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的这份心意,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在圣旨的最后部分。刘协直言,凡是燕王所到之处,如天子亲临。刘协的这句话,已经很露骨了,钦点敖烈为帝位第一继承人的心思,一览无余。况且。刘协还在圣旨中点明,敖烈的燕国,将定都于燕京,燕京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汉的备用帝都之一啊,在备用帝都称王,这种殊荣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百官们能想明白的事情,敖烈自然也能想的通透。刘协的这道圣旨。已经把敖烈放到了天子继承人的位置上了,就差正式的任命了,这也不奇怪,敖烈是刘协的皇兄,如果立敖烈为太子,实在是有悖礼仪了。可是对于天子继承人的身份,敖烈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敖烈根本不想当什么天子。自古高处不胜寒,随着身份地位越来越高,敖烈清楚,自己势必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孤独的人。平心而论,敖烈还是喜欢像现在这样,可以和部下的众兄弟们肆无忌惮的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时常聚在一起大醉一场,尽管他的酒量并不好。如果当了皇帝,做了天子,那些平日里和自己亲密无间的兄弟们。肯定会多出一份忌惮,而少了一份亲密,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敖烈这样一个强势的君主?

另一方面,现在的敖烈,从他内心来讲,他只求问心无愧,为天下安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敖烈知道历史的潮流总会向前发展,天下终有结束战乱,重归一统的那一天,敖烈现在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可如果自己天子继承人的身份坐实,一份沉甸甸的重担就会无形的压到敖烈的肩上,让敖烈时刻感到有一份重大的责任在身,对于敖烈这样一个灵魂来自后世的人,热衷于探险和武道的人,这份责任,实在有些太过重大了。

早知道这样,昨夜就应该连夜带兵赶回河间去,敖烈懊恼的想着。现在这个局势,刘协的封赏是无论如何也推不掉的了,自己的这个燕王,看来是要当定了。算了,封王就封王吧,反正也不是当皇帝,刘协正值花样年华,让位给自己还早着呢,自己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大不了再为大汉的子民们多费点心就是了,反正费心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

见到推辞不掉,敖烈只好安慰着自己,接受了刘协的册封。领受了九锡等物件之后,敖烈再也不敢在洛阳逗留了,他怕刘协在弄出点什么他接受不了的事情来,当即就在早朝上正式向刘协和文武百官提出了辞行。

刘协也没在挽留敖烈,毕竟河北的战事吃紧,没有敖烈主持大局,谁也不会感到放心。因为战事的关系,敖烈受封燕王的仪式极为简单,并没有设坛登台祭告天地的一系列繁琐活动,刘协下达诏书布告天下,百官见礼参拜之后,就算是完成封王仪式了。早朝刚一结束,刘协就带着文武百官给敖烈送行,这一送,就是二十里之遥。送行的路上,刘协骑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一直和敖烈并驾齐驱,伸出右手拉着敖烈的左手,带着无尽的不舍,絮絮叨叨的不停地说着话,似乎在敖烈面前,平日里十分沉稳的刘协,有着说不完、诉不尽的心里话。

无论前进的速度有多慢,二十里的距离,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又到了分别的一刻了。刘协松开了右手,翻身下马,恭敬的站到路边,高声说道:“为燕王送行!”文武百官连忙也都翻身下马,分作两列,整齐的跟着说道:“臣等为燕王送行!”

刘协自降身份,像个小书童一样给自己送行,着实让敖烈的心中有些感动。敖烈翻身下马,向着刘协和百官们团团行了一礼,感慨着说道:“某何德何能,竟劳天子与众位送行,实在愧不敢当。”

两滴清泪从刘协的眼眶中滑出,他用诚挚的语气说道:“我是天子,可更是皇兄的弟弟啊,弟弟为兄长送行,乃是理所当然。若无兄长这许多年的教导和帮衬,刘协焉能稳坐龙庭?说不定早就沦为亡国之君了;若无兄长南征北战,威慑四方,天下间早就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大汉之所以有今日的中兴,离不开兄长的功劳,请让小弟扶兄长上马。”

说着,刘协上前两步,拉着敖烈走向了照夜雪龙驹。敖烈感觉得到,刘协此刻的手,是颤抖的,在这一刻,刘协不再是大汉的掌控者,而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邻家大男孩,怀着激动和不舍,正在送自家的兄长出征一般。

翻身跃上照夜的马背,敖烈感到自己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了,在马背上向着刘协和百官再次行了一礼,大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保重!某一定尽早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后会有期!”

