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两天前,我便派虞喜部帅一千骑作为前锋进入齐境探路,我大军虽然得休整后回晋国救急,可也不能放着南门洞开的齐国不管,若错过此机会就太可惜了,不如留下一支偏师去齐国南境占据城邑,因粮于敌罢!”

……

“补给大军的府库主要在东阿、平阴两处,除此之外,遂、障、阳州,这些千室邑都有数万石粮食……”

随着晋国和郑国首创,成文法已经在诸侯间渐渐流行开来,齐国也有专门安排粮食存储的《库法》。齐国都邑必有府库仓禀,作为俘虏,高无邳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为赵无恤指出地图上齐国军粮之所在,这块地区被称为汶阳之田,原本是鲁国的地盘,两百年间被齐国一口口蚕食,沦为敌境。

他和国夏当然知道赵无恤要做什么,但刀架在脖子上有什么办法?何况齐人入鲁也没少劫掠粮仓,如今一报还一报,只希望赵无恤真能恪守他“武卒”的底线,对齐国南境的损害能尽量小一些吧。

不过国夏和高无邳注定要失望,因为赵无恤决定留下的偏师主帅,却是打家劫舍起家的柳下跖……

“汶水一战前,齐军东线尚有近万人,没来得及过来汇合,我让柳下跖去对付他们,如今这些人已不堪其扰退回穆陵关,想靠三千人攻克此雄关只怕不可能,我会让柳下跖转而西进,通过夹谷、长勺一带进入汶阳之地,一边为鲁国劫粮,一边攻城略地,至于能啃下多大的地,就看他和徐承发挥了。”

徐承的舟师已有小成,他也能杨帆顺着济水而下,深入齐国腹地,制造恐慌,齐人逆流,很难进行防御。

计然对此策深以为然,他说道:“的确,齐军陷没近半,短时间内无法组织大军抵御,正是收复鲁国固有疆域的大好机会。不过也不宜全军大举进攻,若老朽所料不差,齐国公室和国、高二卿兵力丧失殆尽,齐国之内,必生大变!若外敌太强,貌合神离的齐人反倒会联手御敌,若袭扰不轻不重,齐人就会自己大打出手。”

赵无恤也如此认为,他之所以扣着国夏和高无邳,不放不杀,就是在等待这样的局面,好完成他的东方布局:“不错,这么好的机会,若陈乞和陈恒父子没有动作,他们就不是陈氏了。”

在派虞喜先行进入齐境探路的同时,赵无恤也刻意放了一些齐人俘虏回去,中间夹杂了不少细作,他们将在东阿、平阴大肆宣扬国、高二卿的丧师之过。赵无恤希望陈氏能忍不住,让齐国陷入一场争权夺利的大乱中,无暇影响他打完晋国内战。

柳下跖和徐承是刺向齐国的剑,他们会给齐人带去战争的滋味,冉求就是稳住鲁国局势的盾,他要负责看守俘虏,将其甄别区分,输送到各地服劳役。有这两人在,鲁国可以无忧。

定计之后,赵氏大军便准备拔营离开了。如今已是汶水之战后第五天,对齐人乡良人们的审问甄别进行得差不多,在西鲁杀戮百姓、僚吏的是哪几支也基本搞清楚了。

“将那几支数千齐人单独关押,饿他们一天,让他们相互举报,谁杀了人,谁做了恶,谁是主犯,谁是从犯,尽量找出来。我只给三天时间,第一天找不出来,便十人抽一人杀,第二天找不出来,便十人抽两人杀,第三天,则屠戮殆尽!”

赵无恤发了狠,一场相互举报的风潮在齐人俘虏中吹过,让他们人人自危,这是普通兵卒集体犯罪的惩罚,一时间为了活命,袍泽反目,乡党恩断义绝,很快就找出了近千人。

五百名从犯被处以肉刑,另外五百名手上沾满鲁人鲜血的齐人,在赵军前往曲阜的时候,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处死。每隔半里便树立木桩,上面用木钉钉上一名齐人,他们是被活生生钉上去的,肚子被拉开,肠子挂在外面,只伸直一条手臂,指向西鲁的方向——他们犯下罪行的方向!

