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83-钻石的历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钻石的出处。但他们空手而归。拉蒙和先前的开发者一样,一遍一遍地来回搜索,却始终未曾找到矿脉。他把在该地找到的钻石归纳为个案,带着手下干将转战他处。
当时与拉蒙同在罗贝茨考察的还有一位官方地质学家克里斯·詹宁斯。詹宁斯曾经和拉蒙就该区地块是否含有钻石矿脉的问题整夜整夜地促膝长谈,对此他记忆犹新。在谈话期间,他们反复提起沙漠边缘发现钻石的问题。有一天,詹宁斯忽然想起来大学期间读过的一篇论文,文章作者提出了南部非洲的地块存在一系列突起的假说,也就是说在这个地区,地球的表层结构发生了扭曲。会不会是这样的突起切断了钻石的源流呢?詹宁斯和拉蒙说起了这篇论文。
1965年,拉蒙回到了当年的勘探地点。他们找到的钻石的地方紧邻卡拉哈里沙漠东部边缘。沙漠的尽头是一处低矮的悬崖。如果地层突起假说属实,那么很可能在远古时期曾经有一条河流朝东南方向流出卡拉哈里沙漠,造成了当地的水分流失,但这条河在途中忽然被隆起的地壳切断。地壳运动的标志就是那个悬崖。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钻石的源头一定在卡拉哈里沙漠中的某个地方,深埋在黄沙之下。拉蒙令人数度横穿悬崖西边的卡拉哈里灌木丛地带。1966年7月,地质学家曼弗莱德·马克斯在勒特拉卡恩村西边的奥拉帕地区找到了高浓度的钻石指示剂和一块地表特征异常的圆形区域。他们在那里开了一个矿坑,挖到了灰绿色的金伯利土壤。
奥拉帕钻石矿脉的地表面积为278英亩,相当于曼哈顿市中心25个街区的面积总和。该矿年产钻石12,000,000克拉。奥拉帕钻矿的出现引领人们在勒特拉卡恩和祝万能地区发现了更多的矿脉,也令博茨瓦纳成为当今主要钻石出产国之一,每年博茨瓦纳出产钻石毛坯25,000,000克拉,价值3,000,000,000美圆。
博茨瓦纳丰盈的钻矿是戴比尔斯集团手中的绝对王牌。来自当地的钻石被送到伦敦,加入了戴比尔斯旗下出产众多钻矿的钻石大军。1999年,纳米比亚为戴比尔斯贡献出1,300,000克拉的钻石,坦桑尼亚的产量也高达230,000克拉。南非的众多钻矿也不甘示弱:威尼提亚出产3,700,000克拉,芬什出产1,700,000克拉,极品矿出产1,500,000克拉,克雷恩西出产736,000克拉,金伯利出产563,000克拉。如果我们把其他小型钻矿的产量也加起来,整个南部非洲在1999年一年就为戴比尔斯集团提供了34,000,000克拉的钻石毛坯。这些总价值高达4,000,000,000美圆的钻石毛坯为戴比尔斯钻石帝国的宏基大业打下了坚固的基石。
《钻石的历史》 第二部分巧取豪夺不义财(1)
各种各样的不法行为盘踞在钻石行业的背后,仿佛干草垛中咝咝吐信的毒蛇。形形色色的大偷小
骗使整个行业显得火暴异常,有的时候真正靠钻石吃饭的老狐狸也会遭人算计。
2000年1月的一天,一个芝加哥的钻石商开着林肯车行路的时候忽然听到车子引擎发出一阵反常的噪音,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走下车来一探究竟,这个时候他的引擎仍然在运转。说时迟,那是快,只见斜楞楞地杀出两条大汉,敏捷地跳上车,当着他的面使劲带上车门,然后一踩油门,绝尘而去。那车子座位下面箱子里装着的价值100万美圆的成品钻石也随着车子一去不复返。警方到现在都没弄明白那几个歹徒是如何让车子的引擎突然怪叫起来的。
有时候以非法手段对钻石牟取暴利的正是珠宝商本人。就在芝加哥劫案发生的那个月,两名美国籍珠宝商因为骗取价值80,000,000美圆的商品出庭受审,他们或者是卖出赝品,或者是把顾客送来清洗的珠宝换成假的。但是这些以假乱真的伎俩,和与那些专做批发买卖的矿主们的狮子大张口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最让他们得心应手的舞台莫过于钻石海岸。
南非的西北角分布着一片名为纳玛夸兰的沙漠。大西洋的海水日复一日地冲刷着当地的海岸线,沙滩上经常雾气蒙蒙。钻石海岸始于纳玛夸兰,一路延伸到纳米比亚。15,000,000年以前,钻石被湍急的河流冲刷到海边。冲积矿的特点就是小个的钻石被水流冲走了,只有分量重的大个钻石才能沉积下来。所以冲积矿出产的钻石在重量比上要高于一般钻矿,因为冲积矿中丰腴的矿砂中不含低价值的小钻石。
