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我为王-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们尚未意识到,赵无恤却已经意识到,甚至在刻意推动的一点:照这样下去,天下迟早会变成士的天下,而不是贵族领主的天下!
计然却隐约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他拍着案几大笑:“然,这就是赵氏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想要北上去亲眼看一看赵氏之政的原因。”
子贡亦笑道:“先生一定不会失望的。”他同时也不失时机地招揽道:“既然文、范二人在楚国郁郁不得志,何不与我一同北上,赵氏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二人若的确有才干,不要说区区一下大夫,就算是上大夫,主君想必也不会吝啬!”
其实子贡师兄弟里也只有几人做到了下大夫,不过他做买卖惯了,先把待价而沽的这三位一起骗去再说。
“善!他二人就在载郢,子贡南下正好顺路!”推销成功后,计然心里落下一个石头,正是因为替范蠡不忿,他帮子贡忽悠叶公时才一点内疚都没有。
两人一拍即合后,再度把酒言欢了片刻,待夜色将尽时才各自离去。他们商量好了,子贡带着计然手书,后日便南下载郢寻找文种、范蠡二人。计然则先在叶地盘桓几日,再告辞叶公,借口云游四海,去宋国商丘等待子贡一行。
“不知子贡最后接到消息时,赵将军在攻略何地了?”话别时,计然多问了一句,他虽然身居楚国,却对北方六卿的战事十分关心。
“先生只需要知道,等吾等北上时,或许不用绕道,可以直接由卫至朝歌了。”
说罢,卫国人端木赐脸上露出了些许为难,他叹息道:“赐从小听到大的桑间濮上之音,也不知还能奏多久……”
……
与此同时,一场不合礼制的即位仪式,正在子贡口中的“桑间濮上”之地楚丘举行,主持者正是屡次挑战旧礼制的赵小将军。
这一次,他不止是窃国政,不止是公然叛晋,还口口声声说什么“清君侧”,也不止是撕毁周王檄文,将它们扔进大河里,耀武扬威恐吓天子卿士了。
今天,他要在卫侯元眼皮底下,扶持一位卫国新君,建立一个伪卫政权……
第714章 卫侯蒯聩
楚丘,传说楚人祖先季连曾带着部众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卫懿公时朝歌被赤狄攻破,卫人仅剩五千之众逃到大河东岸。依赖齐桓公的援助东迁,卫文公在楚丘重新建国,康叔的社稷方才得以续存。卫国在楚丘立都四十年,直到卫成公元年(前629年),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到了东面数十里外的帝丘。
这里虽然做卫都的时间不长,但还有卫文公的坟冢和宫室遗留,其地位相当于陪都。只是近几年卫国卷入齐国与晋、鲁的战争,兵祸连连之下,楚丘被占领数次,于是城池破败,民众纷纷外逃,放眼望去只见颓垣残壁。尤其是位于城邑郊外的行宫,野草在条石缝隙里疯长,卫文公庙宇外竟然有獐子在跑动,殿堂的柱子上甚至有野鸡搭的窝……
不过这一日,楚丘的卫国行宫里里外外站满了气宇轩昂的虎贲,破败的殿堂被裱糊一新,朝服衣冠的士大夫们簇拥着一位绛纱袍的青年闹哄哄地上殿来。
“君父尚在壮年,蒯聩岂能僭越称君?”
这青年不断挣扎推让,正是流亡的卫国太子蒯聩,簇拥在他身旁的多是一同被卫侯元驱逐出国的“太子党”们,如公孟彄等,还有陆陆续续与卫侯元冲突而被赶出国的大臣们,什么北宫结、公叔戍,一群人呼啦啦围在蒯聩身旁,你一言我一语,竟是在劝他即位!做卫国的国君!
“君上昏聩,亲弥子瑕、宋子朝等奸佞小人,被齐侯和陈氏所骗,一意孤行要卷入战乱。他被迷了心智,疏远忠臣,甚至驱逐了一心为国的太子,如今卫国局势危如累卵,君上已经不能担当社稷大任了,昨夜康叔入梦,说蒯聩当为君,还请太子不要再推让了!”
一边说着,众人不由分说地将早已准备好的诸侯冠冕,绣着金线,黑红相间的朝服给蒯聩穿戴起来,又七手八脚地将他按到君榻上,山呼海啸地俯首垂拜。
“君上!”