赵无恤没有大肆杀俘,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宽厚,可现在,他也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以直报怨的性情,警告所有人,明犯赵氏百姓者,必诛!这可比简单的京观震撼多了。

……

进入五月下旬,赵无恤和乐溷带着赵宋联军回到了曲阜,一场浩大的俘虏游行仪式在北门举行,半个多月前,齐国人还在这里耀武扬威,如今却个个垂头丧气地经过城楼,跪在一众曲阜民众面前,承受烂菜和石头的攻击,以及无数鲁国乡言的唾骂。

赵无恤应验了他的承诺,有他做执政,鲁国便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邦,而是能对入侵和暴行奋起反击的劲国!

两百年前所未有的大胜,却与鲁国君主无关。鲁侯只是象征性地露了一面,就怯怯地缩回宫中去了,他已经做了好几年傀儡,沉溺于酒色好忘记这种无奈的现实,如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离灯枯油尽只怕不远,张孟谈认为,是时候注意寻找新君人选了。

张孟谈说道:“鲁侯只有一个儿子,名为‘将’,今年才十二三,已被立为太子。”

无恤考虑了一会道:“将他将从鲁宫里接出来,单独给他建一座东宫,再请几位师、傅,多给他讲讲放权于幕府,国君垂拱而治的好处。”

他突然笑了起来:“当然,就算鲁国换了国君,实际执政的还是你这位家老,未来的鲁国很可能会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君主,外加一个刚断奶的幕府大将军,孟谈可得多多担待啊……”

“自从在泮宫遇到主君时起,我就知道自己脱不了劳碌命了。”张孟谈苦笑着摇了摇头,下去安排以上事宜了。

除此之外,赏功策爵也要立刻进行,原本冉求、张孟谈、虞喜等人,都是已拥有广阔食田和百余僮仆的大地主。此战之后,他们不少人又立下功劳,于是士升为下大夫,下大夫升为大夫,给冉求、公输班等人的赐田甚至多达万亩!

再往后,赵无恤得考虑着加重赏赐的砝码,给予千室城作为食邑了,正好许多东鲁大夫或被抓,或叛逃,晋国的河北地区一片空茫,盗跖花点时间也能打下汶阳之田,势力在不断扩张,赵无恤不愁无地可赏。

当然,这些都是虚封,封建为辅,县制集权为主的国策绝不容破坏!

考虑到卿、大夫、士的爵位太少,上升空间不足,等打完晋国的内战,也时候在晋鲁进行改制,弄个二十等爵出来了。

等鲁人宣泄够,欢呼够以后,享受了大胜快感的乐溷将带着宋军经由邾、小邾等地回宋国,顺便吓唬吓唬泗上诸侯,让他们知道齐国已经完了,泗上依然是鲁宋共同主宰的秩序,再不老实,便让你亡国亡社稷!

至于赵无恤,他带着国夏、高无邳,公子阳生,以及那些纵容士卒劫掠、杀人的齐人军吏西返,期间会路过郓城,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审判!

说来有趣,一个晋国君子为鲁国人出气,对一群齐国将帅军吏进行的审判,担任审案“理官”的却是个郑国人。

他是中国第一部民间刑律《竹刑》的撰写者,也是名法之学的肇基人,他叫邓析……

第765章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周礼中,司寇掌司法,其下有士师掌刑狱,而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则称之为“理官”。

赵氏最大的法官,也就是“大理”邓析年近五旬,他鬓角已经发白,三捋一丝不苟的胡须粘在下巴上,让他的瘦脸显得越发古板。

这位理官的人生经历非同一般,他不满子产之法,便欲改郑国所铸旧法,而私造刑律,写于竹简之上,被称之为《竹刑》。他还向郑国国人、商贾们传授法律知识,公开承揽诉讼,为人打官司,他在审案的棘下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多次翻转了案情。这让郑国司寇、士师十分被动,只要邓析到场,便再无人敢主持讼狱。

此事最终惊动了郑国执政驷歂,他与邓析在乡校辩论,却被驳得一败涂地,恼羞成怒之下关了乡校,还对邓析下了禁锢令,打算执邓析而戮之!