刘协倒退两步,眼中的热泪再次涌了出来,双手合十,对敖烈说道:“兄长保重。”百官们也被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撩拨的心潮澎湃,不少人都已经流下了泪水,在一片抽泣声中,他们向着敖烈高声呼喊道:“燕王保重啊!”

最后,敖烈深深地看了刘协一眼,眼神中,有鼓励,也有赞赏;有离别的哀愁,也有他日再见的期盼……无数种思绪全部交织在这一个眼神中,传递给了刘协。尽管敖烈的这一个眼神如此复杂,但是刘协依旧看懂了,因为,他们是兄弟,是一起历经过生死,同根同源的兄弟。

在杀气凛凛的血杀军和虎贲军的移动中,敖烈终于还是悄然离开了,正如他悄然的到来,只留下一个稳定的洛阳,却没有带走一丝云彩。

看着敖烈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里的背影,刘协依然站在原地守望着,久久不肯离去。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现在的心情,甚至就连刘协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何会对敖烈如此的眷恋。

刘协不是傻子,无论是历史上的傀儡汉献帝,还是现在正在向一代明君发展的刘协,他的聪慧都是毋庸置疑的,册封异姓王,是对大汉正统的破坏,这一点,刘协不是不知道,可是他依旧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觉得,如果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拯救大汉,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敖烈。刘协相信敖烈,这种信任,已经超脱了所有的束缚。

正如刘协自己所说,是敖烈这些年的教导和扶持,才让刘协逐渐掌控住了局面,有了自己的御林军和正规军,摆脱了傀儡皇帝的尴尬局面,找回了大汉天子应有的尊严和威仪,如果没有敖烈,现在刘协所掌控的一切,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罢了。

帝王心术是每一个帝王心中都潜藏着的思维,即使是在昏庸的皇帝,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刘协自然也不例外,他清楚地知道,这样放权给一个人,搞不好就会让刚刚有点起色的大汉江山,再度陷于动乱之中。可是刘协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大汉的天子,是人就会有感恩之心,现在的江山是敖烈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刘协只不过是坐享其成罢了,如果有一天,敖烈要从刘协的手中收回这座江山,刘协也觉得无可厚非,毕竟,在重建这座江山的过程中,敖烈的贡献要比刘协多得多,况且敖烈也不是外人,大汉的江山最终还是属于大汉的,并没有落到外人的手中去。

不过刘协清楚,敖烈是绝对不会主动收回江山的,因为在敖烈的眼中,情义永远要比江山重要得多。

第三百零五章千里觅知音

“杀——”

震天的呼喊再次出现在河间城下。最近七、八天以来,这样的喊杀声每天都要至少出现一次。这股声浪的主人,是袁绍麾下的三十余万将士。

当初凉州叛乱,敖烈带着一万血杀军和一万虎贲军悄然离开河间,前往支援洛阳,袁绍并没有及时得到情报,直到探马传来消息,在洛阳的城墙上出现敖烈的大旗,袁绍才恍然大悟过来,琢磨出来敖烈原来早已经离开了河间,留在河间的,只不过是敖烈麾下的一部分人马而已。

懊悔不已的袁绍连忙调兵遣将,没日没夜的开始对河间的猛攻。留守在河间主持战斗的,是诸葛亮,他用极其巧妙的手段,虚张声势,迷惑住了袁绍,掩盖了敖烈前往支援洛阳的事实,可这种遮掩毕竟不能长久,当袁绍发觉之后,诸葛亮没有显现出丝毫的慌张,有条不紊的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坚持踞城而守,依靠着河间城的城防,和袁绍所部打起了消耗战。诸葛亮的目的很明确,等待援军,或者等敖烈的归来。

在一攻一守间,时光转眼就过去了七、八天,袁绍每天至少要发动两次强攻,却无一例外的被诸葛亮依托有力地形和坚固的城墙,死死的挡在了河间城外,数日下来,没能占得丝毫便宜。

