些宗室叔伯兄长们在悼仁太子遇难时,一句好话也没为他们一家说过,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落井下石,但皇帝登基后,大手一挥,说不追究就不追究了,除了藩地的大权回不来,其他的尊荣依旧,他们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渐渐地也习惯了没有大权的日子。

可燕王上了位,情况就不一样了。燕王是个武将,杀伐决断,想要对付什么人,从不手软!更要紧的是,当初老燕王一家出事时,其他藩王们没少算计他这个遗孤,有人还私下侵吞了他的产业,若不是悼仁太子护着,他还未必能活到这么大呢。当日建文帝纵容冯家残害宗室,谁也没胆子反抗,只有他带兵杀入了京城,将建文与冯家连根拔起,可见他的厉害。如今他只是藩王还好,一旦手握大权,那些曾经得罪过他的人还有活路吗?

至于建文旧臣,他们在这种事上没有发言权,不过他们私心里跟宗室那些期盼维持现状的人也是一样的态度。皇帝宽仁,会接纳他们继续在朝为官,他们仍旧过得风风光光,可燕王上位却是未必。再说,燕王手下也有不少能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朝臣们肯定也要换。那些好的官职就这么些,要安插新人,就必得有旧人被淘汰,什么人是最容易被换下的,还用问吗?

时间一长,众人开始分裂为三派,一派以老臣与部分宗室为主,仍旧拥护昭宣帝朱文至,认为他虽然能力平庸些,但性情宽厚,又能接纳大臣意见,是个合适的君主人选,至于子嗣,未来他也许会生下皇子的,就算不能,过继宗室子也行;另一派则各类人都有,赞成燕王继位,毕竟昭宣帝太无能了,本来就是大乱之后需要大治的时期,再被他乱搞几年,百姓还能活吗?再说,他要是生不出儿子,将来的皇位由谁来继承?倒不如选一个有能力又有子嗣的君主代替;最后一派同样成分复杂,宗旨则是两不相帮,认为皇帝没必要退位,但也不能再继续亲政了,可以让燕王做个摄政王,主持朝政,这样既保证了皇帝是出身最正统的人选,也能避免朝局因今上的无能而出现混乱,日后再把燕王嫡孙过继给皇帝为嗣,皇储的人选也就有了。这三派各有支持者,彼此闹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看不出哪一派占了上风,朝中的局面就僵持住了。

京城里如此热闹,章家远在常熟,自然也收到了风声。章寂听说是皇帝主动提出要让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文龙一再重复这个事实,他还无法接受,忍不住起身道:“赶紧收拾东西,我们回京去!我要向皇上问个清楚,这真是皇上的想法吗?!”

明鸾却相信这是事实,忙劝道:“祖父您先别着急,这事儿朝里闹得不可开交。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决定下来的。您先稳住了,派人把事情打听清楚,咱们即便要赶回去,也不急于一时。您的身体要紧!”

因为她不是劝祖父别回去,章寂倒是能听进去她的劝:“听说了这样的事。我哪里还坐得住?皇上好好的。怎会下这样的旨意?必有缘故!到底是皇上自己起了念头,还是有什么人故意诱导皇上这么想?!”

文龙欲言又止。章寂眼尖看见了,喝问道:“你可是知道些什么?快讲!”

文龙忙跪下道:“孙儿不敢隐瞒,其实是……皇上身体欠佳的事如今已经传开了。朝野俱知皇上子嗣艰难。这事儿……都是小沈氏闹出来的!”

“小沈氏?”章寂此前并不知道京中发生的闹剧详情。只是听大孙子略提过一提,知道石家长孙昏迷不醒,石家人厌弃了沈昭容之类的,哪里知道里头还有这么多内情?此时自然是一头雾水的。

文龙只得缓缓将事情尽可能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最后还强调他本来没想到事情会牵扯到皇帝身上,因此就没向祖父报告。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叙述了沈昭容与皇后那位表妹的所作所为。

章寂没有起疑,只是气愤于沈昭容的厚颜无耻,声音都在发抖:“她还有脸说这种话?!皇上欠了她什么?一再宽容到了过分的地步,她居然还敢将污水泼到皇上头上去!”对于宫中妃嫔曝出皇帝不能人道的内幕,他则将责任算在皇后身上:“皇上又不是没有嫔妃,况且有这样的难处,本该尽可能瞒着生人才是,皇后为何坚持要他纳自家表妹?若果真是个好的也就罢了,才进宫几日,居然就敢将宫闱秘事私自宣扬出去,这哪里象是个有家教的女孩儿?!皇后先是没能把好关,让这样不堪的女子进了皇上的后宫,后来又没能堵住她的嘴,以致皇上的病情外泄,最后还未能劝阻皇上生出退位的念头,真是太不象话了!如今最该退位让贤的不是皇上,而是皇后才对!”

