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五号元首指令的发布突出地说明了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奇特的部署。本来攻势开始时安排的分阶段进攻的做法现已放弃,而又变成在不同方向上发起两个攻势:一个对斯大林格勒,一个对高加索。尽管按原来的计划,这两个攻势事实上互不相关。譬如说不必为了占领高加索而占领斯大林格勒。反过来也一样。
不过,希特勒仍然坚信俄国人已经到了势穷力竭的地步,尽管事实上俄军损失很轻微而且德军俘获甚少。很明显,俄国人是在采取拖延战术。希特勒还相信占领高加索石油区会给俄国的军火工业以决定性一击。
事实上,俄国方面发生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外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庞大的重建军火工业的工作已接近完成。坦克、火炮和被称为“斯大林管风琴”的多管火箭炮的生产数字不断上升。在第五十二军地段缴获了一份斯大林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发布的通令,那是语重心长的,并坦率承认俄国在人力和领土方面的巨大损失,包括农业地区和工业中心。接着 它庄严地指出——没有威胁也没有谴责——任何进一步的后退只能意味着俄国的灭亡。各方人士一致认为,这个通令以及为巩固俄国的防卫能力而接着采取的措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作用。第六集团军的施密特少将有这样的印象:从一九四二年八月起,俄国的抵抗又一次加强了;而在以前的几周里,后撤的敌人队伍还经常出现溃散的迹象。
在德军方面,又一次深感到给养的困难,因为这时德军在广大的地区作战。由于没有适当的公路网,所有给两个集团军群的供应物资只得靠两条铁路线运输。而这两条铁路线还只通到哈尔科夫和斯大林诺(后来延伸到罗斯托夫以远)。这是一种耗费时间的行动,因为还得把俄国的轨距改成与德国的一样宽。陆军军需兵司令试图建立一系列供应点,从那里再由卡车队转运出去。但是元首大本营所命令的部署变化频繁,使得集团军一会儿调到这里,一会儿调到那里,象老式演习时的营一样被调来调去,这就引起了新的混乱。总的说来,吃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然而弹药的补给,尤其燃料的补给却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连第四航空队也不得不帮助仓促组成的卡车队运输物资。
尽管如此,第四十五号元首指令使现有的德国兵力确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焦点。三个德国集团军分配去攻取高加索,而一个德国第六集团军不仅要攻占斯大林格勒,而且还要准备把顿河作为一道防线。这样,希特勒的目标,斯大林格勒,以及第六集团军及其司令部就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斯大林格勒的悲剧、第六集团军的悲剧,在开始之前是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序幕的。
在本世纪初,斯大林格勒(当时称察里津)只是一个人口不超过五万五千人的小城,但它作为一个石油、粮食、木材、羊毛和鱼盐的集散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察里津位于顿河草原和卡尔穆克草原会合处,那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介于俄国欧洲部分东部地区的两条大河之间。在更早的时候,察里津是抵御亚洲草原骑兵的防线的起点。从革命年代起,该城就用了新俄国主宰一切的统治者的名宇: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世称斯大林。一九一八年城名的更改是为了纪念斯大林打退克拉斯诺夫将军指挥的顿河哥萨克军队,保卫并守住了该城。
这样,从前的察里津的确有纪念斯大林的特殊意义,抗击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队伍的斗争象征着他的军事生涯的开端,也是他成名的开始,虽然当时他被派到南方并不负有军事使命而只是作为去伏尔加河流域征粮的特派员。然而,希特勒过高地估计了该城对俄国人心理上和思想上的作用,尽管事实上从那时以来,斯大林格勒作为一个转运和生产中心,其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确极大地提高了。该城座落在一块地势平坦、树木稀疏并为深沟巨壑切割的地区,市区有五十万人口,在南起库波罗斯诺耶北至雷诺克的伏尔加河两岸向东西各延伸约二十英里。近郊的工业,铁路设施,工厂和办公大楼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这里生产大量的拖拉机、坦克和火炮,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供应的转运站。然而,尽管它无疑是重要的,攻占斯大林格勒和切断伏尔加河航运(正如以后表明的那样)并不意味着俄国的战争经济和运输体系会毁坏到象希特勒认为的那样的程度。