时光飞逝,远古的海洋逐渐后退,曾经的海床成了沙滩,原来沉积其中的钻石则留了下来。另外一些钻石存在于更远一点的海底。于是,从沙滩到大海,荒凉的海岸地区蕴涵着丰饶的钻石矿藏。
在巴福尔斯河的入海口克雷恩西地区,戴比尔斯集团每年能从当地的海滩获取700,000克拉的钻石。克雷恩西北部的阿利克钻矿是南非的国有钻矿。阿利克钻矿占据了从克雷恩西到橙河之间的地区,同时配有一支随时在海边待命的钻石运输船队。从橙河对岸一直到纳米比亚西南角之间,是广阔的海滨地带和3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整个地区在地图上的标识是“钻石一区”。地图上明确表明该地区禁止穿越。钻石一区的所有权归属于戴比尔斯集团和纳米比亚政府的联合企业——纳戴钻石集团。
钻石一区的边界与上个世纪初德国殖民者在该地发现钻石后圈出的禁区边界,完全吻合。钻石一区曾经是世界上钻石含量最高的钻矿。钻石一区在纳玛夸兰本地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位置,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偷盗钻石如甘霖一般降落在他们贫瘠的家园上。
在纳玛夸兰地区,偷盗钻石算是一份正当职业。钻石界的老手弗里基·莫斯特为了弄清其中的原由,亲自开着小货车到达了橙河三角洲。那里的碱水又咸又苦,河流的阴凉处聚集着一群小火烈鸟,它们粉红的羽毛在酷热的天气中娇艳如火。不远处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板一眼地在三角洲上空回荡。莫斯特停下车子,走了出来。
在半英里之外的纳米比亚,一辆卡车正贴着钻石一区的铁丝栅栏边界内侧缓慢地行驶在纳米比亚的国土上。栅栏之外远远地隆起着海岸上第一排小沙丘。那些沙丘其实是开矿挖出来的矿渣,它们原本是钻石上面覆盖着的沙层,被人挖开之后就在海边堆了起来。朝另一个方向看去,橙河南岸布局简洁的小镇正是阿利克矿业的生活区——亚历山大湾,越过亚历山大湾再朝前看就能看到烈日下狭长而荒芜的矿区。那里除了大海就是沙漠,其中寒冷的大海总是躲在浓重的雾气里,而沙漠则终日暴露在火辣辣的阳光之下。莫斯特挥臂朝周围指了一圈,面带疲惫的微笑道:“上帝把钻石放在了这个地方。除了钻石之外他什么也没留下。唉,当地人认为钻石是他们的财产。所以偷钻石在他们看来不算偷。”
要打海滨矿的主意再容易不过。矿工们在露天矿坑之类的别的钻矿里很难亲自接触到钻石,在那些矿里,人们开动大型机器把含钻的矿石挖上来送到处理厂进行加工。但是在海滨矿上,钻石就在古老的海床里藏着。矿工们扒拉开上面的沙层,用扫帚扫过底下的岩石,然后在每一条岩石裂缝里搜寻钻石。纳戴集团采用类似吸尘器的装备防止矿工们趁机揩油。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总能得手。人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肯定会动脑筋,这条准则天下通用。监工的眼睛毕竟无法环顾全局,所以矿工们很容易地就能把钻石藏在袖子里,或者用脚狠跺一下,让钻石嵌进鞋底。等他们下班的时候就把钻石取出来,摁进班车的轮胎里。汽车维修场的同伙到时候就把钻石取走。其实在钻石海岸,偷钻石最特别的做法是“鸽子戏法”。
在20世纪90年代末,纳戴集团的矿工普遍饲养家鸽。管理人员对此并不反对。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长时期远离家人,养几只鸟解解闷没什么不好的。但是管理阶层后来发现了允许矿工养鸽子带来的问题,实际上,那些鸽子的家并不在矿上,而是在矿区之外,而且鸽子和矿工不同,它们不必通过安全检查就能自由出入矿区。