骂完了,章寂又盯上了文龙,拿他出气:“会教出这样女儿的人家,能是什么好人家?你们却只是认定李家前程不可限量,便将大丫头许过去,如今好了,李家要守孝,大丫头的终身都给耽误了!”

文龙低头不敢顶嘴,章寂发过火,也渐渐冷静下来了,指示明鸾:“去叫人收拾行李,你四婶体弱,就叫她带着两个孩子留在这里,不必回去了。你们兄妹二人随我回京,要打听消息,常熟哪里比得上京城方便?!”忽然又想起了朱翰之,“也跟怀安侯说一声,最好让他也回去。我看皇上对他这个兄弟倒是看重得很,若是他能劝几句,比所有人都强。”

明鸾心中暗暗叫苦,忙道:“祖父忘了么?他上回来时,就说过这几日要往苏杭去的,我们上哪儿找他去?不如留封信给他,等他看了信,再回京不迟。”

章寂面露疑惑:“他是这几日去的么?我怎么没听他说起?”

明鸾干笑:“您忘了?他原就是打算往那边去的,只是在常熟遇见我们,才拌住了脚,因此前儿才说,趁着这几日没雨,天气晴朗,先过去逛几日,看有什么新鲜土产,就买些回来,陪您取乐。您还嘱咐他路上小心些呢。”

章寂皱皱眉,倒是想起一些了:“我记得他是这么提过,但没听他说是哪一日走,没想到这时候已经离开了。”敲敲脑袋,“真是老糊涂了。”

明鸾咽了咽口水,赔笑道:“等他得了消息,从苏州过去,也跟从常熟过去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咱们还可以给杭州大伯父那里捎个信,请他寻一寻怀安侯的下落,有了消息,就即刻通知他,您觉得如何?”

章寂点了头,明鸾便以打包行李的理由告退出来,却立刻写了封信,命细竹交给她哥哥王宽,火速送去给朱翰之,免得他不知情况撞上门来,害她穿了帮。在信里,她也将家人得知的京中信息一一说明了,询问他的想法。

细竹去了,明鸾独自坐在房中发呆,想起皇帝居然会主动退位,可见燕王的计策还是很成功的,当初朱翰之一再说不会有政变,他哥哥不做皇帝后,也不会被灭口,想必就是这个意思了吧?燕王的皇位要是朱文至让出来的,那他登基后为了名声,一定要善待前任,就算是要灭口,也要等上好几年时间,再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前任合情合理地“病逝”。而皇帝在旨意中指明要将皇位让给燕王,也能让朱翰之避免成为燕王的挡路石,被燕王视为眼中钉。

明鸾想起这几年的种种,忍不住再次叹息。其实朱文至不是个坏人,只是有些糊涂,才能也平庸,若只是个普通的贵族子弟,自然是无伤大雅的。可惜,他是皇帝,身边一群拖他后腿的亲友,身后还有人对他屁股下的龙椅虎视眈眈,要是能顺利脱去龙袍,平安终老,也是他的福气。但愿他的心愿能成真吧,不然,以燕王这几年所付出的心力,怎么也不可能让自己的野心落空的,万一又演变成流血冲突,还不知有多少人要倒霉呢,更不知道章家会不会再次被卷进去。明鸾回想起章寂方才的反应,觉得这个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她茫然坐了半日,脑子里什么念头都有,忽然听得门外有动静,还以为细竹回来了,忙起身开门,却发现是文龙。他在门外来回徘徊,似乎有什么难事,想要寻她商议,又犹豫着不肯敲门。

明鸾疑惑地问:“大哥来找我做什么?是遇到难事了吗?可是祖父有什么叫人为难的想法?”