希特勒把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交给保卢斯将军。保卢斯将军知道这次在伏尔加河上的战役将会给他带来包括元帅军衔在内的最高的军事荣誉,但同时也会给他带来极为痛苦的良心危机。他十分清楚,希特勒非常重视夺取和占领这块与夺取高加索油田紧密相连的“伏尔加河上的要地”。他曾在冯·赖歇消陆军元帅手下当过第六集团军的参谋长。从一九四O 年九月到一九四二年一月,他在陆军参谋总部任职。他参与过起草一九四一年进攻俄国的计划以及一九四二年战役的最初几次讨论。
保卢斯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凭藉勤奋与坚毅上升到了高位。他被认为是一个很有教养,兢兢业业的参谋军官,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和研究后作出的。事实上他是一个理想的参谋长,但是要有一个象冯·赖歇瑙陆军元帅这样敢于负责、超群出众、精力充沛的司令官来领导他。据传,当希特勒有一次说到有了第六集团军他就可以攻破天堂的大门时,冯·赖歇瑙却回答说,“但是,用我当司令官,我干不了”。
赖歇瑙这种悉心养成的权威感正是保卢斯身上所缺乏的。事实上,后来在危机高潮时,他曾暗中评论说:“可惜我不是冯·赖歇瑙。”至于他自己的参谋长阿图尔·施密特少将却是他理想的助手。施密特是一个汉堡商人的儿子。他活力充沛,目光犀利而且不怕负责。尽管有时对他们的关系有些传说,他们两人一直十分融洽地共事到最后阶段的某个时候。他俩都是参谋军官,按照德国军队的传统,他俩受到的教育都是与政治无关的。他俩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都兴趣索然。许多月来,他们完全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指挥俄罗斯南部的战争。他们两人无论在判断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极大地受到希特勒所理解的领导艺术准则的束缚。
希特勒改变计划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十日,恰好是七月二十三日发布第四十五号元首指令后一星期,希特勒对于这两路攻势的计划作了最后的安排。霍特将军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在马内奇河对岸刚获得一个桥头堡,并在向高加索推进时攻克了普罗列塔尔斯卡亚,这时突然奉命划归B集团军群指挥,并掉转头来向顿河以南推进,越过卡尔穆克草原,配合第六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进发。于是放弃了形成重点的最后尝试。
八月是对伏尔加河流域和高加索发起决定性“齐格菲”和“老鼠”攻势行动的一个月。可是在八月十一日,中央集团军群受命发起“旋风”行动计划,结果兵力就普遍分散。第二装甲集团军在苏希尼奇附近发起进攻以铲平苏希尼奇-尤赫诺夫地区俄军的凸出部。然而,中央集团军群这时由于苏军在第九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团军作战的瑟切夫卡-苏勃佐夫-尔热夫地区的突破而处境危急。八月十九日,一支英国-加拿大登陆部队袭击了迪埃普,使希特勒深为不安,虽然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次大规模威力侦察而已。八月二十二日,“旋风”行动计划被撤消。进攻失败了。第二天,也即八月二十三日,中央集团军群报告说,俄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一天,希特勒下令在九月十四日发起攻打列宁格勒的“北极光”行动。
根据参谋总部东线外军处的计算,在八月十五日,俄军在前线拥有二百五十四个步兵师,八十三个步兵旅,十三个骑兵师和六十八个装甲旅,这是一支大约相当于二百二十二个德国师的作战力量。敌人的预备队估计有七十三个步兵师,六十六个步兵旅,二十个骑兵师以及八十六个装甲旅。
在伏尔加河-顿河前线,第四装甲集团军已把一个装甲军(第二十四装甲军)拨给第六集团军,把另一个装甲军(第四十装甲军)拨给A集团军群,又把“大德意志师”调往西线。这时它还有第四十八装甲军(辖一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第四军(辖二个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六军(暂辖二个师)。而在顿河大弯曲部负责实施两路大规模进攻(南北)的第六集团军则有第十四装甲军、第八和第十七军、第二十四装甲军和第五十一军。