首先,矿工们把鸽子捆牢以后放在饭盒里偷偷带到工地上。然后他们在鸽子身上套上装满钻石毛坯的微型“笼头”,趁机把它们放飞。鸽子们振翅飞上天空,在矿区上盘旋几圈之后就朝着家的方向飞去。等待的家人收到系着笼头的鸽子之后会动作温柔地清空笼头里的钻石。时机合适的时候鸽子们就飞回矿区,准备下一轮运输。纳戴矿区里很大一部分钻石毛坯都通过这个途径流失在外,在纳玛夸兰地区,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鸟还在飞”的意思就是说钻石一区仍然在向外输出数量稳定的走私钻石。要不是有个矿工太贪婪,这种做法恐怕现在还长盛不衰,那个家伙往鸽子身上装的钻石太多了,害得鸽子根本无法起飞。那只鸽子在地面上徒劳地扑腾翅膀,挣扎前行,很快就吸引了一位保安人员的注意。养鸽子一事立刻被禁止,现在只要有鸽子从矿区飞过,钻石海岸沿岸的警卫就会把它们打下来。
鸽子退役之后弓箭顶了上来。矿工们把十字弓弩拆成零件设法带到矿区。他们把箭杆掏空,填满钻石,趁人不备溜到海滩上,夜幕降临以后他们就把箭射到栅栏另一边,同谋们会把箭取走。戴比尔斯集团无从考证弓箭走私究竟进行了多久,总之最后有一辆沿着栅栏巡逻的吉普被射过来的弩箭打了个正着,这一走私方法才被揭穿。
矿工们还把钻石沉在汽车的油箱里、掖在汗巾下,甚至塞在耳朵里。在戴比尔斯集团的一家矿上,有个偷钻石的往直肠里塞的东西太多了,结果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地像个鸭子,要不是因为他一步一拽的怪异走姿,保安人员还真逮不住他。由于钻石在X光下能发出荧光,所以矿业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全都要用X光扫描仪对矿工进行搜身,虽然有不少吃里扒外的保安人员在X光机上做了手脚,但是有了这道手续总比没有要强。
纳戴集团最大的安全隐患来自于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矿工宿舍盖在了矿区安全线以内。一大批对钻石昼思夜想的人就住在路人皆知的富矿区里。大大小小的犯罪集团把触手伸进了矿区,纳戴集团矿工宿舍摇身一变成为了生意兴隆的钻石交易所。戴比尔斯集团对此毫不避讳。曾任戴比尔斯保安主管的海军中将艾伦·格罗斯说过:“钻石行业历来就招蜂引蝶,那些恶人不光要偷窃,还要逼人入伙,以营造犯罪氛围。一旦他们成了气候,可就不好铲除了。”
纳戴集团眼看着犯罪行为滋生却无法肃清自家的矿工宿舍。该集团上层人员包括纳米比亚执政党成员集团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WAPO)的元老级人物。换言之,现任政府从前的亲密战友正在瓜分国有资产,由于政治或腐败的原因,这种掠夺行为屡禁不止。既然不能直接扫荡矿工宿舍,作为攻方的纳戴集团保安部门就改道突击运送矿工们往返于海滩和宿舍的班车。
《钻石的历史》 第二部分巧取豪夺不义财(2)
戴比尔斯的一名前任开矿总监说过:“既然我们不能对宿舍采取行动,那就等他们下班的时候拦车搜查吧。这样一来,我们既不触犯宿舍问题上的敏感区,又在矿工们仍然在岗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保安人员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就拦住了班车一行。但是他们在车上什么也没搜着,只好放车子走了。班车们刚走,警卫们就在车开来的方向一百多码的地方看到了好几个被人丢下的下小包裹。那些包裹里面全都是钻石毛坯。
偷出来的钻石抵达矿工宿舍之后还要跨越另一道障碍,那就是矿区围栏。纳戴公司对矿工们进行X光搜身。由于X光辐射会在体内积聚,对健康造成威胁,X光检查只是偶尔进行。有的时候矿工们会在X光检查的随机性上赌一把,身藏钻石勇闯安检口,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进了监狱,犯罪集团会照顾他们家人的生活。戴比尔斯集团后来研究出名为SCANNEX的低强度X光检查法,保安人员藉此可以加大X光检查的频率。1999年9月,他们在安检口抓住了一个矿工,那人的胃里藏了价值2,500,000美圆的51颗钻石。
纳戴集团的安全问题不是栅栏就能圈住的,远至海滩和大西洋海面上的矿井都是值得担心的地方。自从戴比尔斯集团从海洋钻石开采业先锋的先锋人物山姆·科林斯手中买下了一块重要的领海以来,他们已经在海上持续作业快4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