“也罢也罢,汝等这是陷我于不忠不孝,但为了卫国六百年社稷,为了万千黎庶,小子只能做这罪人了!”蒯聩演技不错,三次推让不果后,便一边嗟叹,一边在君榻上显得坐如针毡,可心里却喜滋滋的。
他当了十年太子,一直笼罩在卫侯元的阴影下,今天终于有机会被臣下山呼为“君上”了!
从卫国出奔时,蒯聩悲观地觉得自己跟卫国国君恐怕是没什么关系了,谁料赵氏却硬生生将他扶上了君位,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居然会这么快!
从去年冬天各势力休战,一直到开春的二月初,发生了很多事情。
在西线,一月中旬,赵韩两家从晋阳和长子、上党发动了一场攻势,去解平阳之围,吸引了知伯和晋侯的注意力。
而与此同时,他们却迅速调集重兵,向东进攻中行氏的河间地以及南面的卫国。
卫国猝不及防,本来和他们一起协防赵氏的郑国没有掩护卫军侧翼,营地空空如也。原来郑国人早已将大军撤了回去,一部分留在虎牢镇守,一部分则由游速带着去攻打蛮氏国,占领了汝水以北后,在边境和叶公县兵发生了冲突,双方剑拔弩张起来,也顾不上管卫国死活了。
所以战争很顺利,赵军占领了大片土地,控制楚丘后,赵无恤更是做了件让世人震惊的事情:他寻来卫国的流亡势力,让他们立卫国太子为君!
“可我父还活着,他才是国君……”蒯聩当时直接被怔得坐倒在地,一张脸吓得煞白,在他的计划里,仅仅是求赵氏助他回国,逼迫卫侯让他以太子身份摄政即可,谁想赵无恤直接拍板,让他自立为君。
当时赵无恤却不以为然地一笑:“晋国的师旷曾经评价过卫国人驱逐卫献公之事,他说,国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国人的希望。如果使民众的生计困乏,神明失去祭祀者,百姓绝望,社稷无主,那国人要这个国君有何用处?还不如驱逐了事。”
“如今卫国又出现这种情形,卫侯老了,糊涂了,我大军东征,他居然还在鼓动卫人负隅顽抗,驱使国人自寻死路,他已经不适合再做国君,卫国人需要一位新君为他们指一条明路,太子自然是唯一的人选……”
于是在赵无恤的鼓动和布置下,才有了今天这出劝进闹剧。
以这种方式登位的蒯聩环视殿内,几十个人一齐劝进,这架势足以与在帝丘的卫侯分庭抗礼,他慢慢地也不紧张了,而是享受起这一刻来。
虽然蒯聩的亲信也曾忧心忡忡地说,他这是与父亲作对,在道义上落了下风。而且除了赵氏、鲁国、宋国、曹国外,天子和晋齐都绝不会承认他的合法性,楚丘卫侯政权前途堪忧。
这时候蒯聩的心态已经变了,谁不让他当国君,他就会跟谁急。合法不合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用,当年晋国的曲沃一系还不是被全天下敌视围攻,最后一样成功取代了晋侯,篡位为君。与之相比,蒯聩觉得自己还是有理有据的,卫国在连年战火里,已经滑落到灭亡的边缘,是时候有人站出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了!
“和当年卫文公在这里重建卫国一样,孤也会让卫国复兴!”
蒯聩一时间志得意满,称孤道寡起来,直到他的目光越过那些三叩九拜的卫国大夫,看见殿堂侧方那群人,这才猛地清醒过来。
赵无恤作为“外臣”,此时正戴着远游冠,似笑非笑地盯着他看,他身后的那些家臣将吏也仅仅是朝蒯聩拱手,浑然没把他当回事。
……
赵无恤的确没把蒯聩当回事,这已经不是他扶持的第一个国君了,去年年底,图谋投靠齐国的薛国被盗跖带着鲁、宋的军队包围。薛人大恐,便杀了其君薛伯比,迎接城外的公子夷为君,薛国遂定,鲁国那些心怀叵测的大夫和泗上诸侯们顿时老实起来,赵无恤这是在告诉他:我虽然不在曲阜,却离洙泗不远。
有了薛国的例子在先,赵无恤如今着手建立楚丘伪卫政权,也颇为得心应手。
“卫国太子并无人君之状啊……”项橐跟在赵无恤身边,旁观了整个过程,只觉得乏味得让人打瞌睡,而且他也挺瞧不起蒯聩的,被异国卿大夫扶持的国君,想想就知道肯定是傀儡。
“能听话便好。”无恤言罢,带着众人朝蒯聩祝贺,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蒯聩虽然被扶上了君位,可他手下连一兵一卒都没有,卫国的土地要么在他父亲手里,要么被赵氏占领。赵无恤扶他上台,只是想要一个招降卫地士大夫和国人,同时名正言顺占领卫国的名义而已。
总算蒯聩不傻,能认清自己的身份,他“即位”后继续唯赵无恤之命是从,态度很是恭敬,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像赵氏称臣的……
旁人的眼光蒯聩并不在乎,他明白,只有打下帝丘,逼父亲元退位后,他的君位才能稳固!