看着城下和往常一样的袁军将士,诸葛亮照常下达了据城而守的命令,吩咐各个城墙段上的守军做好战斗准备。经过这些天的消耗,红衣弩炮的劲弩已经用光了,后续的劲弩还没有送来,甚至连将士们箭壶中的弓弩都已经见底了,为了减少消耗,诸葛亮已经接连三天下令缩短防御范围了,现在只能对河间城下五丈方圆的地方进行有效防守了。

袁军似乎也摸清了幽州军的窘迫状态,在几名大将的带领下。三队攻城部队长驱直入,毫无顾忌的来到河间城下五丈外的地方,然后才举起了圆盾等防护武器,加快速度冲向了河间的城墙。

吕布快步来到诸葛亮身边,低声说道:“军师,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二弟他们还没回来。我军的弩矢又已经告罄,袁军三倍于我军,还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而来,我们是否要主动寻求战机,打袁绍一个出其不意呢?”

诸葛亮微笑着摇了摇手中的羽扇,空闲的左手轻轻在吕布的手背上拍了拍。笑道:“温侯莫急,等援军一到,我军便可里应外合,杀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了,只是在此之前,我军还需坚守,以减少战损的消耗。”

“可是。援军从哪里来呢?”吕布诧异的问道。北方五州确实还有不少的兵员,可问题是北方五州刚刚平定,大量的钱粮都投放到建设新州上去了,导致幽州的府库钱粮并不充足,这次出征敖烈带来了十万大军,就已经将幽州的府库快要搬空了,若是在发兵过来,到哪里去找粮草呢?

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却并没有直接回答吕布的问题,手中羽扇向东南一指,笑吟吟的说道:“为将者,必须要把一切的战斗因素都计算进去,温侯放心吧,不出三日,必有援军从东南而来。”

“东南?”吕布心中的疑惑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变得更强烈了。东南是孙策的地盘,就算孙策从一开始就知道袁绍勾结李傕、郭汜,策动他们造反,在那个时候就派出援军。从时间上来计算,也不能及时赶来,更何况孙策并不知道李、郭造反的事情,隔着数千里的距离,派来援军,并及时投入战场,这可能吗?再说孙策刚刚利用假死的计谋,拿下了荆州的两个郡,内部都还来不及整顿,又怎么会派出援军来支援河间的战事?

带着一头雾水,吕布回到了城防上,指挥部下将士准备和袁军进行殊死搏杀。想不透的问题就不去想,既然诸葛亮做了保证,吕布相信那就没有问题了,毕竟诸葛亮可是从来没有猜错的时候。

城下,袁军先头部队的五万军士,已经在河间城上搭起了云梯,数百架云梯一个挨一个的竖在城墙上,大量的袁军顺着云梯奋力向上攀爬,密密麻麻的就好像是无数只蚂蚁嗅到了糖果的味道,颇有些舍生忘死的味道。

“长枪手上前,把袁军的云梯捅翻!”吕布大喝着开始正式进入了战斗状态。早已列队守候在城墙上的长枪手们,快步上前,举起一丈长的长枪,用尽力气向城头上冒出一截的云梯捅去。

在长枪手的努力下,数十架搭在城墙上的云梯被捅翻,倒悬着向后倒去,正在这些云梯上攀爬的袁军,纷纷发出惊恐的呼喊,随着云梯一起倒了下去。在云梯底部的一些袁军,还能仗着离地面近的优势,危急之中松开了手,跳下了云梯,躲过这一劫,可是那些处于云梯中部和顶部的袁军,却没有纵身跳下云梯的可能,只好用双手死死的抓着云梯,试图用运气躲避开被砸死的下场。当云梯的倾斜角度达到最大时,抓着云梯的袁军受到云梯加速度的影响,再也抓不住云梯了,纷纷被摔落下来,数十架云梯上的上千名袁军,就好像是下锅的饺子一样,开始杂乱无章的从云梯上坠落,不但自己被摔得骨断筋折,连带着还把一些尚未攀登上云梯的袁军砸倒在地。

城墙上的长枪手们来不及去看自己的战果,在吕布的喝令下同时转身后退了几步,然后再次举起长枪,用力向云梯的顶端捅去。随着他们的动作,又是数十架云梯被撞翻,搭在城墙上的顶端,被长枪手被撞离了城墙,云梯在失去支撑力之后,像刚才一样,带着惯性和加速度,以及袁军绝命的呼喊,从高空一头栽了下来,云梯上的数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