赵无恤在邓氏族人的请求下联合郑国的一些商贾大夫解救了邓析,将他送到赵氏。邓析入赵后没有呆在下宫锦衣玉食,而是开始在长子、晋阳、温县等地跋涉,深入民间了解疾苦,最终在赵宣子之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新的律法,称之为《赵律》。并在赵鞅的支持下开设官办学校,广收门徒,传授律法、诉讼知识,名法之学在赵氏父子的鼓励下,俨然在冀州之地流行起来。

晋国内战打乱了这种节奏,但也给了邓析一些新尝试的机会,比如说难得一见的公审一国公子……

“我审理过庶民作奸犯科的盗窃案,审理过军中临阵脱逃丢失兵器,审理过邯郸氏谋逆大案,但惟独没有接手过对外国公子的讼狱……”

邓析翻着厚厚的卷宗,抬眼皱眉看向赵无恤,将他不远百里从朝歌唤来,就是为了此事,但他却感觉有些棘手。处理起民事、宗族、军事案件来邓析得心应手,可对一个外国公子的宣判,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若非要和现世的惯例挂钩,便是军事司法和跨国司法了。

正所谓“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战争需要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古代在战前有《誓》,晋国和赵氏更有严格的成文军规,军中的司马、士师要对违反军法者处以严刑,对己方民众烧杀抢掠者也是大罪,自然要明正刑典。

可公子阳生犯下的事虽是在战争中,但他却不是赵氏将帅,赵氏的军法无法推广到他头上。

既然阳生是外国人,那也可以套入跨国司法里。一般而言,跨国案件的主持者是至高无上的周天子,后来天子失权,就成了霸主代劳,诸侯自有一套“国际法”,专门处理两国卿大夫之间的纠纷、战争、诉讼。

可如今天下无霸,赵无恤更不是晋国的上卿,对敌国公子,拘押亦可,甚至杀掉也无可厚非,可由他派理官来仲裁公子阳生的罪行,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所以邓析有一点犯难,“将军,此事无旧例可循,你打算让我如何审理?”

赵无恤刚赶到郓城,没歇一口气便要开始张罗此事,他笑道:“先生不是修了《赵律》,并推而广之撰写了《鲁律》么,按照此律执行即可。”

邓析抿着嘴:“可阳生是齐国公子。”

“外国人在赵氏领地和鲁国疆域里犯了罪要如何处置,不也写在条例里么?”

“但那是针对轻侠、游士和商贾庶民的。”

赵无恤沉思片刻道:“这的确是我的疏漏,应该将范围扩大,无所不包才行,以后赵氏和鲁国的律法便要实行这样的原则,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反复咀嚼着这句话,邓析莫名感到了一丝激动。

一直以来,“刑不上大夫”这句话一直是肉食者逃避律法制裁,作奸犯科的依凭,邓析在郑国就是不满这种现状,才私自修了《竹刑》,可就算是他,也不敢将步子迈得这么大。

不过他也注意到了,赵无恤说的是同罪,不是同罚。从第一位首创刑狱的皋陶起,罪与罚,从来就不是统一的。同样是杀人罪,庶民可能会被处死,卿大夫却只会被罚粮罚钱,这也是时代的无奈,赵无恤还是为特权阶级留了一线。

可从免罪到定罪,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进步了!

但邓析还是拿不准,赵无恤的意思,是要定阳生大罪,可罚呢?他在讼狱时的判决,可是包括处罚方案的,这其中轻重,邓析有点拿捏不准,对方毕竟是一国公子。

“先生何时变得这样局促?”赵无恤却摇了摇头,似是有些失望。

“理,治玉也,万物之脉理唯独以玉最密,皋陶氏之所以将掌管司法者命名为理官,就是希望能理能将复杂的不法之举通过严密规则进行裁决,明断是非,以维持人间秩序,先生按照自己修订的律法审理即可,何必问我的意思?”

邓析沉默了,不错,在郑国得罪权贵的教训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经历一次差点死掉的囚禁后,他再接触刑律和判决时的确有些畏首畏尾。

因为他不相信,这世上竟还有不想凌驾于刑律之上,利用权势曲解律令,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主君!

可赵无恤却让他惊讶了,这位小将军,对待如同初生婴儿的刑名律法,却有别国诸侯世卿所没有的宽容和理解。

他认真地问道:“将军当真肯放手让我独立仲裁?”

赵无恤应诺:“此时如此,以后也会如此,不到事非得已的时候,我绝不会干涉先生的司法!”

邓析突然笑了:“我猜想将军肯定对公子阳生恨之入骨,必杀之而后快,如今却将裁决他的绳索交到了我手中,若我给阳生定的罪罚不是将军所期望的呢?”

“即便如此,我也会坦然接受。”赵无恤笑了笑,让邓析一时失神。

他背着手,看向郓城幕府府邸窗外的景象,被齐人围攻数月后,这里一片凋敝,曾经的辉煌不见,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可能要三五年时间才行。

“我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