带着这种心思,这楚丘行宫的君榻还没坐热乎,蒯聩就马不停蹄地和赵无恤签署了一条又一条卖国密约。
卫侯元死死咬着不松口的濮南、济西地,却被蒯聩大笔一挥,承认这是鲁国、宋国、曹国等友邦的领地,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痛,要是传到卫侯元的耳朵里,恐怕得气得他吐血。
而楚丘等新近被征服的地区,在当地秩序恢复前,请赵氏代为维持秩序,“卫侯”蒯聩将尽快组织当地卫国人建立一支新军保境安民,同时协助赵氏征粮征劳役。
甚至连这个伪政权的“当国”,也就是执政,赵无恤都给蒯聩找好了。
“孔圉?”
蒯聩一怔,这个人选他根本没想到,因为孔圉人还在帝丘,根本没来投奔他。
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如今已是战争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前497年),正是春耕过后用兵的好时节。
赵氏一万五千大军,外加在河内征召的一万劳役已经渡过大河,若无齐、郑插手,击溃卫国那仅剩的万余残兵没什么难度。不过卫军的统帅王孙贾很聪明,他选择避战,都躲在各处城邑里不出来,一一攻取倒是一件麻烦事,赵无恤一直对西线的战事有些担心,希望这边能速战速决。
不过想要迅速解决卫国,想着简单,做起来却有些麻烦。子贡离开前曾郑重地对他说过,卫可攻却不可轻,更不可亡其社稷,因为卫国虽然国君荒唐,却颇有一些贤能的大臣辅佐,他们才是卫国赖以生存的基石。
其中最重要的大臣有三位,正所谓:“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卫灵公能在春秋季世里保住社稷,全靠这三个人。仲叔圉就是孔圉,此人是卫侯元的女婿,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也算栋梁之才。
说起孔圉这个名字,后世知道的寥寥无几,可要说起他死后的谥号“孔文子”,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大多数人还能接着往下背:“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孔圉,便是孔子十分赞许的孔文子,虽然此孔与彼孔半点关系都没有,孔丘是子姓的殷商遗民,而孔圉则是姞姓南燕国的后代,南燕灭亡后入卫做了大夫。
卫国贵族众多,不过没有传承几百年不倒的世卿,只有一些中小贵族,在宁氏和孙氏两家垮台后,就数孔圉的领地最大。
所以无恤在用兵卒攻取的同时,也只能扶持蒯聩为傀儡,招降卫国贵族和民众,以期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过卫国的小贵族倒是闻风而降了不少,唯独大贵族和有名的贤士少有来投,也是赵无恤前几年打卫国打得太狠,哪位贵族的领地没被他占过?比如濮南的蒲邑,就是孔圉家的封地。
所以那孔圉要是对赵无恤没意见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失去的领地也是引人上钩的鱼饵。
于是无恤对蒯聩说道:“我听闻卫君与卫国公女姊弟情深,卫君被逐出国后多次替君求情,因此被老卫侯厌恶,而孔圉乃君之姊夫,若他能弃暗投明,我愿将蒲邑连带孔氏这几年损失的粟米钱帛一并归还!”
蒯聩面露难色:“我与姊夫的确关系不错,但自从我出奔后,便与他再无联络,更别说来助我了……倒是我阿姊常悄悄来信关怀,还说无论父亲如此,她与我的姊弟之情都不会变,若有机会,一定相助。”在赵无恤面前,他下意识地不敢称孤道寡。
赵无恤一笑:“君与卫国公女有联系就够了,若公女见疑,孔氏又岂能自免?我听说老卫侯心胸狭隘,而且他宠爱的宋子朝与孔圉也不太和睦,只要对外宣布说,君在楚丘虚执政之席以待孔圉,我料想过不了几日,他就要被老卫侯逼得仓皇而逃了!”
……
帝丘,因为上古之时帝颛顼所居,故曰帝丘,因为在濮水之北,故而又称濮阳,卫国将都城迁到这里已经一个半世纪了,桑间濮上人口密集,足足有一万多户!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