“不是祖父。”文龙吞吞吐吐地,“方才在他老人家跟前,我没敢说……可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到底什么事?”

“家里来了信,说皇上要退位的消息传出来后,母亲大受打击,当场就吐了血。”文龙面带忧色地道,“母亲想要进宫见驾,只是二娘和你大姐姐拦着,未能成行,但她的情形实在不妙,你大姐姐担心她有个好歹,让我尽快赶回去,可是……我怕她到时候又要我做什么事。虽说她病情听起来危急得很,可她吐血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也不知是真危急还是……”

第九十八章怨恨

明鸾目瞪口呆地望着文龙,有些不敢相信这话居然会出自一向对其母孝敬顺从的堂兄口中。以前她劝着他和大堂姐元凤少听些沈氏的话,别理会沈氏的无理要求,他们兄妹总是嘴上应着,行动照旧,叫人头疼不已,没想到今日文龙居然听到母亲病重,也要猜疑着不敢回去了!

不过细心一想,明鸾觉得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算奇怪的。从前他想着沈氏流放在外多年,受了不少苦,自己兄妹却是养尊处优,心里有愧,又有孝道压着,难免多顺着沈氏些,既使知道她的要求无理,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也忍不下心说个“不”字。但随章寂出了京几个月,他一直过得轻松愉快,既没有沈氏纠缠着要他去做难为情的事,也不必为京中诸事烦心,每日除了偶尔替祖父办点事,就是随心所欲地游山玩水,还认识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每日高谈阔论,品茶手谈,小日子过得极美,咋一听说母亲又病倒了,要催他回去,他自然有些舍不得。况且沈氏病重也不是头一回了,次次都是有惊无险,还有过故意把病情说得重了,逼着儿女替自己办事的前科在,怎不叫他犯嘀咕呢?

想了想,明鸾就对文龙道:“不管怎么说,大姐姐来信催你回去,你要是不回,又未免叫人说闲话,不如就跟我们一并回了,要是怕大伯娘的病情有假,大可以回去后再细问大姐姐。大伯娘若又有什么无理的要求,你只不理会就是了。以她如今的情形,就算你不肯照她的意思去做,她还能怎么你不成?”

文龙耷拉着脸想了想,叹了口气:“也好,祖父既要回京,我做孙子的没理由不随行护送的,我就随你们一同回去吧。若是母亲又象从前那样。拿病情逼着我去做些什么不该做的事,我只在祖父家里躲清静就是了。”说完了,他又开始后悔,觉得自己好象把担子推到亲妹妹与庶母身上了。有些不厚道,忍不住偷偷看了明鸾一眼,见她没有露出异色,显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又暗暗松了口气。

送走了文龙,没多久,细竹就回来了。对明鸾道:“侯爷正准备起身呢,因来不及写回信,就让我哥哥给姑娘捎了口信回来。”

明鸾忙问:“他都说了些什么?”

“侯爷说,已经走出了那一步,过后就不妨事了,姑娘只管放心跟老人回京去,只需小心别让老人家跟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待一块儿,别的就随他去。只是侯爷自己不方便这时候回京。怕有人见了他要生出别的想头来,因此还要往别处躲一躲,日后在京城相见就是。”

这一段话有些没头没尾的。但明鸾听明白了,也就放下了心,吩咐细竹与萱草带着人收拾行李去了。

朱翰之的话很有道理,如今皇帝已经提出要退位了,而且态度还很坚决,如果燕王麻利一些,不那么贪虚名,这时候应了,一切好说,就算他非要弄那什么三请四请的戏码。中途出了变故,有皇帝的旨意在,也没有了那篡位的嫌疑。章家现在回京,除了会被人吵到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倒是朱翰之有些危险,万一他回去。叫人想起皇帝还有个亲弟弟,要传位也该先传给他,要过继也该先过继他的儿子,朱翰之就算不接受,在燕王心里也是根刺,反正他都躲了这么久了,索性就躲到事情尘埃落定吧。

章家祖孙三人匆匆收拾了一番,在明鸾有意无意的拖延下,到了第三日也不得不起程了。这一路倒是无风无雨,虽逆水行舟,但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