由于经常改编,也由于进攻高加索消耗了大量燃料的结果,直到八月七日,德军才成功地在顿河大弯曲部击败苏军主力——约十二个步兵师和五个装甲旅——并强渡顿河。与此同时,第四装甲集团军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和不断的燃料补给困难,在卡尔穆克草原一直打过阿克赛河,并朝斯大林格勒以南伏尔加河畔的红军城方向打进了阿勃加涅罗沃。俄军的抵抗是那么坚韧顽强,第六集团军只得又把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拨给霍特。
由于德军担任进攻的两个集团军的兵力相对减弱,俄国人依靠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便成功地加强了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德国方面喜欢把斯大林格勒说成是一个具有内外两个防卫圈的“要塞”,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防御的准备工作由托尔布欣少将主管,他后来成为一名元帅,指挥攻克了布达佩斯和维也纳。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保卢斯将军终于感到可以下达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了。按照B集团军群发布的一项指令,规定夺取卡拉奇-斯大林格勒铁路线以北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部分德军将在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高地设法与霍特的部队取得联系。暂时还没有发布占领伏尔加河畔市区的具体指令,因为集团军司令部尚不知敌人是否有足够的军队进行旷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三天以后,就是八月二十一日,第六集团军在韦尔佳奇两侧强渡顿河。二十三日傍晚,第十四装甲军的部队在杂乱无章向外伸展的市区北边的雷诺克附近到达伏尔加河畔。
第二天,在文尼察的元首大本营里,可以说是已沉浸在最初的胜利中,希特勒与曼施泰因陆军元帅讨论了“北极光”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后者同时还亲眼看到了希特勒对参谋总长哈尔德的一次激烈的令人吃惊的训斥曼施泰因完全意识到“北极光”行动计划是不必要的,而且无论如何也是很成问题的。。
在此以前,八月二十日,霍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已在通杜托沃车站以东的高地上受阻,该高地位于红军城山岗的前面。而这道山岗居高临下控制着伏尔加河河曲,是斯大林格勒防御中的南方要冲。苏军在这里防守坚固。第四装甲集团军兵力太弱,无法攻占红军城和别克托夫卡之间的高地,只得与在它左翼的第六集团军取得联系。这样就不可能象原来计划的那样实施钳形攻击。九月三日,霍特指挥的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成功地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西郊的伏尔加高地。接着他们向伏尔加河进发,于九月十日抵达斯大林格勒以南伏尔加河上的耶尔珊卡和库波罗斯诺耶之间的地域。但他们怎么也攻不下别克托夫卡。这个地方后来成了苏军反攻的一个起点。
在这段焦急不安的时间里所作的判断,有许多后来证明是准确的。甚至还在开始进攻顿河大弯曲部之前,保卢斯就与B 集团军群对如何保护越来越向前延伸的进攻的两翼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指出北翼的防卫不够,但如果抽调部队防卫侧翼,突击的进攻力量势必减弱。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的日志早在一九四二年八月十六日就记载道:元首十分忧虑,惟恐斯大林重复一九二0年的“标准的俄国式进攻”。在那一年,红军曾渡过顿河,向罗斯托夫方向攻打到谢拉菲莫维奇地区,击败了符兰格尔将军所指挥的白军。
希特勒的灵感固然有时能料事如神,事实上他所得出的结论却离题太远。这一次他的战略概念与能动用的兵力之间就毫不相称。事实上在八月二十日,苏军确实以相当的兵力发起了一次进攻,越过顿河,突进到正在防卫德军第六集团军纵深北翼的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的阵地。在最初几天里,这一进攻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尽管意军也有个别辉煌的战绩,如著名的萨瓦骑兵团在伊斯布申斯基对俄国步兵和炮兵的进攻,但许多意大利部队的战果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德军第十七军进行了必要的干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